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1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调式椎体撑开器械。
背景技术
临床常见的椎体成形术,以往是采用开放手术,在伤椎上直接注入骨水泥,术后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辅助物,用以达到愈合止痛的目的。然而这种传统的椎体成形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伤椎未得到矫形还原,即恢复原有的脊柱序列,故使得患者仍存在后凸畸形及慢性腰痛的遗留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手术方式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在体外实施椎体撑开,从而能够在椎体注入骨水泥之前将伤椎恢复原有高度即恢复原有的脊柱序列,然后安全地实施骨水泥注入治疗的辅助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参见图1,该撑开器具有呈X形铰接的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其技术特点是,所述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铰接处一侧二臂臂端之间螺纹联接有一可调节该二臂张开度的调整螺杆6,铰接处另一侧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臂端分别设置有由调节螺栓9螺纹连接的椎弓根螺钉1。
由以上构件构成的本实用新型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紧旋调整螺杆6可使两侧椎弓根螺钉1向两侧成一定角度张开;通过松旋调节螺栓9使两侧椎弓根螺钉1由两侧向外平移。如将椎弓根螺钉1锲入相邻两个压缩的椎体,即可通过撑开两侧椎弓根螺钉1牵拉椎体使之复位。
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医务人员可将上述撑开器的椎弓根螺钉1直接置入伤椎相邻上下椎体的椎弓根内,将上支撑臂8和下支撑臂5套入两侧的椎弓根螺钉1。调节调整螺杆6使两侧椎弓根螺钉1向两侧成治疗所需角度撑开。调节调节螺栓9使两侧的椎弓根螺钉1向两侧平移撑开。通过伤椎上下相邻的椎体形成的角度及其平移张开度,将伤椎的楔形压缩恢复成原有的形状,同时脊柱的序列也得到恢复。再通过伤椎的椎弓根在伤椎上注入骨水泥并使其凝固硬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结构简单、使用轻便、易于操作,可使患者不用开放手术及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辅助物,不仅同样能达到以前椎体成形术止痛的效果,而且能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形状,使之恢复原有的脊柱序列。且通过临床试用被证明效果显著,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患者感觉良好,伤椎愈合加快,值得推广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为1-椎弓根螺钉,2-园弧螺帽,3-紧固螺帽,4-针杆套,5-下支撑臂,6-调整螺杆,7-轴向卡环,8-上支撑臂,9-调节螺栓,10-锁紧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可调式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的该实施例取材厚度为8mm的不锈钢型材制作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呈X形对称相向铰接8。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铰接处一侧二臂臂端之间螺纹联接调整螺杆6,轴向卡环7套入调整螺杆6上定位。铰接处另一侧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臂端分别设置由调节螺栓9螺纹连接的椎弓根螺钉1,园弧螺帽2紧固螺帽3分别套入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定位。此外,下支撑臂5或上支撑臂8臂端与调节螺栓9之间还设置有针杆套4,锁紧螺帽10套入调节螺栓9定位。
权利要求1.一种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具有呈X形铰接的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铰接处一侧臂端之间螺纹联接有一可调节该二臂张开度的调整螺杆(6),铰接处另一侧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臂端分别设置有由调节螺栓(9)螺纹连接的椎弓根螺钉(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臂(5)或上支撑臂(8)臂端与调节螺栓(9)之间设置有针杆套(4)。
专利摘要一种体外施疗型椎体撑开器,具有呈X形铰接的下支撑臂5和上支撑臂8,二臂铰接处一侧臂端之间螺纹联接一调整螺杆6,另一侧臂端分别设置有椎弓根螺钉1。如将椎弓根螺钉1锲入患者相邻两个压缩的椎体,可通过撑开椎弓根螺钉1牵拉椎体复位。该撑开器结构简单、使用轻便、易于操作。可使患者不用开放手术及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辅助物而止痛,且能恢复伤椎高度和形状,恢复原脊柱序列。治疗效果显著,伤椎愈合快,值得推广。
文档编号A61F5/04GK2889191SQ20062005061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2日
发明者肖晟, 黄象望 申请人:肖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