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77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额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眼外科的装置,特别是一种便于眼术后康复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眼科现代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开展,术后需采取俯卧位的病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因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术后以及玻璃体切除硅油或惰性气体植入术的病人,必须采取面朝下的俯卧位,使裂孔、硅油或惰性气体处于最高位,以确保手术效果。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用于眼科病人俯卧位的面部支撑装置,病人长时间俯卧可造成头、胸、腹部及四肢的不适或疼痛,这些不适症的出现,使得有些病人不能长久坚持俯卧位,往往影响护理质量和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用于眼科病人俯卧位的额颏支撑架,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额颏支撑架具有由两根上横杆与两根上纵杆连接构成的矩形上边框和由两根下横杆与两根下纵杆连接构成的矩形下边框,上边框与下边框的对应角之间分别连接有立杆,其其结构特点是在两根上纵杆之间安装有两条可前后滑移的支撑布带。
如上所述额颏支撑架,在同侧的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还连接有斜支杆。
如上所述额颏支撑架,其上横杆、上纵杆、下横杆、下纵杆与立杆的端部均通过连接头连接,连接头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管头构成,上述各杆的端部均插装在连接头上的管头内。
眼科病人术后俯卧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面部下面,用两条支撑布带分别支撑前额和下颏,从而可使病人的身体放松,大大降低了患者俯卧位各种不适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轻松舒适获得康复,也提高了眼底病患者的护理质量,确保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由两根上横杆1与两根上纵杆4连接构成的矩形上边框和由两根下横杆3与两根下纵杆9连接构成的矩形下边框,上边框与下边框的对应角之间分别连接有立杆2,从而构成一立体框架。上横杆1、上纵杆4、下横杆3、下纵杆9及立杆2的端部均通过连接头6连接,连接头6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管头构成,上述上横杆1、上纵杆4、下横杆3、下纵杆9与立杆2的端部均插装在连接头6上的管头内,以便于拆装存放。在同侧的上横杆1和下横杆3之间还连接有斜支杆5,以提高支撑强度。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杆均由不锈钢制作。在两根上纵杆4之间安装有两条柔性的支撑布带7、8。支撑布带7、8的两端套装在上纵杆4上,从而可前后滑移,方便调整。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尺寸上横杆1、下横杆3的长度为30cm,上纵杆4、下纵杆9的长度为25cm,立杆2的长度为10cm,支撑布带7、8的宽度为5cm。
权利要求1.一种额颏支撑架,具有由两根上横杆(1)与两根上纵杆(4)连接构成的矩形上边框和由两根下横杆(3)与两根下纵杆(9)连接构成的矩形下边框,上边框与下边框的对应角之间分别连接有立杆(2),其特征在于在两根上纵杆(4)之间安装有两条可前后滑移的支撑布带(7)(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额颏支撑架,其特征是在同侧的上横杆(1)和下横杆(3)之间还连接有斜支杆(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额颏支撑架,其特征是上横杆(1)、上纵杆(4)、下横杆(3)、下纵杆(9)与立杆(2)的端部均通过连接头(6)连接,连接头(6)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管头构成,上述上横杆(1)、上纵杆(4)、下横杆(3)、下纵杆(9)与立杆(2)的端部均插装在连接头(6)上的管头内。
专利摘要一种额颏支撑架,属于用于眼外科的装置,它具有由两根上横杆与两根上纵杆连接构成的矩形上边框和由两根下横杆与两根下纵杆连接构成的矩形下边框,上边框与下边框的对应角之间分别连接有立杆,其其结构特点是在两根上纵杆之间安装有两条可前后滑移的支撑布带。眼底病人术后俯卧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面部下面,用两条支撑布带分别支撑前额和下颏,从而可使病人的身体放松,大大降低了患者俯卧位各种不适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了眼底病患者的护理质量,确保手术效果。
文档编号A61F9/00GK2907590SQ20062008401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0日
发明者董成芝, 季东新, 刘新昌, 王銮第, 刘静彩 申请人:董成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