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窦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145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鼻窦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特别是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成药。
二、现有技术鼻窦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更易罹患,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尤其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学习生活。目前在临床上常常应用足量抗生素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手术及穿刺后也易于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但其剂型及疗效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总结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药理分析手段,提出一种治疗鼻窦炎的新的中成药。治疗鼻窦炎的药物主要包括麻黄、桂枝、干姜、徐长卿、防风、五味子、乌梅、白芍、姜半夏、细辛和桑白皮。还包括黄芩、地龙、川椒和甘草。上述药物以重量计的份数是,麻黄10-30、桂枝10-15、干姜10-15、徐长卿5-15、防风5-15、五味子10-20、乌梅10-15、白芍10-20、姜半夏10-15、细辛3-10、桑白皮10-20、黄芩10-15、地龙10-15、川椒3-8和甘草3-8。其份数以重量计的最佳配方是麻黄20、桂枝12、干姜12、徐长卿10、防风10、五味子15、乌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细辛5、桑白皮15、黄芩12、地龙12、川椒5和甘草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药物,具有疏风祛邪、宣肺通窍、化浊透脓、消肿散结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各种副鼻窦炎。临床应用表明对于上颌窦、蝶窦、额窦、筛窦炎症的急性期、化脓期、慢性期以及形成囊肿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既能消散炎症、排除脓液也可以促使囊肿的吸收。
四、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麻黄20、桂枝12、干姜12、徐长卿10、防风10、五味子15、乌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细辛5、桑白皮15、黄芩12、地龙12、川椒5和甘草5干品,粉碎为粗末,过5-10筛。纱布作袋,装药封口。将上袋药放砂锅或煎药机内,加水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煮沸20-30分钟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钟取汁,两煎混匀,2次分服。服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服后保暖微汗出为佳。避免受风着凉。
实施例2麻黄10、桂枝10、干姜10、徐长卿5、防风5、五味子10、乌梅10、白芍10、姜半夏10、细辛3、桑白皮10、黄芩10、地龙10、川椒3甘草3,干品粉碎为粗末,过5-10筛。纱布作袋,装药封口。将上袋药放砂锅或煎药机内,加水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煮沸20-30分钟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钟取汁,两煎混匀,2次分服。服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服后保暖微汗出为佳。避免受风着凉。
实施例3麻黄30、桂枝15、干姜15、徐长卿15、防风15、五味子20、乌梅15、白芍20、姜半夏15、细辛10、桑白皮20、黄芩15、地龙15、川椒8甘草8,干品粉碎为粗末,过5-10筛。纱布作袋,装药封口。将上袋药放砂锅或煎药机内,加水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煮沸20-30分钟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钟取汁,两煎混匀,2次分服。服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服后保暖微汗出为佳。避免受风着凉。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麻黄、桂枝、干姜、徐长卿、防风、五味子、乌梅、白芍、姜半夏、细辛和桑白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黄芩、地龙、川椒和甘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上述药物以重量计的份数是,麻黄10-30、桂枝10-15、干姜10-15、徐长卿5-15、防风5-15、五味子10-20、乌梅10-15、白芍10-20、姜半夏10-15、细辛3-10、桑白皮10-20、黄芩10-15、地龙10-15、川椒3-8和甘草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份数以重量计的最佳配方是麻黄20、桂枝12、干姜12、徐长卿10、防风10、五味子15、乌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细辛5、桑白皮15、黄芩12、地龙12、川椒5和甘草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特别是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成药。治疗鼻窦炎的药物主要包括麻黄、桂枝、干姜、徐长卿、防风、五味子、乌梅、白芍、姜半夏、细辛和桑白皮。还包括黄芩、地龙、川椒和甘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药物,具有疏风祛邪、宣肺通窍、化浊透脓、消肿散结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各种副鼻窦炎。临床应用表明对于上颌窦、蝶窦、额窦、筛窦炎症的急性期、化脓期、慢性期以及形成囊肿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既能消散炎症、排除脓液也可以促使囊肿的吸收。
文档编号A61P11/02GK101028501SQ200710014129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9日
发明者张金学 申请人:张金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