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气化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22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热气化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热气化仪的发明,特别涉及的是一种通过电热使药物与气体产生药物气体被使用者吸收的治疗仪。
背景技术
以呼吸式直接将药物供给病人,以治疗各种内科病痛(例如哮喘、支气管炎等),也可治疗其它非呼吸病痛。此类治疗方法种类很多,有些是将液体药物通过喷雾装置供给病人,使用该喷雾装置时的药物都是预先准备好的,因而药物是冷的,冷药物对病人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导致和加重病体,抵消了药物的效果。而另一种则是对药物直接进行加热,产生气雾被人体吸收。如CN90211730.0,但是该种治疗仪还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由于散热性能差,使得仪器表面温度高,使用时不适合直接与仪器接触;第二该仪器是通过橡胶管直接与人体接触,无存储方式,因而人体使用完时,若还有剩余的药物便浪费了,同时每次使用时必须开启仪器进行加热,因而需要一定的时间,若病人在突发状态下发病,就有可能为时已完了;第三该仪器装卸烦琐,加热气体由空气通过过滤网过滤而来,过滤网容易沾染灰尘,卫生指标不高,而且过滤网需经常拆卸、清洗。

发明内容
鉴于公知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方便,易于拆卸,便于携带且可将气体存储的电热气化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由如下方式实现的该种电热气化仪,具有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气泵,所述壳体上设有电热装置、置料装置及可控制气体流通的气体输送装置,所述置料装置置于电热装置与气体输送装置之间且置料装置与气体输送装置相通,所述电热装置内具有一空腔,该空腔的一端与气泵的接口相连且另一端与置料装置相通。所述电热装置、置料装置及气体输送装置三者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重合。所述电热装置为一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置于空腔内。所述电热装置外设有保温层、网罩、外壳及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电热管电连接,所述保温层将空腔包裹置于网罩内,所述外壳套于网罩外。所述置料装置分为置料管和端盖,所述置料管的端部设有第一网膜,所述端盖上设有小孔,所述端盖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置料装置内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具有圆盘,该圆盘与置料管相匹配并且圆盘上设有第二网膜,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穿过端盖上的小孔并露于小孔外。所述气体输送装置具有中空内管与外管,所述内管上套有第二弹簧,所述内管前端设有纵向通气孔且顶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直径大于外管内径且小于外管外径所述气体输送装置的前方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紧固圈。
本发明由电热器对气泵产生的气体进行加热使热气与置料装置里的药物反应,产生药物气体由通气管直接供病人呼吸或储存,并在加热时可根据不同的药物调节温度控制器,使得药物在恰当的温度下产生最佳的药物疗效。通气管采用金属材料,可将加热时产生的热量随着药物气体一起导出,从而降低置料管的温度。并且由于电热装置、置料装置及气体输送装置三者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重合,使得本发明整体体积小、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低,而且人体在直接吸收气体时由于气体输送装置是横向将气体排放出来,用户使用起来更便利、吸收更通畅。本发明结构精巧、便于随身携带、而且拆卸方便,使用安全,还具有存贮功能,既不浪费原料又做到有备无患,随时可以治疗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有关实施细节。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电热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置料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气体输送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紧固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该种种电热气化仪,具有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气泵,壳体1上设有温度显示屏28,壳体1上端设有第一放置架3和第二放置架6,所述第一放置架3上安装有电热装置2,所述第二放置架6的后端设有凹槽放置置料装置4,其前端设有弹簧开关用来固定气体输送装置5。所述置料装置4与气体输送装置5相通,所述电热装置2内具有一空腔10,该空腔10的一端与气泵的接口相连且另一端与置料装置4相通。所述电热装置2、置料装置4及气体输送装置5三者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重合。
所述电热装置2为一电热管11,该电热管11置于空腔10内。所述电热装置2外设有保温层9(本实施例采用棉芯)、网罩8、外壳7及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分别与电热管11和温度显示屏28电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物调节电热管10加热的温度,以保证药物最佳的药效。所述棉芯9将空腔10包裹置于网罩8内,所述外壳7套于网罩8外,使得电热管11产生的的热量不易散发,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所述置料装置4分为置料管15和端盖17,所述置料管15和端盖17螺旋连接,所述置料管15与空腔10的贴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端盖17与气体输送装置5的贴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圈20。所述置料管15的端部设有第一网膜13,所述端盖17上设有小孔,所述端盖17内设有第一弹簧16,从而可放置不同量的药物而且使药物受压均匀,以便药物受热均匀,充分发挥药性。所述置料装置4内设有通气管19,所述通气管19的一端具有圆盘18,该圆盘18与置料管15相匹配并且圆盘18上设有第二网膜14,所述通气管19的另一端穿过端盖17上的小孔并露于小孔外。药物与气体结合产生的药物气体通过通气管19导出,所术通气管19采用金属材质,可将热量同时导出,使得置料装置4外表面温度低、不烫手。
所述气体输送装置5具有中空内管22与外管21,所述内管22上套有第二弹簧23,所述外管21上设有小凹槽27,该小凹槽27与弹簧开关的凸缘相匹配,所述内管22前端设有纵向通气孔24且顶端设有顶盖25,所述顶盖25直径大于外管21内径且小于外管21外径。所述气体输送装置5的外管21上设有螺纹并且其前方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紧固圈26。
本发明使用时,先将药物(如可治疗哮喘的草药、香蕈草等)放入置料管15内,再将通气管19置于置料管15内,盖上端盖17,旋紧即可。接着将置料装置4置于第二放置架6上的凹槽内,与电热装置2紧密贴合,在将气体输送装置5扣于第二放置架6上,此时弹簧开关的凸缘置于气体输送装置5的小凹槽27内,使得气体输送装置5固定在第二放置架6上,而内管22与置料装置4紧密贴合,使得第二弹簧23被压缩,内管22上的通气孔24由外管21内露出。设置温度控制器,该温度可从壳体上的温度显示屏28上显示,接着开启电源,接通加热开关,电热管11加热,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打开气泵。气体通过电热管11加热,热气通过网罩8与第一网膜13进入置料装置4内,热气对药物进行加热产生药物热气,通过第二网膜14由通气管19输出给气体输送装置5的内管22,在由内管22上的通气孔25输出,此时用户可以直接吸收药物气体进行治疗,由于气体从通气孔25横向输出,更益于用户吸收。用户用完后,将存储袋套于紧固圈26内,紧固圈26连同存储袋与气体输送装置5上的外管21螺旋固定,此时药物气体可输入到存储袋内。充完后关闭电源,按下弹簧开关,其凸缘与小凹槽27脱离,气体输送装置5可从第二放置架6上取下,此时第二弹簧23不受压而回弹,通气孔24则回缩到外管21内,顶盖25与外管21封合,如此存储袋与气体输送装置5形成密合状态,存储袋内的药物气体被储存,待下次使用时,将气体输送装置拆下或是按住内管22使通气孔24露于外管21外便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热气化仪,具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气泵,所述壳体(1)上设有电热装置(2)、置料装置(4)及可控制气体流通的气体输送装置(5),所述置料装置(4)置于电热装置(2)与气体输送装置(5)之间且置料装置(4)与气体输送装置(5)相通,所述电热装置(2)内具有一空腔(10),该空腔(10)的一端与气泵的接口相连且另一端与置料装置(4)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气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装置(2)、置料装置(4)及气体输送装置(5)三者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气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装置(2)为一电热管(11),所述电热管(11)置于空腔(10)内。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热气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装置(2)外设有保温层(9)、网罩(8)、外壳(7)及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电热装置(2)电连接,所述保温层(9)将空腔(10)包裹置于网罩(8)内,所述外壳(7)套于网罩(8)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气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料装置(4)分为置料管(15)和端盖(17),所述置料管(15)的端部设有第一网膜(13),所述端盖(17)上设有小孔,所述端盖内设有第一弹簧(16),所述置料装置(4)内设有通气管(19),所述通气管(19)的一端具有圆盘(18),该圆盘(18)与置料管(15)相匹配并且圆盘(18)上设有第二网膜(14),所述通气管(19)的另一端穿过端盖(17)上的小孔并露于小孔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气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送装置(5)具有中空内管(22)与外管(21),所述内管(22)上套有第二弹簧(23),所述内管(22)前端设有纵向通气孔(24)且顶端设有顶盖(25),所述顶盖(25)直径大于外管(21)内径且小于外管(21)外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气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送装置(5)的前方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紧固圈(26)。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气化仪,该种电热气化仪,具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气泵,所述壳体上设有电热装置(2)、置料装置(4)及可控制气体流通的气体输送装置(5),所述置料装置置于电热装置与气体输送装置之间且置料装置与气体输送装置相通,所述电热装置内具有一空腔(10),该空腔的一端与气泵的接口相连并且另一端与置料装置相通。本发明结构精巧、拆卸方便,使用安全、卫生,合理利用了药物,为用户带来了便利及有效的治疗方式。
文档编号A61M16/00GK101032639SQ20071006809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1日
发明者陈开娒, 刘建东 申请人:陈开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