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23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尤其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感染性疼痛、化脓性中耳炎疼痛、化脓性乳突骨炎之疼痛、陈旧型乳突骨炎之疼痛、耳内化脓性感染可能导致或所出现的脑动静脉血管“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引起的微循环功能障碍、脑动静脉血管轻微脓毒瘀滞、脑动静脉血管痉挛、脑动静脉血管供血不足、眼底动静脉痉挛、眼底动静脉瘀血、眼底动静脉瘀血引发之疼痛、眼底动静脉供血不足、眼底动静脉供血不足引发之疼痛、颅内早期感染性可能出现并发症“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等疾病的天然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
背景技术
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出现的疼痛等疾病是一种多发常见疾病,儿童发生率偏高。目前,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导致的疼痛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所用袋泡茶、凉茶药物类制剂还未见现,还是一个市场空白。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人人享有健康保障”的目标,特别是头颅大脑健康方面的预防和保健。因此,寻求研制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出现的疼痛等疾病的天然中草药保健防治药物,以袋泡茶、凉茶制剂的品茶方式,进入医药医疗市场,是传承民族医药,顺应引领创新民族医药茶文化科研课题的当务之急。
本发明根据历代耳科医药保健医疗的配方精华,经反复探讨、临床研究,采用中草药凉茶经加工制成袋泡茶泡饮服制剂、预防和治疗耳道内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导致的疼痛等疾病的天然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还是首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尤其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感染性疼痛、化脓性中耳炎疼痛、化脓性乳突骨炎之疼痛、陈旧型乳突骨炎之疼痛、内外耳化脓性感染可能导致或所出现的脑动静脉血管“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引起的微循环功能障碍、脑动静脉血管轻微脓毒瘀滞、脑动静脉血管痉挛、脑动静脉血管供血不足、眼底动静脉痉挛、眼底动静脉瘀血、眼底动静脉瘀血引发之疼痛、眼底动静脉供血不足、眼底动静脉供血不足引发之疼痛、颅内早期感染性可能出现并发症“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等疾病的天然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它既可单独内服又可配合其它中草药方剂进行多方剂的处方药,多靶向,大联合协用,辨证辨病施治各类型病理病因导致的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导致的疼痛等疾病,以减轻缓解或消失患者的临床痛楚,达到减轻缓解或治愈疾病之目的,力增定选为国民基本用药目录,服务于大众医疗,造福于人类。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配比组成是黄连1-5g、羌活1-5g、川芎10-15g、连翘10-15g、黄芪5-10g、桔梗10-15g、柴胡5-10g、香附5-10g、苏木5-10g、独活10-15g、泽泻5-10g、防巳10-15g、防风10-15g、陈皮5-10g、归尾10-15g、生地10-15g、黄芩10-15g、黄柏10-15g、知母10-15g、绿茶1-5,、甘草5-10g、白人参5-10g等药材组成,适量配料天然中草药等,经地道选料,常规炮制,微火烘干焙燥,分装成成人量10个小包袋、儿童量20个小包袋装备用的凉茶制剂,或将其成人量10个小包袋煎熬二次取药汁后共混合成2500毫升药汁液,分装成十瓶,每瓶250毫升密封备用的天然中草药口服液制剂。或将上述适量配料天然中草药等,经地道选料,常规炮制,微火烘干焙燥,经煎熬煮熟收汤凉冷阴干,烘干焙燥后,再加工碎粉成80目粉状体,再包装成4g重的袋泡茶制剂。
本发明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尤其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感染性疼痛、化脓性中耳炎疼痛、化脓性乳突骨炎之疼痛、陈旧型乳突骨炎之疼痛、内外耳化脓性感染可能导致或所出现的脑动静脉血管“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可能引起的微循环功能障碍、脑动静脉血管轻微脓毒瘀滞、脑动静脉血管痉挛、脑动静脉血管供血不足、眼底动静脉痉挛、眼底动静脉瘀血、眼底动静脉瘀血引发之疼痛、眼底动静脉供血不足、眼底动静脉供血不足引发之疼痛、颅内早期感染性可能出现并发症“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等疾病的天然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是吸取了传统的耳科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精华,结合现代中医五官科学、中医药学、中医经络学论,以轻浮上达、宣理耳巧、行气升提,宣通上下,通利水道,化痰行滞,活血破瘀,畅通络脉,利湿祛浊,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补虚益脑为辅而组成配方,方中柴胡、桔梗、香附、防风轻浮上达、宣理耳巧、行气升提,川芎、苏木、归尾活血破瘀,畅通络脉,陈皮理气化痰行滞,泽泻、防己通利水道,泽泻、防己、黄连、连翘、生地、黄芩、黄柏、知母、绿茶利湿祛浊、清热解毒,羌活、独活祛风胜湿、宣通上下、通络止痛,黄芪、甘草、白人参补虚益脑。全方药效君臣佐使,相须配合,正彻病机,预防和疗效稳定可靠。
采用本发明用于预防和治疗耳道内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尤其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感染性疼痛、化脓性中耳炎疼痛、化脓性乳突骨炎之疼痛、陈旧型乳突骨炎之疼痛、内外耳化脓性感染可能导致或所出现的脑动静脉血管“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可能引起的微循环功能障碍、脑动静脉血管轻微脓毒瘀滞、脑动静脉血管痉挛、脑动静脉血管供血不足、眼底动静脉痉挛、眼底动静脉瘀血、眼底动静脉瘀血引发之疼痛、眼底动静脉供血不足、眼底动静脉供血不足引发之疼痛、颅内早期感染性可能出现并发症“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等疾病的天然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具有原材料丰富,药物配制容易,预防治疗专病专药,用量少,口感好,靶向力强、导向力强,见效快,立竿见影、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特别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出现的疼痛等疾病,为当今国内国际医学界运用民间医学秘方,运用技术创新,研制开发成传统的天然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为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出现的疼痛等疾病进行了全方位的临床诊疗,为方药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具体详述实施例方法一、取黄连1-5g、羌活1-5g、川芎10-15g、连召10-15、黄芪5-10g、桔梗10-15g、柴胡5-10g、香附5-10g、苏木5-10g、独活10-15g、泽泻5-10g、防巳10-15、防风1015g、陈皮5-10、归尾10-15g、生地10-15g、黄芩10-15、黄柏10-15g、知母10-15g、绿茶1-5g、甘草5-10g、白人参5-10g等药材组成。适量配料天然中草药等,经地道选料,常规炮制,微火烘干焙燥,分装成成人量10个小包袋、儿童量20个小包袋装密封备用的凉茶制剂。成人量每次煎熬1个小袋包内服、每日二至四次。儿童量每次煎熬1个小袋包内服,每日二至四次。
方法二、取黄连1-5g、羌活1-5g、川芎10-15g、连召10-15、黄芪5-10g、桔梗10-15g、柴胡5-10g、香附5-10g、苏木5-10g、独活10-15g、泽泻5-10g、防巳10-15、防风1015g、陈皮5-10、归尾10-15g、生地10-15g、黄芩10-15、黄柏10-15g、知母10-15g、绿茶1-5g、甘草5-10g、白人参5-10g等药材组成。适量配料天然中草药,经地道选料,常规炮制,微火烘干焙燥密封备用,再将其经煎熬煮熟收汤凉冷阴干,烘干焙燥后,再加工碎粉成80目粉状体,再包装成4 g重的袋泡茶制剂临床备用,成人用量每次可泡1--2小袋包,每曰三次。儿童用量每次可泡1小袋包,每曰三次。
方法三、取黄连1-5g、羌活1-5g、川芎10-15g、连召10-15、黄芪5-10g、桔梗10-15g、柴胡5-10g、香附5-10g、苏木5-10g、独活10-15g、泽泻5-10g、防巳10-15、防风1015g、陈皮5-10、归尾10-15g、生地10-15g、黄芩10-15、黄柏10-15g、知母10-15g、绿茶1-5g、甘草5-10g、白人参5-10g等药材组成。适量配料天然中草药,经地道选料,常规炮制,微火烘干焙燥密封备用,或再将其用自然净水2000毫升浸泡半小时后再煎熬半小时后自然凉冷,约取得药汁1250亳升,煎熬二次后共混合成约2500毫升的药汁液,分装成十瓶,每瓶250毫升密封备用的天然中草药口服液制剂备用。成人每次口服约125亳升,每日二至三次。儿童口服量按年龄岁数大小为成人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量,每日二至三次。
临床研究诊疗应用本发明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导致的疼痛等疾病共129例,辩证辨病一般进行采用多方剂的处方药、多靶向、大联合协同综合施治A型,内外耳感染性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陈旧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疾病所出现的耳内疼痛症66例。此型病症者其主症为耳道内感染性疼痛,脓腐未成或脓液量少,此类病症临床运用本发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天然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一般一至三天耳痛减轻,五至七天疼痛消失,病情好转或康复。在此方药基准上临床还可同期加用“耳灵散”或“耳灵散泡袋茶”可提高咽鼓管畅通,协同增强疗效,缩短疗程周期。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耳病或脓耳病宣布告愈。
B型,感染性耳科急性乳突骨炎、亚急性乳突骨炎、陈旧型乳突骨炎及其陈旧型乳突骨炎急性发作可能导致或所出现的耳内疼痛综合症等疾病----颅内早期感染性疼痛、颅内轻度水肿或颅内压轻微升高、脓耳或渗出性脓耳、耳脓排流已尽或储量稀小、咽鼓管欠通或不通,及其乳突软骨修复生长缓慢、脑髓不足、骨髓不充、肾阴虚症等疾病46例。临床症状单耳道或双耳道不渗出或渗流出少许淡绿黑色脓汁或黄浓脓汁液、恶臭、或具有臭味,耳膜破损或耳膜全无、耳内疼痛,部分患者不便进行耳镜视诊,陈旧型乳突骨炎其耳镜视诊,耳膜周围的骨骼呈棕红色浸润,耳膜破损或耳膜全无、经常头昏、头痛、目眩,部分中老年患者还会出现听力低下、健忘,个别患者还会出现智力下降、反映呆痴等临床表现。脉象眩数或细数,舌象舌质红或黄红。此类患者,病情较复杂,如处置不当,可能出现早期颅内并发症“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等疾病,个别患者还会出现颅内轻度水肿,颅内压轻微升高等危险病程症兆,脉象眩数,舌象舌质红或黄红。此类患者,病情较复杂,如处置不当,可出现早期颅内并发症等疾病,必须辩证辨病采用多方剂处方药、多靶向、大联合协同综合施治进程如下方案一,必须先服用本发明“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制剂”和“通气散”后再同期加内服“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乳突软骨修复生长缓慢等疾病的天然中药煎饮茶制剂”,一般疗程在一至五天内脓液排净,脓液排净后,疼痛减轻后,转用下二治疗方案进程。
方案二,为使咽鼓管畅通,继续服用“通气散”和本发明“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耳道内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制剂”同期加内服“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乳突软骨修复生长缓慢等疾病的天然中药煎饮茶制剂”,二周后可单独内服“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乳突软骨修复生长缓慢等疾病的天然中药煎饮茶制剂”,一般采用多方剂、多靶向联合协同综合施治,三至五周后即可宣布乳突骨炎告愈。
备注乳突骨炎治疗期间,如出现耳痛症,可随时同期加服本发明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等疾病的天然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或口服液制剂以协同增强疗效,减轻患者的痛楚,缩短疗程。
c型,无明显诱因,不明病因无需辨别症型的耳内出现的耳痛病17例,其主症为耳内不明原因性疼痛,此类病症临床运用本发明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一般泡饮内服袋泡茶一至三天耳痛减轻,五至七天疼痛消失,病情好转或宣布告愈。在此方药基准上,临床还可同期继续加用内服“耳灵散”或“耳灵散泡袋茶”,可提高咽鼓管畅通,协同增强疗效,缩短疗程周期。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耳痛病宣布告愈。
治疗结果共129例,临床研究诊疗运用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或口服液制剂对症治疗总有效率达百分之百等优点和效果,特别是对当今国内国际医学界运用民间医学秘方,运用技术创新,研制开发成传统的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及乳突骨炎所导致的疼痛等疾病的袋泡茶、凉茶制剂、口服液制剂,减轻缓解或消失患者的临床痛楚,加强脑细胞的祛浊排毒功能,增加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强脑细胞的营养供需,增加脑细胞的存活周期,预防脑组织积液肿胀、预防控制和医治颅内可能出现并发症“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的产生,达到提升增强颅内微循环血流量、祛浊排毒、消祛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畅通络脉、止痛醒脑、补虚护脑的临床疗效。以袋泡茶、凉茶制剂的品茶方式,医治耳道内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预防与治疗颅内可能出现并发症“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所导致的疼痛等疾病。填补了这一课题领域的空白。这是对当今人类耳内感染所导致的大脑病变疾病的临床医疗医药茶文化研究的重大进展。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其特征是在于它由下列配比的组分组成黄连3-5g、羌活3-5g、川芎10-15g、连翘10-15g、黄芪5-10g、桔梗10-15g、柴胡5-10g、香附5-10g、苏木5-10g、独活10-15g、泽泻5-10g、防巳10-15g、防风10-15g、陈皮5-10g、归尾10-15g、生地10-15g、黄芩10-15g、黄柏10-15g、知母10-15g、甘草5-10g、白人参5-10g、绿茶5-10g等药材组成。
2.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其特征是在于可将其分装成成人量10个小包袋、儿童量20个小包袋装密封备用的凉茶制剂。
3.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其特征是在于可将其成人量10个小包袋、经煎熬、煮熟收汤凉冷阴干,烘干焙燥后,再加工碎粉成80目粉状体,经加工再包装成4g重的袋泡茶制剂。
4.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其特征是在于可将其成人量10个小包袋、煎熬二次后共混合成约2500毫升药汁液,分装成十瓶,每瓶250毫升密封备用的天然中草药口服液制剂。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预防与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的中草药袋泡茶、凉茶制剂由黄连、川芎、连召、黄芪、桔梗、柴胡、香附、苏木、羌活、独活、泽泻、防己、防风、陈皮、归尾、生地、黄芩、黄柏、知母、甘草、白人参、绿茶等药材组成。本发明用于预防和治疗内外耳道发炎化脓感染性疼痛,乳突骨炎之疼痛等疾病。具有原材料丰富,配制容易,服用方便,靶向力强、导向力强,用量少,口感好,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临床对症治疗总有效率达百分之百等优点和效果,具有预防与治疗颅内可能出现并发症“余毒流注”或“脓毒流注”所导致的疼痛等效果,填补了提升增强颅内微循环血流量、消祛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祛浊排毒、畅通络脉、腥脑止痛、补虚护脑这一课题领域的空白。这是对当今人类耳内感染所导致的大脑病变疾病的临床医疗医药茶文化研究的重大进展。
文档编号A61P27/02GK101081277SQ20071010838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9日
发明者李运乃 申请人:李运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