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失眠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95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失眠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失眠,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把它当成 是一种病。睡眠在别人看来是温馨的,但对失眠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恶 梦。翻来覆去睡不着,眼睁睁的熬到天亮,影响家人不说,患者会出现心 浮气躁、头痛、健忘、乏力、血压升高等症状。白天迷迷糊糊,影响工作 和学习。权威资料显示失眠患者肝肾疾病和心脑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 非失眠人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精神上的痛苦。现在临床上多采用 一些西药镇静剂,如安定片、速可眠等药物。这些药物只是消极的控制或 强制睡眠,不能提高睡眠质量。而且有毒副作用,有损伤肝、肾、大脑的 生理机能,对神经系统伤害极大,导致反应迟钝、痴呆,产生依赖性。现 在临床上也有一些中成药,但在治疗上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失眠症的中药。 该药物采用中草药组成,没有毒副作用,治疗失眠症具有明显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制成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五味子5—7份、酸枣仁13—15份、甘草16—18份、茯苓23—25 份、麦冬6—8份、知母15—17份。
上述各原料成分的主要功效为
五味子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的治疗;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胆经,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用 于阴虚所致的虚烦不寝;
甘草能泄三焦五脏六腑火;
茯苓性甘、平、淡,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能;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
诸药相伍,各尽其长,可以产生很好的镇静作用,具有宁心安神、益 气养血、调养心神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失眠症,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本发明采用中草药组成,既无任何毒副作用,又无药物依赖性,制备工艺 简单,用药方便。
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失眠患者2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组以本发明常规使用,睡前半小 时服,每次一粒,重者首次可服两粒。对照组服用一般安定片,睡前半小时服,每次一片,重者首次可服两片。均用药io天后停药。对照组患者每晚睡眠时间平均3—4小时,失眠患者的症状反应迟钝、恶心、乏力 等不良反应加重。治疗组患者每晚睡眠时间平均7—8小时,失眠患者的 症状如心浮气躁、头痛、健忘、乏力、血压升高等症状都有不同的改善或消失。经临床试用本发明治疗失眠症具有明显效果,并且没有毒副作用,真正提高了睡眠质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
制成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五味子5份、酸枣仁13份、甘草16份、茯苓23份、麦冬6份、知母15份混合加工成细末后,过200目筛,装于胶囊中,每粒重约0.6克。
实施例二
制成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五味子7份、酸枣仁15份、甘草18份、茯苓25份、麦冬8份、知母17份混合加工成细末后,过200目筛,装于胶囊中,每粒重约0.6克。
实施例三
制成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五味子6份、酸枣仁14份、甘草17份、茯苓24份、麦冬7份、知母16份混合加工成细末后,过200目筛,装于胶囊中,每粒重约0.6克。
实施例三为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药物还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丸剂、片剂、口服液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五味子5-7份、酸枣仁13-15份、甘草16-18份、茯苓23-25份、麦冬6-8份、知母15-17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 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五味子6份、酸枣仁14份、甘草 17份、茯苓24份、麦冬7份、知母16份。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五味子5-7份、酸枣仁13-15份、甘草16-18份、茯苓23-25份、麦冬6-8份、知母15-17份。本发明具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具有宁心安神、益气养血、调养心神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失眠症,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本发明采用中草药组成,既无任何毒副作用,又无药物依赖性,制备工艺简单,用药方便。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204515SQ20071011544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6日
发明者张永山 申请人:张永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