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97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
背景技术
:经常使用电脑的人要注意电脑辐射的四大危害如下1、电脑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倉L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2、影响人们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3、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4、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还会对视觉系统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为了提高自我保健,人们需要一种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所述保健食品为一种胶囊剂,其活性成分提取自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刺五加5份,红景天1-10份,当归1-10份和麦门冬1-10份。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l-5份,当归l-5份和麦门冬1-5份。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5份,当归5份和麦门冬5份。或者,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l份,当归l份和麦门冬l份。。本发明另一优选方案为,本发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5-10份,当归5-10份和麦门冬5-10份。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10份,当归IO份和麦门冬10份。本发明选用常用的中药药物,合理配伍,经动物功能试验证明,本发明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功能。本发明中,刺五加有扶正固本、养血安神、滋补强壮之功能,主要药效成分含水量多种糖甙、丁香甙、香豆精甙、多糖及果酸等。红景天中所含的红景天甙和甙元酪醇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微波幅射、抗毒以及对神经系统和新陈代谢的双向调节作用。而且还是一种环境适应药。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血虛引起的头昏、眼花、心慌、疲倦、面少血色,脉细无力,最宜使用当归。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本发明的活性成分以通促补,以补促通,双向激活,同步调理,真正解决心脑健康和机体虛弱的根本问题。经研究证实,本发明能迅速提高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强机体供氧能力,滋补强身,养心护脑,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消除因心、脑及机体缺血缺氧导致的胸闷心慌、头暈头痛、失眠健忘、神疲乏力、手脚麻木等症状,快速恢复心脑活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本发明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功能,适宜于接触辐射者人群,如长期使用电脑工作者。不适宜人群为孕期、哺乳期妇女及少年儿童,每100g含红景天苷0.1g、刺五加苷0.03g,每粒胶囊为0.4g,本发明的服用方法为每日3次,每次2粒。本发明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代替治药物。具体实施例方式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胶囊单位k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实施例ll试验例以下试验例中的受试样品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的功能的保健食品,常规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2粒,每粒为O.化。每100g含红景天苷0.1g、刺五加苷0.03g。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实验1.1原理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是一次性全身Y射线照射引起辐射损伤的表现之一,在一定范围内,照射剂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成反比,恢复时间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成正比,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可代表血液系统受损的状况。具有辐射危害辅助保护作用的受试物对受辐射损伤机体的血液系统具有防护作用。1.2仪器和试剂20pL定量取血管、血球计数板、显微镜、1%盐酸等。1.3实验方法1.3.1实验动物小鼠,18-22g,单一性别,每组10-15只。1.3.2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辐射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受试样品于照射前给予14-30天,照射后仍然给予受试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给药方法为每日3次,每次2粒。1.3.3实验步骤受试样品组于照射前后经口连续给予受试样品,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Y射线全身照射一次,照射剂量宜选择3Gy_5Gy。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第3天、照射后第14天三次采末梢血20pL,加入0.38mL1%盐酸中,混匀后,加入血球计数板中,计算计数池中四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总数。四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数(109/乙)=-----------x稀释倍数xl0741.4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白细胞数为计量资料,釆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2F0.05,PS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照射前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用于各组间白细胞数目的均衡性检验,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再进行照射及后续实验。照射后3天、14天辐射模型对照组的白细胞数分别与照射前进行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则判定辐射损伤模型成立;任一时间点、任一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总数增多,差异有显著性,则可判定该实验阳性。2.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实验2.1原理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降低是一次性全身Y射线照射引起辐射损伤的表现之一,在一定范围内,照射剂量与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成反比,恢复时间与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成正比,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可代表造血系统受损的状况。具有辐射危害辅助保护作用的受试物对受辐射损伤机体的造血系统具有防护作用。2.2仪器和试剂血球计数板、显微镜、注射器、手术器械、紫外分光光度计、Hank's液等。.2.3实验方法2.3.1实验动物小鼠,18-22g,单一性别,每组10-15只。2.3.2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辐射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受试样品于照射前给予14-30天,照射后仍然给予受试物,必要时可适当延长至45天。2.3.3实验步骤受试样品组于照射前后经口连续给予受试样品,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y射线全身照射一次,照射剂量宜选择3Gy-5Gy。于照射后第3天,颈推脱臼杀死小白鼠,剥离出股骨,用lmL注射器(6.5号针头)吸取一定体积的Hank's液,冲出股骨中的全部骨髓细胞;最后,让细胞悬液通过4号针头的注射器,使细胞在悬液中充分分散。镜下计数每mL骨髓细胞悬液中的有核细胞数。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260nm处测定DNA含量。2.4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骨髓有核细胞数或骨髓细胞DNA含量为计量资料,釆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辐射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骨髓有核细胞数或骨髓细胞DNA含量进行两样本均数的成组双侧t或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则判定辐射损伤模型成立。任一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比较,骨髓有核细胞数或骨髓细胞DNA含量增多,差异有显著性,则可判定该实验阳性。3.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3.1原理骨髓细胞微核数增高是一次性全身y射线照射引起辐射损伤的表现之一,在一定范围内,照射剂量与骨髓细胞微核率成正比,恢复时间与骨髓细胞微核率成反比,骨髓细胞微核数可代表机体染色体受损的状况。具有辐射危害辅助保护作用的受试物对受辐射损伤机体的遗传系统具有防护作用。3.2仪器和试剂解剖器械,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等。'小牛血清小牛血清滤菌后放入56。C恒温水洛保温lh进行补体活性灭活。-20。C保存。亦可用大、小鼠血清代替。Giemsa染液及应用液1/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甲醇(分析纯)'3.3实验方法3.3.1实验动物小鼠,体重18-22g,单一性别,每组10-15只。3.3.2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辐射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受试样品于照射前给予14-30天,照射后仍然给予受试物,必要时可适当延长至45天。3.3.3实验步骤受试样品组于照射前后经口连续给予受试样品,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y射线全身照射一次,照射剂量宜选择3Gy-5Gy。于照射后第3天,颈推脱臼处死动物,取胸骨或股骨,用止血钳挤出骨髓液与坡片一端的小牛血清混勻,常规涂片。或用小牛血清冲洗股骨骨髓腔制成细胞悬液涂片,涂片自然干燥后,放入甲醇中固定5-lOmin,放入Giemsa应用液中,染色10-15min,立即用磷酸盐缓冲液或蒸馏水冲洗,晾干。镜检,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微核细胞数,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抑制率计算A(%)=(C-D)/(C-E)xl00%式中A-抑制率c-致突变物对照组微核率D-受试样品组微核率E-阴性对照组微核率3.4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采用卡方检验、泊松分布或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辐射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骨髓细胞微核率进行两样本均数的成组双侧t或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则判定辐射损伤模型成立。任一剂量组微核率低于辐射模型对照组微核率,差异有显著性,可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4.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验4.1原理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是一次性全身y射线照射引起辐射损伤的表现之一,在一定范围内,照射剂量与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成反比,恢复时间与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成正比,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代表机体氧化还原反应系统受损的状况。具有辐射危害辅助保护作用的受试物对受辐射损伤机体的氧化还原系统具有防护作用。02-氧化羟基的最终产物为亚硝酸盐,后者在对氨基苯磺酸及甲萘胺作用下呈现紫红色,在波长530nrn处有极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当SOD消除02-后形成的亚硝酸盐减少。4.2仪器与试剂仪器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勾浆器试剂65mM磷酸盐缓冲液(PBS)pH7.8、SOD标准品、三氯甲烷、95。/。乙醇(v/v)、0.9%生理盐水10mmol/L盐酸羟胺盐酸羟胺6.95mg,加PBS至10mL7.5mmol/L黄嘌呤黄嘌呤11.41mg,加0.1MNaOH2.5mL溶解,加PBS至10mL0.2mg/mL黄噪呤氧化酶取10mg/mL黄P票呤氧化酶0.2mL加冰冷PBS9.8mL至10mL0.1%甲萘胺取0.2ga-甲萘胺溶于40mL沸蒸馏水,凉至室温加50mL冰醋酸,再加11OmL凉蒸馏水至200mL0.33%对氨基苯磺酸取0.66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50mL温蒸馏水,加50mL冰醋酸至200mL4.3实验方法4.3.1实验动物小鼠,体重18-22g,单一性别,每组10-15口八o4.3.2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辐射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受试样品于照射前给予14-30天,照射后仍然给予受试物,必要时可适当延长至45天。4.3.3实验步骤受试样品组于照射前后经口连续给予受试样品,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y射线全身照射一次,照射剂量宜选择6Gy-8Gy。于照射后第7天,进行实验。4.3.3.1红细胞抽提液制备l(Vl全血冲入0.5mL生理盐水,2000r/min离心3min,弃上清,加冰冷的双蒸水0.2mL混句,加入95。/。乙醇0.1mL,振荡30s,加入三氯甲烷O.lmL,置快速混合器抽提lmin,4000r/min离心3min,分层,上层为SOD抽提液,中层为血红蛋白沉淀物,下层为三氯甲烷,记录上清液体积待测。4.3.3.2组织匀浆的制备剪取一定量的所需脏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称重、剪碎,至玻璃匀浆器中加入冷生理盐水20000r/min匀浆10s,间歇30s,反复进行三次,制成1%组织勻浆,(最好用超声波发生器处理30s),使线粒体振破,以中性红-詹钠氏绿B染色证明线粒体已振碎。以4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待测。4.3.3.3SOD标准抑制曲线将SOD标准品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750U/mL的溶液,再稀释到50倍,即SOD量为15U/mL(1.5吗/mL),用本法测定不同量的SOD标准液的百分抑制率,以百分抑制率为纵坐标,以SOD活力单位U/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SOD百分抑制率=(对照管OD-测定管OD)/对照管ODxl00%计算每mL反应液中SOD抑制率达50%时所对应的SOD量为一个单位。也可用酶比活法即以每管样品的百分抑制率从SOD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SODU/mL,乘以稀释倍数(lmL/取样量)。若样品为组织匀浆液,根据匀浆浓度或组织蛋白质含量,将单位换算为U/g组织或U/mg蛋白。若样品为红细胞抽提液,根据血红蛋白含量,可换算为U/gHb。4.3.3.4样品测定步骤试剂测定管I对照管<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混匀,25'C恒温水洛20min<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混匀15min后,倒入lcm光径比色杯,以蒸馏水调零,530nm处比色测定OD值。<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4.4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SOD活性值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辐射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SOD活性进行两样本均数的成组双侧t或f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则判定辐射损伤模型成立。任一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比较,血/组织中SOD活性增强,差异有显著性,则可判定该实验阳性。5.血清溶血素实验5.1原理免疫系统是机体辐射损伤较敏感的组织之一,血清溶血素值可代表体液免疫系统的状况。在一定范围内,照射剂量与血清中溶血素水平成反比,恢复时间与血清中溶血素水平成正比,血清中溶血素可代表机体体液免疫系统受损的状况。具有辐射危害辅助保护作用的受试物对受辐射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护作用。5.2实验方法5.2.1实验动物小鼠,18-22g,单一性别,每组10-15只。5.2.2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辐射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受试样品于照射前给予14-30天,照射后仍然给予受试物,必要时可适当延长至45天。5.2.3实验步骤受试样品组于照射前后经口连续给予受试样品,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y射线全身照射一次,照射剂量宜选择1Gy-3Gy。于照射后20天内,进行血清溶血素的测定。(可任选下列方法之一)5.2.3.1血凝法5.2.3.1.1原理用SRBC免疫动物后,产生抗SRBC抗体(溶血素),利用其凝集SRBC的程度来检测溶血素的水平。5.2.3丄2仪器和材料SRBC、生理盐水、微量血凝实验板、离心机5.2.3丄3实验步骤5.2.3丄3.1SRBC绵羊颈静脉取血,将羊血放入有玻璃珠的灭菌锥形瓶中,朝一个方向摇动,以脱纤维,放入4匸冰箱保存备用,可保存2周。5.2.3丄3.2免疫动物及血清分离取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离心(2000r/min)10min。将压积SRBC用生理盐水配成2%(v/v)的细胞悬液,每只鼠腹腔注射0.2mL进行免疫。4~5天后,摘除眼球取血于离心管内,放置约lh,将凝固血与管壁剥离,使血清充分析出,2000r/min离心10min,收集血清。5.2.3丄3.3凝集反应用生理盐水将血清倍比稀释,.将不同稀释度的血清分别置于微量血凝实验板内,每孔100pL,再加入100)iL0.5。/。(v/v)的SRBC悬液,混句,装入湿润的平盘内加盖,于37t:温箱孵育3h,观察血球凝集程度。血清凝集程度一般分为5级(O-IV)记录,按下式计算抗体积数,抗体水平=(S1+2S2+3S3……nSn)式中1、2、3......n代表对倍稀释的指数,S代表凝集程度的级别,抗体积数越大,表示血清抗体越高。0级红细胞全部下沉,集中在孔底部形成致密的圆点状,四周液体清皙。I级红细胞大部分沉集在孔底成园点状,四周有少量凝集的红细胞。II级凝集的红细胞在孔底形成薄层,中心可以明显见到一个疏松的红点。m级凝集的红细胞均匀地铺散在孔底成一薄层,中心隐约可见一个小红点。iv级凝集的红细胞均匀地铺散在孔底成一薄层,凝块有时成卷折状。5.2.3丄4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抗体积数为计量资料,釆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2F0.05,PS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受试样品组的抗体积数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的抗体水平,可判定该项实验结果阳性。5.2.3.1.5注意事项血清稀释时要充分混匀。最后一个稀释度应不出现凝集现象。5.2.3.2半数溶血值(HC50)的测定5.2.3.2.1原理用SRBC免疫动物后,产生抗SRBC抗体(溶血素),与SRBC一起孵育,在补体参与下,可发生溶血反应,释放血红蛋白,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反映动物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5.2.3.2.2仪器和材料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SRBC、补体(豚鼠血清)、SA缓冲液、都式试剂(碳酸氢钠1.0g、高铁氰化钾0.2g、氰化钾0.05g,加蒸馏水至1000mL)5.2.3.2.3实验步骤5.2.3.2.3.1SRBC绵羊颈静脉取血,将羊血放入有玻璃珠的灭菌锥形瓶中朝一个方向摇动,以脱纤维,放入4。C冰箱保存备用,可保存2周。5.2.3.2.3.2制备补体釆集豚鼠血,分离出血清(至少5只豚鼠的混合血清),将lmL压积SRBC加入到5mL豚鼠血清中,放4。C冰箱30min,经常振荡,离心取上清,分装,-7(TC保存。用时以SA液按1:8稀释。5.2.3.2.3.3免疫动物及血清分离取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离心(2000r/min)U)min。将压积SRBC用生理盐水配成2%(v/v)的细胞悬液,,每只鼠腹腔注射0.2mL进行免疫。4~5天后,摘除眼球取血于离心管内,放置约lh,使血清充分析出,2000r/min离心10min,或6000r/min,4min,收集血清。5.2.3.2.2.3.3溶血反应取血清用SA缓冲液稀释(一般为200~500倍)。将稀释后的血清lmL置试管内,依次加入10%(v/v)SRBC0.5mL,补体lmL(用SA液按1:8稀释)。另设不加血清的对照管(以SA液代替)。置37。C恒温水浴中保温1530min后,冰浴终止反应。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lmL,加都氏试剂3mL,同时取10%(v/v)SRBC0.25mL加都氏试剂至4mL,充分混匀,放置10min后,于540nm处以对照管作空白,分别测定各管光密度值。溶血素的量以半数溶血值(HC50)表示,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光密度值样品HC50=-x稀释倍数SRBC半数溶血时的光密度值5.2.3.2.4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血清溶血素含量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S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辐射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血清溶血素含量进行两样本均数的成组双侧t或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则判定辐射损伤模型成立。任一剂量组与辐射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增多,差异有显著性,则可判定该实验阳性。结果判定在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实验、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实验、血清溶血素含量实验中,任何两项实验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作用。本发明上述所有实验结果均为阳性,因而,本发明实施例l制备的保健食品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食品为一种胶囊剂,其活性成分提取自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刺五加5份,红景天1-10份,当归1-10份和麦门冬1-1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l-5份,当归l-5份和麦门冬l-5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5份,当归5份和麦门冬5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l份,当归l份和麦门冬l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5-10份,当归5-10份和麦门冬5-10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刺五加5份,红景天10份,当归IO份和麦门冬IO份。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功能的保健食品,所述保健食品为一种胶囊剂,其活性成分提取自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刺五加5份,红景天1-10份,当归1-10份和麦门冬1-10份。本发明具有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功能,适宜于接触辐射者人群,如长期使用电脑工作者。不适宜人群为孕期、哺乳期妇女及少年儿童,每100g含红景天苷0.1g、刺五加苷0.03g,每粒胶囊为0.4g,本发明的服用方法为每日3次,每次2粒。本发明不能代替治药物。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095515SQ20071012984公开日2008年1月2日申请日期2007年7月27日优先权日2007年7月27日发明者王奉友申请人:王奉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