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面升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65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床面升降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病床的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病床床面升降 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病床床面升降的实现方式有手摇式才几构和电动式^/L构。手摇式 机构只能靠陪护人员或病人自己下床操作来实现,使用不便,且其升降轴 过长,几乎占用了整个病床下部空间,因此不能获得病人下肢的下降空间, 即使是三段式床面也是如此。电动式机构虽然使用方便,但价格昂贵,普 通病房配备有困难。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床面升降架,以提高病 床床面升降的方便性。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床面升降架,它有手柄固定在传动轴上, 传动轴上固定的偏心轮与弹簧支架上安装的推动栓相接触,弹簧支架内安 装的齿条与连杆头侧面的齿啮合在一起,连杆一端固定在连杆头上、另一 端与齿轮支架固定在一起,连杆外面有弹簧安装在连杆头与弹簧支架之 间,齿轮支架上有齿轮安装在上轴上,齿条一端与推动栓相接触、另一端 与弹簧支架之间有弹簧,穿过齿条上的斜槽的定位栓固定在弹簧支架上, 支架的上端安装在上轴上、下端安装在下轴上。采用上述结构的床面升降架,结构简单、合理,可方便地调整病床床 面角度,病人本人就可完成调整操作。占用病床下部空间小,病床下部空 间可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这种升降架还可以与另外设计的五折床面 架配合,使病人获得舒适的体位。


图l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调整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病床上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床面升降架,它有手柄32固定在传动轴 33上,传动轴上固定的偏心轮47与弹簧支架34上安装的推动栓46相接 触,弹簧支架内安装的齿条45与连杆头40侧面的齿啮合在一起,连杆 31—端固定在连杆头上、另一端与齿轮支架42固定在一起,连杆外面有 弹簧41安装在连杆头与弹簧支架之间,齿轮支架上有齿轮37安装在上轴 38上,齿条一端与推动栓相接触、另一端与弹簧支架之间有弹簧43,穿 过齿条上的斜槽44的定位栓48固定在弹簧支架上,支架35的上端安装 在上轴上、下端安装在下轴39上。如图4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之升降架安装到病床上时,传动轴两端穿 过病床两侧的床框52,手柄32安装在床框外侧病人伸手就可以摸到的部 位。下轴39安装在传动轴后方的床框上。齿轮37与床面架50下面的齿条51啮合在一起。当扳动手柄32时,偏心轮47随传动轴33转动,偏心轮转动时凸出的 部分与推动栓46接触,克服弹簧43的弹力,推动齿条45向右滑动。滑动 过程中,由于齿条上的斜槽"以及定位栓48的作用,齿条沿定位栓向外 移动,其上面的齿与连接头侧面的齿脱离,连杆失去制约。在支架未承受 向下的力(如病人身子抬起)时,在弹簧41的弹力作用下,连杆缩进弹簧 支架34内,带动支架35的上端上升,将床面架托举起来,床面上升。如 果对支架35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如病人将身体下压),克服弹簧41的弹力, 则支架35的上端下降,带动床面下降。床面上升或下降到合适位置后,反 向扳动手柄,偏心轮转动时的凹进部分与推动栓46接触,齿条在弹簧43 的作用下向左滑动,并在定位栓的作用下向内移动,其上面的齿再次与连 接头侧面的齿啮合在一起,实现对连杆的制约,床面定位。在齿轮支架上可安装一个轴承36,将该升降架安装在病床上时,该轴 承安装在床面架侧面的轴承滑槽53内,床面升降过程中,轴承在轴承滑槽 内滑动,以实现该升降架与床面之间的连接,提高升降架与床面之间动作 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1、床面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它有手柄(32)固定在传动轴(33)上,传动轴上固定的偏心轮(47)与弹簧支架(34)上安装的推动栓(46)相接触,弹簧支架内安装的齿条(45)与连杆头(40)侧面的齿啮合在一起,连杆(31)一端固定在连杆头上、另一端与齿轮支架(42)固定在一起,连杆外面有弹簧(41)安装在连杆头与弹簧支架之间,齿轮支架上有齿轮(37)安装在上轴(38)上,齿条一端与推动栓相接触、另一端与弹簧支架之间有弹簧(43),穿过齿条上的斜槽(44)的定位栓(48)固定在弹簧支架上,支架(35)的上端安装在上轴上、下端安装在下轴(39)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床面升降架,属于一种用于病床床面升降的装置,它有手柄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上固定的偏心轮与弹簧支架上安装的推动栓相接触,弹簧支架内安装的齿条与连杆头侧面的齿啮合在一起,连杆一端固定在连杆头上、另一端与齿轮支架固定在一起,齿轮支架上有齿轮安装在上轴上,齿条一端与推动栓相接触、另一端与弹簧支架之间有弹簧,穿过齿条上的斜槽的定位栓固定在弹簧支架上,支架的上端安装在上轴上、下端安装在下轴上,这种升降架,结构简单、合理,可方便地调整病床床面角度,病人本人就可完成调整操作。占用病床下部空间小,病床下部空间可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G7/002GK201098289SQ200720026360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1日
发明者晗 孟, 孟凡亮, 毛光波, 郭丰义 申请人:孟凡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