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6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拔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拔甲时用的器械,特别是一种拔甲器。
技术背景目前,临床上没有拔甲专用的器械,常用弯钳子或持针器代替,在临 床上拔甲时,先用手术刀将甲缘分离后,再用弯钳子或持针器上下钳口闭 合后同时嵌入病人甲下,用力将指(趾)甲掀起,然后从甲下退出弯钳子 或持针器上下钳口,再用弯钳子或持针器下钳口嵌入病人甲下,上钳口置 于甲上,啮合上下钳口,夹住指甲后,将指甲拔下。现有技术的缺点是1、 弯钳子或持针器上下钳口同时嵌入病人甲下,且啮合后钳口端部似圆形, 厚而小。2、钳口两次进入甲下,给病人带来痛苦,使用既不合理,又不方 便。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由于拔甲时所使用的工具既不合理,又不方便,给病人带来 的痛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拔甲器,该拔甲器钳口处形状似指甲, 给病人减少了痛苦,使用既合理,又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拔甲器, 包括有钳口,钳口的上下钳口设有弧形啮合面并完全啮合,其中所述钳 口的上下钳口设置为与指甲吻合的形状,并沿钳长方向设有锥度,上下钳 口的前端部呈扁状圆弧形,上钳口弧形啮合面和下钳口弧形啮合面上均设 有网状防滑齿。所述钳口的下钳口弧形啮合面小于上钳口弧形啮合面。所述钳口的下钳口弧形啮合面设置为光滑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钳口处形状似指甲状,钳口有很小锥度,能 保证一定的力度,钳口前端部扁薄,端部呈圆角,嵌入甲下更容易。由于 形状和结构的改变,给病人减少痛苦。同时,使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 另外,钳口一次嵌入甲下,比现有技术钳口两次嵌入甲下,再次给病人减 少痛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张开状态图;图2为图1的A向放大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的后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是将现使用的医用弯钳子或持针器的前部分,即 钳口处形状进行改变,该拔甲器,包括有钳口,钳口的上下钳口设有弧形 啮合面并完全啮合,所述钳口的上下钳口设置为与指甲吻合的形状,并沿 钳长方向设有锥度,上下钳口的前端部呈扁状圆弧形,上钳口弧形啮合面 和下钳口弧形啮合面上均设有网状防滑齿。所述钳口的下钳口弧形啮合面 小于上钳口弧形啮合面,所述钳口的下钳口弧形啮合面设置为光滑面。本实用新型的拔甲器从形状、结构进行说明,从图4拔甲器的主视图 看,钳口在沿钳长方向为扁平且有很小锥度,并且钳口前端部呈扁状。从 图6左视图看,钳口端部呈圆弧形,从图8俯视图看,上下钳口断面图呈 弧形面完全啮合。从图2 A向放大图看,是上钳口弧形啮合面和下钳口弧 形啮合面网状防滑齿放大图。从图6左视图和图7右视图看,上下钳口大 小完全一致。图3为A部放大图。从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进行说明,从图1看,为拔甲器的张开状态。 使用时把钳口张开,下钳口 (图6左视图)嵌入甲下适当位置,上钳口 (图 7右视图)置于甲上,啮合上下钳口,夹住指甲后,将指甲拔下。因上下钳 口有网状防滑齿能牢牢夹住指(趾)甲,顺利将指(趾)甲拔下。
权利要求1、一种拔甲器,包括有钳口,钳口的上下钳口设有弧形啮合面并完全啮合,其特征是所述钳口的上下钳口设置为与指甲吻合的形状,并沿钳长方向设有锥度,上下钳口的前端部呈扁状圆弧形,上钳口弧形啮合面和下钳口弧形啮合面上均设有网状防滑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甲器,其特征是所述钳口的下钳口弧形 啮合面小于上钳口弧形啮合面。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拔甲器,其特征是所述钳口的下钳口弧形 啮合面设置为光滑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拔甲器,包括有钳口,钳口的上下钳口设有弧形啮合面并完全啮合,所述钳口的上下钳口设置为与指甲吻合的形状,并沿钳长方向设有锥度,上下钳口的前端部呈扁状圆弧形,上钳口弧形啮合面和下钳口弧形啮合面上均设有网状防滑齿,所述钳口的下钳口弧形啮合面小于上钳口弧形啮合面,所述钳口的下钳口弧形啮合面设置为光滑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钳口处形状似指甲状,钳口有很小锥度,能保证一定的力度,钳口前端部扁薄,端部呈圆角,嵌入甲下更容易。由于形状和结构的改变,给病人减少痛苦。同时,使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另外,钳口一次嵌入甲下,比现有技术钳口两次嵌入甲下,再次给病人减少痛苦。
文档编号A61B17/28GK201015597SQ200720095160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5日
发明者高西静 申请人:高西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