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2501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口服中药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咳嗽相当于西医中的急性支气管炎(acutebronchitis),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 系病症。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 故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 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多见。其临床特点是发病多见于3岁以 下,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有类似哮喘的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 诊满布哮鸣音及少量粗湿啰音,易复发,少数可发展成哮喘。严重影响小儿的 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其病原为各种病毒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能引起上呼 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引起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障碍、 佝偻病和支气管局部结构异常等均为本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急性 支气管炎应止咳化痰为主。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咳嗽多用抗生素、克咳敏、氯化桠合剂等治疗,抗生 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 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 所致的感染。克咳敏具有较强的镇咳作用,并具有抗组胺、解除平滑肌痉挛、 抗炎和局部麻醉作用,氯化娅具有l.祛痰作用口服后刺激胃粘膜的迷走神经末 稍,引起轻度的恶心,反射性的引起气管、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部分氯化铵 吸收入血后,经呼吸道排出,由于盐类的渗透压作用而带出水分,使痰液稀释, 易于咯出。2.利尿作用能增加肾小管氯离子浓度,因而增加钠和水的排出,具 利尿作用。3.酸化体液和尿液。但是不管是哪种止咳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很大一部分患儿家长不能接受。咳嗽是以咳嗽症状命名的肺系病症,临床十分常见,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 疾病之一。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多见。张景岳将其 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内因为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不固,或禀 赋不足,肺脾素虚。外因为外感六淫之邪,而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是本证的基 本病机。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中药内治法大多从调节肺胃出发,主要治法及方药归纳 如下1、 润肺止咳,清宣温燥桑杏汤加减,(桑叶、豆豉、杏仁、浙贝母、南 沙参、梨皮、山栀、花粉、桔梗等);2、 宣肺理气,化痰止咳二陈汤合止嗽散加减,(桔梗、荆芥、紫菀、百 部、白前、陈皮、法夏、茯苓、乌梅、僵蚕、生姜等);3、 理气和胃,化痰止咳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陈皮、厚朴、茯苓、 生姜、砂仁、旋复花、僵蚕、百部、乌梅、紫菀等);4、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法夏、陈皮、 茯苓、生姜、乌梅、甘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僵蚕、紫菀、百部、制南 星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具有止咳、 祛痰、平喘和散热等功能。该药的商品名称为嗽宁口服液。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其特征是制备该药的中药材为密炙桑白皮12— 17g、炒苦杏仁5—10g、前胡15—20g、牛蒡子10—15g、桔梗10—15g、甘草 10—12g。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是取密炙桑白皮12—17g、苦杏仁(炒)5—10g 、前胡15—20g、牛蒡子10 一15g、桔梗10—15g、甘草10—12g六味,加水提取3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 水,浸泡0.5小时,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 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约800ml,滤过。 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药液加水约至8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加入蔗糖100g、柠檬酸lg、 苯甲酸钠2g、食用香精0.5ml,搅拌使溶解,加蒸镏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滤 过,灌装(10ml/支),灭菌,即得。


图1为制备本发明的小儿咳嗽中药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标号1为原料,即密炙桑白皮、炒苦杏仁、前胡、炒牛蒡子、桔梗、甘草。标号2为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 标号3为药渣(弃去)。 标号4为浓縮、过滤。标号5为加95%乙醇调含醇量为70%,静置12小时,过滤。 标号6为回收乙醇,过滤。标号7为加入适量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食用香精、蒸馏水,滤过, 灌装,灭菌。标号8、 9和IO为滤液。标号11为药液。标号12为成品。功能宣肺降逆,清热化痰。主治常用于治疗小儿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甚至气急欲喘。 用法用量每天服用三次,每次1支。方解本发明组方由蜜炙桑白皮、炒杏仁、前胡、炒牛蒡子、桔梗、甘草 等组成,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发散风热等功效。方中重用桑白皮为君药, 杏仁为臣药,桔梗、前胡、牛蒡子为佐药,甘草为使药。桑白皮甘寒清肺,杏 仁苦温降肺,又兼宣散止咳,二者配伍杏仁助君降肺化痰而兼清热, 一升一降 而助肺之宣肃。桔梗、前胡苦辛微寒,宣散肺气兼化痰,二者以化为主。牛蒡 子辛苦寒以宣散肺热利咽为主,再加甘草调和诸药。使肺热得清、痰浊得化, 肺气清肃之气下行,咳逆诸症得平。药理实验毒理试验: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对SD大鼠连续4周经口灌胃给药,66g.kg".d"(生药量相当于33g,kg".d"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为临床等效剂量的 13.8倍)、132g,kg".d"(生药量相当于66.0g.kg".d—'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为临 床等效剂量的27.5倍)、264g,kg".cT1 (生药量相当于132.0g.kg".d"治疗小儿咳 嗽的中药,为临床等效剂量的55倍)除轻微引起高剂量组大鼠体重下降外,对 大鼠行为活动、外观特征、摄食量、血液常规、血液生化指标、骨髓系统、组 织器官病理无异常影响。停药恢复期2周,体重可恢复。综上所述,治疗小儿 咳嗽的中药4周连续给药和停药恢复期2周没有发现药物毒性的耙器官,也未 发现延迟毒性和蓄积毒性。 药效试验一、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1、 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对枸橼酸引咳试验豚鼠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显著减少5min内的咳嗽次数,作用呈量效关系,在临床等效剂量下,作用与蜜炼川 贝枇杷膏相似。2、 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对S02引咳试验小鼠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显著延 长咳嗽的潜伏期,显著减少2min内的咳嗽次数,作用呈量效关系,在临床等效 剂量下,作用与蜜炼川贝枇杷膏相似。二、 具有显著的祛痰作用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对支气管酚红分泌祛痰试验小鼠,能促进酚红由支气 管分泌,具有显著的祛痰作用,作用呈量效关系,在临床等效剂量下,作用与 蜜炼川贝枇杷膏相似。三、 具有显著平喘作用1、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对乙酰胆碱、组织胺引喘试验豚鼠具有显著的平喘 作用,显著延长引喘的潜伏期,作用呈量效关系,在临床等效剂量下,作用与 蜜炼川贝枇杷膏相似。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嗽宁口服液治疗组和 克咳敏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l个周,用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的发病次数、主要症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及伴随症状消失,听诊呼吸音 清晰,干性罗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及伴随症状减轻, 呼吸音清晰,痰量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前后两组症候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 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嗽宁口服液能治疗小儿咳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是治疗小儿咳嗽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其特征是制备该药的中药材为密炙桑白皮12g、 苦杏仁(炒)5g、前胡15g、牛蒡子15g、桔梗15g、甘草10g。实施例二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其特征是制备该药的中药材为密炙桑白皮14g、 苦杏仁(炒)6g、前胡17g、牛蒡子12g、桔梗14g、甘草12g。实施例三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其特征是制备该药的中药材为密炙桑白皮15g、 苦杏仁(炒)7g、前胡20g、牛蒡子10g、桔梗10g、甘草10g。 实施例四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其特征是制备该药的中药材为密炎桑白皮17g、 苦杏仁(炒)10g、前胡18g、牛蒡子13g、桔梗12g、甘草llg。 实施例五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因桑白皮中含有黄酮类衍生物及桦 皮酸等有效成分,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前胡中含有挥发油和香豆素等有效 成分;牛蒡子中含有牛蒡子苷等木脂素类成分;桔梗中含有皂苷;甘草含有甘 草酸及黄酮类成分,根据其化学性质及参考有关文献,确定采用水煎煮提取。取密炙桑白皮12g、苦杏仁(炒)5g、前胡15g、牛蒡子15g、桔梗15g、 甘草10g六味,加水提取3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1.5 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约800ml,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 匀,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加水约至800ml,搅匀,静置 12小时,滤过,加入蔗糖100g、柠檬酸lg、苯甲酸钠2g、食用香精0.5ml,搅 拌使溶解,加蒸馏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滤过,灌装(10ml/支),灭菌,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其特征是制备该药的中药材为密炙桑白皮12-17g、炒苦杏仁5-10g、前胡15-20g、牛蒡子10-15g、桔梗10-15g、甘草10-12g。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取密炙桑白皮12—17g、炒制苦杏仁5—10g 、前胡15—20g、牛蒡子10—15g、 桔梗10—15g、甘草10—12g六味,加水提取3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水,浸 泡0.5小时,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10 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约800ml,滤过,滤液加 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加 水约至8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加入蔗糖100g、柠檬酸lg、苯甲酸 钠2g、食用香精0.5ml,搅拌使溶解,加蒸馏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滤过,灌 装10ml/支,灭菌,即得。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其特征是制备该药的中药材为密炙桑白皮12-17g、炒苦杏仁5-10g、前胡15-20g、牛蒡子10-15g、桔梗10-15g、甘草10-12g,其制备方法是取上述六味药,加水提取3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800ml,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加水约至8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加入蔗糖100g、柠檬酸1g、苯甲酸钠2g、食用香精0.5ml,搅拌使溶解,加蒸馏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滤过,灌装(10ml/支),灭菌,即得。本发明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332247SQ20081001259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日
发明者宋铁玎 申请人:辽宁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