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吡罗烷酮在制药中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1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乙烯吡罗烷酮在制药中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涉及聚乙烯吡罗烷酮(PVP)在制药中的
新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PVP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在药剂学研 发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PVP属于水溶性聚合物,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极性
有机溶剂。目前,除了做口服固体制剂的黏合剂,在口服液体制剂中作 为增稠剂,在缓控释制剂中做黏合剂、阻滞剂、促渗剂等。
PVP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深入研究。1.用作固体分散体载体
提高难溶牲药物的体内吸收一直是一个热门课题,要达到此目的,须考 虑提高其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固体分散体能将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 微晶或无定型态分散在一种水溶性材料中,能显著提高溶出速率而提高
吸收。PVP可作为制备固体分散体的载体。2.作薄膜包衣材料常用规格 的PVP因其柔韧性较理想,可作为药用成膜材料或与其他膜材合用。实践 也已证明,其在此领域的具良好的应用前途。研究证明,PVP能用于水和 有机溶剂两种系统的薄膜包衣工艺,其包衣的优点有能改善膜对表面 的粘附能力,改善色淀或染料的分散性,可作为薄膜增塑剂,可改变以 疏水材料为基料的薄膜的崩解时间。包衣时的常用浓度为O. 5%-5%。 3.与 碘形成杀菌复合物PVP-1 (聚维酮碘制剂)是碘与PVP形成的一种可溶性 复合物,是一种高效、光谱新型杀菌剂。与碘相比,PVP-I具有挥发性小、 水溶性好、几乎无刺激性、过敏性等优点。4.用于制备药物纳米粒PVP 还可用在新型药物释放系统中。此外,在注射剂的开发中,注射用PVP的 可用作增溶剂(在一些品种中,药物的溶解度明显被PVP提高),而且其 作为抑晶剂应用也越来越多。
口服渗透泵给药系统释药平稳、血药浓度波动小,释药不受食物及 胃肠道PH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病人的顺应性,体内外相关性良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口服渗透泵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二十世纪七十 年伐,Theeuwes首先开发了基础渗透泵(单层渗透泵,elementary osmotic pump, E0P),并创立了相关的理论。单层渗透泵有其局限性,只适用于 易溶性药物,所以许多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新方法陆续应用于渗透 泵技术,如调解pH值、用环糊精包合等。当然,对于难溶性药物来说, 最好是以混悬状态释放药物。所以就有人用高分子助悬制成单层高分子 性渗透泵,最后发展出一种难溶性药物理想的控释药物传递系统一一双 层滲透泵(也称推拉式渗透泵,push-pull osmotic p體p, PP0P)。甘 勇等用低分子量的聚氧乙烯(polyethylene oxide, PE0)作为混悬材料 用于药层,用高分子量PEO作为助推层,实现了良好的控释作用。有关渗 透泵的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综述。
经过多方面的试验,证实了 PVP可以作为致孔剂用于口服渗透泵制剂 的处方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PVP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及PVP作为致孔剂在
渗透泵制剂制备中的应用。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作为释药 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致孔剂系指在包衣膜中 加入水溶性物质,在制剂遇水时溶解,调节膜的透水性,调节渗透本制
剂的药物释放。常用致孔剂主要有聚乙二醇(PEG)、山梨醇等,药用级 辅料很少.。PVP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PVP分子链比PEG等要 长很多,容易与成膜材料分子链相互作用,是包衣液有更好的成膜性; 在实验中还发现在大比例使用致孔剂时(例如致孔剂-醋酸纤维素比例为 1: 1), PVP作为致孔剂的包衣膜要比PEG等作为致孔剂的包衣膜光亮, 外观更好。 PVP具备做致孔剂的良好特性,本发明是用PVP代替这些聚乙 二醇等作为致孔剂。PVP作为致孔剂的常规用量为包衣液固含量的5~ 25%。 PVP常用型号为PVP K29/32、 PVP K90、 PVP K120。
PVP的加入可以调节包衣膜的水通透率,从而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


图1是双嘧达莫双层渗透泵片(PVP作致孔剂)释放曲线 图2是双嘧达莫漂浮渗透泵(PVP作致孔剂)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双嘧达莫双层渗透泵片(PVP作致孔剂)
片心处方
含药层 双嘧达莫 100g
聚氧乙烯(分子量30万) 250g
氯化钠 50g
硬脂酸镁 适量
助推层 聚氧乙烯(分子量700万) 160g
氯化钠 40g
硬脂酸镁 适量
1000片
包衣液
CA 30g
PVP K30 6g
丙酮 1000ml
乙醇 100ml
将双,达莫、聚氧乙烯(分子量30万、700万)、聚乙烯吡罗烷酮(PVPK30)、木糖醇、硬脂酸镁等原辅料粉碎直至过80目筛。称取双嘧达莫
100g、聚氧乙烯(分子量30万)250g,并将其混合均匀,干法制粒,过
18目筛整粒,称取重量为干颗粒的1°/。硬脂酸镁,与干颗粒混匀,以起润
滑助流作用,此为含药层颗粒;称取聚氧乙烯(分子量700万)160g、
氯化钠4(:;g,并将其混合均匀,称取重量为混合粉末的0. 5%的硬脂酸镁,
混匀,以起润滑助流作用,此为助推层;接下来用12号浅凹冲打片,片
重约600n!g,称为片心。
称取醋酸纤维素30g溶于1000ml丙酮中,量取乙醇100ml,称取PVP
K30 6g溶于约60ml乙醇中,加入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中,用剩余的乙醇
将沾在烧杯上的PVP洗到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中。当各物质混合均勻即 得包衣液。
接下舉,是包衣的过程。将片心放到包衣锅中,包衣锅转速35转/分, 片床温度4(TC,包衣液流速7ml/rain。当包衣增重约为7%的时候停止包 衣。然后包衣片在4(TC下烘干12小时。
包衣片烘干后,用机械或激光的方法在含药层包衣膜打上l. Omm的孔。 其释放曲钱如图l所示。 实施例2
双嘧达莫漂浮渗透泵(PVP作致孔剂)
50g
(分子量700万) 30g
50g 70g
_
1000片
包衣液
CA 30g
PVP K30 30g
丙酮 1000ml
乙醇 400ml
将双嘧达莫、聚氧乙烯(分子量700万)、氯化钠、葡萄糖、硬脂酸 镁等原辅料粉碎直至过80目筛。称取双嘧达莫50g、聚氧乙烯(分子量 700万)30g、氯化钠50g、葡萄糖70g,并将其混合均匀,干法制粒,过
18目篩M粒,称取重量为干颗粒的1%硬脂酸镁,与干颗粒混匀,以起润 滑助流作用,接下来用7号浅凹冲打片,片重约200mg,称为片心。
-称取醋酸纤维素30g溶于1000ml丙酮中,量取乙醇400ml,称取PVP K30 30g潘于约300ml乙醇+ ,加入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中,用剩余的乙
方莫烯 镇
处达乙钠糖酸
。嘧氧化萄脂
i双聚氯葡硬
醇将沾在烧杯上的pvp洗到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中。当各物质混合均匀 即得包衣液。
接下来,是包衣的过程。将片心放到包衣锅中,包衣锅转速35转/分,
片床温度M(TC,包衣液流速7ml/min。当包衣增重约为8%的时候停止包
衣。然后包衣片在4(TC下烘干12小时。
包衣片烘干后,用机械或激光的方法在片的两面分别打上O. 7mm的孔。 最后将片塞到顶端带孔的O号肠溶胶囊帽的开口处,即制成双嘧达莫
双室单层气囊漂浮渗透泵。其释放曲线如图2所示。制剂漂浮状态保持
12小时以上。
实施例3'
盐酸文拉法辛微孔渗透泵(PVP作致孔剂)
片心处方 盐酸文拉法辛 37. 5g
微晶纤维素 55g 5%PVPK乙醇溶液 适量
m. s._适量
1000片
包衣液
,CA 30g PVP K90 15g 丙酮 lQOOml 乙醇 200ml
将盐酸文拉法辛、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等原辅料粉碎直至过80目 筛。称取盐酸文拉法辛37. 5g、微晶纤维素55g,并将其混合均匀,以5%PVP 乙醇溶液为粘合剂制软材,过18目筛制粒,4(TC下烘30分钟,过20目 筛整粒,4(TC烘干5小时成干颗粒。称取重量为干颗粒的0. 5%硬脂酸镁, 与干颗粒混匀,以起润滑助流作用,接下来用6号浅凹冲打片,片重约 100mg。
称取醋酸纤维素30g溶于1000ml丙酮中,量取乙醇200ml,称取PVP 15g溶于约150ml乙醇中,加入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中,用剩余的乙醇将 沾在烧杯上的PVP洗到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中。当各物质混合均勻即得 包衣液。
接下采,是包衣的过程。将片心放到包衣锅中,包衣锅转速35转/分, 片床温度'4(TC,包衣液流速7ml/min。当包衣增重约为10%的时候停止包 衣。然后包衣片在4(TC下烘干12小时。
包衣片烘千后,用机械或激光的方法在包衣膜打上0. 6mm的孔。
权利要求
1、聚乙烯吡罗烷酮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它可以作为渗透泵制剂中的致孔剂。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聚乙烯吡罗垸酮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聚乙烯吡罗烷酮型号为PVPK29/32、 PVP K90、 PVP K120。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聚乙烯吡罗烷酮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其特 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吡罗烷酮的用量为包衣液固含量的5~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PVP在制药中的新用途。PVP属于水溶性聚合物,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通常用做口服固体制剂的黏合剂,在口服液体制剂中作为增稠剂,在缓控释制剂中做黏合剂、阻滞剂、促渗剂等。本发明中PVP可以作为致孔剂用于口服渗透泵制剂的处方设计。以PVP作为致孔剂,包衣膜要比PEG等作为致孔剂的包衣膜光亮,外观更好。PVP具备做致孔剂的良好特性,是聚乙二醇作为致孔剂的良好替代品。PVP的加入可以调节包衣膜的水通透率,从而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
文档编号A61K47/32GK101337074SQ200810012609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津 关, 孙光美, 张志宏, 博 彭, 潘卫三, 聂淑芳 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