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70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检测胃压、食道压,跨膈肌压,多通道膈肌肌电信 号并具有鼻词功能的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这一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 导管能在鼻饲的同时检测膈肌功能及呼吸中枢驱动。
背景技术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正常呼吸的动力约70%来自膈肌。呼吸衰竭的 发生发展与膈肌功能有关。检测膈肌功能对寻找呼吸衰竭的原因,判断脱 机时机有重要价值。反映膈肌功能的主要指标是跨膈肌压,通过观察跨膈肌 压波形,可准确判断呼吸状况并对呼吸努力进行定量。另外膈肌麻痹的诊断 及膈肌功能的评价也有赖于跨膈肌压和膈肌肌电的测定。目前学术界普遍 认为呼吸衰竭或者病人不能脱离呼吸机是由于呼吸力量与呼吸负荷之间的 不平衡。膈肌功能检査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的管理至关重要。传统上危重病 人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的病人常需置放鼻饲管。如果要检测膈肌功能, 则要在置放鼻饲管的同时再从鼻子置放三条导管二条是带气囊的导管分 别置放于食道和胃分别测量食道压和胃压并用于计算跨膈肌压;另一条是 多导食道电极用于检测膈肌肌电。如果病人已有气管插管和鼻饲管,要从 鼻孔再插入三条导管几乎不可能,造成膈肌功能的监测难于实施,不能对膈 肌做功及呼吸中枢驱动进行评价,也不能准确判断呼吸力量与呼吸负荷之 间的平衡状态,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严重影响病人抢救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置放多条导管的困难,影响膈肌功能检测,提供 一种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这一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具备传统四 条导管(鼻饲管、食道囊管、胃囊管、多导食道电极管)所拥有的功能, 解决因测量跨膈肌压和膈肌肌电不得不放置多条导管的重大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从近端到远端依次装有用于测量食道压的食道囊,用于测量膈肌肌电及心电的多个电极,用于测量胃压 的胃囊,同时在导管远端设有多个大孔用于鼻词。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 管内有一大管腔和三个小管腔,这些管腔互不相通。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 导管的远端有多个大孔与大管腔相通用于鼻饲功能。靠近膈肌信号检测导 管近端的食道囊通过多个小孔与导管内测量食道压的小管腔相通用于食道
压的测量;靠近导管远端的胃囊则通过多个小孔与测量胃压小管腔相通用 于胃压的测量.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外表的多个金属电极与装在导管 内相应的金属导线相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具有五种功能。把 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置放到胃-食道中,既可作为鼻饲管供给病人食物 和营养,又可测量食道压,胃压,跨膈肌压(跨膈肌压=胃压-食道压),多
通道膈肌电信号以及食道心电信号。这一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改变了 传统上为了诊断危重症病人的膈肌麻痹、评价膈肌功能及呼吸中枢驱动而 不得不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身上再置放鼻饲管、食道囊管、胃囊 管及多导食道电极管的痛苦局面。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中,1-9记录电极 IO接地电极 ll接地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 的间隙 12相邻记录电极间的绝缘间隙 13食道囊或胃囊与导管的 粘接处14导管远端大孔 15接地电极与食道囊之间的距离 16胃囊 与远端记录电极的距离 17胃囊 18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 19测 量胃压的小管腔 21测量食道压的小管腔22容纳电极导线的小管腔 23用于鼻饲的大管腔 24电极导线 25胃囊内小孔 26食道囊内小 孔27十针电极导线连接头28鼻词连接头29胃压连接头30食道压 连接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内有四个互不相通的管腔分别 用于测量食道压,胃压,容纳电极导线和鼻饲。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表 面依次附有一个食道囊,一个接地电极和多个记录电极, 一个胃囊,相邻 记录电极之间有相同的微小绝缘间隙。导管远端尚有多个大孔与导管内的 大管腔相通用于鼻饲。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18由导管近端 的十针电极导线连接头27、 鼻饲连接头28、 胃压连接头29、 食道压 连接头30, —个接地电极10和九个记录电极1-9,胃囊17和导管远端大孔 14组成。食道囊19和胃囊17的二端与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18均有 一粘接处13。食道囊19和接地电极10之间有一距离15。
如图2所示,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18由四个互不相通的管腔组成。 一个是供测量食道压的小管腔21;另一个是供测量胃压的小管腔20,再一 个是容纳电极导线24的小管腔22,还有一个管腔是供鼻饲用的大管腔23。
如图3所示,食道囊19通过小孔26与测量食道压的小管腔21相通,小 管腔21的近端有一食道压连接头30用于测量食道压,胃囊17通过小孔25 与测量胃压的小管腔20相通,小管腔20的近端有一胃压连接头29用于测 量胃压。接地电极10接地,其余九个记录电极(电极1-9)用于记录膈肌肌电和心电信号。接地电极10与食道囊19之间有一距离15。接地电极10 与记录电极9之间有一个间隙11。记录电极之间有微小的绝缘间隙12。记 录电极1与胃囊17之间有一距离16。每一个电极分别与其相对应的电极导 线24连接然后再连上十针电极导线连接头27用于记录膈肌电信号及心电 信号。
如图4所示,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18的表面附着有食道囊19和胃 囊17。食道囊19和胃囊17的二端均与导管18有一粘接处13。多功能膈 肌信号检测导管18内有一容纳导线24的小管腔22。导线24的一端与电 极相接,另一端与十针电极连接头相接用于记录膈肌肌电和心电。多功能 膈肌信号检测导管18内除含有图3所述的三个小腔外,尚有一个大管腔 23。大管腔23的远端有多个大孔14,近端则有一个鼻饲连接头用于鼻饲。 接地电极10接地,其余九个记录电极(电极l-9)用于记录膈肌肌电和心 电。接地电极10与食道囊19之间有一距离15。接地电极10与记录电极9 之间有一个间隙ll。记录电极之间有微小的绝缘间隙12。记录电极l与胃 囊17之间有一距离16。每一个电极分别与其相对应的电极导线24相接再 连上十针电极导线连接头27用于记录膈肌电信号及心电信号。
如图一所示,作为较佳实施例,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的食道囊19 和胃囊17的长度为3-10 cm之间,周长约为2-4 cm.食道囊19与接地电 极10之间有一个1 cm的间隙15。每一电极长度是1 cm,接地电极10与 记录电极9之间间隙11约2 cm,相邻记录电极1-9之间有一很小的间隙 12。九个记录电极组成五个膈肌肌电记录导联(导联I-V)和一对记录心电信 号的导联VI:导联I由电极1和电极5组成,导联II由电极2和电极6组 成,导联m由电极3和电极7组成,导联IV由电极4和电极8组成,导联 V由电极5和电极9组成,记录心电信号的导联VI由电极1和电极9组成。 放置导管位置时,实时观察各个导联所记录的膈肌肌电幅度,当导联I和 导联V记录到一个幅度相似且比其它导联记录的信号幅度大的信号,而导联
ni只记录到一个很小的膈肌肌电信号,提示记录电极5在食道的膈肌水平。
这时根据解剖关系,食道囊19位于食道,而胃囊17及远端大孔14在胃腔。 当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18被准确置放后,通过十针电极导线连接头27可记录到五通道膈肌肌电信号(导联i-v)和一通道心电信号(导联VI)并通
过鼻饲连接头28实现鼻饲功能;通过胃压连接头29测量胃压;通过食 道压连接头30测量食道压,并获得跨膈肌压即胃压与食道压的差值。通过 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18这一导管可同时检测胃压、食道压、跨膈肌压、 多通道膈肌电信号、心电信号并具有鼻饲管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其特征是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内有四个互不相通的管腔分别用于容纳电极的导线,传导食道压,胃压和鼻饲;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的外表附有食道囊和胃囊,食道囊通过多个小孔与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内测量食道压的小管腔相通用于测量食道压,胃囊也通过多个小孔与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内测量胃压的小管腔相通用于测量胃压,食道囊和胃囊之间有多个金属电极用于记录多通道膈肌肌电和心电信号,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的远端有多个大孔与用于鼻饲的大管腔相通实现鼻饲功能;
2.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其特征是多功能 膈肌信号检测导管的食道囊和胃囊长在3-10 cm之间,周长约为2 -4cm; 胃囊与远端记录电极之间有-间隙;食道囊与接地电极间有一间隙;远端大 孔数量3个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同时记录食道压、胃压、跨膈肌压,膈肌电信号,心电信号并具有鼻饲功能的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其表面附有一个食道囊和一个胃囊。食道囊通过多个小孔与测量食道压的小管腔相通测量食道压;胃囊通过多个小孔与测量胃压的小管腔相通测量胃压。导管的远端设有多个大孔,这些大孔与多功能膈肌信号检测导管内用于鼻饲的大管腔相通实现鼻饲功能。食道囊和胃囊之间有一个接地电极和多个顺序排列的记录电极用于记录膈肌电和食道心电。相邻记录电极之间只有极小间隙。记录电极组成六个导联分别记录膈肌肌电和心电信号。本发明具有传统鼻饲管、食道囊管,胃囊管及多条食道电极导管所具有的功能。
文档编号A61B5/03GK101548877SQ200810030228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9日
发明者罗远明 申请人:罗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