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4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并对其配方组合及制备工艺做了相关研究。
背景技术
便秘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干燥难解, 一般2天以上无排便,即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根据统计,大部分正常人的大便次数为每周3次到每天3次。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排便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步骤①粪便向直肠推进在正常情况下肠道每天蠕动3至4次,使粪便迅速进入直肠,扩张并刺激直肠粘膜,引起排便反射;②直肠的排空当粪便充满直肠后即发生便意。排便动作受到大脑和脊髓排便中枢的调节,通过直肠收縮、肛门括约肌松弛、腹肌及膈肌收缩而将粪便排出肛门。
影响排便过程而发生便秘的因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有进食过少、食品过于精制缺乏纤维、幽门或肠道梗阻、各种肠道炎症、营养不良、肥胖、恶病质、滥用泻药、精神刺激因素、结肠张力过低、乙状结肠过度或不规则的痉挛性收縮,以及膈肌、腹肌、肛提肌及肠壁平滑肌收縮力减弱等。 一般临床上多见的是习惯性便秘,多因饮食、排便习惯不良、肠道蠕动减慢、应激性减退而逐渐形成的。
便秘的分类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便秘;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或功能性便秘;按粪块积留的部位可分为结肠和直肠便秘。结肠便秘是指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过于迟缓,而直肠便秘是指粪便早已抵达直肠,但滞留过久而未被排出,故又称为"排便困难"。
便秘虽然可以用泻药预防,但并非泻药可由病人自己随意购买或使用。这是由于不同的人对泻药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对泻药敏感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若用药量不当,轻者造成腹泻,重者甚至导致脱水,可加重便秘。鉴于此,发明的本药物,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的功能,利用各组分的综合作用治疗便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以拓展前景,开发市场,弥补现有药物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虎杖80份白茅根80份
1、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瓜蒌子50 — 150份 紫苏子50—150份 蓖麻子50—150份甘草40—120份 大黄40—120份 大戟30—100份椿皮40 — 120份 胖大海30—100份 虎杖40 — 120份侧柏叶50—150份 车前草50—150份 白茅根40—120份
2、 本发明是由下述最佳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瓜蒌子100份紫苏子100份 蓖麻子100份甘草80份 大黄80份 大戟60份椿皮80份 胖大海60份侧柏叶100份 车前草100份
3、 制备方法
(1) 将瓜篓子、紫苏子、蓖麻子三味药材,加65 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5 1.31(8(TC)的稠膏,备用;
(2) 将其余甘草等九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6 10倍量,每次煎煮l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成稠膏,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 70%,低温静置2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至此相对密度为1.25 1.31 (80'C)的稠膏,备用;
(3) 将上述两种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包括乳糖、糊精、淀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磷酸氢钙、硬脂酸镁、滑石粉或以上在不同比例下的混合物等,混匀,制得的中药制剂,包括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或片剂等。
本发明是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适宜的重量配比组方,并经提取加工而制得的包括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和片剂在内的适宜的中药制剂。该药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的功能,利用各组分的综合作用治疗便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 一种治疗便秘的丸剂处方
瓜蒌子100g 紫苏子100g 蓖麻子100g
甘草80g 大黄80g 大戟60g椿皮80g 胖大海60g 虎杖80g
侧柏叶100g 车前草100g 白茅根80g
制备工艺
(1) 将瓜篓子、紫苏子、蓖麻子三味药材,加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8(8(TC)的稠膏,备用;
(2) 将其余甘草等九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8倍量,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成稠膏,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5%,低温静置2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至此相对密度为1.28 (8(TC)的稠膏,备用;
(3) 将上述两种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 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实施例2: —种治疗便秘的胶囊剂处方
瓜蒌子70g 紫苏子70g 蓖麻子100g
甘草50g 大黄50g 大戟30g
椿皮50g 胖大海30g 虎杖50g
侧柏叶70g 车前草70g 白茅根50g
制备工艺
(1) 将瓜篓子、紫苏子、蓖麻子三味药材,加6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30(8(TC)的稠膏,备用;
(2) 将其余甘草等九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8倍量,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成稠膏,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低温静置2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至此相对密度为1.30 (8(TC)的稠膏,备用;
(3) 将上述两种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乳糖约180g、滑石粉25g,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3: —种治疗便秘的颗粒剂处方
瓜蒌子120g 紫苏子120g 蓖麻子120g
甘草100g 大黄100g 大戟80g椿皮100g 胖大海80g 虎杖100g
侧柏叶120g 车前草120g 白茅根100g
制备工艺
(1) 将瓜篓子、紫苏子、蓖麻子三味药材,加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7(8(TC)的稠膏,备用;
(2) 将其余甘草等九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10倍量,每次煎煮1. 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成稠膏,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5%,低温静置2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至此相对密度为1.27 (8(TC)的稠膏,备用;
(3) 将上述两种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糊精和乳糖的比例为1:3的混合物约260g,混匀,以90%乙醇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按份计的原料配方而成瓜蒌子50-150份 紫苏子50-150份 蓖麻子50-150份甘草40-120份大黄40-120份大戟30-100份椿皮40-120份胖大海30-100份 虎杖40-120份侧柏叶50-150份 车前草50-150份 白茅根40-120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瓜蒌子100份紫苏子100份蓖麻子100份甘草80份 大黄80份 大戟60份椿皮80份 胖大海60份 虎杖80份侧柏叶100份车前草100份 白茅根80份
3、 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的制备工艺为(1) 将瓜篓子、紫苏子、蓖麻子三味药材,加65 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5 1.31(8(TC)的稠膏,备用;(2) 将其余甘草等九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6 10倍量,每次煎煮l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成稠膏,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 70%,低温静置2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至此相对密度为1.25 1.31 (80°C)的稠膏,备用;(3) 将上述两种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混匀,制得中药制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适宜的药用辅料为乳糖、糊精、淀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磷酸氢钙、硬脂酸镁、滑石粉或以上在不同比例下的混合物,但不限于此。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的具体剂型可以是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或片剂,但不限于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它是由瓜蒌子、紫苏子、蓖麻子、甘草、大黄、大戟、椿皮、胖大海、虎杖、侧柏叶、车前草、白茅根共十二味中药材为原料,按照适宜的重量配比组方,并经提取加工而制得的包括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和片剂在内的适宜的中药制剂。该药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的功能,利用各组分的综合作用治疗便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0GK101524486SQ200810101410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6日
发明者袁永生 申请人: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