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87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在我国,周围神经损伤造成的足下垂病人逐年增多,其中截瘫病人足下垂的 发病率几乎为100%,其它如坐骨神经损伤或腓总神经损伤,其中足下垂的发病率也较高,病
人较多。目前国内还尚无针对此类疾病的康复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器。该多功 能下肢神经康复器在正确背伸生理固定足下垂的同时,运用祖国中医穴位理论进行足底按摩, 以促进肢体神经康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器,其包括 支架、松紧带、小型电振动器、控制器,其特征是支架是L形的,支架的两个内面呈曲线 型与两足底部和足跟部相吻合,在支架的两足跟部中间设有两根松紧带,松紧带的另一端设 有粘扣,支架的两边也设有粘扣,在支架的两足跟部内面上还设有软垫,支架的足底部内面 上,设有若干个小型电振动器,小型电振动器又分为若干组,设为若干种模式,分别由导线 与控制器相接,控制器内设有主控芯片,控制器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模式转换开关、强弱开 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线及电源插头。使用时将患者的两足放在支架的软垫上,分别用松紧带 将两足跟部固定在支架上,扣上粘扣,接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根据病情需要按下所 需模式转换开关和强弱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下垂足正确背伸生理固定,运用祖国中医穴位理论,对足 底部穴位反射区进行有效按摩,促进肢体功能能加速康复,减少下肢压疮的发生,降低医疗 费用,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用方便、物美价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松紧带,3.粘扣,4.小型电振动器5.导线,6.控制器,7主控芯片,8.面板,9. 显示屏,IO.模式转换开关,ll.强弱开关,12.电源开关13.电源插头,14.软垫。 具体实施方案
在图l-2中, 一种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器,其包括支架l、松紧带2、小型电振动器4、 控制器6,其特征是支架1是L形的,支架1的两个内面呈曲线型与两足底部和足跟部相 吻合,在支架1的两足跟部中间设有两根松紧带2,松紧带2的另一端设有粘扣3,支架1的 两边也设有粘扣,在支架1的两足跟部内面上还设有软垫14,支架1的足底部内面上,设有 若干个小型电振动器4,小型电振动器4又分为若干组,设为若干种模式,分别由导线5与 控制器6相接,控制器6内设有主控芯片7,控制器6面板8上设有显示屏9、模式转换开关 10、强弱开关11、电源开关12和电源线及电源插头13。使用时将患者的两足放在支架1的 软垫14上,分别用松紧带2将两足跟部固定在支架1上,扣上粘扣3,接上电源插头13,打 开电源开关12,根据病情需要按下所需模式转换开关IO和强弱开关11。
权利要求1. 一种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器,其包括支架、松紧带、小型电振动器、控制器,其特征是支架是L形的,支架的两个内面呈曲线型与两足底部和足跟部相吻合,在支架的两足跟部中间设有两根松紧带,松紧带的另一端设有粘扣,支架的两边也设有粘扣,在支架的两足跟部内面上还设有软垫,支架的足底部内面上,设有若干个小型电振动器,小型电振动器又分为若干组,设为若干种模式,分别由导线与控制器相接,控制器内设有主控芯片,控制器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模式转换开关、强弱开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线及电源插头。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器,其包括支架、松紧带、小型电振动器、控制器,其特征是支架是L形的,支架的两个内面呈曲线型与两足底部和足跟部相吻合,在支架的两足跟部中间设有两根松紧带,松紧带的另一端设有粘扣,支架的两边也设有粘扣,在支架的两足跟部内面上还设有软垫,支架的足底部内面上,设有若干个小型电振动器,小型电振动器又分为若干组,设为若干种模式,分别由导线与控制器相接,控制器内设有主控芯片,控制器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模式转换开关、强弱开关、电源开关和电源线及电源插头。使用时将患者的两足放在支架的软垫上,分别用松紧带将两足跟部固定在支架上,扣上粘扣,接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根据病情需要按下所需模式转换开关和强弱开关。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1253332SQ20082002795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9日
发明者丛培彦, 刘晓云, 孙佛晓, 王日芬, 邵海燕 申请人:丛培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