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助行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2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离式助行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技术,具体为一种分离式助行护理床,国际
专利分类号拟为Int.Cl.A61G 7/00 (2006.01) I。 技术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口 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中的一部分功能障碍群体——老年人、残疾人等,越 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针对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所使用的真正意义上 的护理床或起居床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鉴于医用护理床和家庭起居床在使 用人群、使用方式和使用成本的差异,只有少数家庭以医用护理床来代替起 居床使用。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护理床种类繁多,可以实现使病人起身、曲腿 及翻身等功能。但是,医用护理床由于自身设计目标与定位的限制,使其应 用环境相对固定,在家庭模式中使用存在诸多缺点和不足,增加了家庭负担 和操作难度,对不能自主运动的人士,因为没有较好的助行设施,使其运动 受到极大限制,只能借助床与轮椅对接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而这 种对接方式残障人士一般不能自行完成。现有技术在解决护理床之移动上大 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床身整体移动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02253340.0号 报道的"多功能医疗护理床"。这一方式虽然实现了床椅变换、 一床多用, 但由于床身整体移动,体积庞大,给实际移动带来不便。另一种是轮椅镶嵌 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0610019447.9号报道的"能行走的多功能护理 床"。这种设计虽然减小了移动部分的体积,但其仍是床与传统轮椅的组 合,分离部分仍依赖于传统的轮椅模式,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轮椅的 移出方式不够人性化,部分结构件需事先拆除(如床尾的三块板等),使用 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分离 式助行护理床。该护理床除医用外,也适宜家庭模式下使用,不但具备起 身、屈腿等基本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床体的分离与变形,使床面的一部分构 成助行椅模式,实现使用者的助行移动,操作简便,可减轻家属负担,更为 人性化,且结构简单,成本相对低廉,适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护理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分离式助行护 理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床面部分、分离床面部分、床架、升背机构和 屈腿机构,所述的固定床面部分包括U形的第一床板、第一床板U形臂的两 个上端分别依次延展连接有对称的左、右第一柔性支撑板、左、右第一连接 轴、左、右第二床板、左、右第二连接轴和左、右第三床板;
所述分离床面部分正好可以镶嵌在固定床面部分的U形槽内,使所述固 定床面部分与分离床面部分构成一个矩形的整体床面,分离床面部分通过安 装在固定床面部分上的导轨与固定床面部分相对滑移;所述分离床面部分包 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床板、第二柔性支撑板、第三连接轴、第五床板、第四连 接轴、第六床板、第五连接轴、第七床板、第六连接轴和第八床板;所述第 四床板和第五床板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左、右第一可调节支撑杆;所述第五 床板和第六床板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左、右第二可调节支撑杆;所述第六床 板和第七床板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左、右第三可调节支撑杆;所述第四床板 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左、右第三扶手;所述第五床板两侧的凹槽中对称安装有 左、右第一扶手,其下部安装有带脚轮的支撑架;所述第七床板两侧的凹槽 中对称安装有左、右第二扶手;
所述床架包括带脚轮的整体支架,旋转连接轴和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 架通过旋转连接轴连接于带脚轮的整体支架上;
所述升背机构包括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杆组合构成的四杆机构和 电动执行器;所述四杆机构的连杆组合上部固连于固定床面部分的第一床板 上,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固连于所述床架中带脚轮的整体支架上;所述电动 执行器的固定端固连于床架上,其输出轴与四杆机构中连杆组合连接;
所述屈腿机构包括对称固连于所述床架中带脚轮的整体支架上的左、右 支撑,左、右支撑上分别安装有左、右电机,左、右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
4左、右齿轮副连接,左、右齿轮副分别与左、右曲柄的一端连接,左、右曲 柄的另一端分别固连在所述固定床面部分上的左、右第二连接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分离式助行护理床在具备起身、屈 腿、助行等多种基布功能的前提下,床面设计为可分离的固定床面和分离床 面两部分,其中分离床面部分下部固连一带脚轮的支撑架,可通过分离变 形,形成助行椅模式,为使用者实现自由移动助行的目的,固定床面部分与 分离床面部分在连接与分离上由于采用了导轨结构,因而操作更为方便和可 靠,分离床面部分的变形与固定形式在设计上符合人机工程学,更为人性 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一种实施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一种实施例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一种实施例的分离床面部分分离
变形为助行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一种实施例的分离床面部分分离
变形为助行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一种实施例的整体三维立体结构 (分离过程)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一种实施例的升背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一种实施例的左屈腿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一种实施例的右屈腿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受具体 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分离式助行护理床(以下简称护理床,参见图l一 7),其特征在于该护理床包括固定床面部分,分离床面部分,床架,升背机构和屈腿机构五大部分。固定床面部分和分离床面部分构成整体的床面; 升背机构和屈腿机构位于床面之下,固连在床架上。
所述床架包括带脚轮的整体支架3.3,旋转连接轴3.2和活动支架
3. 1;所述活动支架3. 1通过旋转连接轴3. 2连接于带脚轮的整体支架3. 3 上(参见图2、 5)。
所述的固定床面部分包括五块床板(即U形的第一床板1. 1、左第二床 板1.4、右第二床板1.4'、左第三床板1.6和右第三床板1.6,),形状 结构对称的两块柔性支撑板(即左第一柔性支撑板1.2和右第一柔性支撑板 1.2')和用于连接所述床板的4根结构一样的连接轴(即左第一连接轴
1.3、 右第一连接轴1.3',左第二连接轴1.5和右第二连接轴1.5')。所 述第一床板1. 1的U形两个上端分别依次延展连接有对称的左、右第一柔性 支撑板1.2、 1.2,、左、右第一连接轴1.3、 1.3,、左、右第二床板
1.4、 1.4,、左、右第二连接轴1.5、 1.5,和左、右第三床板1.6、 1. 6'。换言之,所述U形第一床板1. 1的U形臂的两个上端分别与左第一 柔性支撑板1.2和右第一柔性支撑板1.2'分别固连,左第一柔性支撑板 1.2和右第一柔性支撑板1.2'通过左第一连接轴1.3和右第一连接轴 1.3'分别与左第二床板1.4和右第二床板1.4'连接,左第二床板1.4和 右第二床板1.4'通过左第二连接轴1.5和右第二连接轴1.5'分别与左第 三床板1.6,右第三床板1.6,连接。所述依次延展连接是指在所述U形第 一床板的U形臂的两个上端面以等宽的形式、利用所述的连接轴把所述的床 板一块一块顺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长U形臂的固定床面(参见图5和图 1)。固定床面部分通过升背机构和屈腿机构安装在床架中带脚轮的整体支 架3.3上。
所述分离床面部分正好可以镶嵌在所述固定床面部分的U形槽内(长U 形臂槽内),使所述固定床面部分与分离床面部分构成一个矩形的整体床 面,且分离床面部分可通过安装在固定床面部分上的导轨1.7与固定床面部 分相对滑移(参见图5和图1)。所述分离床面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床 板、第二柔性支撑板、第三连接轴、第五床板、第四连接轴、第六床板、第 五连接轴、第七床板、第六连接轴和第八床板。
6具体说,所述分离床面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床板2.1、第二柔性支
撑板2.2、第三连接轴2.3、第五床板2.4、第四连接轴2.12、第六床板 2. 5、第五连接轴2. 13、第七床板2. 6、第六连接轴2. 14和第八床板2. 7; 所述第四床板2. 1和第五床板2. 4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形状结构对称第一可 调节支撑杆(即左第一可调节支撑杆2.15和右第一可调节支撑杆 2.15');所述第五床板2.4和第六床板2.5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形状结构 对称第二可调节支撑杆(即左第二可调节支撑杆2. 16和右第二可调节支撑 杆2.16');所述第六床板2.5和第七床板2.6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形状 结构对称第三可调节支撑杆(即左第三可调节支撑fF 2.17和右第三可调节 支撑杆2.17');所述第四床板2.1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形状结构对称的两 个第三扶手(即左第三扶手2.9和右第三扶手2.9,);所述第五床板2.4 两侧的凹槽中对称安装有形状结构对称的两个第一扶手(即左第一扶手 2.10,右第一扶手2. 10,),其下部安装有带4个脚轮的支撑架2.8;所述 第七床板2.6两侧的凹槽中对称形状结构对称的两个第二扶手(即左第二扶 手2.11,右第二扶手2.11')。换言之,所述第四床板2.1与第二柔性支 撑板2. 2固连,第二柔性支撑板2. 2通过第三连接轴2. 3与第五床板2. 4连 接,第四床板2. 1上对称连接左第一可调节支撑杆2. 15和右第一可调节支 撑杆2.15';第五床板2.4下部固连一带4个脚轮(脚轮俯视呈矩形分 布,构成助行椅的4个脚轮,参见图3和图5)的支撑架2.8,第五床板 2. 4通过第四连接轴2. 12与第六床板2. 5连接,第五床板2. 4上对称连接 左第二可调节支撑杆2. 16和右第二可调节支撑杆2. 16,;第六床板2.5通 过第五连接轴2.13与第八床板2.7连接,第六床板2.5通过第六连接轴 2. 14与第七床板2. 6连接;第六床板2. 5上连接左第三可调节支撑杆2. 17 和左第三可调节支撑杆2. 17,,左第一扶手2. 10和右第一扶手2. 10,卧 在第五床板2. 4上半圆凹槽中,左第二扶手2. 11和右第二扶手2. 11,卧在 第七床板2. 6上半圆凹槽中,左第三扶手2. 9和右第三扶手2. 9,连接于第 四床板2. 1上;
所述升背机构包括由第一连杆4. 1、第二连杆4.和连杆组合4.2、构成 的四杆机构和电动执行器5;所述升背机构中四杆机构的连杆组合4.2上部 固连于固定床面部分的第一床板1. 1上,四杆机构的第一连杆4. 1与第二连杆4. 3固连于床架部分中带脚轮的整体支架3. 3上(参见图6);所述电动 执行器5的固定端固连于床架的带脚轮的整体支架3. 3上,其输出轴与四杆 机构中连杆组合4.2连接。通过四杆机构,电动执行器5输出轴的轴向尺寸 变化可带动第一床板1. 1在0—80度的角度范围变化,实现升背或起身功能 (参见图6和图2);
所述的屈腿机构包括对称结构的左支撑6,右支撑6',左电机7,右 电机7',左齿轮副8,右齿轮副8',左曲柄9,右曲柄9'。所述的屈腿 机构全部以左支撑6和右支撑6'为依托,左支撑6和右支撑6'对称固连 在床架部分中带脚轮的整体支架3.3上(参见图2)。左电机7和右电机 7,通过自带或配装的支持架7.1和7.r分别固连于左支撑6和右支撑6, 上,并通过其输出轴分别与左齿轮副8和右齿轮副8'连接。左曲柄9和右 曲柄9'的一端分别与左齿轮副8和右齿轮副8'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固 定床面部分的左第二连接轴1.5和右第二连接轴1.5'固连(参见图7和8)。
本实用新型护理床的床体(即固定床面部分和分离床面部分)分离过 程,以及分离床面部分的变形过程与原理如下(参见图l一8):
当使用者需要离开床,实现有助行的移动时,首先要操控护理床,实现 升背动作。本实用新型升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电动执行器5输出轴 的轴向尺寸变化带动四杆机构中连杆组合4. 2进行运动,连杆组合4. 2的运 动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3进行从动,由于连杆组合 4.2本身固连于固定床面部分上的第一床板1.1上,因此上述运动可带动固 定床面部分上的第一床板1. 1运动,第一床板1. 1的运动分别带动左第一柔 性支撑板1. 2和右第一柔性支撑板1. 2'分别绕左第一连接轴1. 3和右第一 连接轴1.3'转动,从而借助床面的折叠实现升背运动。实施例设计实现升 背运动的最大角度(升背角)为80° ,最小角度是0。,即床面平齐,没有 升背运动(参见图2、 6)。
其次,要操控护理床,实现分离床面部分与固定床面部分的分离。本实 用新型所述分离床面部分与固定床面部分分离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实现升 背过程后,随升背机构的运动同固定床面部分一起完成升背动作而抬起的第 四床板2. 1、第二柔性支撑板2.2和第五床板2.4,用左第一可调节支撑杆 2.15和右第一可调节支撑杆2.15,进行角度固定,形成所需的靠背角度(参见图3、 5)。此时,分别卧在第五床板2.4、第七床板2.6上半圆凹槽 中左第一扶手2.10、右第一扶手2.10,和左第二扶手2.11、右第二扶手 2.11'可由床的使用者或辅助护理人员用手动拉伸出来,并固定住。所述的 左第一扶手2.10、右第一扶手2.10'对整个分离过程既可起到辅助拉伸分 离作用,同时又对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护理床分离床面部分上 设计有第二柔性支撑板2.2,可使使用者能够有更好的坐姿和舒适感,但这 并不意味着非柔性的支撑板不可行(参见图1、 3 — 5)。
本实用新型所述床架部分为一活动连接,包括带脚轮的整体支架3.3, 旋转连接轴3.2和活动支架3. 1。当分离床面部分与固定床面部分相对分离 时,床架中的活动支架3. 1通过旋转连接轴3. 2打开,然后通过自带旋转轴 3.4进行折叠(参见图3 — 5)。完成上述运动后,分离床面部分中的第四床 板2. 1与固定床面部分中的第一床板1. 1可沿导轨1. 7滑移分离。以下过程 需要由辅助人员辅助进行辅助人员可利用拉伸出来的左第二扶手2.11和 右第二扶手2.11'对分离床面部分进行沿导轨1.7的辅助滑移。分离床面 部分沿导轨1.7与固定床面部分辅助滑移,直至分离床面部分中第五床板 2.4的下部平稳移动到固定床面部分中左第三床板1.6和右第三床板1.6' 的下部时,由辅助人员停止。然后由辅助人员把分离床面部分中的第六床板 2.5相对于第五床板2.4向下转动,转动到适当的角度后,用左第二可调节 支撑杆2. 16和右第二可调节支撑杆2.16'进行角度固定(参见图3 — 5)。 完成上述运动后,把分离床面部分中的第八床板2.7沿第五连接轴2. 13相 对第六床板2.5进行转动和折叠。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为使用者 留出了脚部的放置空间,体现了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人性化。然后,把分离床 面部分中的第七床板2. 6相对于第六床板2. 5向上转动,转动到适当的角度 后,用左第三可调节支撑杆2. 17和左第三可调节支撑杆2. 17,进行角度固 定。上述操作完成后,即可实现分离床面部分向助行椅模式的转变(参见图 3 — 5)。此时,与第四床板2. 1连接的左第三扶手2. 9和右第三扶手2. 9, 可手动实现向上翻转,由辅助人员控制辅助移动,从而实现了分离床面部分 与固定床面部分的完全分离。分离床面部分以助行椅模式,依靠其下面所述 支撑架2. 8的4个脚轮实现辅助移动。助行椅移动的动力来自辅助人员的推 行,其转向和制动控制也依靠辅助人员来完成,使用方法同于常规的移动座椅。
上述过程为本实用新型护理床的分离床面部分与固定床面部分相分离并 形成助行椅模式的具体变形过程与原理。在辅助人员的逆向辅助操作下,处 于助行椅模式下的分离床面部分可与固定床面部分进行复位,恢复护理床功 能。其具体变形过程与原理是首先,辅助人员将助行椅模式下的分离床面 部分退到固定床面部分中的导轨1.7上;第二步,辅助人员手动将所述的左
第三扶手2.9和右第三扶手2.9,、左第三可调节支撑杆2. 17和左第三可 调节支撑杆2.17,、第七床板2.6、第六床板2.5、第八床板2.7、左第二 可调节支撑杆2.16和右第二可调节支撑杆2.16'、床架部分中活动支架 3.1逆向运动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三步,经过上述逆向运动后,分离床面部 分已重新与固定床面部分相结合,恢复为护理床背部升起的状态,此时手动 将左第一扶手2. 10和右第一扶手2. 10,、左第二扶手2. 11和右第二扶手 2.11,、左第一可调节支撑杆2.15和右第一可调节支撑杆2.15'逆向运 动恢复到初始位置。这一步为使用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最后,操控 护理床完成升背运动的逆向运动,使活动床面恢复到水平位置,并与固定床 面合拢,构成平整的护理床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屈腿机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参见图2、 7): 所述对称结构的电机7 (7')(分别)带动齿轮副8 (8')转动,齿轮副 8 (8')转动(分别)带动曲柄9 (9')运动。曲柄9 (9')的运动可将 其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床面部分中的第二连接轴1.5 (1.5')顶起,从而借 助左、右第二床板1.4、 1.4,与左、右第三床板1.6、 1.6,的折叠,实现 使用者的屈腿运动。本实用新型屈腿机构通过调节曲柄9 (9')的位置可 控制屈腿运动的角度(屈腿角)。实施例设计的最大屈腿角为30。。
本实用新型护理床针对社会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或其他行动不便的人而 专门设计,定位于家庭起居(如晒太阳、透空气、去卫生间和离床就餐等) 使用(因此也可以称为分离式助行起居床),相对医用护理床具有结构简 单,成本低廉,方便使用,功能够用的特点。但本实用新型护理床并不排除 作为医用护理床来使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描述护理床结构所述的"上、下"、 "前、后"、"左、右"等零部件的连接或安装方位词是依据图示实施例而言的,只具有相对性,或者仅是为了叙述方便,不代表该安装位置的唯一性 和必须性。本实用新型护理床的具体实施例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做非本质的适 当地调整和变化。
本实用新型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 一种分离式助行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床面部分、分离床面部分、床架、升背机构和屈腿机构,所述的固定床面部分包括U形的第一床板、第一床板U形臂的两个上端分别依次延展连接有对称的左、右第一柔性支撑板、左、右第一连接轴、左、右第二床板、左、右第二连接轴和左、右第三床板;所述分离床面部分正好可以镶嵌在固定床面部分的U形槽内,使所述固定床面部分与分离床面部分构成一个矩形的整体床面,分离床面部分通过安装在固定床面部分上的导轨与固定床面部分相对滑移;所述分离床面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床板、第二柔性支撑板、第三连接轴、第五床板、第四连接轴、第六床板、第五连接轴、第七床板、第六连接轴和第八床板;所述第四床板和第五床板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左、右第一可调节支撑杆;所述第五床板和第六床板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左、右第二可调节支撑杆;所述第六床板和第七床板之间的两边分别连接左、右第三可调节支撑杆;所述第四床板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左、右第三扶手;所述第五床板两侧的凹槽中对称安装有左、右第一扶手,其下部安装有带脚轮的支撑架;所述第七床板两侧的凹槽中对称安装有左、右第二扶手;所述床架包括带脚轮的整体支架,旋转连接轴和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通过旋转连接轴连接于带脚轮的整体支架上;所述升背机构包括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杆组合构成的四杆机构和电动执行器;所述四杆机构的连杆组合上部固连于固定床面部分的第一床板上,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固连于所述床架中带脚轮的整体支架上;所述电动执行器的固定端固连于床架上,其输出轴与四杆机构中连杆组合连接;所述屈腿机构包括对称固连于所述床架中带脚轮的整体支架上的左、右支撑,左、右支撑上分别安装有左、右电机,左、右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左、右齿轮副连接,左、右齿轮副分别与左、右曲柄的一端连接,左、右曲柄的另一端分别固连在所述固定床面部分上的左、右第二连接轴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助行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背机 构的最大升背角为80。;所述屈腿机构的最大屈腿角为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式助行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床面部分、分离床面部分、床架、升背机构和屈腿机构;所述固定床面部分为U形,所述分离床面部分正好可以镶嵌在固定床面部分的U形槽内,使固定床面部分与分离床面部分构成一个矩形的整体床面;所述床架包括带脚轮的整体支架和通过旋转连接轴连接于其上的活动支架;所述升背机构由四杆机构和电动执行器构成;所述屈腿机构包括对称固连于所述整体支架上的左、右支撑,其上分别安装有左、右电机,左、右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左、右齿轮副连接,左、右齿轮副分别与左、右曲柄的一端连接,左、右曲柄的另一端分别固连在所述固定床面部分上。
文档编号A61G7/005GK201239276SQ20082007513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6日
发明者张顺心, 鹏 杨, 杨晓勇, 北 栗, 许晓云, 欣 郭, 臣 马, 璇 高 申请人:河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