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回血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07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精密回血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 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 一种具有精密过滤和快速回血 功能的精密回血过滤器。
技术背景医护人员为病患者输送药物,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安全输液。输液资料介绍在放大了 100倍的药液显微镜像图片所显示的画面触目 惊心,药液里布满了玻璃渣、橡皮屑、药渣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近年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大输液的应用日益广泛,注射液特别是 输液中异物与微粒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也被世界医药 界人士所重视。不溶性微粒是指注射液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药 物结晶、污染、化学反应、物理作用等等)后形成的颗粒状杂质。较大的微 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 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异物还可从血管侵入组织,由 于巨嗜细胞的包围和增殖引起肉芽肿。不溶性微粒通过静脉输液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随之进入 右心室,再由肺动脉进入肺部微循环。在此过程中,由于吞噬细胞的吞噔作 用,有一部分微粒被吞噬掉,而另一部分微粒则被吞噬细胞包围。由于吞喳 细胞的直径约为20pm,所以被包围的微粒的体积大大增加,而微循环毛细 血管的管径仅为8nm,所以微粒很难通过肺部微循环,因此便形成很多肺部 肉芽肿。而且,由于吞噬细胞在数量上有局限性,故而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微粒 呈游离状态。在肺部进行微循环交换时, 一部分微粒可通过微循环中间微动 脉直接进入肺静脉,再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并由主动脉进入全身各组织。 在此过程中,同样有一部分微粒仍呈游离状态,有一部分被吞噬细胞继续包围,形成更大的微粒。动脉系统的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可随血液循 环途径,引起不同部位和组织的血管栓塞或肉芽肿。
不溶性微粒若引起脑血管栓塞,可引起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若引起 眼底血管栓塞,可引起眼底血管缺血,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若引起冠 状动脉栓塞,可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若引起肾动脉栓塞, 可引起肾组织缺血,从而引起肾性高血压。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由于核的 形成,可导致不同部位的结石,如肾结石、胆结石等。
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还可引起过敏样和热原样反应。这些因输液中不 溶性微粒引起的疾病,我们通称为"输液病"。
应用于人体的输液中,最理想的微粒限度应当是"零"微粒,但这是不可 能达到的。故各国根据注射剂控制微粒的技术进展状况制定了微粒检查的限 度。
根据中英两国对微粒控制的指标
中国药典年代1996年;控制上线25微米,下线10微米。 英国药典年代1998年;控制上线5微米,下线2微米。 经实验证实
PVC药液袋每袋含约150万个微粒。 带胶塞的玻璃瓶每瓶约含10-40万个微粒。 输液和配液时的环境污染可使微粒增加10-100倍。 肌肉注射针剂比输液剂中微粒含量高15倍。 加入粉针剂比加入注射液针剂中的微粒高4-5倍。 溶媒药物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相互吸附都会产生新的微粒。 添加中草药制剂会使微粒增加几十-几百倍。
药液对存储、置放、避光和温度的要求达不到或发生变化都会产生大量 的微粒。
因此,控制输液中的微粒更显得重要。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一次性使用 输液器还是用普通药液过滤器(控制上线25微米,下线10微米)。少数大医院也开始使用精密过滤的药液过滤器(控制上线5微米,下线2微米),但只能过滤药液,不能同时观察回血,仍有存在的不足。发明内容针对上述不足,为了解决现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液中,不易观察回血 和大于5微米的微粒不能滤除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成本低、 可同时过滤大于5微米的微粒和易观察回血的精密回血过滤器。它釆用国内 研制的微孔膜做成药液过滤器,可以达到精密过滤的要求;同时,为更方便 医护人员输液使用,把回血和精密过滤结合在一起,集两个功能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精密过滤组件和回 血组件,精密过滤组件由上壳体、滤膜、滤膜内、外撑件构成,滤膜装设于 上壳体内,滤膜两端用滤膜外撑件和滤膜内撑件压紧固定;回血组件由下壳 体、气囊、气囊撑件构成,气囊装设于下壳体内,气囊开口处用气囊撑件撑 开, 一起装设在下壳体一管口内,卡紧固定;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固接为一 体。所述滤膜为折叠式,增大过滤面积,减小总体体积。所述滤膜为微孔滤膜,能滤除2~5微米以上的微粒。本实用新型中采 用的微孔滤膜是我国科技人员采用核技术,在一些高分子膜基上制作精确的 微孔,能对微小物质进行分离,不易产生药液吸附;具有非常好的化学物理 稳定性;膜本身没有异物脱落;经比较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可以 明显地把不溶性微粒限制在5微米以下。所述上壳体设一进液管,连接在输液器导管末端。所述下壳体设一出液管,连接静脉输液针。所述气囊撑件设一通孔,使气囊内部通外界。上、下壳体均为医用PVC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 更有效保护病人安全、医护人员输液中能快速判断回血状况;2、 产品搡作方便,利于临床推广使用;3、 可以滤除2-5微米以上的微粒;
4、 生产成本比现有巿场上出现带有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低,比带有灵 敏回血过滤器的输液器低,是集精密过滤和灵敏回血两个功能为一体的输液 器,综合效果更好;
5、 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有非常广阔的巿场前景。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精密回血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滤膜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滤膜外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io为滤膜内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 图12为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右视图。 图14为气囊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左视图。
图中l.上壳体,2.滤膜,3.滤膜外撑件,4.滤膜内撑件,5.下壳体, 6.气囊,7.气囊撑件,8.进液管,9.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精密回血过滤器,如图!所示,它包括精密过滤组件和 回血组件,精密过滤组件由上壳体l、滤膜2、滤膜内、外撑件构成,滤膜2装设于上壳体1内,滤膜2两端用滤膜外撑件3和滤膜内撑件4压紧固定; 回血组件由下壳体5、气囊6、气囊撑件7构成,气嚢6装设于下壳体5内, 气囊6开口处用气囊撑件7撑开, 一起装设在下壳体5 —管口内,卡紧固定; 上壳体1与下壳体5卡合固接为 一体。
所述滤膜2为折叠式,增大过滤面积,减小总体体积。
所述滤膜2为微孔滤膜,能滤除2 ~ 5微米以上的微粒。
所述上壳体1设一进液管8,连接在输液器导管末端。
所述下壳体5设一出液管9,连接静脉输液针。
所述气囊撑件7设一通孔,使气囊6内部通外界。
上壳体l和下壳体5均为医用PVC注塑成型。
使用原理
输液时,液体通过输液导管末端从上壳体1的进液管8进入上壳体1内, 再通过折叠式微孔滤膜2过滤后,进入上、下壳体组合成的空腔内,此时的 药液已经过滤掉2~5微米以上的微粒,这时,医护人员先把静脉针充满药
液,然后关闭液体流动,开始刺入静脉血管,遇到没有找准血管无回血时, 则回血装置中的气囊6受到的液体压力高于大气压力而缩扁(气囊内部通外 界)。当找到血管,血回流后压力平衡,气囊6回复原状。所以能快速显示 回血,这样可以帮助护士顺利控制穿刺的深浅程度,快速判断针尖是否刺入 血管内,解决穿刺准确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精密回血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精密过滤组件和回血组件,精密过滤组件由上壳体(1)、滤膜(2)、滤膜内、外撑件构成,滤膜(2)装设于上壳体(1)内,滤膜(2)两端用滤膜外撑件(3)和滤膜内撑件(4)压紧固定;回血组件由下壳体(5)、气囊(6)、气囊撑件(7)构成,气囊(6)装设于下壳体(5)内,气囊(6)开口处用气囊撑件(7)撑开,一起装设在下壳体(5)一管口内,卡紧固定;上壳体(1)与下壳体(5)卡合固接为一体。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精密回血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2) 为折叠式。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精密回血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 (2)为微孔滤膜,能滤除2 5微米以上的微粒。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回血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 ) 设一进液管U)。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精密回血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5) 设一出液管(9)。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回血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撑件(7) 设一通孔。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回血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l.)和 下壳体(5)均为医用PVC注塑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密回血过滤器。它包括精密过滤组件和回血组件,精密过滤组件由上壳体、滤膜、滤膜内、外撑件构成,滤膜装设于上壳体内,滤膜两端用滤膜外撑件和滤膜内撑件压紧固定;回血组件由下壳体、气囊、气囊撑件构成,气囊装设于下壳体内,气囊开口处用气囊撑件撑开,一起装设在下壳体一管口内,卡紧固定;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固接为一体;所述滤膜为折叠式微孔滤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滤除2-5微米以上的微粒,更有效保护病人安全,医护人员输液中能快速判断回血状况;产品操作方便,利于临床推广使用;集精密过滤和灵敏回血两个功能为一体,综合效果更好;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A61M1/34GK201220018SQ200820080519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3日
发明者王慧美, 王振有, 耿世保 申请人:耿世保;王慧美;王振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