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27阅读:1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的医用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改 进的持针器。
技术背景自医学外科手术技术诞生以来,手术用持针器与血管钳后端的指 环结构是一样的,手执持针器的姿式也与执血管钳的姿势相同,由于 缝合时的力学原理不同于血管钳钳夹组织,缝合时很不方便,故也有 不将拇指和无名指套入持针器环口中的姿势,即握持式,此执持针器 姿势易于缝合,但不利于松扣,致使大多数医师在缝合时采用握持式 缝合,缝合完成后再以执血管钳式打开齿扣,影响了持针缝合、松针、 再持针的连续过程,降低手术效率,容易错过最佳缝合的最佳时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持针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 手术者执握持针器的舒适度与精确度,使得手术中持针、缝合及 松针、再持针能够连续进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持针 器,包括雄叶和雌叶,所述雌叶与雄叶之间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所 述雌叶与雄叶的后端分别设有雌叶杆件和雄叶杆件,所述雄叶杆件上设有垂直于雄叶杆件的拇指环,所述雌叶杆件上设有无名指环。本实用新型的雄叶杆件与雌叶杆件的内侧尾端分别对应设有相配 的齿扣。本实用新型的拇指环的环口平面垂直于无名指环的环口平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现有持针器的指环方向,使得 符合手术者执握持针器的力学原理,更有利于手术中持针、缝合及松 针、再持针的连续过程,有效提高手术的效率和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 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持针器包括雌叶1与雄叶2,所述雄叶2嵌 入雌叶1的内部,所述雄叶2与雌叶1之间通过固定轴3活动连接固 定,所述雌叶1与雄叶2的前端形成剪刀式的咬合面,在雌叶1的后 端连接有雌叶杆件22,所述杆件22上设有无名指环5,所述雄叶2的 后端连接有雄叶杆件11,所述雄叶杆件11的尾部设有垂直于雄叶杆件 11的拇指环6,所述拇指环6的环口平面垂直于无名指环5的环口平 面,所述拇指垂直套接在拇指环6内,在雄叶杆件22与雌叶杆件11 的内侧尾端分别对应设有相配的齿扣4。使用时,将拇指套入拇指环6内,无名指勾在无名指环5内,进 行缝合时,雄叶与雌叶夹住缝线针的尾部,旋转时不需要将拇指拿出, 直接旋转持针器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拇指环6与无名指环5两者不在一个平面上,呈垂直关系,有利于执握持针器进行缝合操作,符合缝合时的力学原理, 更利于松开、夹持缝针的操作,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灵活地持针、缝 合及松针,从而提高缝合精度,縮短缝合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持针器,包括雄叶(2)和雌叶(1),所述雌叶(1)与雄叶(2)之间通过固定轴(3)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雌叶(1)与雄叶(2)的后端分别设有雌叶杆件(11)和雄叶杆件(22),所述雄叶杆件(22)上设有垂直于雄叶杆件(22)的拇指环(6),所述雌叶杆件(11)上设有无名指环(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雄叶杆件(22) 与雌叶杆件(11)的内侧尾端分别对应设有相配的齿扣(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环(6) 的环口平面垂直于无名指环(5)的环口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持针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手术者执握持针器的舒适度与精确度,使得手术中持针、缝合及松针、再持针能够连续进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持针器,包括雄叶和雌叶,所述雌叶与雄叶之间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所述雌叶与雄叶的后端分别设有雌叶杆件和雄叶杆件,所述雄叶杆件上设有垂直于雄叶杆件的拇指环,所述雌叶杆件上设有无名指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现有持针器的指环方向,使得符合手术者执握持针器的力学原理,更有利于手术中持针、缝合及松针、再持针的连续过程,有效提高手术的效率和质量。
文档编号A61B17/062GK201216621SQ20082009555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5日
发明者张云芳, 李法升 申请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