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1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泵电鴻4反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注射泵设计中,电路板的安装固定多采用螺钉固定的 方式,即,利用螺4丁将电鴻^反固定至注射泵前壳或后壳上。为了实 现这种螺钉安装,需要在注射泵的机壳(前壳和后壳)上形成用于
安装螺4丁安装的螺紋孔,电^^反在对应的安装位置上开"i殳有通孔, 安装时将电路板上的通孔与注射泵才几壳上的螺紋孔对齐,然后通过 螺钉将电路板固定于机壳上。
上述螺钉安装电路板的方式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电路板的固 定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螺钉固定才能保证电路板稳固地安装到机壳 上,这使得注射泵的装配、维修都繁瑣费时,并且可能由于人为原 因而导致螺钉没有安装完全或未完全拧紧,从而导致螺钉在颠簸震 动的情况下松动脱落,造成操作隐患;第二,电路板布局时需要留 出用于螺钉安装的螺钉孔位,如果该孔位出现在电路板中部,则电 子线路就需要绕过孔位,这会给电路板布局造成不便;第三,金属 制成的螺4丁可能在;兹场中产生天线效应,/人而对某些壽文感元件造成 干扰;第四,出于电气安装性的考虑,金属螺钉与电子线路和电子 元件之间要留有足够的电气间隙,这就使得电路板的整体尺寸难以 小型化;第五,通常,为了节省安装空间和减少螺钉的数量,会将强电》兹干扰元件和,敏感元件共同布置在一块电路^反上,这会使得这 两种元件之间存在显著的干4尤效应,并且不利于对电^各故障的精确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它 通过插装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螺钉固定方式而将电路板固 定于注射泵的才几壳上。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泵电if各板插装固定
结构,其中注射泵包括前壳、与前壳配合安装的后壳、以及安装 在前壳和后壳组成的注射泵壳体中的电路板,特别地,本电路板插 装固定结构包括形成在后壳的侧部的导向槽,电路板的侧边沿此 导向槽滑动;以及定位槽部,其沿注射泵后壳的横向方向形成于后 壳上,电路板的第一横向边缘插入定位槽部。
优选地,才艮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鴻4反插装固定结构还包 4舌定位筋,其沿注射泵后壳的纟黄向方向形成于后壳上,该定4立筋 与定位槽部位于同 一水平高度并与电路板的第 一横向边缘配合,其 中,电路板上形成有与定位筋位置对应的槽口。
优选地,4艮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鴻4反插装固定结构还包 括安装于注射泵前壳的止挡件,该止挡件与定位槽部位于同一水 平高度并支承电路板的第二 4黄向边纟彖。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各板插装固定结构,其中, 止挡件形成有供电^各板的第二横向边纟彖插入的开口 ,该开口的开》i 端形成有杀+面。优选地,才艮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路才反插装固定结构还包
括形成于前壳的止挡部,电路板的第二横向边缘支承在该止挡部 的上表面上并4氏住自该上表面向上延伸的竖直表面。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各板插装固定结构,其中, 电路板包括分离地安装在注射泵中的第 一 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 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一为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布置有 对电磁干扰敏感的控制元件,而第 一 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中的另一 个为电源电鴻4反,该电源电蹈4反上布置有易产生强干护C的电源电3各 元件。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其中, 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通过插接排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技术效果
首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装固定结构采用插装方式将电鴻-板 固定于注射泵机壳上,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钉固定方式,显 著的简化了电路板的装配和维修过程;
其次,由于安装无需螺4丁因此不会对电路板的布局带来影响, 并且也不会由于螺钉在磁场中的天线效应而对电路板中的敏感元 件造成干扰;
再次,由于没有螺钉存在,因此在设计电路板时无需预留出用 于它的电气间隙,从而使得电路板的整体尺寸可以进一 步地小型 化;
进一步,由于安装无需螺钉并采用插装方式安装,则在设计电 路板时可以将强干扰元件和敏感元件分别布置在两块电路板(即,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上,并且将两块电路板以一定间距分隔 安装,从而将强干护G元件与壽丈感元件空间隔离,防止二者之间相互 干扰。并且这种将电路板按功能分别布置的方式,使得电路功能模 块化,且方便识别电路故障的来源,在维修只需更换相应的功能模 块,减少了浪费。
应该理解,以上的 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 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 一 部分,用于帮助进 一 步理解本实用新 型。这些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与i兌明书一起用 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
示。附图中
图1以主视图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
固定结构进4亍组装的注射泵主体的内部结构;
图2是图1中C-C剖面的剖视图,其中以侧视图示出了注射泵 本体的主要构成部分;
图3是图1中A-A剖面的剖视图,其中以俯视图示出了安装在 注射泵中的控制电路板;
图4是图1中B-B剖面的剖视图,其中以俯视图示出了安装在 注射泵中的电源电路板;
图5以主视图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 固定结构进行组装的注射泵后壳部分的内部结构;图6示出了控制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电源电路才反的俯—见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的止 挡件;以及
图9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形成于前壳的止挡部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方式进4亍i兌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4,示出了采用才艮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 的注射泵电鴻4反插装固定结构的注射泵的结构。如图2所示,注射 泵主要包括前壳l、安装于前壳1中的传动系统2、以及与前壳l 配合安装的后壳5。特别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 注射泵的电路板分为了两个分离的部分,即,安装在注射泵上部的 控制电路板(第一电路板)4和安装在注射泵下部的电源电路板(第 二电路板)6。具体地,控制电路板4上安装有对电磁干扰敏感的 电路元件,而电源电路板6上安装有易于产生强电》兹干扰的电源电 路元件。将注射泵的电路板设计为分离的两块电路板是根据本优选 实施例的插装固定结构的具体构造方式决定的,这种分离的设计方 式实现了电路板的才莫块化安装并且减少了干扰元件对敏感元件的 电磁干扰,下文中就对根据本优选实施例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 结构的具体构造进4于i兌明。
图5进一步示出了电踏4反的具体插装固定方式。如图5所示, 才艮据本优选实施例的电3各板插装固定结构首先包括第 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12,它们均形成于后壳5的侧部,分别用于在安装电路 板时对控制电路板4和电源电路板6的安装进行导向。安装时,控 制电路板4的侧边沿第一导向槽7滑动而电源电路板6的侧边沿第 二导向槽12滑动。
继续参照图5 ,本插装固定结构还包括两个第 一开口定位筋(第 一定位槽部)8a、 8b和两个第二开口定位筋(第二定位槽部)10a、 10b,它们均沿注射泵后壳5的纟黄向方向形成于在该后壳5上,分 别用于支7fc并定^L控制电赠^反4和电源电聘^反6,上述两个开口定 位筋8a、 8b和10a、 10b上均形成有用于安装电^^板的开口 (未示 出)。在安装完成后,控制电路板4的前部横向边缘(第一横向边 纟彖)插入第一开口定位筋8a、 8b的开口中而电源电踏4反6的前部 才黄向边缘插入第二开口定位筋10a、 10b的开口中。上述第一导向 槽7以及第 一开口定位筋8a、 8b的开口限制了控制电^^板4沿图5 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运动,即,在竖直方向上对控制电3各板进4亍定 位;同样地,第二导向槽12以及第二开口定位筋10a、 10b的开口 限制了电源电路板6上下方向的运动。
依然如图5所示,本插装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筋9和第二 定位筋11,它们也都沿注射泵后壳5的4黄向方向形成于后壳5上, 分别用于对控制电路板4和电源电路板6进行定位。其中,第一定 位筋9与第一开口定位筋8a、 8b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与控制电鴻^ 板4的前部4黄向边纟彖配合,第二定位筋11与第二开口定位筋10a、 10b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与电源电路板6的前部横向边缘配合。具 体地,如图6、 7所示,控制电路板4与电源电路板6上分别形成 有与第一定位筋9和第二定位筋ll位置对应的第一槽口 13和第二 槽口 14,这两个槽口 13、 14分别用于同第一定位筋9和第二定位 筋11配合。当安装完成后,控制电路板4的前部边》彖通过第一槽 口 13插到第一定位筋9上,而电源电^各板6的前部边缘通过第二槽口 14插到第二定位筋11上,通过这种定位方式就限制了电路4反 沿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的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2、 3所示,本插装固定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注 射泵前壳1上的止挡件3,该止挡件3与第一开口定位筋8a、 8b位 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与控制电路板4的后部横向边缘(第二横向边缘) 配合,止挡件3用于控制电路板4的安装定位。具体地,如图8所 示,止挡件3上形成有与控制电赠4反4配合的开口 3a,安装完成后, 控制电路板4的后部横向边缘插入到开口 3a中,此时通过止挡件3 就可以限制控制电鴻4反4沿前后方向的运动。优选地,开口 3a的 开放端形成有斜面3b,形成此斜面3b是为了方便控制电路板4的 插入。
此外,如图2、 4和图9所示,本插装固定结构还包括形成于 前壳1底部的止挡部15,该止挡部15用于电源电鴻4反6的安装定 位。安装完成后,电源电鴻4反6后部冲黄向边纟彖支〃K在止挡部15的 上表面15a上并4氏〗主自上表面15a向上延伸的竖直表面15b,此时, 通过竖直表面15b就可以限制电源电路板6沿前后方向(即,图5 中垂直图面的方向)的运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根据 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止档结构,即,两块电^各才反4、 6都可以采用 止挡件3来定位或都采用止档部15来进4亍定4立。
在采用了本电3各板插装固定结构的注射泵中,控制电路板4与 电源电路板6通过插接排线连接,安装后的两块电路板隔开了 一定 距离,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电源电路板6上的强干扰元件对控制电路 板4上的敏感元件的电磁干扰,同时还使得便于识别电路故障的来 源,进而需要更换电路板时仅更换相应功能模块的电路板即可,从 而减少了资源浪费。以上^义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 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 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所述注射泵包括前壳(1)、与所述前壳(1)配合安装的后壳(5)、以及安装在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5)组成的注射泵壳体中的电路板(4、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包括导向槽(7、12),其形成在所述后壳(5)的侧部,所述电路板(4、6)的侧边沿所述导向槽(7、12)滑动;定位槽部(8、10),其沿所述注射泵后壳(5)的横向方向形成于所述后壳(5)上,所述电路板(4、6)的第一横向边缘插入所述定位槽部(8、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插装固定结构还包括定位筋(9、 11),其沿所述注射泵后壳(5)的横向方向 形成于所述后壳(5)上,所述定位筋(9、 11)与所述定位槽 部(8、 1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与所述电路板(4、 6)的第 一横向边缘配合,其中,所述电路板(4、 6)上形成有与所述 定4立筋(9、 11 ) 4立置只寸应的4曹口 (13、 1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插装固定结构还包括止挡件(3),安装于所述注射泵前壳(1),所述止挡件 (3 )与所述定位槽部(8 )位于同 一水平高度并支承所述电路 板(4)的第二横向边缘。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止挡件(3)形成有供所述电路板(4)的第二横向边 缘插入的开口 (3a),所述开口 (3a)的开放端形成有斜面(3b)。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插装固定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前壳(1)的止挡部(15),所述电^各板(6) 的第二;f黄向边纟象支7R在所述止挡部(15)的上表面(15a)上 并4氐住自所述上表面U5a)向上延伸的竖直表面(15b)。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电絲_ 一反包括分离地安装在所述注射泵中的第 一 电赠^反(4)和第二电鴻4反(6),所述第一电路才反(4)和所述第二电 ^各板(6)之一为控制电^各板,所述控制电^各板上布置有对电 》兹干扰敏感的控制元件,而所述第一电3各板(4)和所述第二 电路板(6)中的另一个为电源电路板,所述电源电路板上布 置有易产生强干^6的电源电3各元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控制电赠^反与所述电源电踏^反通过插4^排线连才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泵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本电路板插装固定结构包括形成在注射泵后壳的侧部的导向槽,电路板的侧边沿此导向槽滑动;以及定位槽部,其沿注射泵后壳的横向方向形成于后壳上,电路板的第一横向边缘插入定位槽部;定位筋,其沿注射泵后壳的横向方向形成于后壳上,该定位筋与定位槽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与电路板的第一横向边缘配合;止挡件,安装于注射泵前壳,该止挡件与定位槽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支承电路板的第二横向边缘;以及形成于前壳的止挡部,电路板的第二横向边缘支承在该止挡部的上表面上并抵住自该上表面向上延伸的竖直表面。
文档编号A61M5/00GK201239375SQ20082011022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6日
发明者峰 陈 申请人: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