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46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液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液净化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以持 续血液净化法统称的持续血液过滤法、持续血液透析法、持续 血液过滤透析法、和血浆更换疗法的、由血液净化回路和血液 净化装置构成的血液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具有沉重的循环器系统并发症的肾疾病、多 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特别普及了一种在急救、集 中治疗领域中被统称作持续血液净化法的血液净化法,提高了 临床效果。在持续血液净化法中,具体地讲存在持续血液过滤法(continuous hemofiltration,以下称作"CHF,,)、持续血液 透析法(continuous hemodialysis,以下称作"CHD")、持 续血液过滤透析法(continuous hemodiafiltration,以下称作 "CHDF")等,根据治疗目的来分别使用。在此,CHF是指,向收容有半透膜的血液净化器中流入血 液,借助过滤膜自血液排出含有废物的滤液,而持续且緩慢地 实施向体内补充补液的操作的方法。另外,CHD是指,通过借 助半透膜进行的扩散,持续且緩慢地实施酸碱平衡的矫正等的 方法。而且,CHDF是指,为了改善上述CHF的小分子量去除 能力,向过滤液侧流入透析液而使上述CHF与上述CHD合成, 从而也能获得透析效果的方法。另外,作为应对肝功能不全的血液净化疗法,血浆更换疗 法(plasma exchange,以下称作"PE")的血浆净化疗法根据治疗目的来分别使用,提高了临床效果。在此,PE是指,去除由肝脏代谢、解毒的有害物质,并补 充由肝脏合成的有用物质的方法。在CHF、 CHD、 CHDF中的任一血液净化方法中,像也被 称作"持续緩慢式"的那样,通常,在一次治疗花费数日的同 时、逐渐地进行血液净化这一点是该治疗的特征,在时间规模 上,与 一次治疗时间为4 ~ 5小时的单纯的血液透析、血液过滤 大不相同。作为采用上述持续血液净化法的血液净化装置的较佳的第 一例,在专利文献l (日本特开平9- 239024号7>才艮)中记载有 这样的血液净化系统,即,包括血液透析用的透析液供给部件 和血液过滤用的补液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任一部件、排液部件和 血液循环通路,而且,上述各部件各自包括积存容器、送液泵 和计量积存容器的多个重量计,根据来自各重量计的信息来分 别控制各送液泵流量。图2 5是表示上述第1例的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法的血液净化 系统的概念图,该血液净化系统由构成血液循环通路的釆血回 路部81及返血回^各部82 、排出废物所含有的水分的排液流路 12、为了对患者注入补液而连接于返血回路部82的补液流路 54、向血液净化器91内的过滤液侧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流路35 构成。在采血回^各部81上配置有血液泵71,在采血回路部81 与返血回路部82之间配置有收容过滤膜92的血液净化器91。在排液流^各12中包括排出来自血液净化器91的滤液及透 析排液的排液送液泵IOI、连接于在排液送液泵101的出口侧分 支的排液流路17的排液积存容器141、和安装于分支部的下游 侧的排液流路13的排液截断阀111。另外,在排液积存容器141 中设有排液计量用重量计151。在透析液流路35中包括将透析液供给到血液净化器91内 的滤液侧的透析液用的送液泵102、连接于在透析液送液泵102 的入口侧分支的透析液流^各37的透析液积存容器142、和安装 于分支部的上游侧的透 一斤液流^各3 2的透冲斤液供纟会截断阀112 。 在透析液积存容器142中设有透析液计量用重量计152。在补液流路54中包括对患者供给补液的补液送液泵103、 连接于在补液送液泵103的入口侧分支的补液流^各57的补液积 存容器143、和安装于分支部的上游侧的补液流路52的补液供 给截断阀113。在补液用积存容器143中设有补液计量用重量计 153。利用血液泵71自患者抽取的血液通过采血回路部81,被导 入到收容有滤膜92的血液净化器91而去除废物等。在血液净化 器91内,利用透析液送液泵102供给透析液而取得酸碱平衡等, 利用排液送液泵101排出滤液及透析排液。由血液净化器91实 施了过滤及透析后的血液在通过返血回路部82而返回到患者 时,净皮^卜液送、液泵103添力o上述补液而谬皮注入患者。该系统具有这样的优点,即,能够在不需要由工作人员频 繁地进行计量及调节作业而适当地进行患者的体液量管理的同 时、安全地继续治疗,并且,不对除水量计测产生直接影响、 且不停止治疗就能够任意地更换透析液积存部121、补液积存 部122,并在将滤液和透析排液积攒在罐等中的情况下更换罐。但是,送液泵带有一定程度的输送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其 误差的影响,在上述系统中,在各积存容器141、 142、 143中 各自配置有重量计151、 152、 153,将来自各重量计的数据发 送到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始终监视各重量计151、 152、 153的数据,由每单位时间的重量变化来计算实际流量。于是, 若该实际流量与设定流量之间存在差异,则各自自动地调整各送液泵101、 102、 103的电动机的转速,进行控制而使设定流 量与实际流量相等,保持流量精度。上述系统虽能够保持较高的流量精度,但鉴于重量传感器 及计测用电路的温度特性、经时变化、制造时的调整方法、各 积存容器的形状变化等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避免带来各送 液泵的流量精度约为1%左右的误差。如上所述,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除水量被作为重要的参数来 管理,除水量A V ( L)由下式(1)求得。△ V= VF —VC — VD……(1 )另外,在式(1)中,VF (L)是由排液送液泵101排出的 排液量,VC ( L)是由补液送液泵103供给的补液量,VD(L) 是由透析液送液泵102供给的透析液量。以往在进行上述C H D F治疗的情况下,送液泵的流量通常 以lL/h的程度来使用,例如,在将排液送液泵101的流量设定 为lL/h、补液送液泵103的流量设定为0.5L/h、透析液送液 泵102的流量设定为0.5L / h的情况下,若各送液泵的流量误差 为1%左右,则在24小时内¥卩=24±0.24 ( L), VC=12±0,12 (L), VD= 12±0.12 (L),因此,在根据式(1)计算除水量 av时,av=0±0.48 (L),作为除水误差,能够抑制在相当 于排液量VF的2Q/q的0.48 ( L)左右以下。该理i仑也与专利文献 2 (专利第3180309号/>才艮)、专利文献3 (专利第3413412号^> 报)所示的方式也相同,各泵的流量误差仍为1%左右。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进行CHDF等的治疗的情况下,为 了更高效地进行治疗,使送液泵的流量为高流量地进行的情况 正在逐渐增多。此时,在像以往的系统那样地各送液泵的流量 误差为1%左右的方式的条件下,例如,将排液送液泵101的流 量设定为5L/h、补液送液泵103的流量设定为2.5L/h、透析液送液泵102的流量设定为2.5L/ h的情况下,若各送液泵的流 量误差为1%左右,则在24小时内VF= 120± 1.2 ( L), VC = 60 ±0,6 (L), VD = 60±0.6 (L),因此,在根据式(1)计算除 水量AV时,AV=0±2.4(L),作为除水误差,也成为相当于 排液量VF的2%的2. 4L左右。在带来这样的较大的误差时,很可能产生相比于血液净化 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体液平衡异常的风险增大这样的问题。为 了解决该问题,作为第二例,专利文献4 (专利第3714947号公 冲艮)的系统包括血液透析用的透析液供给部件、血液过滤用的 补液供给部件、排液部件和血液循环通路,而且,上述各部件 各自包括积存容器和送液泵,还包括同时计量3个积存容器的 一个重量计。记载有根据来自该重量计信息来各自控制各送液 泵流量的血液净化系统。图2 6是表示上述第二例的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法的血液净 化系统的概念图,该血液净化系统设有同时计量排液积存容器 141、透析液积存容器142、和补液积存容器143这3个积存容器 的重量计154。由于利用重量计154测定式(1)的除水量AV, 因此,报告除水误差被遏制在VF的0.5%左右的状况。在急救医疗、集中治疗领域中,CHDF等治疗在被逐渐普 及,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治疗,使送液泵的流量为10L/h左右的 高流量地进行的情况正在逐渐增多。专利文献4的系统具有能 够减小除水误差的大的特长。但是,由于系统构造复杂,因此 进一步寻求改进。为了将复杂地分支的血液回路安装于装置,需要复杂的操作,特别是与积存容器相关的部分会直接影响计 量结果,因此,对于操作者来说要求可靠地安装。但是,有时 会对连接于计量容器的排液流路17、透析液流^各37、补液流路 57中的任一个在扭转、拉伸或管路交叉的状态下进行安装等,对计量产生影响。专利文献l:曰本国专利文献2:曰本国专利文献3:曰本国专利文献4:曰本国特开平9— 239024号7>才艮 专利第3180309号/>才艮 专利第3413412号/>才艮 专利第37149477>才艮发明内容本发明即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在对肾疾病及多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等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更 加正确地管理患者的除水量和对患者的供给量、且准备操作简 便的、特别适合用于持续血液过滤法的、由血液净化回路及血 液净化装置构成的血液净化系统。本发明人基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 现,通过分为排液积存容器、透析液积存容器、补液积存容器 的积存容器组、连接于积存容器的排液流路、透析液流路、补 液流^各的流路组、和各流^各的与积存容器侧相反侧的端部的流 路组这3组,将积存容器组和流路组分别一体化而利用由软质 管构成的流路组将其连接,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以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由以下发明构成。(1) 一种血液净化系统,该血液净化系统由血液净化回 路和血液净化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血液净化回路包括将自患者抽取的血液输送到血液净 化器的采血回路部、使血液净化器的血液返回到患者的返血回 路部、向上述血液净化器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回路部、自 上述血液净化器进行排液的排液回路部、和向上述采血回路部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包括透析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回路部包括排液积存容器;上述补液供给回^各部包括补液积存容器;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上述排液回路部及上述补液供给 回路部分别以通过第一平面状面板内和第二平面状面板内的方 式配置;上述透析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积存容器及上述补液积存 容器设置在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内;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上述排液回路部及上述补液供给 回路部中的连接第 一平面状面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由软质管构成;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计量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计;在将使上述三个积存容器成为空的状态的第二平面状面板 的重量设为B 、由仅向排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 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f、由仅向 透析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 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 d 、由仅向补液积存容器中放入 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 值设为Wr,由利用上述血液净化装置的重量计测定的数值求得 B、 Wf、 Wd、 Wr的各重量的情况下,以满足下式(1)、 (2) 的方式选择上述软质管和该软质管的配置。I Wf—Wr I / W< 0.005…(1 )I Wf—Wd I / W< 0.005 ... ( 2 )(2)根据(1)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 软质管的一端连接在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上的端部a,其另一 端连接在上述第一平面状面板上的端部(3;在将连接上述端部a和上述端部p的软质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部分5C的轴线方向设为矢量x、其重力方向设为矢量g、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中较小的角度设为角度ex时,以 至少存在i个角度ex为70。 ~ 110°的部分x的方式配置上述软质管。(其中,矢量x为自第二平面状面板朝向第一平面状面板的方向)(3)根据(1)或(2)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血液净化回3各还包括透析液送液泵管、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挤压上述各泵管而送液的透 斗斤-液送液泵、才卜液送液泵禾口4非'液送液泵;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在 一 端连接于血液净化器的透析液 入口、另 一端连^妻于透析液积存部的回^各上,自血液净化器的 透析液入口侧按顺序配置有透析液送液泵管、透析液分支管路、 透析液供给截断部,在透析液分支管路上连接有透析液积存容 器;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在 一 端连接于返血回路部或采血回路 部、另一端连接于补液积存部的回路上,自返血回路部或采血 回路部侧按顺序配置有补液送液泵管、补液分支管路、补液供 给截断部,在补液分支管路上连接有补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回-各部在 一端连接于上述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 口、另一端打开的回路上,自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口侧按顺序 配置有排液送液泵管、排液分支管路、排液截断部,在排液分 支管路上连接有排液积存容器;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截断上述各截断部的透析液 供给截断阀、补液供给截断阀、排液截断阀;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血液净化器的透析液入口与透析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透析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各、透 析液送液泵管与连接于透析液积存部的端部之间的靠近透析液 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路、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连接于返 血回路部或采血回路部的端部与补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补液 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各、补液送液泵管与连4妻于补液积存部一 侧的端部之间的靠近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路、和上述排液 回路部中的、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口与排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 近排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路、排液送液泵管与打开的端部之间的靠近排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3各i殳置于第 一 平面状面板; 上述透析液送液泵管、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连接于第 一 平面状面4反;透析液分支管路、补液分支管路和排液分支管路设置于第一平面状面板或第二平面状面板。(4) 根据(3)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 血液净化装置包括加温装置;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血液净化器的透析液入口与 透析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透析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设置于 第 一平面状面 一反的流路为透析液加温流;洛,补液供给回路部中 的、连接于返血回路部或采血回路部的端部与补液送液泵管之 间的靠近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设置于第一平面状面板的流 ^各为补液力口温流^各,至少该透才斤液力口温流3各及该补液力p温流-各 的一个面4妄触于加温装置的加热面。(5) 根据(3)或(4)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 于,透析液送液泵、补液送液泵和排液送液泵为管式泵,由辊 进行公转的轨道构成的面与第 一 平面状面板的平面部配置为大 致成直角。(6) 根据(3) ~ (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f正在于,包^^将透析液送液泵管、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 液泵管中的任 一 入口侧和/或出口侧的 一 部分固定的固定器具。(7) —种血液净化系统,该血液净化系统由血液净化回 路和血液净化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血液净化回路包括将自患者抽取的血液输送到血液净 化器的采血回路部、4吏血液净化器的血液返回到患者的返血回 路部、自上述血液净化器排液的排液回路部、和向上述釆血回 路部或上述返血回路部供给补液的补液供给回路部;上述排液回i 各部包括排液积存容器;上述补液供给回^各部包括补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回路部和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分别以通过第 一平 面状面^1内和第二平面状面^1内的方式配置;上述排液积存容器和上述补液积存容器设置在第二平面状 面4反内;状面板和第二平面状面寿反的流路由软质管构成;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计量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计;在将使上述排液积存容器和上述补液积存容器成为空的状 态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设为B、由仅向排液积存容器中放 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 的值设为Wf 、由仅向补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 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r,由利用上 述血液净化装置的重量计测定的数值求得B、 Wf、 Wr的各重量 的情况下,以满足下式(1)的方式选择上述软质管和该软质 管的配置。I Wf—Wr I / W< 0.005 ... ( 1 )(8) 根据(7)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 述第二平面状面板内配置有另 一容器;将上述重量B作为使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上述两个积存 容器和上述另 一容器成为空的状态时的重量。(9) 根据(8)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 另 一容器连接于上述补液积存容器。(10) 根据(8)或(9)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第一平面状面板中形成有用于形成透析液供给回路 部的流路,该透析液供给回路部向上述血液净化器供给透析液。(11) 根据(7) ~ ( 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上述软质管的 一 端连接在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上 的端部a,其另 一端连接在上述第一平面状面板上的端部(3;在将连接上述端部a和上述端部(3的软质管的长度方向上 的任意部分x的轴线方向设为矢量x、其重力方向设为矢量g、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中较小的角度设为角度ex时,以至少存在i个角度ex为70。 ~ 110。的部分5C的方式配置上述软质管。(其中,矢量x为自第二平面状面板朝向第一平面状面板的方向)(12) 根据(7) ~ ( 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上述血液净化回路还包括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 液泵管;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挤压上述各泵管而送液的补 液送液泵和排液送液泵;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在一端连接于返血回路部或采血回路 部、另 一端连4妄于补液积存部的回^各上,自返血回3各部或采血回路部侧按顺序配置有补液送液泵管、补液分支管路、补液供
给截断部,在补液分支管路上连接有补液积存容器;
上述排液回^各部在 一 端连接于上述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
口、另一端打开的回路上,自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口侧按顺序
配置有排液送液泵管、排液分支管路、排液截断部,在排液分
支管路上连接有排液积存容器;
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截断上述各截断部的补液供
给截断阀、排液截断阀;
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连接于返血回路部或采血回路 部的端部与补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 路、补液送液泵管与连4妻于补液积存部一侧的端部之间的靠近 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各、和上述排液回3各部中的、血液净 化器的排液出口与排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排液送液泵管的部 分的流路、排液送液泵管与打开的端部之间的靠近排液送液泵 管的部分的流路设置于第 一 平面状面板;
上述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
板;
补液分支管路和排液分支管路设置于第一平面状面板或第 二平面)犬面4反。
(13) 根据(12)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 述血液净化装置包括加温装置;
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连接于返血回路部或采血回路 部的端部与补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 设置于第 一 平面状面寿反的流路为补液加温流^各,至少该补液加 温流路的 一 个面接触于加温装置的加热面。
(14) 根据(12)或(13)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 在于,补液送液泵和排液送液泵为管式泵,由辊进4亍/>转的轨道构成的面与第 一 平面状面板的平面部配置为大致成直角。
(15) 根据(12) ~ ( 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 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中的任 一入口侧和/或出口侧的一部分固定的固定器具。
(16) 根据(1) ~ (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 统,其中,第一平面状面板是塑料的一体成型物或者粘合塑料 成型物而一体化的构件。
采用本发明,将作为对于患者管理最重要的参数的除水量 的误差控制到由排液送液泵排出的排液量的0.5%左右,与以往 相比能够以4倍的高精度进行控制,而且,以往需要用于治疗 准备的复杂的操作,在每个月仅能进行几次治疗的情况下,仅 是将血液回路安装于装置的作业也要花费30分钟左右,但通过 本发明缩短为5分钟左右,而且消除由误安装导致的计量误差 增大,能进行可靠性较高的治疗。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另 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送液泵和平面状面板 的相对位置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另 一 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的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板和第二平面状面+反的流路的另 一 配置例的积无略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才反的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的另 一 配置例的概略图。图9的(A ) 是主视图,图9的(B)是侧视图。
图IO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 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的另 一 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ll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的配置例的 一既略图,是挑出该流路 之一来例示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一个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 一 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一个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一个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 一 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一个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 一 个流路的另 一 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一个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一个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 一 个流路的另 一 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横跨第 一平面状面 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一个流路的另 一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不包含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板和第二 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的 一 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不包含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板和第二 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的另 一例子的概略图。
图23是表示向三个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而测定 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的概略的模式图。(A)表示使三个积存 容器全部成为空的状态时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为B, (B)表 示仅向排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时第二平面状面板的 重量为Wf + B, ( C)表示仅向透析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 液体时第二平面状面々反的重量为界(1+ B, ( D )表示仅向补液积 存容器中放入重量界的液体时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为界1 + B。
图24是说明矢量G、矢量x、角度ex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以往的血液净化系统的第 一例的概略图。 图26是表示以往的血液净化系统的第二例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平面状面板;la、第一透析液内部流路;lb、第 一补液内部流路;2、第二平面状面板;5、排液分支管路;6、 补液分支管路;7、透析液分支管路;8、排液积存容器;9、 透析液积存容器;10、补液积存容器;11、排液送液泵管;31、 透析液送液泵管;51、补液送液泵管;12 ~ 17、排液流i 各;32 ~ 37、透析液流路;52~55、 57、 58、补液流^各;56、连结管; 71、血液泵;81、采血回路部;82、返血回路部;91、血液净化器;93、膜式血浆分离器;101、排液送液泵;102、透析液 送液泵;103、补液送液泵;111、排液截断阀(部);112、透 析液供给截断阀(部);113、 114、补液供给截断阀(部);116、 空气阀;117、空气泵;118、配管;121、透析液积存部;122、 补液积存部;131、辊;133、旋转体;135、定子;151、排 液计量用重量计;152、透析液计量用重量计;153、补液计量 用重量计;154、重量计;A、血液净化系统;C、血液净化回 路;Cl、排液回3各部;C2、透析液供给回^各部;C3、补液供 给回路部;D、血液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根据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血液 净化系统。图l表示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该 系统基本上是与图25所示的构造相同的、采用合成持续血液过 滤法(CHF)和持续血液透析法(CHD)而成的持续血液过滤 透析法(CHDF)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构造概念图。另外,在图 中,对图中起到与各构成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成构件标注相同 的附图标记。
该血液净化系统A具有血液净化回路C和血液净化装置D。 血液净化回路C例如包括构成血液循环通路的采血回路部81及 返血回路部82、自血液净化器91排出废物所含有水分的排液回 路部C1、向血液净化器91内的过滤液侧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 给回路部C2、和为了向患者注入补液而连接于返血回路部82 的补液供给回^各部C3。排液回路部C1、透析液供给回路部C2 及补液供给回^各部C3形成为各自在中途通过第一平面状面板l 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在采血回^各部81上配置有血液泵71,在 采血回路部81与返血回路部82之间配置有收容滤膜92的血液净化器91。在排液回路部C1中,通过排液流^各12来连接血液净 化器91和第一平面状面板1。在补液供给回路部C3中,分支流 路83自返血回路部82分支,通过补液流路54来连接该分支流路 83和第一平面状面板1。在透析液供给回路部C2中,通过透析 液流路35来连接血液净化器91和第一平面状面^反1。
排出来自血液净化器91的滤液及透析排液的排液送液泵 管ll、向血液净化器91内的滤液侧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送液泵 管31、和向患者供给补液的补液送液泵管51分别液密地连接于 第 一平面状面4反1。排液送液泵管ll的入口侧经由第 一平面状 面板l,连接于排液流路12。排液流路12的末端连接于用于与 血液净化器91连接的连接器21,连接器21连接于血液净化器 91。排液送液泵管ll的出口侧连接于第 一平面状面板l内的排 液内部流路,该排液内部流路自排液主管^各分支有排液分支管 路5。排液主管路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板1外部的排液流路13。 在排液流路13的中途"i殳有排液截断阀(部)111,排液流路13 的终端打开。另 一个排液分支管路5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板1外 部的排液流路14 。排液流路14连接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 。
第 一 平面状面板l与第二平面状面板2是形成液体通路的 塑料成型物。也可以粘合2张形成有液体通路的平板状的流路 成型零件,即使将形成有液体通路的平板状的流路成型零件和 平板这2张粘合也能够制造。另外,也能够利用吹塑成型来制 造。
由于第 一 平面状面板1与第二平面状面板2与患者的体液 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因此,优选具有生物适应性、生物学的安 全性的材质。作为材质,从制造成本、加工性及操作性的方面 考虑,优选合成树脂、特别是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 能够例示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氟系树脂、硅系树脂等、以及ABS (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丙 烯酸酯、聚缩醛等,无论何种情况都能够适当地使用。在材质 为硬质塑料的情况下,即使在回路内流动的液体的压力为负压 的条件下,流路形状也不会变形,与后述的加温装置的加热面 的接触充分,因此,加温能力不会降低。另外,由于流路形状 未发生变形,因此,流体的流量也不会变化。鉴于这些理由, 本发明所采用的塑料优选为硬质。
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中形成有 一 端连通上述排液流路14的 内部流^各,在该内部流^各中形成有积存排液的排液积存容器8。 通过该排液积存容器8的内部流路的另 一端连接于第二平面状 面板2外部的排液流3各15。排液流路15连接于第 一 平面状面板 1,经由第一平面状面板l内而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板l外部的 排液回路16 。在排液回路16的另 一 端连4妄有压力传感器 (transducer)保护过滤器22。压力传感器保护过滤器22连接 于连接部15。连接部15连接于配管118,配管118在中途分支, 一个分支连接于空气阀116。分支出的另 一个分支连接于空气 泵117。
透析液送液泵102的出口侧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板l内的 锯齿状的第 一透析液内部流路la,经由该第 一透析液内部流路 la而连接于上述透析液流路35。透析液流路35的末端连接于用 于与血液净化器91连接的连接器42,连接器42连接于血液净化 器91。
透析液送液泵102的入口侧连接于第 一平面状面板l内的 第二透析液内部流^各,经由该第二透析液内部流路而连接于第 一平面状面々反l外部的透析液流路34。透析液流路34连接于第 二平面状面板2。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中形成有一端连通上述透析液流路34的内部流路,该内部流路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下 部自透析液主管路分支有透析液分支管路7。在透析液分支管 路7中形成有积存透析液的透析液积存容器9。该透析液积存容 器9与连接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上部的透析液流路36相连通,在 透析液流路36的另 一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保护过滤器43。透析 液主管路连接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外部的透析液流路3 3 。透析 液流路33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板l,并经由第一平面状面板l内 而连接于第 一 平面状面々反l外部的透析液流^各32。在透析液流 路32的另 一端连接有塑料针41。塑料针41连接于积存有透析液 的透析液积存部(袋)121。
补液送液泵103的出口侧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板l内的锯 齿状的第 一补液内部流路lb,经由该第 一补液内部流路lb而连 接于上述补液流路54。在补液流路54的末端设有凸形连接器 62,其连接于凹形连接器84。凹形连接器84连接于在返血回路 部82的中途分支的分支流^各83。
补液送液泵10 3的入口侧连接于第 一 平面状面4反1内的第 二补液内部流路。第二补液内部流路自补液主管路分支有补液 分支管路6,分支出的补液分支管路6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板1 外部的补液流路53。补液流路53的另 一端连接于第二平面状面 板2。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中形成有一端连通上述补液流路53的 内部流路,在该内部流路中形成有积存补液的补液积存容器 10。补液积存容器10与连接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上部的补液流 路55相连通,在补液流路55的另 一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保护过 滤器63。第一平面状面板l内的第二补液内部流路的补液主管 路连接于第 一 平面状面板l外部的补液流^各52。在补液流路52 的另 一端连接有塑料针61。塑料针61连接于积存有补液的补液 积存部(袋)122。从制造成本、加工性及操作性的方面考虑,排液回路部C1
的排液流^各、透析液供给回路部C2的透析液流^各、补液供给回 路部C3的补液流路及送液泵101、 102、 103的泵管11、 31、 51 的材质也优选合成树脂、特别是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 能够例示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 系树脂、氟系树脂、硅系树脂等、以及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丙 烯酸酯、聚缩醛等,无论何种情况都能够适当地使用。特别是 由于软质原料耐弯曲、割裂性较强等,操作时的柔软性优良, 因此较佳,鉴于组装性的原因,特别优选软质氯乙烯。因而,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排液回^各部C1的排液流^各12、 13、 14、 15、透析液供纟会回^各部C2的透析液流^各32、 33、 34、 35、 36、 补液供给回路部C3的补液流路52、 53、 55、 54、以及泵管ll、 31、 51等,采用软质管。
血液净化装置D具有重量计154,第二平面状面板2固定保 持于一个重量计154上来进行计量。血液净化装置D还具有加温 装置,作为第 一 平面状面板1的透析液加温流^各的第 一 透析液 内部流路la、作为补液加温流路的第 一补液内部流^各lb接触于 加温装置的加热面。由此,能够将被供给到患者侧的透析液、 补液加温、保持在规定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液净化装置D除重量计154和加 温装置之外,例如还具有上述透析液送液泵102、补液送液泵 103、排液送液泵IOI、透析液供给截断阀112、补液供给截断 阀113和排液截断阀lll等。
下面,说明计量CHDF中的除水量的动作。第l状态为,打 开排液截断阀lll,关闭空气阀116,使空气泵117成为停止状 态。由送液泵101输送来的排液经过排液流^各13而^皮废弃。打开透析液供给截断阀112和补液供给截断阀113,将透析液积蓄 在处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正中间的透析液积存容器9中,将补液 积蓄在处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右侧的补液积存容器10中。第2状 态为,关闭排液截断阀lll,打开空气阀116。由送液泵101输 送来的排液积蓄在处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左侧的排液积存容器 8中。另一方面,关闭透析液供给截断阀112和补液供给截断阀 113。自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正中间和右侧的积存容器供给透析 液和补液。因而,通过计量其间的重量,会直接计量除水量, 能够高精度地控制除水。
排液截断阀111、透析液供给截断阀112及补液供给截断阀 113、 114具有关闭及打开流路的功能即可,例如是通过机械地 夹住形成流路的软质管来关闭流路、通过释放夹住而使流路成 为开通状态的夹阀即可。机械地夹住的部位可利用直线运动式 螺线管、旋转式螺线管等驱动源来使其动作,从而关闭或打开 软质管。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表示了 CHDF的情况,但在使透析液 送液泵的流量为O时成为CHF,在^f吏补液送液泵的流量为0时起 到CHD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补液供给回路部C3连接于返血回路 部82,但也可以连接于采血回路部81。
连接第 一平面状面板l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流路14、 15、 33、 34、 53是软质管,该软质管自身的形状、材质、该软质管 的空间配置以满足如下条件的方式来选择。
例如在使用图23进行说明时,将第一平面状面板l固定在 规定位置,将第二平面状面板2固定于血液净化装置D的重量计 154上,用重量计154测定使处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三个积存 容器8、 9、 IO全部成为空的状态时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重量。将该重量设为重量B (图23的(A))。接着,用重量计154测定 仅向排液积存容器8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时的重量,将由该重量 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重量Wf (图23的(B))。同样,将 由仅向透析液积存容器9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第二平面状面 板2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d (图23的(C)),将 由仅向补液积存容器10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第二平面状面 板2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r(图23的(D))。于是, 以满足下式(1)及(2)的方式,例如配置连接第一平面状面 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软质管14、 15、 33、 34、 53。
I Wf—Wr I / W< 0.005 ... ( 1 )
I Wf - Wd I / W《0,005…(2 )
另外,重量Wf、 Wd、 Wr根据软质管的空间配置而变动。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将除水量的误差抑制到由排液送 液泵排出的排液量的0.5%左右、与以往相比能够以4倍的高精 度控制除水量这样的本申请发明的效果。另外,由送液泵101、 102、 103、截断阀lll、 112、 113对第一平面状面板1施加的 振动等干扰、和自排液流路12、 13、透析液流路32、 35、补液 流路5 2 、 5 4传递到第 一 平面状面板1的干扰难以传递到第二平 面状面板2,能够稳定且准确地进行计量。
软质管的配置满足式(1)、 (2)地适当调节即可,但更优 选如下地配置。在<吏用图24进^f亍说明时,例如4欠质管的一端连 接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上的端部a处,其另 一端连接在第一平面 状面板1上的端部P处,在将连接端部a和端部(3的软质管的长度 方向上的任意部分5C的轴线方向(切线方向)设为矢量X、任意 部分5C的重力方向设为矢量G、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中
较小的角度设为角度ex时,以至少存在i个角度ex为70。 ~ iio。的部分x的方式配置软质管。角度ex是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中的、180°以下的较小的一个角度。
在图l、 2及4的例子中,将软质管弯曲成大致直角而做成L 字形来连接,但也可以将软质管弯曲成180。而做成U字形。在 软质管所形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时,软质管较短即可,较为经 济,因此最优选。另外,只要满足式(1 )及(2)的范围,任 何材质、形状(长度、直径、厚度)的软质管都能够使用。
图5~图10及图11 图20表示横跨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 二平面状面^反2的软质管的实施方式。
图5是排液流i 各14、 15、透析液流3各33、 34及补液流路53 的软质管弯曲成大致直角来连接的例子,在软质管与第二平面
状面板2的连接部附近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 9cr 。
图6是排液流3各14、 15、透析液流^各33、 34及补液流3各53 的软质管水平地连接的例子,在软质管的所有部位矢量X与矢 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图7是排液流^各14、 15、透析液流^各33、 34及补液流^各53
的软质管弯曲成大致直角来连接的另 一例子,在软质管与第一 平面状面板1的连接部附近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 大致90° 。
图8是4非'液^^各14、 15、透冲斤液济ui 各33、 34及才卜'液力t3各53 的软质管弯曲成U字形来连接的例子,在U字的底部分矢量X与 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图9是排液流路14、 15、透析液流路33、 34及补液流路53 的软质管弯曲成大致直角来连接的另 一例子。在从正面看时, 排液流路14、 15、透析液流路33、 34及补液流路53的软质管直 线地连接(图9的(A)),但从侧面看时,排液流路14、 15、透 析液流路33、 34及补液流路53的软质管弯曲成大致直角来连接(图9的(B)),在软质管与第一平面状面板的连接部附近矢量 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图10是排液流路14、 15、透析液流路33、 34及补液流路 53的软质管弯曲成U字形来连接的另 一例子。排液流路14、 15、 透析液流路33、 34及补液流路53的软质管向相同方向弯曲来连 接,在U字的底部分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o
图11 ~图20是挑出连接第一平面状面板l和第二平面状面 板2的流路之一来例示的图。
图ll是将第 一 平面状面板l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大致成直角地连接 的例子,在软质管与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连接部附近矢量X与矢 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图12是将第 一 平面状面板l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水平地连接的例子, 在软质管的所有部位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 X为大致9 0
o
图13是将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以向左旋转大致90 °而成的U字形连接的例子,在软质管与第一平面状面板l的连 接部附近、及软质管与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连接部附近矢量X与 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0X为大致90。。
图14是将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水平地连接、在中 途形成圏地弯曲来连接的例子,在软质管的水平部分及圈的底 部分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图15是将第 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通的1个流^各(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大致成直角地连才姿 的另 一例子,在软质管与第一平面状面板1的连接部附近矢量X
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图16是将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垂直地连接、在中 途形成圏地弯曲来连接的另 一例子,在圈的上部和下部矢量X 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图17是将第 一 平面状面板l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弯曲成倒U字形地连
接的例子,在倒u字的上部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
致90° 。
图18是将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大致成直角地连接 的另 一例子,在软质管与第一平面状面板1的连接部附近矢量X 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图19是将第 一 平面状面板l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弯曲成U字形来连接
的例子,在u字的下部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
90° 。
图20是将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这两者连 通的l个流路(例如排液流路14)的软质管垂直地连接、在中 途形成圏地弯曲来连接的另 一例子,在圈的上部和下部矢量X 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eX为大致90。。
以上,在图5~图20中例示了与横跨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 二平面状面板2的软质管的配置相关的实施方式。另 一方面, 图21及图22例示本发明中未包括的、横跨第一平面状面板l和 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软质管的配置。在图21及图22的例子中,取得横跨第 一 平面状面板l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软质管的任
何部分,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0X都不为大致70。
~ 110
o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满足上式(1 )、 ( 2 )的软质管 的配置例,但既可以为了满足式(1 )、 ( 2 )而选择软质管的材 质、长度等形状,也可以为了满足式(1)、 (2)而选择软质管 的配置和软质管的材质、形状等这两者。
图2表示本发明的另一血液净化系统A的一个实施方式。该 系统A表示血浆更换疗法PE。 PE使用作为收容血浆分离膜94 的血液净化器的膜式血浆分离器93,经由血浆分离膜94而排出 血浆成分,另 一方面向体内补充新鲜冻结血浆或者白蛋白溶液。
由于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与图l所示的面 板相同,因此,改变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反1和第二平面状面 板2的回^各而构成。
自膜式血浆分离器93分离出的血浆由排液送液泵101输 送,经过排液流聘、12、第一平面状面板l、泵管ll、第一平面 状面才反l、排液流^各13而一皮废弃。在第一平面状面寺反l的内部具 有分支,该排液分支管路5连接于排液流路14。排液流路14连 接于第二平面状面板2,按顺序连接于排液流路15、第一平面 状面板l、排液流路16。在排液流i 各16的末端连接有压力传感 器保护过滤器22。压力传感器保护过滤器22连接于连接部115。 连接部115连接于配管118,配管118在中途分支, 一个分支连 接于空气阀116。分支出的另 一个分支连接于空气泵117。另夕卜, 第 一 平面状面板1内部的排液主管路连接于终端打开的排液流 路13,在该排液流路13的中途设有排液截断阀(部)111。
积存有新鲜冻结血浆或白蛋白溶液的4卜充液袋(补液积存 部)123通过塑^+针61连接于补液流路52。补液流^各52连接于第一平面状面^反1。在第一平面状面寿反l的内部具有分支,补液
主管路经过补液送液泵管51、第一平面状面^反1、补液流路54 而连接于返血回路的分支流路83。在第 一 平面状面板l分支的 补液分支管路6连接于补液流路53,按顺序连接于第二平面状 面板2的补液积存容器10、连结管56、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另一 容器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透析液积存容器9),连接第二平 面状面板2和第 一平面状面板1的补液流路57、第 一平面状面板
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正中间的另 一 容器9的下部分支出的 一 个 分支被封闭部59关闭。另夕卜,在补液流路52和流路58的中途设 有补液供给截断阀(袋)113和114。
连接第 一 平面状面4反1和第二平面状面纟反2的排液流路14 、 15与补液流路53、 57的软质管以满足上式(1)的方式选择。 即,将使排液积存容器8和补液积存容器10及另 一容器9成为空 的状态的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重量设为B、由仅向排液积存容器 8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 得到的值设为Wf 、由仅向补液积存容器10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 后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r,由 利用血液净化装置D的重量计154测定的数值求得B、 Wf、 Wr 的各重量的情况下,以满足下式(1 )的方式选择软质管和该 软质管的配置。
I Wf - Wr I / W< 0.005…(1 )
另外,用于满足上述条件的软质管的配置方法等与上述实 施方式相同。
第二平面状面板2固定保持于重量计154上来进行计量。 下面,说明计量PE中的排液量和补充量的动作。第l状态 为,打开排液截断阀lll,关闭空气阀116,使空气泵117成为停止状态。由排液送液泵101输送来的血浆经过排液流路13而 被废弃。第2状态为,关闭排液截断阀lll,将空气阀116打开 于大气,使空气泵117成为停止状态。由排液送液泵101输送来 的血浆经过排液流3各14,积存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左侧的排液 积存容器8中。通过计测其间的重量,测定排液送液泵101的流 量。第3状态为,打开排液截断阀lll,关闭空气阀116,使空 气泵117成为运转状态。由空气泵117送入的空气通过配管118, 经过排液流路16 、 15而被输送到第二平面状面板2左侧的排液 积存容器8,使积存在排液积存容器8内的血浆经过排液流路 14、第一平面状面寿反l、排液流路13而被废弃。另外,由排液 送液泵101输送来的血浆也同时经过排液流3各13而^皮废弃。再 次返回到第l状态,重复一连串的动作。
另一方面,补液侧也进行同样的动作,计测补液流量。在 排液侧处于第l状态的期间里,补液侧进行下述动作。第l状态 为补液供给截断阀113打开,补液供给截断阀114也打开。补充 液在补液流路52、第一平面状面才反l、补液流路53、第二平面 状面板2右侧的补液积存容器10中积蓄有规定量。其间,补液 送液泵103运转,补充液经过补液流路52、第一平面状面才反l、 补液流路54而被注入到返血回路部82。第2状态为补液供给截 断阀113打开,补液供给截断阀114关闭。经过第2状态,第3 状态为补液供给截断阀113关闭,补液供给截断阀114打开。积 蓄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右侧的积存容器中的补充液纟皮补液送液 泵103输送。通过计测其间的重量来测定4非液送液泵101的流 量。再次返回到第l状态,重复一连串的动作。
在排液侧为第l状态时,补液侧进行一连串的计测动作, 在补液侧再次到达第2状态时,排液侧进^f于计测动作。对计测 的结果进行各送液泵101 、 10 3的流量补正的反馈控制。在上述例子中,另 一容器9起到仅使空气通过的流路的作
用。另外,另 一容器9在CHDF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作透析液的积 存容器。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第二平面状面板2中也可以 没有另一容器9。在该情况下,式(1 )中的重量B也可以为使 排液积存容器8和补液积存容器10成为空的状态的第二平面状 面板2的重量。并且,在上述例子中,采用与具有透析液供给 回路部C1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造的第 一 平面状面板1 、第二 平面状面板2,但也可以采用不具有用于供给透析液的功能的 第一平面状面^反、第二平面状面板。
图3表示难以将送液泵101、 102、 103产生的干扰传递到第 一平面状面板l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从横向看排液送液泵101的 配置图。排液送液泵101是旋转式的管泵,其包括形成送液通 路的弹性管ll、和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辊131的旋转体133,通 过该旋转体133绕旋转轴134为中心旋转,成为在多个辊131挤 压管ll的同时、进行送液动作的构造。管11被定子135限制为 圆弧状,其圆弧的中心成为旋转体133的中心134,多个辊131 通过在公转的同时、以辊旋转轴132为中心自转,从而挤压管 11而送液。
管11的被辊131挤压的部分与第 一 平面状面板1配置在将 管ll弯曲成大致直角的位置。被辊131挤压的管反复进行压闭 和打开,在被压闭时,管11移动到图3所示的水平方向的左侧, 在被打开时,管ll移动到水平方向的右侧。管11通过被辊131 挤压而左右地产生振动。为了难以将该水平方向的振动传递到 第一平面状面板l,将管ll弯曲成大致直角。由软质原料构成 的管11能够吸收该水平方向的振动而抑制沿垂直方向的振动。
图4是用固定器具200固定排液送液泵管ll入口侧的 一部 分201和出口侧的一部分202、透析液送液泵管31入口侧的一部分203和出口侧的一部分204、补液送液泵管51入口侧的一部分 205和出口侧的一部分206的示意图。固定器具200中存在凹部, 在凹部中嵌合固定有管。作为固定器具的材质,从制造成本、 加工性及操作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合成树脂、特别是热塑性树 脂。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例示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 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氟系树脂、硅系树脂等、以及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氯乙烯、聚碳酸酯、 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缩醛等,无论何种情况都能够适当 地使用。
通过设置固定器具200,使泵管ll、 31、 51的形状稳定化, 泵管相对于送液泵IOI、 102、 103的安装操作性更加简便。
膜式血浆分离器向机壳中填充具有至少不使血球细胞通过 的细孔径的空心纤维型的分离膜而成,在向空心纤维内部流入 血液时,通过空心纤维的膜壁而分离血浆成分。对于分离膜的 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例如能够例示聚砜、聚醚砜、聚乙 烯、聚丙烯、醋酸纤维素、乙烯醇、聚丙烯腈、聚氟乙烯、聚 酯等。
血液净化器是向机壳中填充使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酸酐、 尿酸等小分子及白蛋白以下的低分子量蛋白通过的空心纤维型 的半透膜而成,在向空心纤维内部流入血液时,通过空心纤维 的膜壁来分离小分子及低分子蛋白。分离膜的材质并没有特别 的限定,例如能够例示聚砜、聚醚砜、聚乙烯、聚丙烯、纤维 素、醋酸纤维素、乙烯醇、聚丙烯腈、聚氟乙烯、聚酯、聚甲 基丙烯酸曱酯等。
工业实用'l"生
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在实施血液净化疗法、特别是持续 血液净化法和血浆更换疗法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控制除水量、补液量,而且准备操作简便,难以发生误安装,因此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血液净化系统,该血液净化系统由血液净化回路和血液净化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血液净化回路包括将自患者抽取的血液输送到血液净化器的采血回路部、使血液净化器的血液返回到患者的返血回路部、向上述血液净化器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回路部、自上述血液净化器进行排液的排液回路部、向上述采血回路部或上述返血回路部供给补液的补液供给回路部;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包括透析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回路部包括排液积存容器;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包括补液积存容器;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上述排液回路部及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分别以通过第一平面状面板内和第二平面状面板内的方式被配置;上述透析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积存容器及上述补液积存容器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内;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上述排液回路部及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连接第一平面状面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由软质管构成;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计量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计;在将使上述三个积存容器成为空的状态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设为B、由仅向排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f、由仅向透析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d、由仅向补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r,由利用上述血液净化装置的重量计测定的数值求得B、Wf、Wd、Wr的各重量的情况下,以满足下式(1)、(2)的方式选择上述软质管和该软质管的配置,|Wf-Wr|/W≤0.005...(1)|Wf-Wd|/W≤0.005...(2)。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软质管的 一 端连接在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上的端部 a,其另 一端连接在上述第一平面状面板上的端部(3;将在连接上述端部a和上述端部(3的软质管的长度方向上 的任意部分5C的轴线方向设为矢量X、其重力方向设为矢量G、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中较小的角度设为角度ex时,以至少存在l个角度eX为70。 ~ 110°的部分x的方式配置上述软 质管,其中,矢量X为自第二平面状面板朝向第一平面状面板 的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血液净化回路还包括透析液送液泵管、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挤压上述各泵管而送液的透 析液送液泵、补液送液泵和排液送液泵;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在一端连接于血液净化器的透析液 入口、另一端连接于透析液积存部的回路上,自血液净化器的透析液入口侧按顺序配置有透析液送液泵管、透析液分支管路、 透析液供给截断部,在透析液分支管路上连接有透析液积存容 哭■6口 ,上述补液供给回^各部在 一 端连接于返血回3各部或采血回路 部、另一端连接于补液积存部的回路上,自返血回路部或采血 回路部侧4安顺序配置有补液送液泵管、补液分支管i 各、补液供 给截断部,在补液分支管路上连接有补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回^各部在 一 端连接于上述血液净4匕器的排液出 口、另一端打开的回路上,自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口侧按顺序 配置有排液送液泵管、排液分支管路、排液截断部,在排液分支管路上连接有排液积存容器;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截断上述各截断部的透析液 供给截断阀、补液供给截断阀、排液截断阀;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血液净化器的透析液入口与 透析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透析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路、透 析液送液泵管与连接于透析液积存部的端部之间的靠近透析液 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各、上述补液供给回^各部中的、连4妄于返 血回^各部或采血回3各部的端部与补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补液 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各、补液送液泵管与连4妄于补液积存部一 侧的端部之间的靠近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3各、和上述排液 回路部中的、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口与排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 近排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路、排液送液泵管与打开的端部之 间的靠近排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路被设置于第一平面状面 板;上述透析液送液泵管、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连接 于第一平面状面板;透析液分支管路、补液分支管路和排液分支管路设置于第 一平面状面板或第二平面状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包括加温装置;上述透析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血液净化器的透析液入口与 透析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透析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设置于 第 一 平面状面^反的流路为透析液加温流3各,补液供给回路部中 的、连接于返血回^各部或采血回^各部的端部与补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设置于第一平面状面板的流 3各为补液力口温流^各,至少该透析液力口温流3各及该才卜液力口温流^各 的一个面"^妻触于加温装置的加热面。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透析液送液泵、补液送液泵和排液送液泵为管式泵,由辊进行公转的轨道构成的面与第 一平面状面板的平面部配置为大 致成直角。
6. 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 征在于,包括对透冲斤液送液泵管、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中 的任一入口侧和/或出口侧的 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器具。
7. —种血液净化系统,该血液净化系统由血液净化回路和 血液净化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血液净化回3各包括将自患者抽耳又的血液l命送到血液净 化器的采血回路部、使血液净化器的血液返回到患者的返血回 路部、自上述血液净化器进行排液的排液回^各部、和向上述采上述排液回路部包括排液积存容器;上述补液供给回^各部包括补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回路部和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分别以通过第 一 平 面状面板内和第二平面状面板内的方式^皮配置;上述排液积存容器和上述补液积存容器被设置在第二平面 ^)犬面;f反内;状面板和第二平面状面板的流路由软质管构成;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计量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计;将在使上述排液积存容器和上述补液积存容器成为空的状态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设为B、由仅向排液积存容器中放 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 的值设为Wf 、由仅向补液积存容器中放入重量W的液体后的第 二平面状面板的重量减去重量B而得到的值设为Wr,由利用上 述血液净化装置的重量计测定的数值求得B、 Wf、 Wr的各重量 的情况下,以满足下式(1)的方式选择上述软质管和该软质 管的配置。I Wf - Wr I / W< 0.005 ... ( 1 )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内配置有另 一容器; 将上述重量B作为使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的上述两个积存容器和上述另 一容器成为空的状态时的重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另 一容器连接于上述补液积存容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平面状面板中形成有用于形成透析液供给回路 部的流路,该透析液供给回路部用于向上述血液净化器供给透 析液。
11. 根据权利要求7 IO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上述软质管的 一 端连接在上述第二平面状面板上的端部 a,其另 一端连接在上述第一平面状面板上的端部P;将在连接上述端部a和上述端部P的软质管的长度方向上 的任意部分5c的轴线方向设为矢量x、其重力方向设为矢量g、矢量x与矢量g所形成的角度中较小的角度设为角度ex时,以至少存在i个角度ex为70。 ~ 110°的部分5C的方式配置上述软 质管,其中,矢量x为自第二平面状面板朝向第一平面状面板 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7~ ll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上述血液净化回路还包括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挤压上述各泵管而送液的补 -液送液泵牙口朝h液送液泵;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在一端连接于返血回路部或采血回路 部、另一端连接于补液积存部的回路上,自返血回路部或采血 回路部侧按顺序配置有补液送液泵管、补液分支管路、补液供 给截断部,在补液分支管路上连接有补液积存容器;上述排液回^各部在 一 端连接于上述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 口、另一端打开的回路上,自血液净化器的排液出口侧按顺序 配置有排液送液泵管、排液分支管路、排液截断部,在排液分 支管路上连接有排液积存容器;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截断上述各截断部的补液供 给截断阀、排液截断阀;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连接于返血回路部或釆血回路 部的端部与补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 路、补液送液泵管与连接于补液积存部一侧的端部之间的靠近 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流路、和上述排液回^各部中的、血液净 化器的排液出口与排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排液送液泵管的部 分的流路、排液送液泵管与打开的端部之间的靠近排液送液泵 管的部分的流路被设置于第 一 平面状面板;上述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连4妻于第一平面状面板;补液分支管路和排液分支管路被设置于第一平面状面板或 第二平面状面板。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包括加温装置;上述补液供给回路部中的、连接于返血回路部或采血回路 部的端部与补液送液泵管之间的靠近补液送液泵管的部分的、 设置于第 一 平面状面4反的流^各为补液加温流^各,至少该补液加 温流路的 一 个面接触于加温装置的加热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补液送液泵和排液送液泵为管式泵,由辊进行公转的轨道 构成的面与第一平面状面板的平面部配置为大致成直角。
15. 根据权利要求12 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补液送液泵管和排液送液泵管中的4壬一入口侧和/ 或出口侧的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器具。
16. 根据权利要求l ~ 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第一平面状面板是塑料的一体成型物或者粘合塑料成型物 而一体化的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净化系统。该血液净化系统在对肾疾病及多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等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更加准确地管理患者的除水量和对患者的供给量,而且准备操作简便,特别适合用于持续血液过滤法,由血液净化回路及血液净化装置构成。该血液净化系统由血液净化回路和血液净化装置构成,以满足规定条件的式子的方式选择连接第一平面状面板(1)和第二平面状面板(2)的流路(14、15、33、34、53)的软质管、该软质管的配置。
文档编号A61M1/34GK101610799SQ20088000503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5日
发明者冈崎聪一郎, 唐镰厚志 申请人:旭化成可乐丽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