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疕汤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庀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屑病临床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烦恼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 身心健康。其发病常与病灶感染、变态反应、内分泌障碍、代谢障碍有关。其主要临床特征 是肤出现大小不等、如点滴、钱币及其他形状界限清楚的红斑,上覆多层鳞屑,刮去鳞屑可见 到淡红色发亮的薄膜,刮去薄膜后有点状出血。
近年来国内外对防治银屑病多采用紫外线、药浴、光化学疗法、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均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学对银屑病早有深刻的论述和认识,属于白沱、松皮癣、干癣的范畴。如《诸病源候 论*干癣候》曰"此由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气血相搏,则气血痞涩发此疾。"清*《夕卜 科大成》谓"白疙,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呼蛇,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 致。"近代医学家提出了 "内有血热,外受风邪或夹杂燥热之邪,内外合邪,热壅血络"学说。 说明本病发生外因是以风邪为主,内因则重在血热、血虚及血瘀。其发病特点为血分有热,风 邪外客,风热相搏,发于肌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沱汤。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庀汤,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荆芥8 12份,防风8 12 份,赤芍4 8份,丹参13 17份,当归8 12份,甘草3 8份,土茯苳10 14份,白鲜皮 10 14份,生地10 14份,僵蚕3 7份。
所述一消庀汤优选以下原料制成荆芥10份,防风10份,赤芍6份,丹参15份,当归 10份,甘草6份,土茯苓12份,白鲜皮12份,生地12份,僵蚕5份。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庀汤的制备方法用水煎两次,第一次煎25 30分钟,第二次煎 10 15分钟,两次的煎液合并混匀即可。
使用时,每日1剂,约300 mL,早晚分两次服。
方中,荆芥性辛,微温,归肺经,祛风解表。《本草汇言》"荆芥,轻扬之剂,散风清血之药 也。"《本草正义》 "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据现代药理研究,荆芥、防风是慢反应物质(SRS-A) 拮抗剂,能抑制释放SRS-A,抑制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因为本病顽固难愈,日久邪毒深遏肌肤腠理,难散难除,故用虫药僵蚕,以毒攻毒,取虫药善引之性入络剔毒搜风。银屑病日久气血凝 结,肌肤失养,故用赤芍、丹参、当归、活血化瘀行气,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银屑病的患者往往存在肌肤甲错、关节不利:皮损刮除可见点状出血;30%患者舌质偏紫或有瘀 斑;微循环检査可见皮肤毛细血管扭曲;血液生化检査特性测定常有全血黏度增高;血管通透 性明显升高;皮肤病理检査显示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僵直等血瘀指征。活血化瘀药对银屑 病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土茯苓、清解深入营血之毒热;白鲜皮 其性咸寒,能清散血中之滞热,。生地养阴,使表皮细胞增生减少而兼控制感染病灶,诸药相须 为用,内达五脏六腑,外通肌肤,共奏活血化瘀、祛风止痒、养阴润燥、清热解毒之功。
本发明的消庀汤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具有推广和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制备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沱汤,配方为荆芥10 g,防风10 g,赤芍6 g,丹参
15g,当归10 g,甘草6 g, 土茯苓12 g,白鲜皮12 g,生地12 g,僵蚕5 g。
使用时,用水煎两次,第一次煎25分钟,第二次煎15分钟,两次的煎液合并混匀即可 (约300 mL)。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服。
实施例2:制备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沱汤,配方为荆芥8 g,防风12 g,赤芍4 g,丹参 17g,当归8g,甘草8g, 土茯苓10 g,白鲜皮14 g,生地10 g,僵蚕7 g。
使用时,用水煎两次,第一次煎30分钟,第二次煎10分钟,两次的煎液合并混匀即可 (约300 mL)。每日1齐J,早晚分两次服。
实施例3:制备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沱汤,配方为荆芥12 g,防风8 g,赤芍8 g,丹参 13g,当归12g,甘草3g, 土茯苓14 g,白鲜皮10 g,生地14 g,僵蚕3 g。
使用时,用水煎两次,第一次煎28分钟,第二次煎12分钟,两次的煎液合并混匀即可 (约300 mL)。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服。
实施例4:制备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沱汤,配方为荆芥12 g,防风12 g,赤芍7 g,丹参 16g,当归10g,甘草7g, 土茯苓13 g,白鲜皮14 g,生地12 g,僵蚕6 g。
使用时,用水煎两次,第一次煎30分钟,第二次煎15分钟,两次的煎液合并混匀即可 (约300 mL)。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服。
病例1:王某,男,45岁。因周身起红斑、丘疹3年,加重2周,于2008年11月10日就诊。 患者3年前感冒后突然周身泛发红斑、丘疹,瘙痒难忍,伴咽痛、大便干、心烦,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银屑病",曾用过强的松、甲氨蝶呤等西药,也服过多种中成药和中药汤剂, 皮疹仍然反复发作,2周前因感冒皮疹逐渐加重。就诊时患者自觉周身皮肤瘙痒,难以入眠,纳 差心烦,口干,便干溲赤,无关节痛,无发热等不适。患者饮酒10余年,吸烟12余年,每日吸烟 20支。患者哥哥有银屑病史。查:头皮覆以白屑,发结如穗状,躯干四肢散在浸润性红斑,覆以 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基底鲜红,可见点状出血,咽红,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舌质红绛,苔薄黄, 脉数。病理报告: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角质层内可见微脓肿,颗粒层变薄,真皮乳头部水 肿,毛细血管扩张,考虑为寻常型银屑病。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白尼。服消庀 汤7剂。1周后复诊,患者无新发皮疹,瘙痒程度减轻,食欲较前增加,仍难以入睡。再服14剂。 2周后复诊,患者无新发皮疹,大部分皮疹消退,,睡眠尚可,纳可,二便调。嘱患者忌食辛辣刺 激食品、调畅情志。
病例2:赵某,女,^6岁,2007年7月初诊。患银屑病5月。诊见全身泛发弥漫性癣 块,呈钱币状大小,几乎连结成片,痛痒难忍、脱屑、根基暗红,伴心烦失眠,舌尖红、苔 薄黄,脉滑。诊为寻常型泛发性银屑病进行期,用消沱汤。服7剂后症状减轻,续用25剂痊 愈。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3:谭某,男,26岁,2007年7月初诊。患银屑病5月。诊见:全身泛发弥漫性癣 块,呈钱币状大小,几乎连结成片,痛痒难忍、脱屑、根基暗红,伴心烦失眠,舌尖红、苔 薄黄,脉滑。诊为寻常型泛发性银屑病进行期,用消沱汤每天1剂,服7剂后症状减轻,续 用25剂痊愈。随访l年未复发。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疕汤,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荆芥8~12份,防风8~12份,赤芍4~8份,丹参13~17份,当归8~12份,甘草3~8份,土茯苓10~14份,白鲜皮10~14份,生地10~14份,僵蚕3~7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庀汤,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制成的荆 芥10份,防风10份,赤芍6份,丹参15份,当归10份,甘草6份,土茯苓12份,白鲜 皮12份,生地12份,僵蚕5份。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庀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水煎两次,第一 次煎25 30分钟,第二次煎10 15分钟,两次的煎液合并混匀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消疕汤,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荆芥8~12份,防风8~12份,赤芍4~8份,丹参13~17份,当归8~12份,甘草3~8份,土茯苓10~14份,白鲜皮10~14份,生地10~14份,僵蚕3~7份。制备方法为用水煎两次,第一次煎25~30分钟,第二次煎10~15分钟,两次的煎液合并混匀即可。使用时,每日1剂,约300mL,早晚分两次服。本发明的消疕汤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具有推广和临床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1507789SQ20091001434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0日
发明者乔明军, 于敬敏, 庄素素, 张云平, 王春明, 王立霞 申请人:于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