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痹症的中药膏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834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湿痹症的中药膏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膏药,尤其是治疗风寒湿邪疾病的外用中药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寒湿邪一类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表现为腰腿疼、肩臂不举(肩周炎)、颈椎疼等症状。中医统称"痹症",属世界顽疾之一。按照中医理论,其病机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因此患者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肿胀,屈伸不利。它不仅反复发作,而且遇天气变化时加重,如早期病症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控制,晚期就会造成关节骨质的破坏,导致关节变形功能丧失,累及心肝胃等脏器疾病的产生。目前治疗风寒湿邪疾病的方法主要是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剂和口服药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法治疗副作用大,易复发,中医以内服用药物为主,如果长期服用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仍然造成伤害,所以很需要一种无毒副作用,对身体无伤害、疗效快的外用膏药。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无毒副作用,对身体无伤害、疗效快的治疗湿痹症的中药膏药。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中药膏药是由以下中药原料按照传统方法熬制而成的毛茛2g、金钱草0.3g、地黄0.3g、委陵菜2g、地骨皮0.5g、冰片0.5g、栀子0,2g、白芷0.1g、黄连0.5g、红花0,3g、蜈蚣4条、全蝎8只、风梢蛇1寸、蟾蜍2个、香油500g和黄丹250g。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是将上述原料一次倾入500克凉香油锅内,经缓火在200—22(TC之间进行油炸,当药材表面深褐色内部深黄时,过滤药油,待药油温度在260—30(TC之间时,加入250克黄丹不停搅拌,再用急火继续熬油,直到粘稠度达到粘手为宜。冷却后,摊贴在膏药背上,制成不同规格的膏药。使用时将本发明外用中药膏药贴在患者疼痛的相关穴位部位,每贴5—7天。治疗时禁止服用生蒜,韭菜,生葱,咸鱼,鸡肉,牛肉。本发明的药理如下毛茛别名自扣草黄花虎掌草老虎脚迹草,《本草纲目》称毛堇;为毛莨科植物毛茛的全草及根;性味,辛、微苦,温,有小毒;主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痛,疥癣,牙痛,火眼。《本草纲目》主恶疮痈肿疼痛未溃,捣叶敷之,不得入疮,令人肉烂。金钱草味甘、微咸,性微寒,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解毒消肿功效。地黄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委陵菜又名老鸹爪、翻白菜、痢疾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痢之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症。地骨皮又名枸杞根,味甘性寒,具有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作用。蜈蚣辛温,归肝经,息风解痉,祛风定疼,攻毒散结性善走串,祛风通络止疼痛。全蝎息风解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惊风抽搐痉挛。风梢蛇乌梢蛇纲目,时珍曰乌蛇有两种,一种剑脊细尾者为上;一种长大元剑脊而尾稍粗者,又名风梢蛇,用以治风。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等功能。用于风湿顽痹症,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逐,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症。蟾蜍破癥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冰片具有开穷透皮,温经活络,壮骨生髓,祛风消肿痛之功效。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栀子味苦,性寒,具有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祛湿之功效。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之功效。红花味辛,性^^显,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效。本发明将上述诸药配伍,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息风解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祛风消肿,活血化淤的作用,通过穴位的吸收,对风寒湿邪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自投入临床使用以来,根据记载的资料统计,治疗共有1800余例患者病例,其中腰腿疼患者460例,肩周炎患者332例,颈椎病患者798例,胃腹胀痛患者210例。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一疗程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下面是本发明的1800例患者病例临床疗效统计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外用中药膏药治疗风湿腰腿疼有效率98%,治疗风湿性肩周炎、颈椎病,有效率96%,治疗风寒性胃腹胀痛有效率97%,总效率97%。下面结合几个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疗效。病例一刘正成,男,50岁,肥城市湖屯镇纸房村人,1996年6月11日来诊,自述从1993年经常腰腿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近两年服过芬必得,消炎痛等许多中西药,效果均不佳,即贴本膏药一疗程疼痛明显减轻,半月疼痛基本解除,七天为一疗程,治疗时禁止服用生蒜,韭菜,生葱,咸鱼,鸡肉,牛肉,巩固阶段继续贴五个疗程即完全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病例二江兆利,男,46岁,沂源县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职员,2005年4月26日来诊,自述肩部经常酸痛胀麻,特别是偶感风寒后,昼夜疼痛难忍,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曾试过很多方法,收效甚微,经贴本膏药三天痛明显减轻,十天疼痛基本解除,七天为一疗程,治疗时禁止服用生蒜,韭菜,生葱,咸鱼,鸡肉,牛肉,巩固阶段继续贴三个疗程即完全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病例三乔俊莲,女,32岁,肥城市安站镇牛家庄人,2006年7月8日来诊,自述颈椎经常隐痛,屈伸不利,反复发作,而且遇天气变化时加重。经贴本膏药三天痛明显减轻,一疗程疼痛基本解除,七天为一疗程,治疗时禁止服用生蒜,韭菜,生葱,咸鱼,鸡肉,牛肉,巩固阶段继续贴二个疗程即完全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毛茛2g、金钱草0.3g、地黄根0.3g、委陵菜2g、地骨皮0.5g、冰片0.5g、栀子0.2g、白芷0.1g、黄连0.5g、红花^,3g、蜈蚣4条、全蝎8只、风稍蛇l寸、蟾蜍(全虫)2个。将上述中原料一次倾入500克凉香油锅内,经缓火在200—22(TC之间进行油炸,当药材表面深褐色内部深黄时,过滤药油,待药油温度在260—300。C之间时,加入250克黄丹不停搅拌,再用急火继续熬油,直到粘稠度达到粘手为宜。冷却后,摊贴在膏药背上,制成不同规格的膏药。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湿痹症的中药膏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中药原料熬制而成的毛茛2g、金钱草0.3g、地黄0.3g、委陵菜2g、地骨皮0.5g、冰片0.5g、栀子0.2g、白芷0.1g、黄连0.5g、红花0.3g、蜈蚣4条、全蝎8只、风梢蛇1寸、蟾蜍2个、香油500g和黄丹250g。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痹症的中药膏药,它是由毛茛2g、金钱草0.3g、地黄0.3g、委陵菜2g、地骨皮0.5g、冰片0.5g、栀子0.2g、白芷0.1g、黄连0.5g、红花0.3g、蜈蚣4条、全蝎8只、风梢蛇1寸、蟾蜍2个、香油500g和黄丹250g。按照传统方法熬制而成的。本发明将上述诸药配伍,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息风解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祛风消肿,活血化淤的作用,通过穴位的吸收,对风寒湿邪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543551SQ20091002077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发明者王善良,王怀顺申请人:王怀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