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09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的制作方法
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物取出袋,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背景技术
消化道异物系指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自身所固有的物质潴留于上消化道内。小而光 滑的异物对机体影响不大,可自行排除,较大和锐利的异物会对消化道粘膜造成一定伤害, 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穿孔。在内镜检查和治疗开展以前,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剖胸或剖腹取 异物。内镜下取异物具有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目前,多数异物可以通过 内镜取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但是内镜对于大体积异物或锐性异物取出过程 中,大体积异物难以取出,锐性异物易刺伤消化道粘膜。中国专利文献CN2649027,公开了 一种内窥镜异物保护器。该内窥镜异物保护器有 保护囊袋、外套导管、推进导管、舒张导丝,所述舒张导丝一端穿过推进导管并环穿在保护 囊袋下底口的包边中,另一端与舒张导丝手柄连接,推进导管一端和保护囊袋固接,其另一 端贯穿于外套导管中并与推进导管手柄连接。中国专利文献CN200973722,公开了一种与内 窥镜匹配的小标本收集装置。但是关于较容易取出大体积异物,且不刺伤消化道粘膜的异 物取出装置,目前相同或相类似专利文献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包括纳物袋,方向控制线和绕线板,其中,所述的纳物 袋包括本体,纳物袋尾部和凸起观察窗,所述的本体上靠近纳物袋尾部处设有纳物外口,所 述的方向控制线为两根,纳物袋尾部连接方向控制线,方向控制线连接绕线板。所述的方向控制线外面设有保护套。所述的凸起观察窗呈圆形,直径0.9厘米。所述的本体呈锥状或圆形,纳物外口呈水滴状,纳物外口长径为6厘米。所述的纳物外口前端到凸起观察窗的距离为10厘米,纳物外口后端到纳物袋尾 部距离为2厘米。所述的本体由医用塑料或医用橡胶制品制成。所述的方向控制线是防切割纺织线或金属线。所述的保护套的材料是聚乙交酯或聚乙丙交酯。所述的绕线板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绕线板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本体呈圆锥状或呈椭圆形。所述的凸起观察窗呈圆形,直径0.3厘米,所述的本体呈锥状或圆形,纳物外口呈 水滴状,纳物外口长径为3厘米,所述的纳物外口前端到凸起观察窗的距离为5厘米,纳物 外口后端到纳物袋尾部距离为1厘米。
3
本发明优点在于1、使用本发明,可以使沿消化道下行的金属锋利物、带金属倒钩刺物体及其它现 有内镜无法取出的大体积物体取出变为现实,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意义。例如 带金属倒钩异物与刀片样锋利金属,置于异物取出袋中,可在异物拖出时保护胃食道咽部 口腔粘膜不受损伤。2、本发明中的绕线板和方向控制线可以控制异物取出袋的运动方向,使得操控便 于控制,方便操作。3、本发明中的凸起观察窗可保证胃镜视野不受影响,操作不受任何限制。
附图1是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的俯视图。附图3是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使用状态图。附图4是本发明中方向控制线外面设有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A 内窥镜进入后发现异物位于食管内。附图5B :内窥镜下异物取出失败致食管内出血。附图5C 取出失败后将异物推入胃腔。附图5D :内窥镜下显示的异物位于胃腔内。附图5E :内窥镜下钳夹异物。附图5F 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取出的带倒钩异物全貌。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纳物袋2.绕线板3.方向控制线4.内窥镜11.本体12.纳物袋尾部13.凸起观察窗14.纳物外口31.保护套实施例1请参看图1,图1是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内窥镜下异物 取出袋包括纳物袋1,绕线板2和方向控制线3,所述的纳物袋1包括本体11,纳物袋尾部 12和凸起观察窗13,所述的本体11上靠近纳物袋尾部12处设有纳物外口 14。请参看图 3,所述的方向控制线3为两根,方向控制线3 —端连接在纳物袋尾部12上,另一端缠绕在 绕线板2。请参看图2,所述的本体11呈锥状,纳物外口 14呈水滴状,长径为6厘米。纳物 外口 14前端到凸起观察窗13的距离为10厘米,纳物外口 14后端到纳物袋尾部12距离为 2厘米。凸起观察窗13呈圆形,直径为0.9厘米。凸起观察窗13是封闭的,透明的。内窥镜通过纳物外口 14进入纳物袋1中,凸起 观察窗13可以固定内窥镜头部,防止内窥镜头部摇晃脱落。因此凸起观察窗13直径不要大于内窥镜头部直径,也不能太小,凸起观察窗13直径范围为0. 7-0. 95厘米。纳物外口 14 长径为5-7厘米。纳物外口 14前端到凸起观察窗13的距离为5-15厘米,纳物外口 14后 端到纳物袋尾部12距离为1-5厘米。实施例2请参看图1,所述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包括纳物袋1,绕线板2和方向控制线3, 所述的纳物袋1包括本体11,纳物袋尾部12和凸起观察窗13,所述的本体11上靠近纳物 袋尾部12处设有纳物外口 14。请参看图4,方向控制线3的外面设有保护套31。请参看图 3,所述的方向控制线3为两根,方向控制线3 —端连接在纳物袋尾部12上,另一端缠绕在 绕线板2。本体11呈圆锥状或呈椭圆形,本体11由医用塑料或医用橡胶制品制成(医用聚 氯乙烯)。所述的方向控制线3是防切割纺织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或金属线,所述 保护套的材料是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交酯(PGA)或聚乙丙交酯)。所述的绕线板 2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绕线板2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实施例3婴幼儿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包括纳物袋,绕线板和方向控制线,所述的纳物袋包 括本体,纳物袋尾部和凸起观察窗,所述的本体上靠近纳物袋尾部处设有纳物外口。所述的 凸起观察窗呈圆形,直径0. 3厘米,所述的本体呈锥状,纳物外口呈水滴状,纳物外口长径 为3厘米,所述的纳物外口前端到凸起观察窗的距离为5厘米,纳物外口后端到纳物袋尾部 距离为1厘米。本发明也适用于内窥镜下婴幼儿异物取出术,在内窥镜下婴幼儿异物取出术中, 所使用的内窥镜是一种婴幼儿内窥镜(在市场中可以购买到),婴幼儿内窥镜下异物取出 袋相对较成人所使用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小。婴幼儿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中的凸起观察 窗呈圆形,直径范围为0. 3-0. 8厘米,所述的本体呈椭圆形,纳物外口呈水滴状,长径为2-4 厘米,所述的纳物外口前端到凸起观察窗的距离为2-8厘米,纳物外口后端到纳物袋尾部 距离为1-2厘米。实施例4请参看图3,图3是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使用状态图。本发明使用时,将内窥镜4 通过纳物外口 14进入纳物袋1中,内窥镜头部顶入凸起观察窗13中。纳物袋1随着内窥 镜进入进入胃腔后,以线控装置(绕线板2和方向控制线3)控制纳物袋1运动方向,并将 纳物袋1放于最佳工作位置,将内窥镜置于纳物袋1外,由异物钳或圈套器持夹异物,夹取 异物后,异物放置入纳物袋1。内窥镜4退出体外,方向控制线3引导将纳物袋1拖出体外, 这样异物随着纳物袋1拖出体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大的异物,可以用内窥镜4前端切开 大的异物,然后将已切开的异物放入纳物袋1中)。实施例5患者李某,男,75岁,因不慎误入一上下各有两个金属倒钩脚的长约5厘米的假 牙,急诊入新华医院。内窥镜检查X线胸片平扫显示带钩假牙位于食管内,内窥镜进入后 发现异物位于食管内(见图5A)。行内窥镜下异物取出术,内窥镜下异物取出失败致食管内 出血(见图5B)。取出失败后将异物推入胃腔(见图5C)。使用本发明的内窥镜下异物取 出袋实施内窥镜下异物取出术内窥镜通过纳物外口进入纳物袋中,内窥镜头部顶入凸起 观察窗中。纳物袋随着内窥镜进入进入胃腔后,以线控装置控制纳物袋运动方向,并将纳物袋放于最佳工作位置,发现异物位于胃腔内(见图5D)。将内窥镜置于纳物袋外,内窥镜 下钳夹异物(见图5E),夹取异物后,异物放置入纳物袋。内窥镜退出体外,方向控制线引导 将纳物袋拖出体外,这样异物随着纳物袋拖出体外,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取出的带倒钩异 物全貌(见图5F)。实施例6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备小型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按照专利文献内窥镜异物保护器(专利申请号03258315. X)的技术方案,制备小 型的内窥镜异物保护器。动物建模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只,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 供。实验动物纳入标准为6月龄,体重2.5 3kg,无缺失牙、咬合异常,营养状况良好,无 全身系统性疾病,动作敏捷者。对2只白兔实施全身麻醉,将锋利刀片通过食管插管的方式 送入胃肠道内。使用小型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对第一只白兔实施异物取出术;使用小型的内窥 镜异物保护器对第二只白兔实施异物取出术。结果第一只白兔的异物取出术中,操作简 单,且只用8分钟就可以取出第一只白兔的异物。第二只白兔的异物取出术中,操作繁琐, 用了 20分钟取出第二只白兔的异物。(需要说明的是,制备小型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过 程简单,成本低。制备小型的内窥镜异物保护器过程复杂,成本高)。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包括纳物袋,方向控制线和绕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物袋包括本体,纳物袋尾部和凸起观察窗,所述的本体上靠近纳物袋尾部处设有纳物外口,所述的方向控制线为两根,纳物袋尾部连接方向控制线,方向控制线连接绕线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其特征在于,方向控制线外面设有保 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观察窗呈 圆形,直径0.9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呈锥状或 圆形,纳物外口呈水滴状,纳物外口长径为6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物外口前端 到凸起观察窗的距离为10厘米,纳物外口后端到纳物袋尾部距离为2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观察窗 呈圆形,直径0. 3厘米,所述的本体呈锥状或圆形,纳物外口呈水滴状,纳物外口长径为3厘 米,所述的纳物外口前端到凸起观察窗的距离为5厘米,纳物外口后端到纳物袋尾部距离 为1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下异物取出袋,包括纳物袋,方向控制线和绕线板,其中,所述的纳物袋包括本体,纳物袋尾部和凸起观察窗,所述的本体上靠近纳物袋尾部处设有纳物外口,所述的方向控制线为两根,纳物袋尾部连接方向控制线,方向控制线连接绕线板。使用本发明,可以使沿消化道下行的金属锋利物及其它现有内镜无法取出的大体积物体取出变为现实,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意义。例如带金属倒钩异物,置于异物取出袋中,可在异物拖出时保护胃食道咽部口腔粘膜不受损伤。本发明中的绕线板和方向控制线可以控制异物取出袋的运动方向,使得操控便于控制,方便操作。本发明中的凸起观察窗可保证胃镜视野不受影响,操作不受任何限制。
文档编号A61B17/50GK101953708SQ20091005489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6日
发明者全志伟, 张勇, 李松岗, 李济宇, 王雪峰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