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脑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383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益心脑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益心脑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亡率一直居于第二位,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在开发应用和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临床应用主要以化学药为主,且在临床应用中均出现了胃肠道和肝肾损害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从天然植物和中药中挖掘和开发新的低毒高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解决利用天然植物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中药益心脑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药益心脑滴丸是由下列原料药物组成黄芪13-17份、三七5-7份、红花8-10份、栀子8-10份、冰片5份,以上原料药物可以混合制成普通的丸剂。该药物具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主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胸痹心悸等症。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入脾肺二经,补气生血,使气旺而推动血行,并可祛瘀而不伤正;三七、红花长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两药共助君药扶正而不敛邪,祛瘀而不伤正,共为臣药;血瘀气滞,郁而化热,故用栀子清热泻火,除肝经之热,为佐药;冰片气味辛香,其"芳香走窜,引药上行",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为使药。诸药合用,则气旺而血行,瘀消而脉通,气血同治,心脑络通,诸症可除。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夹黄芪的干燥根,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抗缺氧能力、防止脂质过氧化、改善心功能等作用。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抗心律失常、降血压、调血脂,及改善脑循环等作用。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管状花,现代药理学证明,红花中的主要效应物质基础为红花黄色素,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在活血化瘀方剂中应用极其广泛。栀子来源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效,药理学证明,其提取物具有降血压、抗血栓形成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中药冰片为龙脑香料常绿乔木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称为"梅片"),或菊科植物的提取物(称为"艾片"),或以樟脑、松节油为原料经化学合成的加工制成品(称为机制冰片)。现代药理学证明,冰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并能能促进某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冰片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综上所述,益心脑不仅组方合理,且经十余年临床实践验证,该方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冠心病及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目前,该方在临床上仍以汤齐u、散剂等简单的形式用药,其服用量大,且储存、携带不便,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快速释药、服用量小且服用方便的新剂型以满足临床需要、减轻患者的痛苦。本项发明对中药滴丸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将该复方开发为滴丸剂。此外,为保证该方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且有利于工业化大生产,本项发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多指标综合评分确定该复方的最佳提取工艺,具有广阔的临床意义和市场前景。—种中药益心脑滴丸是由下列原料药物的最佳组成为黄芪15份、三七6份、红花9份、栀子9份、冰片0.5份。制备方法是,(a)提取物制备将黄芪、三七、栀子、红花粉碎成粗粉,50%乙醇浸渍24h,12倍质量进行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减压浓縮回收乙醇,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70°C)的稠膏,将浓縮所得稠膏采用减压干燥,过100目筛,得A品;(b)包合物制备按冰片e_环糊精质量比1:6-10称取e-环糊精-CD),P-环糊精加入蒸馏水制成P-CD饱和溶液,在4(TC下滴加冰片的乙醇溶液,搅拌l-2h,置冰箱内冷藏20-30h,过滤,用蒸馏水洗去部分未包合的13_00,401:下干燥2处,粉碎,过100目筛,得B品;(c)滴丸制备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得C品;取基质PEG4000:PEG6000按2-1:l-2的质量比在75t:下加热熔融;按照c品混合基质=i:2-3的质量比例将c品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充分搅拌均匀,在75t:下保温得D品;最后将D品滴制成丸。按照本上述方案得到的丸剂药物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益心脑滴丸,经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芪中的黄芪总皂苷、三七中三七总皂苷、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栀子中的提取物、冰片中右旋龙脑等这些物质,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供血;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提高机体纤溶活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少红细胞破裂,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逆转心室肥厚;清除自由基,提高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心肌细胞,这证明了益心脑滴丸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发明所涉及的益心脑滴丸,采用水溶性聚乙二醇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分子、胶体、无定形或超细状态分散于水溶性载体中,提高药物的分散度,减小药物粒度,使比表面积增加,而载体又为水溶性物质,从而改善了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了临床疗效,达到速效目的,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发明所涉及的益心脑滴丸可用于口服或舌下含服,可使药物中有效成分与粘膜表面充分接触,通过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舌下给药,可不经过胃肠道和肝脏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有效避免首过效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服药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类型心脏病150余例,治愈120,有效率80%。胸闷气短症状患者95例,治愈50例,好转34例,有效率达到90%。典型病例1患者齐某,男,76岁。患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心绞痛十余年,目前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腰酸膝软,胸闷,胸前区压榨感,痛彻左肩背,舌质紫黯,脉沉涩而短,心电图提示STv「V6下降0.3mv,Tv「V6呈低平,双向,倒置。经服用益心脑滴丸5个月,面色红润,精神振奋,胸痛未在发作,其他诸症,亦渐消失。复查心电图显示,ST恢复至基线水平。2患者曲某,男,71岁。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痛不适已一年有余,多在恼怒、劳累情况下发作。近日来因劳累过度,心痛发作频繁,汗出肢冷,且胸痹持续时间长,伴有口干纳少。脉弦细,沉取无力,舌苔薄。经益心脑滴丸调制半年,心绞痛基本未发作,上述症状均有改善。目前该患者仍在服用益心脑滴丸,以资巩固。3患者胡某,女,56岁,患者自2007年8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后仍迁延不愈。就诊时心电图示提示ST断压低,心肌缺血;频发室性早搏。伴有心前区隐痛不适,胸闷气短,夜寐不宁等症,脉沉涩。经益心脑滴丸调制20天,自感症状减轻。后继续服药三月有余,患者胸部窒闷疼痛消失,早搏消失,诸症减轻。嘱其坚持服药四个月,以巩固疗效。2008年4月再次来诊,心电图未见异常,诸症消失。4患者张某,男,50岁,患者因严重昏迷,大小便失禁于2006年7月住院。经脑部CT检查,诊断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来诊时患者反应迟钝,耳鸣目眩,伸舌偏向一侧,左侧上下肢发软,左侧头晕头痛,脉沉涩,有高血压病史。经益心脑滴丸治疗4月有余,自觉头脑清爽,精神好转,嘱其继续坚持服药五六个月,2008年2月再次来就诊,患者自述左手可持轻物,头痛减轻,伸舌居中,心情愉悦。5患者蔡某,女,74岁,患者经常发作心绞痛,胸闷而剌痛,痛甚如绞状,两肋胀满,汗出频频,舌尖红,边有瘀斑,脉象弦数,心电图提示STn、m、^下移0.2mv,T波倒置。经服用益心脑滴丸三月有余,胸绞痛已平,盗汗已少,其他诸症,亦渐消失,又继续坚持服用益心脑滴丸四个月,复查心电图显示,ST恢复基线水平,T波恢复正常。嘱其继续服用益心脑滴丸,以巩固疗效。6患者金某,女,68岁,3天前,患者突感头晕,腿软,双下肢行走不利,即时到医院就诊,经CT检查,脑部发现多发性新旧脑梗,经过十余日输脉络宁,辅以益心脑滴丸治疗2个月,头晕消失,下肢活动自如,腿已不软。现仍在服用益心脑滴丸治疗中,以巩固疗效。7某患张者,女,70岁,患者因胸闷,有时心绞痛,有时心前区疼痛前来就诊,经检查,心率92次/min,心电图提示STv「V6抬高0.3mv,T高尖。经服用益心脑滴丸一个月,上述症状均有好转。嘱其继续坚持服药三四个月,2008年3月再次来就诊,上述症状已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显示,ST恢复基线水平,T波恢复正常。嘱其继续服用益心脑滴丸,以资巩固。8患者罗某,男,65岁,患者因近日家务劳累,心情不愉,突发眩晕,摔倒在地,左半身肢体活动不灵,立即住院治疗,心电图提示ST段下移,T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过一个月治疗而后出院,仍不能自主活动,眩晕时有发生,乏力气短,夜寐不宁,于2007年5月前来就诊,经服用益心脑滴丸两个半月,现觉肢体麻木、疼痛有所减轻,头晕气短不再发生,嘱其继续服用益心脑滴丸,巩固疗效。9患者王某,女,52岁,近日因感左胸前区憋闷,心悸气短,精神萎靡,稍劳累则心绞痛发作,腰酸膝软,口干纳少,脉弦细,沉取无力,舌苔薄。血压140/80mmHg(服用降压药),就诊时上述症状依然存在,经服用益心脑滴丸调制两个月,前来复诊,自觉精神转佳,纳食增加,嘱以继续服用益心脑滴丸四个月时,上述症状均以改善,血压稳定,并已恢复日常工作嘱以继续服用益心脑滴丸,以资巩固。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中药益心脑滴丸的配方黄芪15g、三七6g、红花9g、栀子9g、冰片0.5g本发明所采用的水溶性固态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本发明制备方法为提取物制备a、将黄芪、三七、栀子、红花粉碎成粗粉,先用50%乙醇浸渍2处,再用12倍质量50%乙醇液进行渗漉,以5ml/min的渗漉速度收集漉液,漉液在条件为6070°C,-0.08MPa减压浓縮回收乙醇,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70°C)的稠膏,将浓縮所得稠膏在6070°C,-0.08Mpa下采用减压干燥8h,过100目筛,得A品;包合物制备b、按冰片P-环糊精质量比1:8称取一定量P-环糊精(e-CD),加入蒸馏水制成P-CD饱和溶液(1:《10的质量比),在4(TC下缓慢滴加冰片的乙醇溶液(冰片1份无水乙醇2份质量比配置),搅拌1.5h,置冰箱内冷藏24h,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去部分未包合的P-CD,4(TC下干燥24h,粉碎,过100目筛,得B品滴丸制备c、将A品和B品按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得C品;d、按基质PEG4000:PEG6000=1:2质量比在75"下加热熔融,按照C品基质=1:2的质量比例将c品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充分搅拌均匀,在75t:下保温存放,得D品;e、将D品置入滴丸机储液杯中,在75t:保温,滴距为10cm,,滴速为30d/min条件下滴入冷凝剂二甲基硅油中,制冷温度为1(TC,滴制成丸,用纸屑擦去冷凝剂,即得40mg/丸滴丸成品。益心脑滴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服用,口服一次11.5g,一日三次。本发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多指标综合评分确定该复方的最佳提取工艺,保证该方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利于工业化大生产。1.提取工艺1.1试验设计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泡时间、渗漉速度四因素三水平进行考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并结合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该工艺进行科学评价,因素水平表见表1,实验结果见表2。表1因素水平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粗粉9份,按正交条件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定容至600ml(实验测定结果见表2表2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1.2验证试验按已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行渗漉,渗漉流速为5mlmin—、重复试验3次。工艺稳定,合理可行。结果见表3。表3验证试验结果艺条件,即50%乙醇浸渍24h,12倍质量进验证试验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相近,说明<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2.包合工艺2.1试验设计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影响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冰片P-环糊精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因素水平表见表4.表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2.2包合物制备取一定量|3-环糊精(P-CD),加入适量蒸馏水制成P-CD饱和溶液,在规定温度下缓慢滴加冰片的乙醇溶液,搅拌至规定时间,置冰箱内冷藏24h,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去部分未包合的P-00,40"下干燥24h,即得。表5正交试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2.3按已确定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即冰片P-CD质量比为1:8,包合温度为4(TC,包合时间为1.5h,重复试验3次。验证试验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相近,说明工艺稳定,合理可行。结果见表6。表6验证试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1.基质(PEG4000与PEG6000)的质量比例实验例1将药物粉末与熔融基质(PEG4000与PEG6000=3:1)混合均匀,滴入到与之不相混容的冷凝剂二甲基硅油中,固定其他条件(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2;滴制温度为75°C;滴速为30d/min),滴制成丸。实验例2将药物粉末与熔融基质(PEG4000与PEG6000=2:1)混合均匀,滴入到与之不相混容的冷凝剂二甲基硅油中,固定其他条件(药物与基质比例为l:2;滴制温度为75°C;滴速为30d/min),滴制成丸。实验例3将药物粉末与熔融基质(PEG4000与PEG6000二1:1)混合均匀,滴入到与之不相混容的冷凝剂二甲基硅油中,固定其他条件(药物与基质比例为l:2;滴制温度为75°C;滴速为30d/min),滴制成丸。实验例4将药物粉末与熔融基质(PEG4000与PEG6000二1:2)混合均匀,滴入到与之不相混容的冷凝剂二甲基硅油中,固定其他条件(药物与基质比例为l:2;滴制温度为75°C;滴速为30d/min),滴制成丸。实验例5将药物粉末与熔融基质(PEG4000与PEG6000二1:3)混合均匀,滴入到与之不相混容的冷凝剂二甲基硅油中,固定其他条件(药物与基质比例为l:2;滴制温度为75°C;滴速为30d/min),滴制成丸。试验结果见表7。表7基质比对滴丸成型的影响PEG4000:PEG6000(g/g)与药物的融合性滴制情况成型情况结论由表中记录可知,当PEG4000:PEG6000在2:1-1:2Z间时,药液的融合性良好,滴丸可成型。2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实验例i将药物粉末与熔融基质(药物基质=i:i)混合均匀,观察药物与基质混合的难易程度及滴制成型情况,确定药物与基质的配比范围,固定其他条件(PEG4000与PEG6000=1:2;滴制温度为75°C;滴速为30d/min),滴制成丸。实验例2将药物粉末与熔融基质(药物基质=i:2)混合均匀,观察药物与基质混合的难易程度及滴制成型情况,确定药物与基质的配比范围,固定其他条件(PEG4000与PEG6000=1:2;滴制温度为75°C;滴速为30d/min),滴制成丸。实验例3将药物粉末与熔融基质(药物基质=i:3)混合均匀,观察药物与基质混合的难易程度及滴制成型情况,确定药物与基质的配比范围,固定其他条件(PEG4000与PEG6000=1:2;滴制温度为75°C;滴速为30d/min),滴制成丸。实验结果见表8。表8药物与基质比例对滴丸成型的影响滴速快不成型滴速较快基本成型滴速均匀成型较好滴速均匀成型较好滴速慢拖尾合厶口厶n厶n厶n!s融融融融难易易易易较药物基质(g/g)与药物的融合性溶液粘稠度成型情况1:1很难融合,有结块粘稠,难滴拖尾1:2易融合合适成型较好1:3易融合合适成型较好由实验可知,药物比例高,滴丸易拖尾,圆整度不好,药物和基质最大比例为1!2。3成型工艺3.1固定滴距、滴速和冷却剂温度后,从基质中PEG4000与PEG6000的比例、药物与基质的比例、滴制料液温度三个方面考察滴丸成型工艺。滴丸的质量考核项目包括客观指标,如溶散时间、丸重差异,圆整度等,但仅用这些指标,难以全面反映滴丸的质量,需要对可评价滴丸外观质量的指标,如硬度、色泽均一等进行判断,但这种判断又有一定的主观性,为减少其误差,将各具体考核指标由好到差,分别记为1、2、3分,将硬度和色泽这两个"主观指标"加和后,作为滴丸的"外观质量",与"溶散时间"、"丸重差异"和"圆整度"客观指标综合评分,共同评价滴丸的质量。3.2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影响滴丸成型的主要因素PEG4000:PEG6000(2:i,i:i,i:2)、药基比例(1:2,i:3,i:4)、化药温度(70。c、75。c、80。c),固定滴距为10cm,滴速为30d/min,冷凝剂温度为l(TC,得到9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9表9正交试验结果编号因素溶散时间丸重差圆整异变异度差系数异外观质i综合评分ABCDmin%%硬度色泽评分1111145.673.792242.892122238.476.103253.603133325.324.353252.744212334.373.272242.455223151.082.211232.096231256.274.981233.167313246.015.202133.948321352.643.172242.639332143.164.132352.85Kl3.0773.0932.8932.610K22.5672.7732.%73.567K33.1402.9172.9232.607R0.5730.320.0740細结果表明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PEG4000:PEG6000=1:2,药物基质=i:2,化药温度为75t:。4.滴制工艺考察影响滴制的主要因素滴距(5cm、10cm、15cm)、冷凝剂温度(5°C、10°C、15°C)、滴速(30d/min、40d/min、50d/min),在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下PEG4000:PEG6000=1:2,药物基质=1:2,化药温度为75t:进行滴制工艺考察。得到9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IO.表10正交试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结合滴丸的成型工艺和滴制工艺可知最佳制剂工艺条件为PEG4000:PEG6000=1:2,药物基质=1:2,化药温度为75t:,滴距为10cm,滴速为30d/min,二甲基硅油在l(TC下滴制成丸。实施例2、中药益心脑滴丸的配方黄芪13g、三七7g、红花8g、栀子10g、冰片lg本发明所采用的水溶性固态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本发明制备方法为[OO"]提取物制备a、将黄芪、三七、栀子、红花粉碎成粗粉,50X乙醇浸渍24h,12倍量进行渗漉,以5ml/min的渗漉速度收集漉液,漉液在条件为60。C,-0.08MPa减压浓縮回收乙醇,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的稠膏,将浓縮所得稠膏在6070°C,-0.08Mpa下采用减压干燥8h,过100目筛,得A品;包合物制备b、按冰片e-环糊精质量比i:8称取一定量e-环糊精(e-CD),加入蒸馏水制成13-CD饱和溶液,在4(TC下缓慢滴加冰片的乙醇溶液,搅拌1.5h,置冰箱内冷藏24h,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去部分未包合的P-CD,4(TC下干燥24h,粉碎,过100目筛,得B品滴丸制备c、将A品和B品按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得C品;d、按基质PEG4000:PEG6000=1:1在75。C下加热熔融,按照c品基质=i:2的比例将c品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充分搅拌均匀,在75t:下保温存放,得D品;e、将D品置入滴丸机储液杯中,在75t:保温,滴距为10cm,,滴速为30d/min条件下滴入冷凝剂二甲基硅油中,制冷温度为1(TC,滴制成丸,用纸屑擦去冷凝剂,即得40mg/丸滴丸成品。实施例3、中药益心脑滴丸的配方黄芪17g、三七5g、红花10g、栀子8g、冰片1.5g本发明所采用的水溶性固态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本发明制备方法为提取物制备a、将黄芪、三七、栀子、红花粉碎成粗粉,50X乙醇浸渍24h,12倍量进行渗漉,以5ml/min的渗漉速度收集漉液,漉液在条件为7(TC,-0.08MPa减压浓縮回收乙醇,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的稠膏,将浓縮所得稠膏在6070°C,-0.08Mpa下采用减压干燥8h,过100目筛,得A品;包合物制备b、按冰片e-环糊精质量比i:8称取一定量e-环糊精(e-CD),加入蒸馏水制成13-CD饱和溶液,在4(TC下缓慢滴加冰片的乙醇溶液,搅拌1.5h,置冰箱内冷藏24h,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去部分未包合的P-CD,4(TC下干燥24h,粉碎,过100目筛,得B品滴丸制备c、将A品和B品按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得C品;d、按基质PEG4000:PEG6000=2:2在75°C下加热熔融,按照C品基质=1:2.5的比例将C品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充分搅拌均匀,在75t:下保温存放,得D品;e、将D品置入滴丸机储液杯中,在75t:保温,滴距为10cm,,滴速为30d/min条件下滴入冷凝剂二甲基硅油中,制冷温度为1(TC,滴制成丸,用纸屑擦去冷凝剂,即得40mg/丸滴丸成品。权利要求一种中药益心脑滴丸,其特征是由下列原料药物按重量比组成黄芪13-17份、三七5-7份、红花8-10份、栀子8-10份、冰片1-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益心脑滴丸,其特征是由下列原料药物组成黄芪15份、三七6份、红花9份、栀子9份、冰片0.5份。3.—种中药益心脑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提取物制备将黄芪、三七、栀子、红花粉碎成粗粉,50%乙醇浸渍2处,12倍质量进行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减压浓縮回收乙醇,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70°C)的稠膏,将浓縮所得稠膏采用减压干燥,过100目筛,得A品;(b)包合物制备按冰片P-环糊精质量比l:6-10称取e-环糊精,e-环糊精加入蒸馏水制成P-CD饱和溶液,在4(TC下滴加冰片的乙醇溶液,搅拌l-2h,置冰箱内冷藏20-30h,过滤,用蒸馏水洗去部分未包合的P-CD,4(TC下干燥20-30h,粉碎,过100目筛,得B品5(c)滴丸制备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得C品;取基质PEG4000:PEG6000按2-1:1-2的质量比在75t:下加热熔融;按照c品基质=i:2-3的质量比例将c品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充分搅拌均匀,在75t:下保温得D品;最后将D品滴制成丸。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益心脑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提取物制备将黄芪、三七、栀子、红花粉碎成粗粉,50%乙醇浸渍2处,12倍质量进行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减压浓縮回收乙醇,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70°C)的稠膏,将浓縮所得稠膏采用减压干燥,过100目筛,得A品;(b)包合物制备按冰片e-环糊精质量比1:8称取e-环糊精,e-环糊精加入蒸馏水制成P-CD饱和溶液,在4(TC下滴加冰片的乙醇溶液,搅拌1.5h,置冰箱内冷藏24h,过滤,用蒸馏水洗去部分未包合的P-CD,4(TC下干燥24h,粉碎,过100目筛,得B品;(c)滴丸制备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得C品;取基质PEG4000:PEG6000按1:2的质量比在75t:下加热熔融;按照c品基质=i:2的质量比例将c品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充分搅拌均匀,在75t:下保温得D品;最后将D品滴制成丸。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益心脑滴丸及其制备方法。解决利用天然植物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其特征是由下列原料药物按重量比组成黄芪13-17份、三七5-7份、红花8-10份、栀子8-10份、冰片1-1.5份。本发明所涉及的益心脑滴丸,采用水溶性聚乙二醇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分子、胶体、无定形或超细状态分散于水溶性载体中,提高药物的分散度,减小药物粒度,使比表面积增加,而载体又为水溶性物质,从而改善了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了临床疗效,达到速效目的,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文档编号A61K9/20GK101708240SQ200910175348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发明者张剑宇,张晓霞,张艳利,李晓妮,杨兴鑫申请人:山西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