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7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主要运用于创伤骨科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如股骨 干骨折、胫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等内固定物一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内固定系统,以及固 定手术方式和术中所使用的装置、器械。
背景技术
四肢长骨干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和手术 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指的是手法复位术,而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 定术以及髓内针固定术等,每一种治疗方式的目的都是尽快恢复骨折端的力线,以及对线和 对位,争取骨折愈合,但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十全十美,因此,选择手术的适应症就显得尤 为重要。自1939年德国教授G. Kimtscher首次设计、使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以来,为不 计其数的骨折患者带来了康复。交锁髓内针具有防止骨折旋转,维持骨的长度,有纵向加压 作用,内固定牢固,稳定性高,不需外固定等,可早期进行髋、膝、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功 能障碍;其次手术切口小,骨折复时不剥离骨膜,减少了骨折处残余血供的破坏,使骨折愈合 快,降低感染率,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另外,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时,操作简单等诸多 优点,赢得了外科界的瞩目,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 其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对骨折断端愈合过程进行有效加压,缩短骨折断端间隙,可能导致骨折 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率较高,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交锁髓内针固定长骨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 愈合发生率可达6. 8%-21.4%,有效实现骨折断端的加压,并且实现愈合过程中的微动,促 进骨痂生长就成为交锁髓内针治疗长骨骨折的必须解决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有手法复位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以 及髓内针固定术等,此处就普通交锁髓内针进行简述。第1代髓内针以G. Kuntscher教授 设计的不锈钢三叶草结构髓内针为代表,由于不能锁定、抗旋转能力差,稳定性依靠骨折断 端相互嵌入、且操作比较困能、加上髓内针制造工艺粗糙,使用范围极其有限而淘汰。目前 广泛使用的各种交锁髓内针属于第2代产品。其特点是具有锁定功能,由髓内针、骨和锁定 螺钉连成一体,提供骨折固定的稳定性,适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治疗。传统的普通交锁髓内针固定系统在使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能引起骨折畸形愈 合或骨不连等。Joshi等随访56例交锁髓内针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近2年,6例发生延 迟愈合,6例感染性骨不连,2例主钉断裂,8例锁钉断裂,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为 21. 4%。这里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原因除了感染控制不理想、软组织嵌入、以及手 术操作技巧不到位等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普通髓内针无法实现骨折断端加压,使得骨折 断端分离,影响骨折愈合。即使能够实现骨折端加压,也必须通过手术方式,取出螺钉实现 活动加压,加重患者疼痛和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将在原有普通交锁髓内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材料学技术,将生物人工骨与传统交锁髓内针科学结合起来,在交锁髓内针近端锁钉处加入可吸收生物人工 骨材料和预压弹簧,利用生物人工骨的逐渐吸收,使得预压弹簧伸展,实施对近端锁钉的加 压,并通过力学传导,将压力传导到骨折端,实现骨折端的加压微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用于骨科治疗的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其包括有主针(1)、加压弹簧(4)、加 压螺杆(5)、交锁孔(6)和交锁钉(3);所述主针(1)具有根据四肢长骨、股骨干骨、胫骨干 骨或肱骨干骨的生理角度决定的弯曲角度,中心有通孔;所述主针(1)远端径向开有两个 交锁孔(6),由两颗交锁钉分别径向穿过与骨折远端固定;所述主针(1)的近端开有径向贯 通的外加压槽孔(8),主针(1)的近端头部为螺纹孔(9);所述外加压槽孔(8)中横向穿过 有外加压交锁钉(3),加压弹簧(4)从主针(1)的近端装入主针(1)内,压在交锁钉(3)上, 加压螺杆(5)由主针(1)的近端头部螺纹孔旋入,压在加压弹簧(4)上;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在所述外加压槽孔(8)中设置生物人工骨材料(2),生物人 工骨材料(2)位于交锁钉(3)的下表面和外加压槽孔(8)下端位置处在通孔壁上形成的内 凸环(7)之间,所述生物人工骨材料(2)的长度与骨折端的所需的加压微动量相当,通常长 度为2_3mm。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普通交锁髓内针不能实现术后加压、动力化繁琐的缺点而设 计,其创新点在于在髓内针侧槽中预填可降解的生物人工骨材料,并重新设计了交锁髓内 针近端的锁定螺钉顺序,通过利用生物人工骨的在体内的逐渐溶解吸收,实施骨折断端的 自动加压,从根本上解决了四肢长骨骨折固定后无法自动加压的问题,并且实现骨折愈合 过程中的微动应力调节,可以有效降低交锁髓内针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骨折延迟愈合 或骨不连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设计不同规格的可自动加压髓内针,重点解决四肢长骨骨 折术后实现骨折断端轴向自动微动加压,促进骨痂生长,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和满意度。

图1是本交锁髓内针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交锁髓内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交锁髓内针的主针近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交锁髓内针的主针近端内为安装加压弹簧等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该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包括有主针1、加压弹簧4、加压 螺杆5、两个交锁孔6、一段外加压槽孔8、三颗交锁钉3和一节可降解的生物人工骨材料2。 其中,主针1具有根据四肢长骨、股骨干骨、胫骨干骨或肱骨干骨的生理角度决定的弯曲角 度,主针中心具有通孔。在主针1的远端径向开有两个交锁孔6,使用时,两颗交锁钉3分别 径向穿过交锁孔6并与骨折远端固定。主针1的近端开有一段径向贯通的外加压槽孔8,主 针1的近端头部为螺纹孔9。在外加压槽孔8的下部预置有一节可降解的人工骨材料2,为 了保证生物人工骨材料2在槽中的位置,可以在外加压槽孔8下端位置处的通孔壁上形成有一圈内凸环7,以托住生物人工骨材料2的下端,使其不向下滑动。用于与骨折近端固定 的交锁钉3横向穿过外加压槽孔8,压在人工骨材料2上,加压弹簧4从主针1的近端装入 主针内,下端压在外加压交锁钉3上,加压螺杆5由主针1的头部的螺纹孔旋入,压在加压 弹簧4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生物人工骨材料2的长度应该与骨折端的所需的加压微动量相当,通常长度为2-3mm。并且可采用的现有的各种可降解的生物人工骨材料,如通常采用 的硫酸钙、羟基磷灰石,或者迪康公司出品的聚内消旋乳酸等等。以下说明本交锁髓内针的使用方式(以股骨干骨折为例)1.作患侧臀后侧切口长约2cm2.钝性分离至梨状肌窝,以拇、示指触摸股骨颈前后方皮质,在其中点稍偏后方, 紧贴大粗隆内侧确定入钉点。3.用尖椎在入钉点打孔,穿透骨皮质。4.顺势放入导针,穿过近端骨折端。5.在骨折端水平,大腿外侧作3_5cm,切口,分离肌肉,触及骨折端导针,并辅助其 进入骨折远端髓腔,保留导针。6.根据术前测量的髓腔内径,选择适当的交锁髓内针(即本实用新型,已预置了 生物人工骨材料2)。7.选择比选用髓内针直径大Imm的髓内转扩髓。8.沿导针击入选定交锁髓内针。9.先借助瞄准器准确地确定骨折远端锁孔,顺序退出导针,并由远端第一个交锁 孔6旋入第1枚交锁钉。10.依上述过程确定并旋入远端第2枚交锁钉及近端1枚交锁钉3,撤下瞄准器。11.最后放入加压弹簧4,旋入加压螺杆5并加压。12.逐层关闭伤口。13.术毕。14.术后,利用生物人工骨的逐渐吸收,实施骨折断端的自动加压。第4、8、12、24 周,仅需要要求患者定期复查X光片,确定骨痂生长和骨折树形情况,无需手术取出固定螺 钉。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其包括有主针(1)、加压弹簧(4)、加压螺杆(5)、交锁孔(6)和交锁钉(3);所述主针(1)具有根据四肢长骨、股骨干骨、胫骨干骨或肱骨干骨的生理角度决定的弯曲角度,中心有通孔;所述主针(1)远端径向开有两个交锁孔(6),由两颗交锁钉分别径向穿过与骨折远端固定;所述主针(1)的近端开有径向贯通的外加压槽孔(8),主针(1)的近端头部为螺纹孔(9);所述外加压槽孔(8)中横向穿过有外加压交锁钉(3),加压弹簧(4)从主针(1)的近端装入主针(1)内,压在交锁钉(3)上,加压螺杆(5)由主针(1)的近端头部螺纹孔旋入,压在加压弹簧(4)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加压槽孔(8)中设置生物人工骨材料(2),生物人工骨材料(2)位于交锁钉(3)的下表面和外加压槽孔(8)下端位置处在通孔壁上形成的内凸环(7)之间,所述生物人工骨材料(2)的长度与骨折端的所需的加压微动量相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人工骨材 料⑵的长度为2-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其包括主针、加压弹簧、加压螺杆、交锁孔、交锁钉和生物人工骨材料。主针远端径向开有两个交锁孔,由两颗交锁钉分别径向穿过与骨折远端固定;近端开有径向贯通的外加压槽孔,近端头部为螺纹孔。在外加压槽孔中设置生物人工骨材料,生物人工骨材料位于交锁钉的下表面和外加压槽孔下端位置处在通孔壁上形成的内凸环之间,生物人工骨材料的长度与骨折端的所需的加压微动量相当,加压弹簧压在交锁钉上,加压螺杆压在加压弹簧上。本髓内针通过在交锁髓内针近端锁钉处加入可吸收生物人工骨材料和预压弹簧,利用生物人工骨的逐渐吸收,使得预压弹簧伸展,实施对近端锁钉的加压,并通过力学传导,将压力传导到骨折端,实现骨折端的加压微动。
文档编号A61B17/72GK201551383SQ20092012829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日
发明者周跃, 罗刚 申请人:周跃;罗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