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型抗返流引流袋和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72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压型抗返流引流袋和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具体指引流袋和引流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本引流袋和引流瓶利用负压原理将液体和气体引流出来,同时又能避免被引流出的液体及 气体发生逆流现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基本上是使用常压引流系统或者负压引流系统对患者实施引流术。常压 引流系统因为吸力小,引流量小且容易导致引流不充分,因此,适用范围也较小;负压引流 系统多为闭式引流瓶再接负压装置,其笨重、成本高且操作步骤繁琐,不便于携带,尤其是 在户外实施急救时更加不便利;直接使用负压吸球引流,一是引流出的液体量不好测量,引 流出的液体排放也不太方便;二是容易发生逆流现象,导致医源性逆行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充分、结构简 单、携带和操作方便、能有效防止返流的负压引流袋和引流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负压型抗返流引流袋,包括储液袋体,在储液袋 体上设有引流软管和排液阀,其特征在于在引流软管末端设有抗返流片,在储液袋体上设 有进入储液袋体内的负压软管,在储液袋体内设有防止储液袋体正面和背面在支撑位置贴 合的支撑管,负压软管进入储液袋体后与抗返流片一起位于支撑管内,在负压软管上位于 储液袋体外设有负压泵和软管夹(注负压软管如不接手压式负压泵,也可接其他负压装 置,如电动的负压装置等),软管夹位于储液袋体和负压泵之间,负压泵的一端连接负压软 管,另一端接只能向外排气的单向阀。 负压型抗返流引流瓶,包括储液瓶体,在储液瓶体上设有引流软管和排液阀,其特
征在于在引流软管末端设有抗返流片,抗返流片位于储液瓶体内,在储液瓶体上设有进入
储液瓶体内的负压软管,在储液瓶体外的负压软管上设有负压泵和软管夹,软管夹位于储
液瓶体和负压泵之间,负压泵的一端连接负压软管,另一端接只能向外排气的单向阀。 进一步地,在引流软管上设有流量调节器。
与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操作步骤简单,且便于携带; 2、抗返流片的设置,更容易产生虹吸现象,引流更充分; 3、由于有抗返流片的设置,避免了液体或气体出现逆流现象; 4、袋体上设有容量刻度值,末端装有排放阀,方便观察和排放引流物; 5、可以连续产生负压,使用方便。
图1-本实用新型引流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l,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负压型抗返流引流袋,包括储液袋体l,在 储液袋体1上设有引流软管2,储液袋体的末端设有排液阀3。引流软管2上设有流量调节 器IO,在引流软管2末端设有抗返流片4。抗返流片作为现有技术已经在引流袋上有所应 用。在储液袋体1上设有一端进入储液袋体内的负压软管5,在储液袋体1内设有防止储液 袋体正面和背面在支撑位置贴合的硬质支撑管6。负压软管5进入储液袋体那一端和抗返 流片4位于支撑管6内。在负压软管5上位于储液袋体外设有负压泵7和软管夹8,软管 夹8位于储液袋体1和负压泵7之间。负压泵7 —端连接负压软管,另一端接只能向外排 气的单向阀9,负压泵7中的气体只可以被挤出而不会返流至负压泵中。 如果没有支撑管的作用,袋体正面及背面的两层薄膜就会粘合在一起,即使负压 泵产生负压时,该负压对抗返流片也无效,抗返流片就不能导通。当然支撑管也可以采用其 它支撑结构,只要能使负压软管进入储液袋体那一端和抗返流片所在部位的储液袋体正面 和背面不贴合即可。 工作原理在引流软管的末端设抗返流片,由于自然存在的静电吸附力和塑性回 力,抗返流片上的两层薄膜是关闭的,从而有效地防止储存袋体中液体和气体返流至引流 软管中,唯有正向的压力大于抗返流片间的静电吸附力和塑性回力时才可以导通。另外,当 支撑管内产生负压时,抗返流片也会导通,并且随之亦产生负压,从而起到了负压引流的作用。 使用方法将储液袋体1上的排液阀3关闭好,扣紧负压软管5上的软管夹8,挤 压负压泵7,将负压泵7中的气体从单向阀9排出,直至将负压泵7挤扁。将引流软管2插 入需要引流的部位,松开软管夹8,支撑管6中产生负压,抗返流片4导通,并且随之亦产生 负压,从而达到了负压引流的目的。 本负压型抗返流引流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引流瓶,只需要将储液袋体改为储液瓶 体,同时取消支撑结构即可,其它结构不变,使用方法及原理与上述引流袋完全相同。
权利要求负压型抗返流引流袋,包括储液袋体(1),在储液袋体(1)上设有引流软管(2)和排液阀(3),其特征在于在引流软管(2)末端设有抗返流片(4),在储液袋体(1)上设有进入储液袋体内的负压软管(5),在储液袋体(1)内设有防止储液袋体正面和背面在支撑位置贴合的支撑管(6),负压软管(5)进入储液袋体那一端和抗返流片(4)位于支撑管(6)内,在负压软管(5)上位于储液袋体外设有负压泵(7)和软管夹(8),软管夹(8)位于储液袋体(1)和负压泵(7)之间,负压泵(7)的一端连接负压软管(5),另一端连接只能向外排气的单向阀(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型抗返流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在引流软管(2)上设有 流量调节器(10)。
3. 负压型抗返流引流瓶,包括储液瓶体,在储液瓶体上设有引流软管和排液阀,其特征 在于在引流软管末端设有抗返流片,抗返流片位于储液瓶体内,在储液瓶体上设有进入储 液瓶体内的负压软管,在储液瓶体外的负压软管上设有负压泵和软管夹,软管夹位于储液 瓶体和负压泵之间,负压泵的一端连接负压软管,另一端接只能向外排气的单向阀。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型抗返流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在引流软管上设有流量 调节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型抗返流引流袋和引流瓶,引流袋是在储液袋体上设有引流软管和排液阀,在引流软管末端设有抗返流片,在储液袋体上设有负压软管,在储液袋体内设有支撑管,负压软管进入储液袋体后与抗返流片一起位于支撑管内,在负压软管上位于储液袋体外设有负压泵和软管夹,负压泵的一端连接负压软管,另一端接只能向外排气的单向阀。本结构也可适用于引流瓶,只需要将储液袋体改为储液瓶体,同时取消支撑结构即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引流更充分,避免了液体或气体出现逆流现象,可以连续产生负压,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M1/00GK201453737SQ20092012833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4日
发明者张东萍 申请人:重庆琪美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