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的转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6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具的转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护具的转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医疗器材,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限定关节的活动范围角
度,以达到复健与保护功能的护具的转轴装置。背景技术
人体的四肢是借由其骨胳与骨胳间的关节连接来执行各项动作,而有不当动作时很容易造成关节的受伤(如扭伤或骨折等),因此常需要借助如护具等辅助用具来对关节进行保护或复健等,就应用于关节所使用的护具而言,现有技术的护具是设置有一转轴装置,该转轴装置是于一衔接件枢接有两可相对转动的支撑板,该二支撑板位于该衔接件的一端是各设有一齿部,该齿部可相互啮合,使得该二支撑板能以衔接件为支点而转动,有效达到限制伤患关节的活动。 然而,现有技术的转轴装置是利用插销定位,故医疗人员将二支撑板调整角度后,是以插销定位,若需要再调整角度时,则需要将插销取出方得以进行调整,所以在调整上相当不方便,且其无法有效提供伤患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的复健疗程,导致复健的时间延长,并不符合伤患及市场上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护具的转轴装置,其设计出一可以限定关节的活动范围角度,以达到复健与保护功能的护具的转轴装置。[0005] 为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护具的转轴装置是包括有一衔接件、一第一支撑组件以及一第二支撑组件,其中 该衔接件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并于其内侧面间隔凹设有数个凹槽; 该第一支撑组件是具有一第一板体、一第一连动件、一第一调整钮及一第一弹性
件,该第一板体一端是设有一第一齿部,该第一齿部是定位于衔接件的容置空间中,该第一
连动件是插组于第一板体上,该第一调整钮是可转动并设置于衔接件中,且其具有一第一
转钮连接有一第一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侧面上是突伸有一第一定位块,该第一定位块可
卡合于衔接件的凹槽中,又第一限位块可与第一连动件相互卡抵,另该第一弹性件是套设
于第一调整钮上; 该第二支撑组件是具有一第二板体、一第二连动件、一第二调整钮及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板体一端是设有一第二齿部,该第二齿部是与第一齿部相互啮合且定位于衔接件的容置空间中,该第二连动件是插组于第二板体上,该第二调整钮是具有一第二转钮连接有一第二限位块,该第二限位块侧面上是突伸有一第二定位块,该第二定位块可卡合于衔接件的凹槽中,又第二限位块可与第二连动件相互卡抵,另该第二弹性件是套设于第二调整钮上。 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中该第一限位块相对设有第一转钮的另一侧面是连接有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是穿设有第一弹性件;该第二限位块相对设有第二转钮的另一侧面是连接有一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是穿设有第二弹性件。 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中该第一板体邻近第一齿部处是贯穿设有一第一插孔,该第一连动件是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卡抵部,该插接部是对应且插组于第一插孔中,该卡抵部是与第一限位块相互卡抵;该第二板体邻近第二齿部处是贯穿设有一第二插孔,该第二连动件是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卡抵部,该插接部是对应且插组于第二插孔中,该卡抵部是与第二限位块相互卡抵。 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中该第一连动件的卡抵部外缘是呈弧面;该第一限位块外缘形成有数个弧面,其可与第一连动件的卡抵部的弧面相互卡抵;该第二连动件的卡抵部外缘是呈弧面;该第二限位块外缘形成有数个弧面,其可与第二连动件的卡抵部的弧面相互卡抵。 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中该第一限位块连接有第一转钮的位置相对于其外缘的不同方位的径向距离是不相同;该第二限位块连接有第二转钮的位置相对于其外缘的不同方位的径向距离是不相同。 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有一锁片,该锁片是与衔接件相互枢接。 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中该衔接件外侧面是凹设有一凹部,该凹部是可供锁
片设置,且该锁片为小于该凹部的凹入面积,使锁片可于凹部内偏转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进至少包括 1.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转动第一、二调整钮使其所设的第一、二定位块可对应到衔
接件的凹槽中,进而得以限制第一、二板体的可活动的夹角大小,故医护人员可以依照伤患
的复健情形来进行调整,让伤患得以在合适与安全的范围运动关节,进而达到良好的医疗功效。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锁片,可有效避免不小心误触第一、二调整钮而造成限定角度的改变,提供伤患更为稳定的使用,且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更为符合医疗上的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元件正视图。[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正视图。[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0026](10)衔接件(11)基座(111,111A)组接孔(112,112A)组接部(113,113A)阶级面(114,114A)定位孔(115)枢接孔(116)凹部(12)盖体(121,121A)组接孔(122, 122A)凹槽(123,123A)定位孔[0032](13)容置空间(20)第一支撑组件(21)第一板体(211)第一齿部(212)第一插孔(22)第一连动件(221)插接部(222)卡抵部(223)弧面(224)贯孔(23)第一调整钮(231)第一转钮(232)第一调整凹槽(233)第一限位块(234)弧面(235)第一定位部(236)第一定位块(24)第一弹性件(30)第二支撑组件(31)第二板体(311)第二齿部(312)第二插孔(32)第二连动件(321)插接部(322)卡抵部(323)弧面(324)贯孔(33)第二调整钮(331)第二转钮(332)第二调整凹槽(333)第二限位块(334)弧面(335)第二定位部(336)第二定位块(34)第二弹性件(40)锁片(41,41A)穿孔(42)齿状(43)枢接孔(50)固定件(60)小腿(70)大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护具的转轴装置是包括有一衔接件10、一第一支撑组件20、一第二支撑组件30以及一锁片40,其中 该衔接件10是具有一基座11,该基座11是对应且盖合有一盖体12,该盖体12是与基座11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3,于基座11上贯穿设有两组接孔111,111A,并于基座11朝向盖体12的内侧面相对设有该组接孔111,111A的周缘是各突伸设有一组接部112,112A,另于盖体12上贯穿设有两组接孔121, 121A,该组接孔121, 121A是对应于基座11的组接孔111, 111A,于盖体12上在朝向基座11的内侧面相对设有以组接孔121, 121A为中心且位于其周缘呈间隔凹设有数个凹槽122,122A,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基座11的组接部112, 112A是各为一呈阶级状的凸环并具有一阶级面113, 113A,又基座11是贯穿设有两定位孔114, 114A以及一枢接孔115,且于基座11相对于连接盖体12的外侧面凹设有一凹部116,该凹部116是与组接孔111,111A及枢接孔115相互连通,该盖体12是贯穿设有两定位孔123, 123A,该定位孔123, 123A是对应于基座11的定位孔114, 114A。[0055] 该第一支撑组件20是具有一第一板体21、一第一连动件22、一第一调整钮23及一第一弹性件24 : 该第一板体21 —端是设有一第一齿部211,并于第一板体21邻近该第一齿部211处贯穿设有一第一插孔212,该第一插孔212的形状可为矩形或椭圆形等非圆形的形状;[0057] 该第一连动件22是为一呈阶梯状的块体,其具有一插接部221及一卡抵部222,该 插接部221是对应且插组于第一插孔212中并可与第一板体21同向作动,该卡抵部222外 缘是呈弧面223,且第一连动件22上贯穿设置有一贯孔224,该贯孔224是对应外盖12的 定位孔123 ; 该第一调整钮23是具有一第一转钮231连接有一第一限位块233,该第一转钮 231相对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33的另一侧面是凹设有一第一调整凹槽232,该第一限位块 233连接有第一转钮231的位置相对于其外缘的不同方位的径向距离是不相同,并于第一 限位块233外缘形成有数个弧面234,且第一限位块233相对设有第一转钮231的另一侧面 是连接有一第一定位部235,该第一定位部235是呈圆柱体且轴向突伸于第一限位块233, 另于该第一限位块233朝向设有第一转钮231的侧面上是突伸有一第一定位块236,该第一 限位块233可与该第一连动件22的卡抵部222以其弧面234与弧面223相互卡抵; 该第一弹性件24是套设于第一定位部235上。 该第二支撑组件30是具有一第二板体31、一第二连动件32、一第二调整钮33及 一第二弹性件34 ; 该第二板体31 —端设有一第二齿部311,该第二齿部311是与第一齿部211相互 啮合,并于第二板体31邻近该第二齿部311处贯穿设有一第二插孔312,该第二插孔312的 形状可为矩形或椭圆形等非圆形的形状; 该第二连动件32是为一呈阶梯状的块体,其具有一插接部321及一卡抵部322,该 插接部321是对应且插组于第二插孔312中并可与第二板体31同向作动,该卡抵部322外 缘是呈弧面323,且第二连动件32上贯穿设置有一贯孔324,该贯孔324是对应外盖12的 定位孔123A ; 该第二调整钮33是具有一第二转钮331连接有一第二限位块333,该第二转钮 331相对连接有第二限位块333的另一侧面是凹设有一第二调整凹槽332,该第二限位块 333连接有第二转钮331的位置相对于其外缘的不同方位的径向距离是不相同,并于第二 限位块333外缘形成有数个弧面334,且第二限位块333相对设有第二转钮331的另一侧面 是连接有一第二定位部335,该第二定位部335是呈圆柱体且轴向突伸于第二限位块333, 另于该第二限位块333朝向设有第二转钮331的侧面上是突伸有一第二定位块336,该第 二限位块333可与该第二连动件32的卡抵部322以其所设的弧面334与弧面323相互卡 抵; 该第二弹性件34是套设于第二定位部335上。 该锁片40是为一片体并穿设有两穿孔41,41A,该穿孔41,41A是可对应于基座11 的组接孔111,111A,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锁片40是呈弧形,并于其弧外缘形成 有齿状42,且于两穿孔41, 41A间贯穿设有一枢接孔43,该枢接孔43是对应于基座11的枢 接孔115,且锁片40的弧形片体与基座11外侧面凹设的凹部116形状相互配合,且小于该 凹部116的凹入面积,借此使该锁片40可以枢接孔43, 115为中心偏转移动。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前述各构件的组合,第一弹性件24、第二弹性件34是套 设于组接部112, 112A上,且一端抵掣于阶级面113, 113A上,另一端抵掣于第一、二限位块 233,333上,第一、二转钮231,331是突伸位于盖体12的组接孔121, 121A,使第一、二调整 凹槽232, 332位于盖体12外侧面,且第一、二定位块236, 336可卡合于相对应的盖体12的凹槽122, 122A中,而第一、二定位部235,335是位于基座11的组接孔111, 111A中,并以两 固定件分别依序贯穿盖体12的定位孔123与第一连动件22的贯孔224,及盖体12的定位 孔123A与第二连动件32的贯孔324并分别结合于基座11的定位孔114, 114A,使第一、二 板体21,31设有第一、二齿部211,311的一端可定位于衔接件10的容置空间13中,且此时 第一、二连动件22, 32的卡抵部222, 322是与第一、二调整钮23, 33的第一、二限位块233, 333位于同一平面,又锁片40是设置于基座11的凹部116中,以一固定件50贯穿基座11 的枢接孔115与锁片40的枢接孔43,使基座11与锁片40相互枢接。 请参阅图2、5所示,当第一、二板体21, 31呈一直线状态时,与第一、二板体21, 31 连接的第一、二连动块22, 32不会与第一、二限位块23, 33产成有相互卡抵的情形,故第一、 二板体21,31可自由的相对转动并进行夹角的调整,当第一、二板体21,31相对转动至使得 第一、二连动块22, 32与第一、二限位块233, 333相互卡抵时,则到达第一、二板体21, 31的 限制夹角,故第一、二板体21,31可被受限于特定角度内作动。 请参阅图2、3、5所示,欲调整第一、二板体21,31间的夹角时,是利用工具(如硬 币)对应且卡合于第一调整凹槽232中,压抵第一调整钮231,使得第一定位块236脱离于 上盖12的凹槽122中,故可进行转动第一调整钮231,且此时第一弹性件24被挤压而储存 有弹力,待转动第一调整钮231至适当位置后,是移除压抵于第一调整凹槽232中的工具, 此时的第一弹性件24提供有恢复的弹力,使得第一定位块236可与相对应的盖体12的另 一凹槽122相卡合,由于第一限位块233以第一转钮231为中心距离外缘的不同方位的径 向距离不相同,故第一限位块233可提供有不同的抵卡于第一连动块22的距离,使得第一 连动块22可转动的角度受到限制,又第二板体31的调整方法与第一板体21相同,借此得 以调整第一、二板体21,31可活动的角度范围。 请参阅图4、6、7所示,当压抵第一调整钮231进行转动调整时,第一定位部235会 被推出于基座11的组接孔111并突伸于锁片40的穿孔41中,于调整完毕,第一弹性件24 提供的恢复弹力使第一定位部235会退回于基座11的组接孔lll,扳动锁片40使其所设 的穿孔41没有对应于基座11的组接孔111,故此时按压第一调整钮231,第一定位部235 会抵顶于锁片40侧面上,且第一定位块236无法脱离于盖体12的凹槽122,使第一调整钮 231无法被转动,进而得以有效防止误触而造成调整夹角的改变,又锁片40的齿状42可提 供有摩擦力而方便使用者操作。 医护人员可以依照伤患的不同状况而进行第一、二板体21、31间的夹角调整,请 配合参阅图8所示,第一、二板体21, 31是分别与小腿60及大腿70连接定位,由于第一、二 板体21, 31有活动的角度限制,使得小腿60与大腿70相对活动的范围亦被限制而无法随 意转动,且医护人员可以依照伤患的复健情形调整可容许的夹角大小,让伤患于复健期间, 期肢体关节可以在安全的范围中活动,避免动作过大而造成二次伤害,进而达到良好的恢 复功效。
权利要求一种护具的转轴装置,包括一衔接件、一第一支撑组件以及一第二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衔接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并于其内侧面间隔凹设有数个凹槽;该第一支撑组件具有一第一板体、一第一连动件、一第一调整钮及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板体一端设有一第一齿部,该第一齿部定位于衔接件的容置空间中,该第一连动件插组于第一板体上,该第一调整钮是可转动并设置于衔接件中,且其具有一第一转钮连接有一第一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侧面上突伸有一第一定位块,该第一定位块卡合于衔接件的凹槽中,又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连动件相互卡抵,该第一弹性件套设于第一调整钮上;该第二支撑组件具有一第二板体、一第二连动件、一第二调整钮及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板体一端设有一第二齿部,该第二齿部与第一齿部相互啮合且定位于衔接件的容置空间中,该第二连动件插组于第二板体上,该第二调整钮具有一第二转钮连接有一第二限位块,该第二限位块侧面上突伸有一第二定位块,该第二定位块卡合于衔接件的凹槽中,又第二限位块与第二连动件相互卡抵,该第二弹性件套设于第二调整钮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块相对设有第一转钮的另一侧面连接有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穿设 第一弹性件;该第二限位块相对设有第二转钮的另一侧面连接有一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穿设 第二弹性件。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邻近第一齿部处贯穿设有一第一插孔,该第一连动件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卡 抵部,该插接部对应且插组于第一插孔中,该卡抵部与第一限位块相互卡抵;该第二板体邻近第二齿部处贯穿设有一第二插孔,该第二连动件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卡 抵部,该插接部对应且插组于第二插孔中,该卡抵部与第二限位块相互卡抵。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邻近第一齿部处贯穿设有一第一插孔,该第一连动件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卡 抵部,该插接部对应且插组于第一插孔中,该卡抵部与第一限位块相互卡抵;该第二板体邻近第二齿部处贯穿设有一第二插孔,该第二连动件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卡 抵部,该插接部对应且插组于第二插孔中,该卡抵部与第二限位块相互卡抵。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连动件的卡抵部外缘呈弧面;该第一限位块外缘形成有数个弧面,其与第一连动件的卡抵部的弧面相互卡抵; 该第二连动件的卡抵部外缘呈弧面;该第二限位块外缘形成有数个弧面,其与第二连动件的卡抵部的弧面相互卡抵。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连动件的卡抵部外缘呈弧面;该第一限位块外缘形成有数个弧面,其与第一连动件的卡抵部的弧面相互卡抵; 该第二连动件的卡抵部外缘呈弧面;该第二限位块外缘形成有数个弧面,其与第二连动件的卡抵部的弧面相互卡抵。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块连接有第一转钮的位置相对于其外缘的不同方位的径向距离是不相同;该第二限位块连接有第二转钮的位置相对于其外缘的不同方位的径向距离是不相同。
8.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 锁片,该锁片与衔接件相互枢接。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锁片,该锁片与 衔接件相互枢接。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衔接件外侧面凹设有一凹部,该凹部是供锁片设置,且该锁片为小于该凹部的凹入面积,使锁片能够于凹部内偏转移动。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具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衔接件外侧面凹设有一凹部,该凹部是供锁片设置,且该锁片为小于该凹部的凹入面积,使锁片能够于凹部内偏转移动。
专利摘要一种护具的转轴装置,其是于一衔接件中枢接有两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支撑组件及第二支撑组件,并于该衔接件内凹设有数个凹槽,该凹槽可容置有该第一、二支撑组件设有的第一、二定位块,借以限定第一、二支撑组件的夹角,故将此转轴装置装设于伤患的关节处,可限制其关节的作动角度,避免因作动过大而造成二次伤害,进而达到妥善保护及复健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F5/01GK201438980SQ20092016612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6日
发明者李国玮, 江邦卿 申请人:彪仕医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