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9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床,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视患者上半身或脚部所需而
各自调整床面下倾或上仰角度的医疗床。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第M351032公告了 一种电动床及其护栏结构,其包括一底座;一床板
组,其包含多个床板,该等床板排列设置于该底座顶侧,其中的一床板定义为第一床板;一
第一驱动组,其设置于该底座内,该第一驱动组连接于该床板组的第一床板;至少一电动升
降护栏,其设置于该底座侧边;以及一控制模块,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驱动组及该电动升降
护栏;这样,配合使用者姿势需求而调整床板角度,并可同步升降调整护栏高度。 但是,该中国台湾专利的第一床板仅能针对患者上半身作向上的仰角调整,至于
下斜的倾角调整,则付之阙如,故而该中国台湾专利并不具有改善患者脑部供血能力、脑血
管抗压的能力。 再则,该中国台湾专利无法针对患者脚部作倾角及仰角调整,故而功能尚不够周全。 有鉴于此,本创作乃以多年的专业经验与心得,经不断构思、创研,乃研发出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
对上半身作下斜的倾角调整、以及无法对脚部作倾角及仰角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中,其包括有 —床底座; —床框,其具有一组设于床底座上方的主架,该主架一端以主轴枢连并能以主轴 为支点而作倾仰角度调整的副架,而主架另端耦接有一与主轴平行的第三轴; —第一定位配置,设置于主架与副架之间,对调整角度后的副架进行定位; —第一活动架,一端与主轴耦合并能以主轴为支点而与副架重迭或在副架上方作 倾仰角度调整; —第二定位配置,设置于副架与第一活动架之间,对调整角度后的第一活动架进 行定位; —第二活动架,其一端与第三轴耦合,而能以第三轴为支点作倾仰角度调整,该主 架及第一、二活动架顶面则能各自安装供患者躺靠的床垫;以及 —第三定位配置,设置在主架与第二活动架之间,对调整角度后的第二活动架进 行定位。 该医疗床还包括安装在床底座与床框之的四连杆组,该四连杆组由立杆、上摆臂、 下摆臂及支撑架组成;立杆竖设在床底座一端,该立杆顶缘穿枢有第一轴,而床底座在第一 轴下方枢设有一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上摆臂一端枢连定位于第一轴,而上摆臂活动端则穿枢有一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三轴,下摆臂一端枢连定位于第二轴,而下摆臂活动端则穿 枢有一与第二轴平行的第四轴,支撑架顶缘与第三轴耦合、底缘与第四轴耦合,该主架水平 安装在支撑架上。 该医疗床还包括在床底座与上摆臂之间耦设的一升降传动配置,在该升降传动配 置未供能时,其能与床底座、上摆臂形成一用于固定上摆臂的吊链结构,而在升降传动配置 供能时,其可透过上摆臂而连动四连杆组摆动,使支撑架能保持水平的带动床框的主架升 降。 该医疗床还包括在支撑架及主架之间耦设的一倒立传动配置,在该倒立传动配置 未供能时,其能与支撑架、主架形成一用于水平固定主架的吊链结构,而在倒立传动配置供 能时,其可连动主架以第三轴为中心的摆动,而进行倒立运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床框对应安装于床底座上方,而第二活动架悬空的突出床底
座一端。 该第一定位配置在主架一端设有下斜的下支杆,然后使一连动杆一端枢连于下支 杆,而副架则在相对下支杆的位置设有耳座,该耳座穿枢有一与主轴平行的轴件,该轴件枢 连有一卡掣件,此卡掣件向下延伸有一摇臂,该摇臂偏心贯设有一卡孔,该卡孔供连动杆另 端插入,并以弹簧拉动该摇臂末端,使该卡孔可卡掣该连动杆,该主架、副架及连动杆构成 吊链结构。 该副架设有轴座,该轴座供一与主轴平行的转轴枢设,此转轴在两端设有曲柄,以 及在相对摇臂位置设有推杆,在扳动曲柄时,该推杆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并解除卡孔与连动 杆的卡掣。 该第一活动架具有一中管,该中管内形成有贯穿的栓孔,并在第一活动架一端两 侧设有与主轴耦合的耳块、另端则组设有一能插入栓孔的调整杆,该调整杆外端则设有一 头杆,此头杆安装有床垫,此调整杆列设有多个调整孔,使调整孔可透过中管贯穿的螺栓穿 掣而被固定。 该第二定位配置在第一活动架穿枢有一与主轴平行的轴,轴供一定位杆一端枢 连,而副架则在相对定位杆的位置设有一定位座,以及在定位座两侧分别设有杆座,该两杆 座各自供一控杆穿枢,而控杆内端则能伸入定位座中,且该端缘设有阳螺纹,该定位座则置 设有一栓套,此栓套轴向贯穿有一供两控杆阳螺纹锁合的内螺孔,栓套并径向贯设有一能 供定位杆另端穿入的通孔,使得两控杆夹固该定位杆,并副架、定位杆及第一活动架构成三 连杆的吊链结构。 该第三定位配置在第二活动架穿枢有一与第三轴平行的枢杆,该枢杆枢连有一限 制件,此限制件延设有曲臂,该曲臂则贯设有一限制孔,并以一弹簧驱动该限制孔摆动,而 限制件另向外延伸有一扳杆,该主架在相对限制孔的位置设有吊座,该吊座则穿枢有一与 第三轴平行并供一限制杆一端枢连的轴,而限制杆另端则能插入限制孔中,在透过弹簧的 作动下,使得限制孔卡掣该限制杆,并主架、第二活动架及限制杆构成三连杆的吊链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可活动的第一活动架和第二活动架,以及 在调整角度后进行分别定位的第一定位配置、第二定位配置和第三定位配置,从而使得本 实用新型可以针对患者上半身或脚部的医疗需求,而作上仰角或下倾角的调整,进而改善 患者脑部供血能力、脑血管抗压能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架、倒立传动配置及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架及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未安装床垫时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床垫后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A为图7中B-B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B为释放图8A中连动杆时的示意图; 图9A为图7中C-C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B为释放图9A定位杆时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定位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B为释放图10A中限制杆时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A、12B、12C为本实用新型中副架及第一活动架调整倾角时的动作示意图。图中床底座10前框杆11后框杆12衍梁13下枢座14下梢杆15升降传动配置20马达21马达座22固定管23伸縮管24立杆31上摆臂32上枢座321上梢杆322下摆臂33支撑架34主枢部341主梢杆342第一轴35第二轴36第三轴37第四轴38倒立传动配置39马达391马达座392固定管393伸縮管394主架40A副架40B前框杆41后框杆42桥杆43耦座44主轴45副枢部46副梢杆47下支杆51连动杆52耳座53轴件54卡掣件55摇臂551卡孔552弹簧56轴座57转轴58曲柄581推杆582第一活动架60耳块61中管62栓孔620调整杆63调整孔631头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到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包括有:[0078] —支撑于地面的床底座IO,请参看图1所示,该床底座10由一前框杆11、后框杆12以及对应于两者之间的桥接衍梁13而构成,此床底座IO在中央位置处还设有下枢座14,该下枢座14枢接有一垂直于前框杆11的下梢杆15 ; —升降传动配置20,请参看图1和图7所示,其由一马达21、一固定马达21的马达座22、一安装在马达座22上的固定管23、一能受马达21驱动而能沿固定管23升降的伸縮管24组成,且使得下梢杆15能耦合于马达座22底部,以使此升降传动配置20在进行升降动作时,能以下梢杆15为轴心作摆动; —四连杆组,请参看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其由立杆31、上摆臂32、下摆臂33及支撑架34组成;所述立杆31对应地竖于前框杆11、后框杆12的右端,该立杆31顶缘横跨地穿枢有一与下梢杆15平行的第一轴35,而床底座10另在第一轴35下方枢设有一与之平行的第二轴36 ;上摆臂32及下摆臂33的长度及宽度与床底座10相匹配,其上摆臂32右端枢连而定位于第一轴35,而上摆臂32活动端则穿枢有一与第一轴35平行的第三轴37,该上摆臂32另还设有一上枢座321,该上枢座321枢接有一与下梢杆15平行得上梢杆322,此上梢杆322穿枢于升降传动配置20的伸縮管24顶端;下摆臂33右端枢连定位于第二轴36,而下摆臂33活动端则穿枢有一与第二轴36平行的第四轴38 ;支撑架34顶缘与第三轴37耦合、底缘与第四轴38耦合,而该支撑架34另还设有一主枢部341,该主枢部341枢接有一与第三轴37平行的主梢杆342 ; —倒立传动配置39,请参看图1、图2及图7所示,其由一马达391、一用于固定马达391的马达座392、一安装在马达座392上的固定管393、一能受马达391驱动而能沿固定管393升降的伸縮管394组成,且使得主梢杆342耦合在马达座392的底部,以使此倒立传动配置39在进行伸縮动作时,能以主梢杆342为轴心进行摆动,用以进行倒立动作;[0082] —对应安装在床底座10上方的床框,请参看图1、图3、图5、图6及图7所示,其由主架40A及副架40B组成所述主架40A、副架40B分别由一前框杆41、后框杆42以及对应 [0067][0068][0069][0070][0071][0072][0073][0074][0075]
72 定位杆 73
75 控杆 76
77 内螺孔 771
81 后杆 8284
92 曲臂 921
923扳杆 924
94 轴 95
T2
枢块定位座阳螺纹通孔
第二活动架跨杆
孔杆
71
74
761
772
80
83
91
922
93
96
Tl
座套
杆栓
杆座
前管
孑座
勾吊

杆制簧制垫
枢限弹限床
7设置在两者之间连接桥杆43而构成,该主架40A左端设有能与第三轴37枢合的耦座44,而右端则设有与第三轴37平行的主轴45,主架40A还设有一副枢部46,该副枢部46枢接有一与主梢杆342平行的副梢杆47,此副梢杆47穿枢于倒立传动配置39的伸縮管394的顶端,以使此倒立传动配置39在未供能时,其能与主架40A、支撑架34构成三连杆的吊链结构,用以保持主架40A的水平设置状态;副架40B左端枢连在主轴45上,使副架40B能以主轴45为支点而作倾仰角度的调整; —第一定位配置,如图1、图3、图7及图8a、图8b所示,设置于主架40A与副架40B之间,以作为副架40B调整角度后而作定位用;其主要在主架40A右端缘间隔设有两下斜的下支杆51,然后使一连动杆52 —端枢连于下支杆51底缘,而副架40B则在相对下支杆51的位置设有耳座53,该耳座53穿枢有一与主轴45平行的轴件54,该轴件54枢连有一卡掣件55,此卡掣件55向下延伸有一摇臂551,该摇臂551偏心贯设有一卡孔552,该卡孔552供相对应的连动杆52另端插入,并以弹簧56拉动该摇臂551末端,使卡孔552可随时卡掣连动杆52,令主架40A、副架40B及连动杆52构成三连杆的吊链结构;而副架40B还在前框杆41、后框杆42设有相对的轴座57,该轴座57供一转轴58枢设,此转轴58在两端设有曲柄581,以及在相对摇臂551位置设有推杆582,以便在扳动曲柄581时,其推杆582能克服弹簧56的作用力,并解除卡孔552和连动杆52之间的卡掣情形,如此即可以自由调整此副架40B的倾仰角度,用以达到粗调支撑患者适当角度的功能; —第一活动架60,如图1、图4或图7所示,其具有一中管62,该中管62内形成有贯穿的栓孔620,并在两端分别延设有梁杆,以使该第一活动架60概呈一工字型状,第一活动架60 —端两侧设有与主轴45耦合的耳块61、另端则组设有一能插入栓孔620的调整杆63,使第一活动架60能以主轴45为支点的与副架40A重迭,或者在副架40A上方作倾仰角度调整;该调整杆63外端则设有一头杆64,并在调整杆63系列设有若干调整孔631,使该调整孔631可透过中管62贯穿的螺栓(图中未示出)穿掣而被固定,如此即可以调整头杆64的相对高度; —第二定位配置,如图1 、图3、图4、图5、图7、图9A及图9B所示,设置在副架40B与第一活动架60之间,以作为第一活动架60调整角度后的定位用;其主要在中管62设置一枢块71,该枢块71穿枢有一与主轴45平行的轴72,轴72可供一定位杆73 —端枢连,而副架40B则在相对定位杆73的位置设有一定位座74,以及在定位座74两侧分别设有杆座75,该两杆座75各自可供一控杆76穿枢,而控杆76内端则能伸入定位座74中,且该端缘设有阳螺纹761,至于定位座74中则置设有一栓套77,此栓套77轴向贯穿有一供两控杆76阳螺纹761锁合的内螺孔771,栓套77并径向贯设有一能供定位杆73另端穿入的通孔772,以使两控杆76能透过与栓套77的锁接关系,而将定位杆73夹固,使得副架40B、定位杆73及第一活动架60构成三连杆的吊链结构,但在旋转控杆76而释放定位杆73的夹掣情形下,如此即可以自由单独调整此第一活动架60的倾仰角度,用以达到微调支撑患者适当角度的功能; —第二活动架80,请参看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其分别于一前杆81、后杆82以及在两者之间桥接的跨杆83构成,该第二活动架80右端设有能与第三轴37枢合的管座84,使之能以第三轴37为支点作倾仰角度的调整,然后在主架40A、第一活动架6Q、头杆64、第二活动架80顶面各自铺设有床垫Tl,该床垫Tl形成供患者躺靠的床面,至于主架40A两侧则能进一步安装防止患者落床的侧垫T2 ;以及 —第三定位配置,设置于主架40A与第二活动架80之间,以作为第二活动架80调整倾斜角度后的定位用;其在前杆81、后杆82中段位置穿枢有一与第三轴37平行的枢杆91,该枢杆91则枢连有一限制件92,此限制件92向下延设有曲臂921,该曲臂921则贯设有一限制孔922,并在末端设有一勾孔923,该勾孔923可供一弹簧93 —端勾合,而弹簧93另端则勾接于第二活动架80,使限制孔922随时具有向外摆动之势,而限制件92另向外延伸有一扳杆924,至于主架40A则在相对限制孔922的位置向下延伸有吊座94,该吊座94末端则穿枢有一与第三轴37平行的轴95,用以提供一限制杆96 —端枢连,而限制杆96另端则能插入限制孔922中,在透过弹簧93的作用下,使限制孔922具有随时卡掣限制杆96之势,使得主架40A、第二活动架80及限制杆96构成三连杆的吊链接构,用以有达到有效支撑患者脚部的功能;如欲调整该第二活动架80角度时,只须透过作动扳杆924而克服弹簧93的作用力,用以释放限制孔922、限制杆96的卡掣情形,如此即可以自由调整此第二活动架80的倾仰角度。 请配合图IIA及图11B所示,在主架40A与副架40B呈水平设置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可透过简易控制第二、三定位配置释放与否,而快速调整相应第一活动架60、第二活动架80的角度,使分段铺设于主架40A、第一活动架60、头杆64、第二活动架80的床垫T1,能视患者上半身或脚部治疗所需的作不同角度调整。图12A、图12B以及图12C则是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除悬空突出床底座10 —端的第二活动架80能作下倾或上仰角度调整外,其第一活动架60亦可作该倾角调整,其只须启动升降传动配置20,使副架40A下方有足够空间进行调整后,即可解除第一定位配置的卡掣状态,使副架40B能以主轴45为支点的向下调整倾角,待调整适切角度后,便回复第一定位配置的卡掣状态,据以将副架40B定位,然后,释放第二定位配置的卡掣状态,而使第一活动架60能作倾角调整,待至适切角度后,便回复第二定位配置的卡掣状态,从而完成第一活动架60倾角调整得功能,这样,在头部靠置该第一活动架60时,本创作便具有可改善患者脑部供血能力、脑血管抗压的功能。[008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针对患者上半身或脚部的医疗需求,而作所需的上仰角或下倾角调整,确是一技术理念上的高度创作,应符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床底座;一床框,其具有一组设于床底座上方的主架,该主架一端以主轴枢连有能以主轴为支点而作倾仰角度调整的副架,而主架另端耦接有一与主轴平行的第三轴;一第一定位配置,设置于主架与副架之间,对调整角度后的副架进行定位;一第一活动架,一端与主轴耦合并能以主轴为支点而与副架重迭或在副架上方作倾仰角度调整;一第二定位配置,设置于副架与第一活动架之间,对调整角度后的第一活动架进行定位;一第二活动架,其一端与第三轴耦合,而能以第三轴为支点作倾仰角度调整,该主架及第一、二活动架顶面则能各自安装供患者躺靠的床垫;以及一第三定位配置,设置在主架与第二活动架之间,对调整角度后的第二活动架进行定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医疗床还包括安 装在床底座与床框之的四连杆组,该四连杆组由立杆、上摆臂、下摆臂及支撑架组成;立杆 竖设在床底座一端,该立杆顶缘穿枢有第一轴,而床底座在第一轴下方枢设有一与第一轴 平行的第二轴;上摆臂一端枢连定位于第一轴,而上摆臂活动端则穿枢有一与第一轴平行 的第三轴,下摆臂一端枢连定位于第二轴,而下摆臂活动端则穿枢有一与第二轴平行的第 四轴,支撑架顶缘与第三轴耦合、底缘与第四轴耦合,该主架水平安装在支撑架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医疗床还包括在 床底座与上摆臂之间耦设的一升降传动配置,在该升降传动配置未供能时,其能与床底座、 上摆臂形成一用于固定上摆臂的吊链结构,而在升降传动配置供能时,其可透过上摆臂而 连动四连杆组摆动,使支撑架能保持水平的带动床框的主架升降。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医疗床还包括在 支撑架及主架之间耦设的一倒立传动配置,在该倒立传动配置未供能时,其能与支撑架、主 架形成一用于水平固定主架的吊链结构,而在倒立传动配置供能时,其可连动主架以第三 轴为中心的摆动,而进行倒立运动。
5.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床框对应 安装于床底座上方,而第二活动架悬空的突出床底座一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配置在 主架一端设有下斜的下支杆,然后使一连动杆一端枢连于下支杆,而副架则在相对下支杆 的位置设有耳座,该耳座穿枢有一与主轴平行的轴件,该轴件枢连有一卡掣件,此卡掣件向 下延伸有一摇臂,该摇臂偏心贯设有一卡孔,该卡孔供连动杆另端插入,并以弹簧拉动该摇 臂末端,使该卡孔可卡掣该连动杆,该主架、副架及连动杆构成吊链结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副架设有轴座,该轴座供一与主轴平行的转轴枢设,此转轴在两端设有曲柄,以及在相对摇臂位置设有推杆, 在扳动曲柄时,该推杆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并解除卡孔与连动杆的卡掣。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动架具有 一中管,该中管内形成有贯穿的栓孔,并在第一活动架一端两侧设有与主轴耦合的耳块、另端则组设有一能插入栓孔的调整杆,该调整杆外端则设有一头杆,此头杆安装有床垫,此调 整杆列设有多个调整孔,使调整孔可透过中管贯穿的螺栓穿掣而被固定。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配置在第一活动架穿枢有一与主轴平行的轴,轴供一定位杆一端枢连,而副架则在相对定位杆的 位置设有一定位座,以及在定位座两侧分别设有杆座,该两杆座各自供一控杆穿枢,而控杆 内端则能伸入定位座中,且该端缘设有阳螺纹,该定位座则置设有一栓套,此栓套轴向贯穿 有一供两控杆阳螺纹锁合的内螺孔,栓套并径向贯设有一能供定位杆另端穿入的通孔,使 得两控杆夹固该定位杆,并副架、定位杆及第一活动架构成三连杆的吊链结构。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定位配置在 第二活动架穿枢有一与第三轴平行的枢杆,该枢杆枢连有一限制件,此限制件延设有曲臂, 该曲臂则贯设有一限制孔,并以一弹簧驱动该限制孔摆动,而限制件另向外延伸有一扳杆, 该主架在相对限制孔的位置设有吊座,该吊座则穿枢有一与第三轴平行并供一限制杆一端 枢连的轴,而限制杆另端则能插入限制孔中,在透过弹簧的作动下,使得限制孔卡掣该限制 杆,并主架、第二活动架及限制杆构成三连杆的吊链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调整倾仰角的医疗床,包括一能支撑床垫的床框,该床框具有一固设于床底座上方的主架,该主架一端以主轴枢连副架及第一活动架的一端,使副架、第一活动架能各自以主轴为支点的作倾仰角度调整,或者使第一活动架与副架重迭;主架与副架之间设有第一定位配置,而副架与第一活动架之间则设有第二定位配置,该二组定位配置定位调整角度后的副架和第一活动架;主架另端设有一与主轴平行并供第二活动架一端耦合得第三轴,使该第二活动架能以第三轴为支点而作倾仰角度调整,第三定位配置定位调整角度后的第二活动架。这样,在活动架及主架上铺设床垫即形成床面,该床面可视患者上半身或脚部治疗所需而调整第一、二活动架的角度。
文档编号A61G7/015GK201510451SQ200920166670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6日
发明者罗杰·提特 申请人:罗杰·提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