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液体封闭负压引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99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脉冲液体封闭负压引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上的各种创面、创腔的引流,适用于各种创伤导致因创面组 织挫伤严重、骨或肌腱外露无合适方法修复的新鲜创面、或已用传统方法治疗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的,创面常合并感染,肉芽水肿老化、创面上覆污浊物,有些合并干燥发黑的骨、肌腱 裸露,周围瘢痕形成,血运欠佳的陈旧性创面,以及各种创腔的引流。具体是由医用泡沫材 料、液体控制器、负压导管、液体导管、医用输液系统、医用负压系统(收集器与中心负压 源)、医用贴膜组成的一个引流系统。
背景技术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以医用泡沫合成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再利用具有分子阀 门功能的生物半透膜封闭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高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负压引流 系统。与传统换药清创相比,达到全创面引流,防止污染和减少创面的细菌感染,消除组织 水肿,使毛细血管腔显著扩张,密度加大,改善局部血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防止交叉感 染,减轻患者痛苦及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但该系统有以下不足之处易堵塞,特别是负压 导管并联时的接头处易被血痂或坏死组织堵塞;负压吸引使医用泡沫合成材料处于压缩状 态,吸附血液、渗液及坏死组织后板结变硬变形,局部压迫或局部突起使局部组织暴露、干 燥,引流材料失去作用,五至七天需更换,有些需行多次手术放置该系统;负压引流系统对 较大的、质地不太硬的块状引流物在高负压作用下被分割和塑形成颗粒状,经过泡沫合成 材料的孔隙进入引流管,再被迅速吸收入集容器,而可能堵塞引流管的大块引流物则被泡 沫合成材料阻挡,只能附着在泡沫材料的表面,在更换泡沫材料一起离开机体;出现创面、 创腔出血、感染情况,只能去除该系统,没有积极应对措施;对系统通畅否没有明确的观察 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对封闭负压引流系统增加通过液体控制 器控制脉冲式的液体系统,引入封闭灌洗理念。本系统既有封闭负压引流系统优点,又能克 服背景技术的不足,还更高效更实用。脉冲液体封闭负压引流系统主体是一个方形的医用泡沫材料(1),泡沫材料中包 裹负压导管C3)及液体导管G),液体导管接入液体控制器O),液体控制器再接入医用输 液系统( 形成一个封闭终端,负压导管与由收集器与中心负压源组成的医用负压系统 (6)相连,医用贴膜(7)粘贴在医用泡沫材料(1)上及创面或创腔(8)周边的正常的皮肤 上,形成封闭,其特征是在方形医用泡沫材料中置入液体导管,液体导管分布于负压导管 的两侧,液体导管出医用泡沫材料后接入液体控制器,液体控制器再接医用输液系统,形成 一个封闭终端。本系统医用生物泡沫材料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医用泡沫材料为泡沫型合成材料, 成分为聚乙烯醇,外观形同海绵,其内部密密布大量彼此相通的、直径约0. 2-1毫米的孔隙。医用泡沫材料包裹两根的负压导管,四根液体导管,每两根液体管位于一根负压导管的 两侧。所述的管医用泡沫材料包裹部分均带侧孔,负压导管出材料后可通过Y形三通管并 联,与收集器、负压源相连。材料大时可修剪,小时可用多个材料,负压导管可通过周边正常 的皮肤打孔穿出,也可以医用贴膜封闭引流管的周边。用多个材料时可通过多级Y形管并 联后与负压源相连,负压所吸出物进入收集器中。同样,液体导管如法并联后与液体控制器 相连。液体控制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有液体的进口及出口,由一个时间控制器、电源及 一个常闭型电磁开关组成,时间控制器控制能设定任一电流开关的时间并循环进行,脉冲 式电流与常闭型电磁开关相接使开关有规律的开放关闭,形成脉冲式液体流。进口管与常 用的医用输液系统相连,所用液体可以是生理盐水,也可能加入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等。医用贴膜的具体技术方案具在分子阀门功能,具有透气、透湿性能,同时能防止 水和细菌的侵入。负压源为医院里的中心负压,负压管接入中心负压前先进入透明的收集器,随时 查看引流物的多少及性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封闭负压吸引系统增加一脉冲式液体冲洗系统,引入了封闭灌 洗理念,不但克服了负压引流系统的不足之处,而且具有更多的优点。通过脉冲式液体冲 洗,及时清除负压导管内的引流物,使负压系统时刻保持通畅;通过脉冲式液体冲洗,使医 用泡沫合成材料处于压缩-恢复-压缩状态,更好的清除了医用泡沫合成材料中吸附血液、 渗液及坏死组织而不致于合材料板结变硬变形,局部压迫或局部突起使局部组织暴露、干 燥,使材料能放置至需要长的时间而非需要5-7天更换一次;出现创面、创腔出血、感染情 况,能通过液体系统给予止血药物、抗生素等积极应对措施;负压引流系统对较大的、质地 不太硬的块状引流物在高负压作用下被分割和塑形成颗粒状,经过泡沫合成材料的孔隙进 入引流管,再被迅速吸收入集容器,而可能堵塞引流管的大块引流物则被泡沫合成材料阻 挡,只能附着在泡沫材料的表面,在更换泡沫材料一起离开机体,本系统脉冲式负压使医用 泡沫合成材料处于压缩-恢复-压缩状态,能更好的分割块状引流物,液体的冲洗能便之加 快分解,因而本系统能更高效的清除引流物;引流管里不时的有脉冲式的水流,能更好的观 察系统是否通畅;湿润的环境能更好促进肉芽的生长,且不致使外露的肌腱、骨出现干燥坏 死。

图1系统示意图中,1是医用泡沫材料、2是液体控制器、3是负压导管、4是液体导 管、5是医用输液系统、6是医用负压系统(收集器与中心负压源)、7是医用贴膜、8是创面 或创腔。图2是医用泡沫材料中负压管及液体管的放置位置示意图,1是医用泡沫材料、3 是负压导管、4是液体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医用泡沫材料(1)覆盖或填塞创面或创腔(8)(材料大时可修剪,小时可用多个 材料),负压导管C3)及液体导管(4)可通过周边正常的皮肤打孔穿出,也可以从创面或创腔(8)边缘出,医用贴膜(7)粘贴于医用泡沫材料及周边正常皮肤上,注意封闭各管道的周 边,使引流区与外界隔绝。负压导管C3)及液体导管出材料后可通过Y形三通管并联, 与医用负压系统(收集器中、心负压源)相连。用多个材料时可通过多级Y形管并联后与医 用负压系统(收集器中心负压源)(6)相连。同样,液体导管如法并联后与液体控制器(2) 相连,液体控制器⑵与医用输液系统(5)相连。负压系统负压值在125mmHg-450mmHg,为 持续负压,持续将医用材料中的渗液、渗血及坏死组织吸进收集器中。医用输液系统中的液 体通过液体控制器的控制,形成脉冲式液体流进入医用泡沫材料中,这样在医用泡沫材料 中的负压也根据液体流更替出现而出现规律性大小交替,医用泡沫合成材料处于压缩-恢 复-压缩状态。通过脉冲式液体冲洗,及时清除负压管内的引流物,使负压系统时刻保持通 畅;通过脉冲式液体冲洗,使医用泡沫合成材料处于压缩-恢复-压缩状态。脉冲式液体更 好的清除了医用泡沫合成材料中吸附血液、渗液及坏死组织而不致于合材料板结变硬失去 作用,使材料能放置至需要长的时间;出现创面、创腔出血、感染情况,能通过液体系统给予 止血药物、抗生素等积极应对措施;脉冲式负压使医用泡沫合成材料能更好的分割块状引 流物,液体的冲洗能便之加快分解;引流管里不时的有脉冲式的水流,能更好的观察系统是 否通畅;湿润的环境能更好促进肉芽的生长,且不致使外露的肌腱、骨出现干燥坏死。
权利要求1.脉冲液体封闭负压引流系统主体是一个方形的医用泡沫材料(1),医用泡沫材料中 包裹负压导管C3)及液体导管G),液体导管接入液体控制器O),液体控制器再接入医用 输液系统( 形成一个封闭终端,负压导管与由收集器与中心负压源组成的医用负压系统 (6)相连,医用贴膜(7)粘贴在医用泡沫材料(1)上及创面或创腔(8)周边的正常的皮肤 上,形成封闭,其特征是在方形医用泡沫材料中置入液体导管,液体导管分布于负压导管的 两侧,液体导管出医用泡沫材料后接入液体控制器,液体控制器再接医用输液系统,形成一 个封闭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形医用泡沫材料(1)包裹一 根以上的负压导管(3),二根以上的液体导管G),两根液体导管位于负压导管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负压导管(3)及液体导管(4)包裹在 医用泡沫材料中的部分带有侧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医用贴膜(7)粘贴在医用泡沫材料 (1)上及创面或创腔(8)周边的正常的皮肤上,封闭医用材料(1)、负压导管(3)及液体导 管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导管(3)通过Y形三通管并 联后接入由收集器与中心负压源组成的医用负压系统(6),液体导管(4)通过Y形三通管并 联后接入液体控制器( 再接入医用输液系统(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液体控制器O)由时间控制器与电磁 开关组成,控制液体的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液体控制器(2)与医用输液系统(5) 相连,形成封闭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液体封闭负压引流系统,其特征是由封闭负压引流系统 和脉冲式水流冲洗系统组成。
专利摘要脉冲液体封闭负压引流系统主体是一个方形的医用泡沫材料(1),医用泡沫材料中包裹负压导管(3)及液体导管(4),液体导管接入液体控制器(2),液体控制器再接入医用输液系统(5)形成一个封闭终端,负压导管与由收集器与中心负压源组成的医用负压系统(6)相连,医用贴膜(7)粘贴在医用泡沫材料(1)上及创面或创腔(8)周边的正常的皮肤上,形成封闭,在方形医用泡沫材料中置入液体导管,液体导管分布于负压导管的两侧,液体导管出医用泡沫材料后接入液体控制器,液体控制器再接医用输液系统,形成一个封闭终端。本系统既有封闭负压引流系统优点,又能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还更高效更实用。
文档编号A61M1/00GK201814904SQ2009202835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
发明者张治家 申请人:张治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