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1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人体的周围形成电场而进行治疗、或辅助舒适的睡眠的电位治 疗装置,特别涉及在使人体平躺的状态下进行治疗等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电位治疗装置是对绝缘的人体施加电压、利用形成在人体的周围的电场所带来的 生物体刺激作用来进行治疗等的装置。在这样的电位治疗装置中,已知有被治疗者能够在 平躺的状态下接受治疗等的卧床式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 在被治疗者平躺的垫子中配设第1电极,在能够像台灯那样独立地立置的头部支架上配设 第2电极,垫子与头部支架成为独立的分离体。并且,例如通过对第1电极施加电压、将第 2电极接地,在被治疗者的人体的周围形成电场。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59-140743号公报。例如,在将上述那样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在床上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将垫子铺 在床上、将头部支架放置在床的枕边附近。但是,存在枕边附近没有放置头部支架的空间的 情况、或根据床的状态等而难以稳定地放置头部支架的情况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头部支 架放置到尽量接近于床的搁架或台子等的上面,从而根据被治疗者的居住环境及被治疗者 的设置场所的选择等,放置头部支架的场所不同。结果,发生被治疗者的头部与电极之间的 位置关系、或者电极间的位置关系不适当的情况,有可能不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效果等。这 样,存在如下问题,即,存在难以确保能够稳定放置头部支架的空间的情况、有可能不能得 到适当的治疗效果等。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论设置环境如何都能够容易地设置、并且总 是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效果等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其特征 在于,具备垫子,配设有第1电极;头部支架,配设有第2电极;以及电压产生装置,对上述第1电极及上述第2电极的至少一个施加电压,上述头部支架一体地配设在上述垫子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头部支架相对于上述垫子折叠自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头部支架相对于上述垫子拆装自如。发明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头部支架一体地配设在垫子上,所以,例如通过将垫子铺在床上,头部支架也被稳定地设置,不需要另外确保放置头部支架的空间,从而不 论设置环境如何都能够容易地设置。此外,由于头部支架一体地配设在垫子上,所以被治疗 者的头部与头部支架的第2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电极间的位置关系总是大致固定, 从而不论设置环境如何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效果等。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头部支架相对于垫子折叠自如,所以在不使用 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头部支架折叠,搬运性及操作性提高,并且能够减少收纳空间。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头部支架相对于垫子拆装自如,所以通过将头 部支架从垫子上拆下,能够仅将垫子晾干或更换。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的垫子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2的垫子的安装环的配设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的头部支架的正视图。图5是图4的头部支架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图4的头部支架对垫子的安装方法的侧视图(部分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4的头部支架对垫子的安装方法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图1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的头部支架向垫子侧折叠后的状态的俯 视图。图9是表示将图1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的头部支架折叠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图4的头部支架的背面状态的图。图11是图1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的主体单元的概略电路图。

1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 2垫子 2a安装孔 2A垫子侧插槽 21电极线(第1电极) 22加热器线 23安装环 3头部支架 3A主铰链 31基座部 3IA基座铰链 32顶部
32A 32C插槽 33上基座部 33a铰链凸部
33b螺纹孔
34下基座部
34a安装部
35安装螺栓
36上顶部
36A上部电极(第2电极)
36B蓄光部件
37下顶部
37a铰链凹部
37A操作开关
4主体单元(电压产生装置)
41、42输出端子
43 45变压器
46、47电阻器
48电容器
49分流器
Sffl 3开关
4A电源线
4B第1电缆
4C第2电缆
5连接电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1的立体图。该卧床式 电位治疗装置1是通过在人体的周围形成电场而进行治疗、或辅助舒适的睡眠的装置,具 备垫子2、头部支架3和主体单元(电压产生装置)4。垫子2是被治疗者平躺的片状的垫子,由绝缘性的基体材料构成,如图2所示,埋 设有电极线(第1电极)21和加热器线22。电极线21配设为,使其位于比垫子2的中央 靠枕边侧,即当被治疗者平躺在垫子2上时位于被治疗者的胸部到腹部左右,如后所述,一 端部经由头部支架3连接在主体单元4的第2输出端子42(参照图11)上。加热器线22 配设为,使其位于比垫子2的中央靠脚边侧,即当被治疗者平躺在垫子2上时位于被治疗 者的腰部到脚尖左右,如后所述,两端部经由头部支架3连接在主体单元4的加热器端子 (未图示)上。这样,通过将电极线21和加热器线22埋设在垫子2内,削减了线向垫子2 外的露出量。此外,电极线21的一端部及加热器线22的两端部收容在同一个垫子侧插槽 (socket) 2A 中。此外,在垫子2的枕边侧的中央部,配设有图3所示那样的安装环23。S卩,在垫子 2的基体材料上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2a,安装有截面为二字状且为圆环状的安装环23,以 使得其覆盖该安装孔2a的周缘。并且,如后所述,经由该安装环23安装头部支架3。
头部支架3如图4、图5所示,主要由基座部31和顶部32构成。基座部31由上基 座部33和下基座部34构成,经由基座铰链31A而开闭自如。上基座部33和下基座部34 都是平板状,下基座部34的底面形成为平坦状,提高了设置的安全性。此外,在下基座部34 的顶面中央部形成有圆盘状的安装部34a,其外径设定为比垫子2的安装环23的内径稍小, 如图6所示,在中央部安装有安装螺栓35。此外,在上基座部33的顶面上,形成有向上方突 出的铰链凸部33a,在底面侧形成有螺纹孔33b。并且,如图7所示,使垫子2的枕边侧位于上基座部33与下基座部34之间,将下 基座部34的安装部34a插入到安装环23内。接着,用上基座部33和下基座部34夹着垫 子2,将安装螺栓35拧紧到螺纹孔33b中。由此,在利用上基座部33和下基座部34夹持着 垫子2的状态下,将头部支架3安装在垫子2上。这样,头部支架3是一体地配设在垫子2 上的结构。此外,通过将安装螺栓35从螺纹孔33b卸下、将安装部34a从安装环23拔出, 将头部支架3从垫子2上拆下。这样,头部支架3成为相对于垫子2拆装自如的结构。顶部32由绝缘材料构成,由位于上侧且为横向较长的长方形的上顶部36、和从该 上顶部36的中央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下顶部37构成。在上顶部36中内置有上部电极(第 2电极)36A,如后所述,连接在主体单元4的第1输出端子41上。这里,如后所述,设定上 顶部36及上部电极36A的位置,以使得在将顶部32垂直竖起的状态下、上部电极36A位于 适当的位置,即,使得在人体的周围形成适当的电场。此外,在上顶部36的上侧的两角部上 配设有能够储存光的蓄光部件36B,使得即使在黑暗时等也能够视觉识别头部支架3、防止 被上顶部36绊倒。在下顶部37的下端部上形成有凹状的铰链凹部37a,在将基座部31的铰链凸部 33a插入该铰链凹部37a的状态下安装铰链轴(未图示),构成主铰链3A。并且,如图8、图 9所示,经由该主铰链3A,能够使顶部32相对于基座部31垂直竖起或水平(并行)放倒, 这样,头部支架3相对于垫子2折叠自如。此外,主铰链3A具备每90度暂时抑制(制动) 转动的棘轮(click)机构,在将顶部32垂直竖起的状态(图9的实线状态)下转动停止, 并且,在将顶部32向垫子2侧放倒的状态及向垫子2的相反侧放倒的状态(图9的双点划 线状态)下转动停止。另外,通过使主铰链3A具有棘轮感,能够维持直立状态,但也可以使 主铰链3A具有摩擦(friction)。在顶部32的背面侧,如图10所示,设有3个插槽32A 32C,连接电缆5的一端部 (插头)安装在第1插槽32A中,连接电缆5的另一端部安装在上述垫子侧插槽2A中。此 外,来自主体单元4的第1电缆4B的一端部安装在第2插槽32B中,来自主体单元4的第2 电缆4C的一端部安装在第3插槽32C中。关于经由这些电缆5、4B、4C的电压的施加等在 后面叙述。进而,在下顶部37的侧部,配设有使加热器功能开启、关闭、并调节加热器温度 (向加热器线22的电力量)的加热器开关37A。来自该加热器开关37A的信号如后述那样 经由第2电缆4C被传送给主体单元4。主体单元4是对电极线21及上部电极36A的至少一个施加电压、并且对加热器线 22供给电力的装置。这里,对电极线21及上部电极36A施加怎样的电压、在人体的周围形 成怎样的电场,根据是治疗人体、还是辅助舒适的睡眠等的目的而不同。在该主体单元4中,如图11所示,配设有3个变压器43 45。第1变压器43是 产生超过1000V的交流高电压的变压器,经由第1开关SWl连接在商用电源G侧,输出侧经由第1电阻器46连接在第1输出端子41上。第2变压器44是对接地电位产生作为负的 电位的直流电压的变压器,经由第2开关SW2连接在商用电源G侧。此外,第2变压器44 的输出侧经由第2电阻器47连接在第2输出端子42上,并且,连接着连接在第3变压器45 的输出侧的电容器48,利用该电容器48构成用于产生直流的平滑电路,并且使来自第3变 压器45侧的交流通过第2输出端子42侧。此外,在第2变压器44的输出侧,在与第2电 阻器47之间,连接着分流器49,当第2开关SW2断开时,利用该分流器49使得只有来自第 3变压器45侧的交流通过电容器48。第3变压器45是产生1000V以下的交流电压的变压器,经由第3开关SW3连接在 商用电源G侧。此外,第3变压器45的输出侧如上述那样连接在电容器48上,经由电容器 48及第2电阻器47向第2输出端子42侧输出。并且,在这样的电路中,利用对开关SWl SW3进行开闭控制的控制器使开关SWl SW3以规定的定时接通、断开,由此,将规定的电压 输出到输出端子41、42。此外,在主体单元4中,具备将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作为加热器用而输出的加热 器端子,第1输出端子41连接在第1电缆4B上,第2输出端子42、加热器端子和信号线端 子(未图示)连接在第2电缆4C的各线上。并且,输出到第1输出端子41的电压经由第1 电缆4B施加在头部支架3的上部电极36A上。此外,输出到第2输出端子42的电压经由 第2电缆4C及连接电缆5施加在垫子2的电极线21上。同样,输出到加热器端子的电力 经由第2电缆4C及连接电缆5供给到垫子2的加热器线22。此外,电源线4A通过线卷轴 (cord reel)自如地收纳在主体单元4内。接着,对这样的结构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1的作用等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将垫子2铺在地板或床上,将头部支架3的顶部32垂直地竖起。 由此,与垫子2 —起设置头部支架3。接着,被治疗者平躺在垫子2上并使头部位于枕边,使 主体单元4工作。由此,如上述那样,头部支架3的上部电极36A及垫子2的电极线21被 施加到规定的电位,在被治疗者的人体的周围形成电场,通过该电场进行治疗及睡眠辅助。 此外,如果使主体单元4的加热器功能工作,则如上述那样对加热器线22供给电力而将加 热器线22加热,使被治疗者的脚等变暖。此外,在不使用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1的情况下,将所有的电缆5、4B、4C从头部支 架3卸下,如上述那样将头部支架3向垫子2侧折叠。并且,将垫子2与头部支架3 —起折 叠,收纳到壁橱等中。进而,在仅将垫子2晾干或更换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将头部支架3 从垫子2卸下,成为只有垫子2的状态。以上,根据该电位治疗装置1,由于头部支架3 —体地配设在垫子2上,所以通过 将垫子2铺在床上等,将头部支架3也稳定地设置。因此,不需要另外确保放置头部支架3 的空间,不论设置环境如何都能够容易地设置。此外,由于头部支架3 —体地配设在垫子2 上,所以被治疗者的头部与头部支架3的上部电极36A之间的位置关系、电极线21与上部 电极36A之间的位置关系总是大致固定,并且如上所述,上部电极36A被设定在适当的位置 上。因此,在人体的周围总是形成适当的电场,从而不论设置环境如何都总是能够得到适当 的治疗效果等。 进而,由于头部支架3相对于垫子2折叠自如,所以通过将头部支架3折叠,搬运 性及操作性提高,并且能够减少收纳空间。此外,由于头部支架3相对于垫子2拆装自如,所以通过将头部支架3从垫子2拆下,能够仅将垫子3晾干或更换。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 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下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 中,在垫子2中作为电极而配设有1个电极线21,但也可以配设多个电极。此外,主体单元 4的电路、即对各电极21、36A的电位施加机构当然也可以是上述电路以外的电路。例如,也 可以只具备1个升压变压器,将升压后的高压的交流电压施加到电极线21,使上部电极36A 成为接地电位。工业实用性以上,有关本发明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作为不论设置环境如何都能够容易地 设置、并且总是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效果等的装置是极其有用的。
权利要求
一种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垫子,配设有第1电极;头部支架,配设有第2电极;以及电压产生装置,对上述第1电极及上述第2电极的至少一个施加电压,上述头部支架一体地配设在上述垫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头部支架相对于上述垫子折叠自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头部支架相对于上述垫子拆装自如。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不论设置环境如何都能够容易地设置、并且总是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效果等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是具备配设有电极线(21)的垫子(2)、配设有上部电极(36A)的头部支架(3)和对电极线(21)及上部电极(36A)的至少一个施加电压的主体单元(4)的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1),将头部支架(3)与垫子(2)一体地配设。
文档编号A61N1/10GK101939046SQ200980104460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8日
发明者伏见直文, 本间智介, 轻入丰, 铃木征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白寿生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