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定血压相关信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36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测定血压相关信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特别涉及利用内置多个流体袋的袖带来测定血压 信息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血压和脉搏波等血压信息的测定,有助于动脉硬化度的判定。例如,日本特开2004-11359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对末梢侧 进行驱血的情况下,对从心脏发出的射血波和来自髂动脉分叉部和动脉内硬化部位的反射 波进行分离,并根据各自的振幅差、振幅比和出现时间差等来判定动脉硬化度。日本特开2007-044362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血压袖带的正下 方配置用于测定脉搏波的袖带,测定到达该袖带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1359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04436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3;341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若抑制血流的袖带和测定脉搏波的袖带相 接触,则可能会从另一个袖带混入噪声,无法以高精度进行判定。因此,必须在袖带之间设
置空隙。针对这个问题,日本特开2006-334153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加压袖带和 脉搏波袖带之间配置板状构件的技术。若采用专利文献3的技术,就能够串联配置抑制血 流的袖带和测定脉搏波的袖带。但是,若这样配置袖带就会使袖带宽度总体上变宽,所以在 测定部位是上臂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上臂长度短的人难以利用该袖带来进行测定的问题。 而且,众所周知,血压测定的精度会受到血压袖带尺寸的影响。因而,存在如下问题即使是 上臂长度短的人,也难以用窄的血压袖带来代替。就专利文献2的技术而言,虽然能够测定上臂部位的动脉硬化度,但是存在不能 计算出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度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测定装置,该测定装置 即使不加宽袖带的宽度,也能够得到可计算出高精度的动脉硬化指标的血压信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在血压信息测定装置中,3个以 上的空气袋在将内置有3个以上的空气袋的袖带装戴在测定部位上时沿着从中枢侧朝向 末梢侧的方向设置,而且相邻的空气袋彼此紧贴,该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具有内压调节部, 其用于调节空气袋内压;连接部,其使相邻的空气袋彼此连接或非连接,并使3个以上的空气袋中的各空气袋和内压调节部之间连接或非连接;控制部,其控制利用连接部的连接状 态和内压调节部的内压调节,由此控制3个以上的空气袋各自的内压;测定部,其用于根据 空气袋的内压变化来得到血压信息。该测定部基于空气袋在控制部的第一控制下的内压变 化,计算作为血压信息的血压值,并基于空气袋在控制部的第二控制下的内压变化,得到作 为血压信息的脉搏波波形。发明效果使用由本发明的测定装置得到的血压信息,能够计算高精度的动脉硬化指标。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外观的具体例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利用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来测定血压信息时的测定姿势的示意性 剖视图。图3是示出了在射血波和反射波之间的出现时间差Tr和PWV的相关关系的具体 例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所测定的脉搏波波形、射血波、反射波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是示出了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功能块的图。图6是示出了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测定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了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测定动作中的各空气袋内的压力变化和各 部件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一部件和 结构要素标注了同一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利用图1,对实施方式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下面,简称为“测定装置”)1进行说 明。在以后的说明中,“血压信息”是指,从生体测定得到的与血压相关的信息。作为“血压 信息”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血压值、脉搏波波形、心率等。参照图1,测定装置1包括基体2、与基体2相连接且由于装戴在作为测定部位的 上臂上的臂带9,它们经由空气管8相连接。在基体2的正面配置有显示部4,其用于显示 包括测定结果在内的各种信息;操作部3,其为了对测定装置1下达各种指示而被操作。操 作部3包括为了接通/断开(0N/0FF)电源而被操作的开关31 ;为了指示开始测定而被操 作的开关32。参照图2,为了利用测定装置1来测定脉搏波,将臂带9缠绕在作为测定部位的上 臂100上。在这种状态下按下开关32,就能够利用测定装置1来测定血压信息。参照图2,臂带9包括作为流体袋的空气袋,其压迫生体来测定作为血压信息的血 压和脉搏波。空气袋包括空气袋13A、空气袋1 和空气袋13C。空气袋13A、空气袋和 空气袋13C沿着臂带9的宽度方向配置,使得在将臂带9装戴在作为测定部位的上臂100 上时,使空气袋13A、空气袋1 和空气袋13C都沿着动脉的方向依次紧贴。即,在将臂带9 装戴在作为测定部位的上臂上时,空气袋13A配置在臂带9的最接近手腕侧,即末梢侧。在 将臂带9装戴在作为测定部位的上臂上时,空气袋1 配置在臂带9的最远离手腕侧,即中枢侧。空气袋13C配置在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 之间的中间位置。优选地,空气袋13A、 13B、13C在臂带9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为1 1 1。测定装置1根据从1处测定部位得到的作为血压信息的脉搏波波形,获得用来判 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因为随着动脉硬化的恶化,从心脏发出的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以下, 称之为“PWV (pulse wave velocity)")会加快,所以可以将PWV作为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 标。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射血波和从髂动脉的分叉部反射回来的反射波之间的出现时间 差作为用于判断动脉硬化度的指标。在将上臂作为测定部位且反射波是来自作为末梢 的脚腕的反射波的情况下,通过获得身高、性别等个人参数,例如能够如图3所示那样用统 计的方法得到出现时间差iTr和PWV之间的相关关系,这样的内容在London GM et al.所 著的文献“Hypertension 1992 Jul ;20(1) :”(1992 年 7 月 20 日发行)的 pl0_pl9 中有记 载。因此,能够将射血波和反射波之间的出现时间差Tr作为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利用图4,对根据从1处测定部位得到的脉搏波波形来获得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 的指标的原理进行说明。在图4中,用实线的波形A示出了所测定的脉搏波波形。用虚线 的波形B示出了射血波,用点划线的波形C示出了反射波。如图4所示,测定得到的脉搏波 波形A是射血波B和反射波C的合成波。通过脉搏波波形A上的拐点D来检测出反射波到 达了测定部位。因此,上述出现时间差Tr是根据从脉搏波波形A上的上升起点到拐点D为 止的时间来获得的。为了在测定得到的脉搏波波形A上得到上述拐点D,需要获得高精度的 脉搏波波形。若能够得到高精度的脉搏波波形,则利用如图3所示的相关关系,能够获得高 精度的PWV。利用图5,对测定装置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测定装置1包括内压调节机构,其 经由空气管8连接至空气袋13A、13B、13C ;连接调节机构,其用于调节空气袋13A、13B、13C 和内压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状态;控制机构,其用于控制这些机构。参照图5,测定装置1包括空气泵21和空气阀22A,它们经由空气管8与空气袋 13A相连接;驱动电路^、27A,用于分别驱动空气泵21和空气阀22A。还包括空气阀22A, 其经由空气管8与空气袋13C相连接;驱动电路27B,其用于驱动空气阀22A。还包括压力 传感器23,该压力传感器23经由空气管8与空气袋13C相连接。空气泵21及空气阀22A 经由二通电磁阀5IA与空气阀22A相连接,空气阀22A经由二通电磁阀5IB与压力传感器 23相连接。即,就空气袋13A而言,其经由空气管8直接与空气泵21及空气阀22A相连接, 经由二通电磁阀5IA与空气阀22B相连接,经由二通电磁阀5IA及二通电磁阀5IB与压力 传感器23相连接。另外,就空气袋13C而言,其经由空气管8直接与空气阀22B相连接,经 由二通电磁阀5IA与空气泵21及空气阀22A相连接,经由二通电磁阀5IB与压力传感器23 相连接。还有,就空气袋13B而言,其经由空气管8直接与压力传感器23相连接,经由二通 电磁阀5IB与空气阀22B相连接,经由二通电磁阀5IA及二通电磁阀5IB与空气泵21及空 气阀22A相连接。驱动电路26、27A、27B、53A、53B 与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 元)40相连接,并根据来自CPU40的控制信号来动作。CPU40基于通过设置在测定装置的基 体2上的操作部3接收到的指令,控制驱动电路沈、274、278、53々、5;^。另外,将测定结果输 出到显示部4和存储部41。存储部41用于存储测定结果和CPU40所执行的程序。空气泵21及其驱动电路26,空气阀22A、22B及它们的驱动电路27A、27B,压力传感器23相当于内压调节机构。二通电磁阀51A、5IB及它们的驱动电路53A、5 相当于连 接调节机构。CPU40相当于控制机构。空气泵21借助从CPU40接受到指令的驱动电路沈来驱动,向空气袋13A、13B、13C 送入压缩气体。由此,空气泵21对空气袋13A、13B、13C进行加压。从CPU40接受到指令的驱动电路27A、27B控制空气阀22A、22B的开闭状态。通过 控制空气阀22A、22B的开闭状态,实现对空气袋13A、13B、13C内的压力的控制。由此,空气 阀22A、22B使空气袋13A、13B,13C内的压力得以维持或减压。压力传感器23检测空气袋13A、13B、13C内的压力。压力传感器23将作为与检测 值相对应的信号的压力信号输出至放大器观。放大器观放大从压力传感器23输入的信 号,并将其向A/D变换器四输出。A/D变换器四对从放大器观接收到的作为模拟信号的 压力信号进行数字化,并将该压力信号输出至CPU40。二通电磁阀51A、51B分别与驱动电路53A、5!3B相连接,通过这些电路来控制阀的 开闭状态。具体而言,二通电磁阀51A具有用于使空气泵21、空气阀22A及空气袋13A的一 侧和空气阀22B及空气袋13C的一侧之间处于连接或非连接状态的阀。利用驱动电路53A 来驱动该阀,以此控制它们的连接状态。二通电磁阀51B具有用于使空气阀22B及空气袋 13C的一侧和压力传感器23及空气袋1 的一侧之间处于连接或非连接状态的阀。利用驱 动电路5 来驱动该阀,以此控制它们的连接状态。利用图6,对测定装置的测定动作进行说明。当被测定者等按下配置在基体2的操 作部3上的测定按钮时,开始执行如图6所示的动作,并由CPU40读出在存储部41中存储 的程序来控制如图6所示的各部件,由此实现如图6所示的动作。另外,图7的(A) (C) 部分分别示出了空气袋13A、13B、13C内的压力在测定装置1的测定动作中的变化。即,图7 的㈧部分示出了空气袋13A的内压Pl的随时间变化,图7的⑶部分示出了空气袋13C 的内压P2的随时间变化,图7中的(C)部分示出了空气袋13B的内压P3的随时间变化。还 有,图7的⑶ (H)部分分别示出了测定装置1的测定动作中各部件的动作状况。即,图 7的(D)部分示出了空气泵21的动作,图7的(E)部分示出了空气阀22A的开闭状态的随 时间变化,图7的(F)部分示出了二通电磁阀51A的开闭状态的随时间变化,图7的(G)部 分示出了空气阀22B的开闭状态的随时间变化,图7的(H)部分示出了二通电磁阀51B的 开闭状态的随时间变化。图7的时间轴上所标注的S3 S13与后述的测定装置1的各动 作相一致。 参照图6,测定动作一开始,则在步骤Sl中,CPU40对各部件进行初始化,并在步骤 S2中进行血压测定动作。具体而言,在步骤S3中,CPU40先对驱动电路27A、27B输出用于 使二通电磁阀51A、51B打开的控制信号。由此,如图7的(F)、(H)部分所示,在步骤S3期 间内,二通电磁阀51A、51B处于打开状态。另外,CPU40对驱动电路27A、27B输出用于使空 气阀22A、22B关闭的控制信号。由此,如图7的(E)、(G)部分所示,在步骤S3期间内,空气 阀22A、22B处于关闭状态。 通过使二通电磁阀51A、51B打开,并使空气阀22A、22B关闭,构成一个包括连接至 空气管8的空气袋13A、13B、13C,空气泵21,空气阀22A、22B以及压力传感器23的闭空间。 在构成了上述闭空间的状态下,CPU40接着对驱动电路沈输出用于使空气泵21动作的控 制信号。由此,如图7的
(D)部分所示,在步骤S3期间内,空气泵21处于动作状态。空气泵21向包括空气 袋13A、13B、13C在内的闭空间供给空气,由此向空气袋13A、13B、13C内供给空气,所以如图 7的㈧ (C)部分所示,它们各自的内压P1、P2、P3得到加压。因为压力传感器23与上 述闭空间相连接,所以输出与闭空间内压相对应的压力信号,该闭空间内压与空气袋13A、 13BU3C的内压P1、P2、P3均相等。通过如上所述的连接状态,在血压测定时,空气袋13A、13B、13C成为一体来发挥 血压测定用的空气袋的功能。在步骤S3中,CPU40根据在内压P1、P2、P3加压过程中从压 力传感器23得到的压力信号,计算最高血压值和最低血压值。若通过步骤S3中的动作,在内压PI、P2、P3的加压过程中得到了最高血压值,则 CPU40结束血压测定动作,并在步骤S5中释放空气袋13C的内压。具体而言,在步骤S5中, CPU40先对驱动电路沈输出用于使空气泵21的动作停止的控制信号。由此,如图7的⑶ 部分所示,在步骤S5期间内,空气泵21停止动作。另外,CPU40对驱动电路27A、27B输出用 于使二通电磁阀51A、51B关闭的控制信号。由此,如图7的(F)、(H)部分所示,在步骤S5 期间内,二通电磁阀51A、5IB处于关闭状态。通过使二通电磁阀51A、51B处于关闭状态,构成如下3个闭空间第一闭空间,其 包括连接至空气管8的空气袋13A、空气泵21和空气阀22A ;第二闭空间,其包括空气袋13B 和压力传感器23;第三闭空间,其包括空气袋13C和空气阀22B。在构成了上述3个闭空间 的状态下,接着,CPU40对驱动电路27B输出用于使空气阀22B打开的控制信号。而对驱动 电路27A不输出上述控制信号。由此,如图7的(E)、(G)部分所示,在步骤S5期间内,空气 阀22A继续处于关闭状态,而空气阀22B处于打开状态。通过在构成了上述3个闭空间的 状态下使空气阀22B打开,如图7的(A)、(C)部分所示,在步骤S5期间内,能够使与包括空 气阀22A在内的上述第一闭空间的内压相等的空气袋13A的内压Pl和与上述第二闭空间 的内压相等的空气袋13B的内压P3,分别维持各自在步骤S3期间的最终内压,这些最终内 压比最高血压值高。另外,如图7的(B)部分所示,在步骤S5期间内,使与包括空气阀22B 在内的上述第三空间的内压相等的空气袋13C的内压P2,减压至大气压。在步骤S5中使空气袋13C的内压P2减压至大气压后,在步骤S7中,CPU40将空 气袋13B的内压P3减压调节至适于脉搏波测定的压力。具体而言,在步骤S7中,在构成了 上述3个空间的状态下,CPU40对驱动电路5 输出用于使二通电磁阀51B打开的控制信 号。由此,二通电磁阀51B处于打开状态,使得上述3个空间中的包括空气袋13B的第二空 间和包括空气袋13C的第三空间相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新的空间。由于在上述步骤S5中空 气阀22B处于打开状态,所以如图7的(C)部分所示,在步骤S7期间内,空气袋13B的内压 P3减压而逐渐接近大气压。在步骤S7中,CPU40基于从压力传感器23得到的压力信号来 监控空气袋13B的内压P3,并继续对内压P3进行减压,直到变为适于脉搏波测定的内压为 止。适于脉搏波测定的内压,是如图7的(C)部分所示那样的最低血压附近的压力。在空 气袋13B的内压P3变为适于脉搏波测定的内压的时间点(步骤S9中为“良好”),CPU40结 束对空气袋13B的内压P3的调节动作,并进行步骤Sll中的脉搏波测定动作。具体而言,在结束对空气袋13B的内压P3的调节动作并在步骤Sll中进行脉搏波 测定动作时,CPU40对驱动电路5 输出用于使二通电磁阀51B关闭的控制信号。由此,上 述一个新的空间分离为原来的上述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于是在步骤Sll期间内,也与上述步骤S5期间同样地构成上述3个空间。如图7的(E)、(F)部分所示,在步骤Sll期间内,二通电磁阀51A维持上述步骤 S5中的关闭状态,而且空气阀22A维持上述步骤S3中的关闭状态,所以如图7的(A)部分 所示,在步骤Sll期间内,与上述第一个闭空间的内压相等的空气袋13A的内压P1,也维持 其在步骤S3期间的最终内压,该最终内压高于最高血压值。其结果,空气袋13A对测定部 位进行驱血。如图7的(G)、(H)部分所示,在步骤Sll期间内,二通电磁阀51B处于关闭状 态,空气阀22B维持步骤S5的打开状态,所以如图7的(B)部分所示,在步骤Sll期间内, 与上述第三闭空间的内压相等的空气袋13C的内压P2,也维持其在步骤S5期间的最终内压 的大气压。如图7的(H)部分所示,在步骤Sll期间内,二通电磁阀51B处于关闭状态,所 以包括空气袋13B和压力传感器23的第二空间变成闭合的空间,因此压力传感器23输出 与空气袋13B的内压P3相等的第二闭空间的内压相对应的压力信号。通过如上所述的连接状态,在脉搏波测定时,空气袋1 发挥脉搏波测定用空气 袋的功能,空气袋13A发挥驱血用空气袋的功能,空气袋13C发挥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 之间的空隙的功能。在步骤Sll中,CPU40基于从压力传感器23得到的压力信号来获得脉 搏波波形。在步骤Sll中,将脉搏波测定动作进行规定时间。若步骤Sll的脉搏波测定结束,则在步骤S13中,CPU40对驱动电路27A、27B输出 控制信号,以使空气阀22A、22B打开,从而使空气袋13A、13B、13C的内压PI、P2、P3释放至
大气压。在步骤S15中,CPU40根据上述步骤Sll中得到的脉搏波波形,计算出射血波和反 射波之间的出现时间差Tr,如上所述,该出现时间差Tr是动脉硬化度的判定指标。在步骤 S15中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不仅限定于特定的方法,但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对所 得到的脉搏波波形进行取高阶微分(例如4阶微分)的运算等来得到如上所述的拐点D,并 读取从所得到的脉搏波波形上的上升起点到拐点D为止的时间,便可得到射血波和反射波 之间的出现时间差Tr。在步骤S17中,CPU40进行特定处理来显示测定结果,该特定处理是指,在设置于 基体2上的显示部4上,显示所计算的最高血压(SYQ和最低血压(DIA)、所测定的脉搏波 等的测定结果、在步骤S15中计算出的指标等的处理。如上所述,在进行脉搏波测定时,测定装置1将空气袋1 用作为测定用空气袋, 将空气袋13A用作为驱血用空气袋。这时,位于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 之间的空气袋13C 的内压P2在上述步骤Sll的脉搏波测定时已释放至空气压,所以空气袋13C发挥空气袋 13A和空气袋1 之间的空隙的功能,以使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 分别独立地动作。因此, 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在空气袋13B上发生的振动传递至空气袋13A而成为脉搏波测定时的噪 声。由此,能够提高脉搏波测定的精度,从而能够获得对动脉硬化度的判定有用的指标。进而,通过连接调节机构来调节空气袋13A、13B、13C和内压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 状态,由此,在上述步骤S3的血压测定时,使空气袋13A、13B、13C成为一体并用作为血压测 定用空气袋,而在上述步骤Sll中的脉搏波测定时,将空气袋1 用作为脉搏波测定用空气 袋。即,在进行血压测定时,在空气袋1 的基础上还同时使用空气袋13A、13C,从而能够抑 制用于脉搏波测定中的空气袋13B的容量。其结果,能够抑制容量变得比一般的血压测定 用空气袋的容量更大。具体而言,通过将空气袋13A、空气袋13B及空气袋13C的宽度分别做成一般的血压测定用空气袋的宽度的1/3,能够利用与一般的血压测定用空气袋相同的 宽度即相同的容量来对血压和脉搏波进行测定。由此,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另外, 能够减少对被测定者的负担。进而,通过抑制利用于脉搏波测定中的空气袋1 的容量,能够抑制空气袋13B内 的空气所吸收的脉搏波振动。其结果,能够提高脉搏波的测定精度。由此,也能够得到对动 脉硬化度的判定有用的指标。还有,在空气袋13A、13B、13C和内压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状态通过连接调节机构 得到调节,使得内压调节机构连接至需要内压调节的空气袋上。由此,无需在各个空气袋都 安装内压调节机构。这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及低价格化。在上述的例子中,测定装置1在臂带9上具有沿着动脉的方向连续且相互紧贴的 3个空气袋,上述3个空气袋分别为在脉搏波测定时用于测定的中枢侧空气袋,用于驱血 的末梢侧的空气袋,以及它们之间的空气袋。但是,空气袋的数量并不限定于3个,可以是 4个以上,使得在脉搏波测定用空气袋和驱血用空气袋之间存在多个空气袋。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应视为示例,而不可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示出的,而不是通过上述的说明来示出的,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 含义及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附图标记说明
1测定装置
2基体
3操作部
4显示部
5测定部
8空气管
9臂带
13A、13B、13C 空气袋
21空气泵
22A、22B空气阀
23压力传感器
26、27A、27B、53A、53B 驱动电路
28放大器
29 A/D变换器
31、32开关
40 CPU
41存储部
51A、51B 二通电磁阀
100上臂
权利要求
1.一种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3个以上的空气袋(13A 13C)在将内置有这些空气袋的袖带(9)装戴在测定部位上 时沿着从中枢侧朝向末梢侧的方向设置,而且,相邻的空气袋彼此紧贴,上述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具有内压调节部(21、22A、22B),其用于调节上述空气袋的内压,连接部(51A、51B),其使上述相邻的空气袋彼此连接或非连接,并使上述3个以上的空 气袋中的各空气袋和上述内压调节部之间连接或非连接,控制部(40),其控制利用上述连接部的连接状态和上述内压调节部的内压调节,由此 控制上述3个以上的空气袋各自的内压,测定部(40),其用于根据上述空气袋的内压变化来获得血压信息;上述测定部基于上述空气袋在上述控制部的第一控制下的内压变化,计算作为上述血 压信息的血压值,并基于上述空气袋在上述控制部的第二控制下的内压变化,获得作为上 述血压信息的脉搏波波形。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作为上述第一 控制进行如下控制使上述相邻的空气袋处于彼此连接的状态,使得上述3个以上的空气 袋各自的内压以相同的特性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作为上述第二 控制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3个以上的空气袋中,使当上述袖带装戴在上述测定部位上时 位于中枢侧的至少1个空气袋的内压和位于末梢侧的至少1个空气袋的内压,以不同的特 性发生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作为上述第二 控制还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3个以上的空气袋中,对特定空气袋的内压进行释放,该特定 空气袋是指,当上述袖带装戴在上述测定部位上时位于中枢侧的上述至少1个空气袋和位 于末梢侧的上述至少1个空气袋之间所配置的空气袋。
5.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作为上述第二控制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3个以上的空气袋中,使当上 述袖带装戴在上述测定部位上时位于中枢侧的上述至少1个空气袋的内压维持在最高血 压以上;上述测定部基于上述位于末梢侧的至少1个空气袋在上述第二控制下的内压变化,获 得上述脉搏波波形。
全文摘要
提供血压信息测定装置,该测定装置所具有的臂带(9)上配备有末梢侧的空气袋(13A)、中枢侧的空气袋(13B)和位于中间的空气袋(13C)。在测定血压时,这些空气袋作为一体来动作,而且根据它们的内压变化来测定血压。在测定脉搏波时,使末梢侧的空气袋的内压维持在最高血压以上,以此对测定部位进行驱血。中枢侧的空气袋的内压维持在血压值附近、根据其内压变化来测定脉搏波。位于中间的空气袋的内压释放至大气压,以防止测定到末梢侧的空气袋的振动传递至中枢侧的空气袋而产生的噪声。
文档编号A61B5/0225GK102149316SQ20098013569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6日
发明者吉田秀辉, 小林达矢 申请人: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