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菌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26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菌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菌片。
背景技术
作为除菌片,已知在例如室外或车内等附近没有洗手间等清洗设备的场所,用于
将手指或嘴边等的脏物除去而消毒并除菌的在无纺布等片材中含浸有消毒、除菌液的湿巾。作为这种湿巾,例如有使稀释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含浸于无纺布的片材而得的湿巾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次氯酸钠水溶液是强碱性,其稀释液也具有碱性。因此,使用该湿巾时,手部肌肤容易变粗糙,为了防止该情况而提高次氯酸钠水溶液的稀释率时,存在不能得到充分的消毒、杀菌效果这样的问题。另外,已知如下湿巾在至少表面由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难以被氧化的原材料构成的无纺布中含浸有PH值为3 8、且残留盐酸浓度为5 SOppm的杀菌水来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情况下,作为杀菌水,使用将添加有氯化钠等氯化物的水发生电解而得到的pH值为3 8的含有次氯酸的酸性水。但是,在该酸性水中,次氯酸如式(1)所示,只能与副生的氯化氢共存。C12+H20 — HC10+HC1 (1)这样,由于生成次氯酸时,伴随有副生氯化氢,因此,如下述O)、C3)所示,HCl — H++C1(H2)HClO — H++C1(T(3)生成后必然变成强酸性水。使该强酸性水的PH值上升时,根据勒夏特列(Le Chatelier)定律,偏向于原料系(次氯酸)侧的平衡状态会偏向生成系侧(式(3)),进一步促进向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电离,发生下式所示的分解反应。2HC10+C1CT — C103+2HC1 (4)S卩,该湿巾中含浸的含有次氯酸的酸性水只能在氯化氢共存的强酸性区域稳定地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氯气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330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1734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发挥强效的除菌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无害的除菌片。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除菌片,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使次氯酸水含浸在无纺布的片材中而构成,所述次氯酸水通过混合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而构成,其中,以不使氯化氢共存而包含次氯酸和氯化钠且次氯酸浓度为IOppm 500ppm的方式混合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
在上述构成中,所述次氯酸水优选具有5. 0 7. 0的范围内的pH值。在上述构成中,所述无纺布优选由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丙烯酸纤维、氯乙烯纤维、氟纤维或它们中的2个以上的组合形成。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除菌片的包装,其特征在于,构成如下利用具有遮光性及防水性、且不与次氯酸反应的膜对所述除菌片进行密封包装。在该构成中,作为上述膜,优选使用由在铝箔上层叠透明的塑料膜而成的膜、或在透明的塑料膜的至少一个面上蒸镀铝而成的膜构成、或者在透明的塑料膜的至少一个面涂布涂料而成的膜。根据本发明,含浸在除菌片中的次氯酸水不共存有氯化氢,因此,以稳定的化合物的形式含有大量的次氯酸,由此,即使浓度为IOppm左右也可以发挥强效的消毒、除菌作用,并且,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氯气。该次氯酸水还发挥强效的除臭作用。进而,通过将次氯酸水的pH值调节至接近于人体肌肤的弱酸性,可以防止因使用除菌片导致的手部肌肤变粗糙。并且,次氯酸在人体中作为除去杂质的成分存在,与有机物接触时,立刻与其反应,形成含有微量的盐分的水,因此,即使误食也对人体无害。由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不仅发挥强效的消毒、除菌作用而且对人体无害的除菌片。使用本发明的除菌片作为湿巾时,即使在没有洗手间等清洗设备的场所,也可以只需通过使用湿巾擦拭手指及嘴边等附着有脏物的位置,简单地使脏物脱落,并消毒、除菌。另外,将本发明的除菌片铺在冰箱内或生鲜食品等的输送容器内时,可以延长生鲜食品等的保存时间,同时除去冰箱内及容器内的不良气味。


图1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除菌片的包装的一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本发明的除菌片的包装的其它例子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除菌片的包装2 膜3 取出口4开闭盖4a 把手5 铝箔6除菌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除菌片通过使次氯酸水含浸在无纺布的片材中而构成。无纺布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由公知的任意的材料形成无纺布,优选由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丙烯酸纤维、氯乙烯纤维、氟纤维或它们中的2个以上的组合形成无纺布。
次氯酸水通过混合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而构成,其中,以不使氯化氢共存而包含次氯酸和氯化钠且次氯酸浓度为IOppm 500ppm的方式混合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该情况下,次氯酸水优选以具有5. 0 7. 0的范围内的pH值的方式混合。通常,已知氯根据水溶液的pH值的不同形态也不同,例如,在约25°C的水溶液中, PH值为约2以下时为氯气(Cl2)的形态,pH值为约7. 5以上时为次氯酸离子(CIO—)的形态,PH值为约2 7. 5时为次氯酸(Hao)的形态。该情况下,次氯酸与次氯酸离子相比, 具有约80倍的除菌速度和4 8倍的除菌力。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的混合液的PH值稳定在5. 0 7. 0的弱酸性 中性,不共存氯化氢而使大量的次氯酸稳定地存在,因此,即使为IOppm左右的浓度的次氯酸水,也发挥强效的消毒、除菌作用,并且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氯气。进而,本发明的次氯酸水还发挥强的除臭作用。下面,进行研究含浸在本发明的除菌片中的次氯酸水的消毒、除菌效果的试验。(试验1病毒灭活试验)(1)样品作为样品,使用pH值为6. 13、浓度为50ppm的本发明的次氯酸水。(2)试验病毒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9ATCC VR-782),猫杯状病毒作为细胞培养困难的诺罗病毒(Norovirus)的替代病毒被大家所知。(3)使用细胞CRFK细胞(大日本制药株式会社)(4)使用培养基(i)细胞繁殖培养基使用在fegle MEM培养基“Nissui” (1)[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制]中加入有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ii)细胞维持培养基使用在fegle MEM培养基“Nissui” (1)中加入有2%胎牛血清的培养基。(5)病毒悬浮液的制备(i)细胞的培养使用细胞繁殖培养基,在组织培养用烧瓶内单层培养使用细胞。(ii)病毒的接种进行单层培养后,从烧瓶内除去细胞繁殖培养基,接种试验病毒。接着,加入细胞维持培养基,在37°C 士 1°C的二氧化碳气体培养箱(O)2浓度5% )内培养1 5天。(iii)病毒悬浮液的制备培养后,使用倒立式相位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确认细胞发生形态变化(细胞改性效果)。接着,将培养液进行离心分离(在3000rpm条件离心分离10分钟),用精制水将得到的上清液稀释至10倍,作为病毒悬浮液。(6)试验操作在样品Iml中添加病毒悬浮液0. Iml并混合,作为作用液。使该作用液在室温下作用,在1分钟后、3分钟后及10分钟后,使用细胞维持培养基稀释至10倍。然后,使用细胞繁殖培养基,将使用细胞在组织培养用微孔板(96孔)内进行单层培养,然后,除去细胞繁殖培养基,每孔添加0. Iml细胞维持培养基。接着,每4个孔接种作用液的稀释液0. Iml, 在37°C 士 1°C的二氧化碳气体培养箱(O)2浓度5% )内培养4 7天。培养后,使用倒立式相位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改性效果)的有无,通过Reed-Muench法测定 50%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median tissue cultureinfections dose),换算成每 Iml 作用液的病毒感染性效价。另外,以精制水作为对照同样地进行试验,在开始时及10分钟后进行测定。试验1的结果如表1所示。表 权利要求
1.一种除菌片,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使次氯酸水含浸在无纺布的片材中而构成,所述次氯酸水通过混合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而构成,其中,以不使氯化氢共存而包含次氯酸和氯化钠且次氯酸浓度为IOppm 500ppm的方式混合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水具有5.0 7. 0的范围内的PH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由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丙烯酸纤维、氯乙烯纤维、氟纤维或它们中的2个以上的组合形成。
4.一种除菌片的包装,其特征在于,构成如下利用具有遮光性及防水性、且不与次氯酸反应的膜对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除菌片进行密封包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菌片的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由在铝箔上层叠透明的塑料膜而成的膜、或在透明的塑料膜的至少一个面上蒸镀铝而成的膜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菌片的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由在透明的塑料膜的至少一个面涂布涂料而成的膜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发挥强效的除菌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无害的除菌片。所述除菌片通过使次氯酸水含浸在无纺布的片材中而构成。所述次氯酸水通过混合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而构成,其中,以不使氯化氢共存而包含次氯酸和氯化钠且次氯酸浓度为10ppm~500ppm的方式混合次氯酸钠、稀盐酸及水。
文档编号A61L9/01GK102233141SQ2010101938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俣野幸男 申请人:俣野幸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