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8461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复方中药,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最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都很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世界第一位,因此世界各国医药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去研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效、低毒的药物,如目前医疗单位针对这些心脑血管疾病使用的西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硝酸酯类化合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但这些西药只能暂时消除症状(治标),不能根治病因(治本),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我国的传统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如归脾汤(丸)、大活络丹、回天再造丸、脑血康和银杏叶口服液等,由于临床应用效果缓慢,未能收到很好的疗效,特别是针对中医临床所述的“心痹症”即现代医学所述的心肌梗塞、心肌缺血、“胸痹症”称之为冠心病,还有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其原因都是因为微循环障碍所带来的疾患所致,且更缺少有疗效的对症药物。
为了充分发挥祖国传统植物药学的优势,利用中药的合理配方和炮制技术,采用现代生产技术方法,生产出高效、低毒的有效药物。因此,寻找研究新的治疗“心痹”“胸痹”的速效药物,是从事中医药研究学者的重大课题,也是提高中华民族人体素质的重大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几十年中医临床实践探索研究,本发明目的是研制一种起效迅速,药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符合祖国传统医学,符合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通经活络治则的改善人体微循环的有效药物,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口服中药制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黄芪、党参、沙参、五味子、枸杞子、兔丝子、茯苓、山药、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当归、川芎、白芍、浮小麦、藏红花、羚羊粉、珍珠粉和三七粉组成,其方剂的重量比为黄芪、茯苓、山药、白芍100~60克,党参、沙参、生地、熟地60~45克,五味子、枸杞子、兔丝子、天冬、麦冬、当归、川芎、藏红花、羚羊粉、珍珠粉、三七粉30~15克,经水煎煮、提取分离,制成口服药,含有该方剂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补血养阴药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藏红花加3~4倍量水,用“文火”煎煮2~4次,每次10~30分钟,煎液过滤备用(A液);(2)理气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茯芩、山药、五味子、枸杞子、兔丝子加3~4倍量水,用“武火”煎煮3~4次,每次15~30分钟,煎液过滤备用(B液);(3)三七、珍珠粉、羚羊粉,粉碎至细粉,按方剂比例配制;(4)黄芪、沙参、党参水煎30~40分钟,水煎液与发酵炮制后浮小麦混合常温发酵3~6天后,过滤去渣,取药液备用(C液);(5)浮小麦的炮制其特征在于采用稀牛奶与浮小麦混合常温下经发酵炮制3~4天后,去液体,留其浮小麦备用;(6)各部位煎液和浓缩液均匀混合后,再加上配方中的粉剂,均按照中药口服制剂的方法,制成颗粒剂,口服液等各种口服易于人体吸收的口服剂型。如制成口服液(暂称为启心通口服液),制成每毫升含相当于1克原生药量口服液,每日服两次,每次服5毫升,患者急性发作期1~2小时即可缓解症状,连服15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中医的辩症施治的人体整体观念,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益气养阴,理气顺气,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疏通濡润为特点,治疗“胸痹症”(现代医学所述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中医认为,正气内虚,内外不固引起“胸痹症”的内在因素,“胸痹”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兼固之症,“胸痹”以气虚为主,以血虚为患,故以气虚血瘀为系列临床表现,人体气血虚损,为五脏功能失调为患,尤以肾与肺纳气和宣发为主,本方剂所制药物在祖传基础上,经历代实践调节人体气血,促进微循环基础上,加强了整体调节的功能。应用本方所制口服液的患者最快速服用口服液1~1.5小时,心绞疼症状缓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连服三天后,症状缓解70%~80%,急性脑梗塞患者连服3~5天,大大缓解症状,连服二个疗程(30天)功能性症状得到全面恢复。


图1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加工生产流程示意图A.补血养阴药(A液)B.理气活血药(B液)C.黄芪、党参、沙参煎液(C液)D.A、B、C液与细药粉混匀配伍制成口服制剂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剂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以固本培源,固纳肾气,宣发肺气,健脾养肝,形成一个整体调节“五脏六腑”气血的机制,并针对“胸痹”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兼固的特点,而研制的一种起效快,功能稳定、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方中用黄芪、党参、沙参补气活血滋阴补气以帅血行,改善微循环之功效。藏红花活血去瘀生新打通血脉,三七化瘀止血缓解冠状血管痉挛,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节心肌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液粘度与血液粘度,抗心律失常,取天冬、麦冬、枸杞子滋阴养血,兔丝子补肾助阳强肾,茯芩、山药补脾益气,培土生金,取当归甘温和血,活血止痛,川芎辛温活血,能活血行气、开郁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有通大气血之功效,与当归配伍更增强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取白芍酸寒敛血养血敛阴,取五味子固肾纳气宣发肺气,生地、熟地养血柔肝,肝肾同源出精气、心主火,阴虚火必妄,加之珍珠粉、羚羊粉、浮小麦,清热、凉血、镇痉、使虚火自灭,气血溶会,血不妄行,全方奏效,形成统一整体调节,固本培源,益气养阴,理气顺气,活血化瘀、血脉流畅、通经活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气药主要侧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功能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该方剂中的黄芪、党参、沙参配制使用,不仅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护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还具有升降血压,降低血液粘稠度及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功能,党参具有扩张外周血管,从而降低血压,且能提高心泵血量,使脑、下肢及内脏血流量增加之功效。含该配方药的制备方法,遵照传统加工炮制工艺,同时按照中国药典的制药规范标准制成口服制剂。该药的加工采用分煎后合并,浮小麦经稀牛奶炮制后,再与黄芪、党参、沙参煎液发酵后取母液,再与其它分煎液合并与细药粉合并,混匀后按中药口服制剂规范去生产口服制剂的方法生产其产品。
下面结合临床病例应用本发明药物及加工方法制成的口服液暂称为“启心通口服液”病例总结如下临床诊断标准,采用中西医诊断标准及胸痹轻重分组标准均参照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制订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标准,中医辨证参照(指导原则)和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1986年5月郑州会议修订的《中医虚证参考标准》中气虚证和血瘀症研究国际会议1988年12月在北京制订的《血瘀症诊断参考标准》具有气虚与血瘀的主要证候。
治疗观察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脑梗塞,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总计220例,心肌缺血84例,心肌梗塞3例,脑梗塞3例,冠心病70例,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症60例。
分组心肌缺血男性40例,女性44例,70~55岁46例,50~40岁38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半。心肌梗塞男性6例,脑梗塞男性3例。冠心病男性40例,女性30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1年。动脉硬化三高症男38例,女22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4年。
治疗方法服用启心通口服液期间,停服一切中、西药。随时记录检查病人的心率、血压、脉率、心绞痛发作程度频率,常规的12异联心电图(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和踏车运动试验),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观察中医舌苔、脉象及证候的改变,观察不良反应。
服法每日服两次,每次5ml(五克生药量),急性发作期1~2小时即可缓解症状,一般病人15天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心绞痛,心电图按(指导原则)中制订的标准。血脂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早搏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心律失常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制有《中医证候轻重分级表》,轻、中、较重、重度分别以(+)、(++)、(+++)、(++++)表示,无者为(一)。
治疗结果220例心痹症,胸痹症病人,所有病人用药1疗程时,均经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小板和心电图等检测,均未见异常改变,说明启心通口服液是一种安全制剂。现代医学为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脑梗塞,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的治疗观察,疗效确切,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为96.6%尤其是对心肌缺血,心肌劳损,动脉硬化,脑梗塞病人的治愈率为更好。
典型病例介绍王××,男,65岁,确诊冠心病、血管硬化、血压高长期180~110mmHg,服用该药启心通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5ml,连服二个月(60天),冠心病症状消失,血压稳定在135~100mmHg之间,血脂降至正常范围,身体活动自如。
高××,男,44岁,心肌肥厚、前后胸部绞痛、三高症,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服用启心通口服液20分钟后症状减轻,连服三天症状大大缓解,连服15天症状基本消失。
樊××,男,71岁,脑栓塞、三高症、面部口眼歪斜、液口水,服启心通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5ml,连服三天后症状好转,20天后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后又巩固性服用一个疗程病症消除。
杨××,男,3岁,心脏畸形、四联症、嘴角青紫、经常抽搐,连服启心通口服液5个月,病症全部消失,生活自理很好。
应用本方剂药物防止心肌梗发生,调节微循环,软化血管,独具特色。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黄芪、党参、沙参、五味子、枸杞子、兔丝子、茯芩、山药、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当归、川芎、白芍、浮小麦、藏红花、羚羊粉、珍珠粉和三七粉组成,其方剂的重量比为黄芪、茯苓、山药、白芍100~60克,党参、沙参、生地、熟地60~45克,五味子、枸杞子、兔丝子、天冬、麦冬、当归、川芎、藏红花、羚羊粉、珍珠粉、三七粉30~15克。经煎煮提取分离制成口服药物。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补血养阴药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藏红花,加3~4倍量水,用文火水煎煮2~4次,每次10~30分钟;(2)理气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茯苓、山药、五味子、枸杞子、兔丝子,加3~4倍量水,用武火煎煮3~4次,每次15~30分钟;(3)三七、珍珠粉、羚羊粉,粉碎成细粉,按方剂比例配制;(4)黄芪、党参、沙参,水煎30~40分钟,水煎液与浮小麦混合常温发酵3~6天后取母液备用;(5)浮小麦,采用牛奶与浮小麦发酵炮制后备用;(6)各部位水煎液和浓缩液均匀混合后,按中药常规制剂方法制成各种口服药物,如口服液、颗粒剂等。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制备方法,其中浮小麦经炮制后而用,其特征在于浮小麦采用稀牛奶液和浮小麦在常温下经发酵3~4天后离心处理,取固体浮小麦为配方中浮小麦。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制成易于口服吸收的显示生理活性的口服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其方剂中包括黄芪、党参、沙参、五味子、枸杞子、兔丝子、茯苓、山药、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当归、川芎、白芍、浮小麦、藏红花、羚羊粉、珍珠粉、三七粉配制而成,该方剂中黄芪、党参、沙参水煎液与浮小麦经发酵后的母液与其它分煎药物煎液混匀,经浓缩与口服制剂辅料配伍,制得易于口服吸收的口服制剂,如口服液,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脑梗塞,显效率过75%,总有效率达96.6%。
文档编号A61P9/10GK1507906SQ0215668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9日
发明者王德茂 申请人:王德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