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1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可随使用者一同移动的移动体上、无论身体不方便状况如何在使用中都没有问题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
然而,上述输液器支架上的手把存在一个问题,即仅具有可固定于支柱部的任意位置的功能,因为把持装置的保持角度呈无法改变的结构,所以使用者或有某种不方便、或有腕部骨折等伤病时,难以抓扶上述手把、不便使用。
发明目的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可随使用者一同移动的移动体上、无论身体不方便状况如何在使用中都没有问题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该装置具有装于移动体上的装配基部和转动自如地连接于装配基部上的把持部件,此把持部件与上述装配基部借助相对于装配基部将把持部件限定在任意转动位置或解除该限定的保持角度调节机构结合在一起。
另外,本发明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上述保持角度调节机构具有平时相对装配基部将把持部件进行限定、及通过推压进行限定解除的推压解除操作装置。
另外,本发明在第三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上述装配基部可装卸地装配于移动体的适当位置,上述把持部件由开环形部件构成。
另外,本发明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上述装配基部可装卸地装配于移动体的适当位置,上述把持部件由闭环形部件构成。
另外,本发明在第五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上述移动体为输液器支架。
进而,本发明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上述保持角度调节机构设有固定在上述装配基部固定槽中的中继套筒、和用于接触到此中继套筒外周端面的具有外周端面的手把部的圆筒状手把基部,在从此手把基部侧向上述中继套筒方向插入支轴的同时,从上述装配基部的承受部侧插入固定螺栓、与支轴形成螺纹结合的结构,而且,上述手把基部在内侧中间设有间隔部,沿着穿过此间隔部中心的中心轴设置用于插入上述支轴的插通筒,同时,在上述中继套筒与手把基部的各自内壁面上,于轴向上等间隔突设多条棱,在从上述手把基部跨过中继套筒形成的内侧空间部中,将用于限定上述手把基部的结合内筒可移动地嵌在上述插通筒上的同时,结合内筒由弹簧从中继套筒侧推向手把基部侧,在结合内筒的外周,沿中继套筒侧及手把基部侧的棱间的谷部形成可移动的咬合齿,在从上述手把基部的另一端面到间隔部的开口空间装有可进退的推压操作部件,此推压操作部件在表面设有推压部的同时朝前方侧突设传递腿,此传递腿在上述间隔部穿过围绕上述支轴形成的三个通孔突入上述内侧空间部,并使其前端触及上述结合内筒,通过推压上述推压操作部件经传递腿将上述结合内筒在克服弹簧推力的同时进行推压,由此使结合内筒的咬合齿从把持部件基部侧的棱间的谷部移动到中继套筒棱间的谷部,进而解除上述把持部件基部的限定并得以进行把持部件的转动调节。
通过第一技术方案,能够相对装配于移动体上的装卸基部,将把持部件调节及固定在便于操纵的角度以供使用。
通过第二技术方案,能够相对装卸基部,使把持部件将保持角度调节机构上的推压解除操作装置以由推压解除限定后的状态转动到便于使用的角度,而当手离开上述推压解除操作装置时,可以将上述把持部件限定在其便于使用的位置。
通过第三技术方案,能够将装配基部装于移动体的合适位置,将开环形状的把持部件通过保持角度调节机构上的推压解除操作装置,以由推压解除限定后的状态转动到便于使用的角度,而当手离开上述推压解除操作装置时,可以将上述把持部件原位限定在便于使用的位置。
上述把持部件因为由开环形部件构成,所以能有各种握法,又因为能将装配基部的高度固定在期望的位置,所以无论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如何,都能方便地进行操作。
通过第四技术方案,能够将装配基部装于移动体的合适位置,将闭环形状的把持部件通过保持角度调节机构上的推压解除操作装置,以由推压解除限定后的状态转动到便于使用的角度,而当手离开上述推压解除操作装置时,可以将上述把持部件原位限定在便于使用的位置。
上述把持部件因为由开环形部件构成,所以能通过手抓、臂抱保持在任意位置,又因为能将装配基部的高度固定在期望的位置,所以无论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如何,都能方便地进行操作。
通过第五技术方案,能够将装配基部固定在输液器支架支柱部的任意高度位置上,相对装配基部,边操作保持角度调节机构的推压解除操作装置边转动把持部件变到期望的角度,一旦手从推压解除操作装置离开,就以该状态固定把持部件。
通过第六技术方案,能够由推入推压操作部件经传递腿对抗上述结合内筒赋势装置的赋势力进行推压,结合内筒的咬合齿从把持基部侧的棱间的谷部向中继套筒的棱间的谷部移动。为此,上述把持部件基部能解除限定,进行把持部件的转动调节。
以下为关于本发明涉及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实施于医院使用的输液器支架的一例,结合


如下。
图1所示的输液器支架1设有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2。
上述输液器支架1在装配了移动用脚轮3的机架4上突设基部支柱6的同时,在基部支柱6上装配支撑支柱8且可进行伸缩,在此支撑支柱8的顶部设有用于吊挂点滴瓶B的吊具9,因此,由此基部支柱6和支撑支柱8构成支柱部5。支撑支柱8是相对基部支柱6能以缓慢状态将高度调节装置7进行伸缩并在实现可进行高度调节的同时通过将高度调节装置7进行紧固、将支撑支柱8相对基部支柱6形成固定状态的部件。
上述机架4如图所示具有放射状配置的五个支脚4a,中心竖立着上述支柱部5。
上述支脚4a从竖立着上述支柱部5的中心到中间部位呈直线状下降的结构,从中间部位向前端侧呈升高的结构。在升高的前端侧装配着上述移动用脚轮3。另外,在支脚4a间设有固定踏板10。
上述移动操作装置2如图2所示,由在构成支柱部5的基部支柱6上通过紧固螺栓(后述)装卸可能地固定着的装配基部11、和经相对装配基部11在任意转动位置进行限定或解除限定的保持角度调节机构12而设的手把部13构成。
上述装配基部11如图3所示,在中央位置设有承受上述支柱部5的基部支柱6的凹曲面状承受部14,围绕此承受部14设有臂部11a、11b。另外,在上述承受部14背面侧,形成有固定后述的保持角度调节机构12的固定槽11c。
在上述臂部11a上设有螺孔15(参见图4),通过将紧固螺栓16从外侧边向上述承受部14转动边向前进,将装配基部11固定保持在上述基部支柱6的合适位置。
下面就上述保持角度调节机构12进行说明。此保持角度调节机构12首先设有底部固定于上述装配基部11固定槽11c上的中继套筒17、和与此中继套筒17外周端面接触的具有外周端面的手把部13的圆筒状手把基部13a,在将支轴18从此手把基部13a侧向上述中继套筒17方向插通的同时,从上述装配基部11承受部14侧经固定槽11c、中继套筒17的底部17b插入止动螺栓19,形成与支轴18螺纹结合的结构。
另外,上述手把基部13a的内侧中间设有间隔部20,沿贯穿此间隔部20中心的中心轴,设有用于插通上述支轴18的插通筒21。此插通筒21在中继套筒17的外周端面与手把基部13a的外周一端面接触时,形成接触到上述中继套筒17的底部17b的结构。
进而,上述中继套筒17和手把基部13a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当手把基部13a的外周一端面与中继套筒17的外周端面接触后,由手把基部13a的插通筒21和手把基部13a及中继套筒17的内壁构成内侧空间部S。另外,在上述中继套筒17和手把基部13a各自内壁面的轴向上等间距地突设着多条棱22、23。
这里,中继套筒17侧的棱22与手把基部13a侧的棱23的宽度相同,各条棱22、23间设有等宽的谷部V。
而且,在从上述手把基部13a经中继套筒17构成的内侧空间部S中,用于限定上述手把基部13a的结合内筒25可移动地嵌于上述插通筒21。此结合内筒25由压缩弹簧24从中继套筒17侧推至手把基部13a侧。
在结合内筒25的外周,沿中继套筒17侧及手把基部13a侧的棱22、23间的谷部V,形成可移动地咬合齿26。此形成于结合内筒25的咬合齿26与中继套筒17侧的棱22的长度大致相同,由于结合内筒25的长度呈比棱22的长度更长的结构,所以在结合内筒25的外周存在无咬合齿26形成的部分。
在从上述手把基部13a的另一端面到间隔部20的开口空间Os上,进退可能地安装着推压操作部件27。也就是说,在此推压操作部件27的表侧设有推压部27b的同时,在前方侧突设有三个传递腿27L,这些传递腿27L在上述间隔部20中穿过围绕插通其中心的上述支轴18形成的三处通孔20h突入上述内侧空间部S。并且,这些传递腿27L接触到上述结合内筒25。另外,在传递腿27L的前端侧,为防止推压操作部件27脱落,设有在通孔20h内侧空间部S侧的缘部进行咬合、保持的钩部F。
上述手把部13与上述手把基部13a结为一体,由形成开环形状、即大致呈J形状的管材构成,为便于握持,前端设有膨出形状的头部13h(参见图2)。
以上,在设有抓握兼用移动操作装置2的输液器支架1上,护士能够边将设于支脚4a、4a间的固定踏板10踏在地面上保持支架不动,边在支撑支柱8的顶部吊具9上吊挂点滴瓶B、输液袋等。
当患者在打点滴的状态下自行在医院内移动时,调整上述输液器支架1的基部支柱6上装配基部11的固定位置,将抓握兼用移动操作装置2在便于患者抓握的合适位置紧固,再通过紧固螺栓16进行固定。
而且,边推压手把部13基部的保持角度调节机构12的推压操作部件27的推压部27b边使手把部13转动,当将手把部13调整到期望的角度位置时,通过将手离开上述推压部27b,就能在该位置上限定上述手把部13。
此动作说明如下,首先,在图4的状态下一旦推压上述推压部27b,推压操作部件27便沿手把基部13a的开口空间Os推入,经间隔部20的穿孔20h,由突入内侧空间部S的传递腿27L将结合内筒25对抗弹簧24的赋势力推入中继套筒17底部侧。
于是,从中继套筒17侧的棱22跨到手把基部13a侧的棱23的、夹于谷部V的结合内筒25的咬合齿26从手把基部13a侧的棱23间的谷部V脱离,作用于中继套筒17侧的棱22间的谷部V,因上述手把基部13a上未设咬合齿26的部分形成对应,上述手把基部13a以支轴18为中心形成转动自如的状态(参见图5)。
这样,在角度调整之后,通过将手从上述推压部27b离开,结合内筒25因弹簧24的赋势力被推回,其咬合齿26形成从中继套筒17侧的棱22间的谷部V跨到手把基部13a侧的棱23间的谷部V的跨越状态,重又形成无法转动手把基部13a的限定状态。这样就能将移动操作装置2的手把部13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便于操作的调节(参见图6、图7),因此方便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而且,患者可以舒服地抓住上述手把部13,或握住手把部13前端的头部13h,或者将手伸进去呈搭挂状(参见图8),一方面能将手把部13作为支撑自己身体的抓手,一方面又能在输液器支架1随身移动时作为拉手使用。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移动操作装置2还能为如下结构。
也就是说,此时的移动操作装置2如图9、图10所示,将手把部13做成闭环形状,即椭圆形状。
此时仍然边推压手把部13基部的推压部27b边进行手把部13的变位调节,当手把部13到达期望的角度位置时,通过将手从上述推压部27b离开就能在该位置上限定手把部13。
而且,根据患者身体伤病的不同,可将手伸进上述手把部13呈搭挂状保持(参见图11),也可从任意位置进行抓握(参见图12),一方面能将手把部13作为支撑自己身体的抓手,一方面又能在输液器支架1随身移动时作为拉手使用。
关于本发明涉及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以医院中使用的输液器支架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2还能用于随使用者一起移动的装置,例如步行训练用步行辅助车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将装配基部装于移动体的合适位置,将把持部件通过操作保持角度调节机构在解除限定的状态下转动到便于使用的角度,当手从保持角度调节机构离开时,能够将上述把持部件限定在便于使用的位置。因此,无论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如何,都能视为一款方便好用的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装于移动体上的装配基部和转动自如地连接于装配基部上的把持部件,此把持部件与所述装配基部经保持角度调节机构结合在一起,所述保持角度调节机构将把持部件相对于装配基部限定在任意转动位置、或解除该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角度调节机构具有平时相对装配基部将把持部件进行限定、及通过推压进行限定解除的推压解除操作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基部可装卸地装配于移动体的适当位置,所述把持部件由开环形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基部可装卸地装配于移动体的适当位置,所述把持部件由闭环形部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为输液器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角度调节机构设有固定在所述装配基部固定槽中的中继套筒、和用于接触到此中继套筒外周端面的具有外周端面的手把部的圆筒状手把基部,在从此手把基部侧向所述中继套筒方向插入支轴的同时,从所述装配基部的承受部侧插入固定螺栓、与支轴形成螺纹结合的结构,而且,所述手把基部在内侧中间设有间隔部,沿着穿过此间隔部中心的中心轴设置用于插入所述支轴的插通筒,同时,在所述中继套筒与手把基部的各自内壁面上,于轴向上等间隔突设多条棱,在从所述手把基部跨过中继套筒形成的内侧空间部中,将用于限定所述手把基部的结合内筒可移动地嵌在所述插通筒上的同时,结合内筒由弹簧从中继套筒侧推向手把基部侧,在结合内筒的外周,沿中继套筒侧及手把基部侧的棱间的谷部形成可移动的咬合齿,在从所述手把基部的另一端面到间隔部的开口空间装有可进退的推压操作部件,此推压操作部件在表面设有推压部的同时朝前方侧突设传递腿,此传递腿在所述间隔部穿过围绕所述支轴形成的三个通孔突入所述内侧空间部,使其前端触及所述结合内筒,通过推压所述推压操作部件经传递腿将所述结合内筒在克服弹簧推力的同时进行推压,由此使结合内筒的咬合齿从把持部件基部侧的棱间的谷部移动到中继套筒的棱间的谷部,进而解除所述把持部件基部的限定并得以进行把持部件的转动调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可随使用者一同移动的移动体上,无论身体不方便状况如何都能没有问题地使用的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该装置具有固定在移动体的基部支柱(6)上的装配基部(11)、和转动自如地连接于装配基部(11)上的手把部(13),此手把部(13)与上述装配基部借助相对于装配基部(11)将手把部(13)限定在任意转动位置或解除限定的保持角度调节机构(12)结合在一起。装配基部(11)在中央位置设置承受基部支柱(6)的凹曲面状的承受部(14),并设置围绕此承受部(14)的臂部(11a、11b)。在臂部(11a)上形成螺纹孔(15),紧固螺栓(16)从外侧向上述承受部(14)嵌入并紧固,将抓扶兼用移动操作装置固定保持在构成移动体的支柱部(5)的基部支柱(6)的适当位置。
文档编号A61G5/00GK1416915SQ02156399
公开日2003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31日
发明者增川贵之 申请人: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