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2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介入医疗器械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医疗器械技术,在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应用在人体各种管腔内的介入器械,如血管支架、胆道支架、食道支架、肠道支架、胰管支架、尿道支架或气管支架等等,以及相应的介入导管、球囊、滤器等。其中,支架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表现尤其突出。对于因血管阻塞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血管疾病中,支架被证明是一种比较成功的长期植入血管的介入医疗器械。在手术时,将支架通过输送器输送到血管的阻塞病变部位,然后释放支架,利用支架膨胀将阻塞的血管撑开,使阻塞的血管保持畅通。为提高介入医疗器械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效果和治疗效果,还可以在这些器械体某一局部或全部的表面上涂覆药物和/或聚合物。例如支架表面可以涂覆含有药物的聚合物涂层,当含有药物涂层的支架植入人体后,不仅可以将阻塞的血管撑开,而且其上药物涂层还可以不断地向与之接触的病变血管组织释放药物,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然而,由于人体体内生理构造的复杂性,介入医疗器械在人体内的应用,本身也存在着复杂的生物相容性的问题,此外聚合物材料涂覆在介入医疗器械上时,同样也会在体内存在生物相容性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聚合物材料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含氟聚合物、聚乙烯类聚合物或聚苯乙烯类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在应用之初均为工业应用,生物相容性较差。因此现有的介入医疗器械在长期植入人体后,由于生物相容性较差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血栓及术后并发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技术方案如下—种介入医疗器械,所述介入医疗器械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层涂层,且所述涂层中最外层涂层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优选地,所述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为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优选地,所述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为磺化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优选地,所述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为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优选地,所述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 25% 55%。优选地,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5% 30%。优选地,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10% 20%。该介入医疗器械中,当所述涂层为多层时,除最外层以外的其它层涂层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
优选地,所述除最外层以外的其它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小于最外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优选地,所述除最外层以外的其它涂层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 0% 15%。优选地,所述除最外层以外的其它涂层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 5% 10%。优选地,所述涂层中至少一层含有药物。该介入医疗器械中,当所述药物与所述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发生反应时,所述含有药物的涂层的材料不采用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优选地,所述含有药物的涂层与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涂层之间至少有一层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材料不采用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优选地,所述介入医疗器械为人体管腔支架。优选地,所述人体管腔支架包括冠状动脉血管支架、颅内血管支架、外周血管支架、术中支架、心脏瓣膜支架、胆道支架、食道支架、肠道支架、胰管支架、尿道支架或气管支
^K O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医疗器械,其最外层涂层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该磺酸基团的存在,赋予了聚合物与肝素相同的表面特性和适当的亲水性。当该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在体液环境下,材料表面磺酸基团的存在,不仅使得材料能够形成一薄层分子水平的亲水膜,而且表面带负电荷,与细胞相容性增强。因此,该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最外层具有细胞友好的表面,细胞容易在其表面贴壁生长,而且还具有与肝素相同的表面特性,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该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中还含有亲脂性的主链,能够与药物达到分子水平相容,所以该介入医疗器械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涂层还能够携载生物活性的药物, 并且能够控制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含有药物的介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含有药物的介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与不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控制药物释放性能比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器械,其最外层聚合物涂层的材料为具有亲水性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植入人体后,在该介入医疗器械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与细胞相容的细胞环境友好层,从而细胞容易在其表面贴壁生长,而且该表面还具有与肝素相同的表面特性,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介入医疗器械包括支架本体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外表面的涂层 2,其中涂层2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本申请实施例,涂层2所使用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包括但不局限于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优选为磺化苯乙烯-烯烃共聚物,更优选为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且其中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25 55%。此外该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还可以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共聚物。本申请实施例,涂层2所使用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中的磺化率优选为5% 30%,因为共聚物中磺酸基团的引入量(即磺酸基团的含量)对共聚物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磺酸基团引入量通常用磺化率(即有多少百分比的苯环被磺化)来表征,以聚苯乙烯丁烯共聚物为例,当磺化率大于50%时,材料便会失去弹性和成膜性;当磺化率大于30%, 则材料的强度不够,黏附性也比较差。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中的磺化率在5% 30%,在这个范围内,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涂覆在支架本体1上后,涂层在受力时不易开裂、剥离,物理性能满足要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涂层2所使用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中的磺化率更优选为10% 20%。本申请实施例,该介入医疗器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人体内管腔支架,包括但不局限于冠状动脉血管支架、颅内血管支架、外周血管支架、术中支架、心脏瓣膜支架、胆道支架、食道支架、肠道支架、胰管支架、尿道支架或气管支架,优选为冠状动脉血管支架。实施例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介入医疗器械包括支架本体1、涂覆在支架本体1外表面的最外层涂层2和内层涂层3,其中最外层涂层2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并且最外层涂层2所使用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中的磺化率为5% 30%,更优选为10% 20%。内层涂层3的材料可以为无机涂层、有机涂层或传统聚合物涂层,还可以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涂层,当内层涂层3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时,由于内层涂层 3与最外层涂层2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对材料特性要求也不一样,需要材料的粘附性能更强,所以内层涂层3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小于最外层涂层2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层涂层3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应控制在15%以下,优选为5 10%。实施例三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内层涂层3与支架本体1之间增加一层底层涂层4。与实施例二中的内层涂层3 —样,底层涂层4的材料同样可以为无机涂层、有机涂层或传统聚合物涂层,还可以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涂层。当底层涂层4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时,底层涂层4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应控制在15%以下, 优选为5 10%。实施例四本申请实施例,支架本体1外表面设置有多层涂层,其中最外层涂层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并且最外层涂层2所使用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中的磺化率为 5% 30%,更优选为10% 20%,并且多层涂层中至少一层涂层中含有药物。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1的外表面涂覆有三层涂层,分别为最外层涂层2、内层涂层3和底层涂层4,其中内层涂层3内含有药物。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某些特定的药物与最外层涂层2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发生反应,如图5所示在含有药物的内层涂层与最外层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层5, 并且含有药物的内层涂层3的材料不能采用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本申请实施例,涂层中含有的药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活性药物,包括但不局限于抗凝血剂、抗癌药物、微生物免疫抑制剂、激素和/或其它抗血管再狭窄药物,优选为雷帕霉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医疗器械,其最外层涂层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该磺酸基团的存在,使得聚合物具有与肝素相同的表面特性和适当的亲水性。当该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在体液环境下,介入医疗器械的表面不仅能够形成一层亲水表面, 而且带有负电荷,与细胞相容性增强,细胞容易在其表面贴壁生长;而且其与肝素相同的表面特性,也赋予了材料优异的抗凝血性能,从而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该聚合物中还含有亲脂性的主链,能够与药物达到分子水平相容,如图6所示,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与不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控制药物释放性能比较图。图中 1曲线的材料为不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η曲线的材料为磺化率为5%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m曲线的材料为磺化率为25%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由图中可以得出,该介入医疗器械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涂层,还能够携载生物活性的药物,并且能够控制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治疗效果。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医疗器械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层涂层,且所述涂层中最外层涂层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为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为磺化苯乙烯-烯烃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为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25% 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5% 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10% 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涂层为多层时,除最外层以外的其它层涂层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将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最外层以外的其它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小于最外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最外层以外的其它涂层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0% 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最外层以外的其它涂层中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5% 10%。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中至少一层含有药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药物与所述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发生反应时,所述含有药物的涂层的材料不采用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药物的涂层与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涂层之间至少有一层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材料不采用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医疗器械为人体管腔支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管腔支架包括冠状动脉血管支架、颅内血管支架、外周血管支架、术中支架、心脏瓣膜支架、胆道支架、食道支架、肠道支架、胰管支架、尿道支架或气管支架。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该介入医疗器械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层涂层,且涂层中最外层涂层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介入医疗器械最外层涂层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该磺酸基团的存在,使得聚合物具有与肝素相同的表面特性和适当的亲水性。当该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在体液环境下,介入医疗器械的表面不仅能够形成一层亲水表面,而且带有负电荷,与细胞相容性增强,细胞容易在其表面贴壁生长;而且其与肝素相同的表面特性,也赋予了材料优异的抗凝血性能,从而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文档编号A61F2/82GK102274550SQ20101020151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乐承筠, 唐智荣, 常兆华, 李俊菲, 王大伟, 罗七一, 胡玺, 黄鹏 申请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