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鼻喉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76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经鼻喉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呼吸道手术辅助装置,具体的是一种经鼻喉罩。
背景技术
喉罩是一种通气管,其导管前端衔接硅橡胶制的扁长凹形套囊。适当镇静后将其从病患口腔置入,到达喉头,罩的下端进入食管上口,罩的上端紧贴会厌腹面的底部,罩内通气口针对声门。套囊充气后在喉头部形成密封圈,从而保证通气效果。现有技术中,喉罩因其前端套囊材料比较厚、硬度比较大,即使完全抽净套囊内气体,其本身体积较大,所以不能通过鼻腔;喉罩型号选择不恰当或操作不当,置入过程中有可能使会厌被推向声门,引起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置入后整个口腔几乎完全被喉罩占据,难以实施口腔内操作,口腔管理困难;喉罩套囊在设计上与正常咽喉部位潜在解剖腔隙不能很好吻合,致使正压通气时出现漏气,以及通气过程喉罩移位,影响通气效果和麻醉安全;在手术结束浅麻醉下, 患者耐受性差且容易诱发喉痉挛,而过早拔除喉罩又有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鼻喉罩,所述的这种经鼻喉罩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喉罩从口腔置入时口腔管理困难、通气效果差、容易诱发喉痉挛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这种经鼻喉罩由套囊、通气导管、充气管和指示球囊构成,其中,所述的通气导管的前端开口呈斜面,所述的套囊固定在通气导管的前端周围,套囊在充气状态下呈扁平状的椭球体,套囊内设置有隔膜,所述的隔膜上设有小孔,所述的充气管的一端与套囊连通,充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口,所述的指示球囊连接在充气管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套囊由硅橡胶薄膜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通气导管的直径为7. 5mm,充气状态下套囊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壁间距离为20mm,套囊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之间距离为10mm,套囊的长度为55mm。或者,通气导管的直径为7. 0mm,充气时套囊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壁间距离为 16mm,套囊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之间距离为8mm,套囊的长度为50mm。或者,通气导管的直径为6. 5mm,充气时套囊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壁间距离为 16mm,套囊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之间距离为6mm,套囊的长度为45mm。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抽净套囊内气体,使套囊完全贴合于通气导管,通气导管外以石蜡油充分润滑,经病患的下鼻道缓慢置入,导管前端插入至喉头即止,然后向充气口注气,通过指示球囊的饱满度以及听诊正压通气下无漏气判断充气是否足够,对于位置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也可借助咽喉镜确认导管前端是否到达准确的位置。套囊充气后与咽喉部潜在解剖空间形状吻合,减少了正压通气时漏气,减少了术中喉罩移位的可能。套囊内隔膜在套囊内部起牵拉和支撑作用,隔膜上的小孔便于气体在套囊内均衡分布。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利用套囊和通气导管构成通气装置,经病患下鼻道置入,无需置入病患口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口腔管理难和位置固定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浅麻醉下普通喉罩耐受性差的问题,提高了喉罩使用的安全性。本发明还可帮助鼻衄患者实行鼻腔压迫止血,解决了鼻腔止血不能同时保证鼻腔通畅的困难。


图1是本发明的经鼻喉罩在套囊充气后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经鼻喉罩在套囊充气后的侧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经鼻喉罩在套囊放气后的正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经鼻喉罩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经鼻喉罩,由套囊1、通气导管2、充气管3和指示球囊4构成,其中,通气导管2前端设置有斜向上的斜面开口 21,套囊 1固定于通气导管2前端,套囊1由硅橡胶薄膜构成,充气时的套囊1呈扁平状的椭球,套囊1倾斜地设置于通气导管2前端,套囊内设置有隔膜(图中未示),隔膜上设有小孔(图中未示)。隔膜在套囊内部起牵拉和支撑作用,而隔膜上的细孔则是方便气体在套囊1内分布。当通过注气口向套囊1内注气时,通过套囊1自身的膨胀与套囊1内隔膜牵拉的相互作用达到特殊设计的大小和形状。充气管3的一端与套囊1连通,充气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口,指示球囊4连接在充气管3上。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通气导管2的直径为7. 5mm,充气时套囊1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2壁间距离(即套囊1侧翼)为20mm、套囊1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2之间距离为 IOmm,套囊1的长度为55mm。或者,通气导管2的直径为7. 0mm,充气时套囊1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2壁间距离为16mm、套囊1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2之间距离为8mm,套囊1的长度为50mm。或者,通气导管2的直径为6. 5mm,充气时套囊1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2壁间距离为16mm、套囊1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2之间距离为6mm,套囊1的长度为45mm。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使用前适当的鼻腔准备完成后,抽净套囊1内气体使得套囊1完全贴合于通气导管2,通气导管2外以石蜡油充分润滑,经下鼻道缓慢置入,通气导管2前端插入至喉头即止,然后向注气口注气,通过指示球囊4的饱满度以及听诊正压通气下无漏气判断充气是否足够,对于位置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也可借助咽喉镜确认通气导管 2前端是否到达准确的位置,整个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使用暴力破坏套囊1或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经鼻喉罩,由套囊、通气导管、充气管和指示球囊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导管的前端开口呈斜面,所述的套囊固定在通气导管的前端周围,套囊在充气状态下呈扁平状的椭球体,套囊内设置有隔膜,所述的隔膜上设有小孔,所述的充气管的一端与套囊连通,充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口,所述的指示球囊连接在充气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鼻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囊由硅橡胶薄膜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鼻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导管的直径为7.5mm, 充气状态下套囊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壁间距离为20mm,套囊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之间距离为10mm,套囊的长度为5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鼻喉罩,其特征在于通气导管的直径为7.0mm,充气时套囊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壁间距离为16mm,套囊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之间距离为8mm, 套囊的长度为5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鼻喉罩,其特征在于通气导管的直径为6.5mm,充气时套囊的长轴端面与通气导管壁间距离为16mm,套囊短轴端面与通气导管之间距离为6mm, 套囊的长度为45mm。
全文摘要
一种经鼻喉罩,由套囊、通气导管、充气管和指示球囊构成,通气导管的前端开口呈斜面,套囊固定在通气导管的前端周围,套囊在充气状态下呈扁平状的椭球体,套囊内设置有隔膜,隔膜上设有小孔,充气管的一端与套囊连通,指示球囊连接在充气管上。本发明利用套囊和通气导管构成通气装置,经病患下鼻道置入,无需置入病患口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口腔管理困难和位置固定困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浅麻醉下普通喉罩耐受性差的问题,提高了喉罩使用的安全性。本发明还可帮助鼻衄患者实行鼻腔压迫止血,解决了鼻腔止血不能同时保证鼻腔通畅的困难。
文档编号A61M16/04GK102335478SQ20101023057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9日
发明者张晓庆 申请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