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51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一种治疗烫伤、烧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具有生肌止血、止痛消炎和散热收敛的作用,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伤是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第一度因血管麻痹而充血;第二度形成充满血清的烧伤水疱;第三度组织坏死;第四度组织的炭化。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anoxemia)也严重。烧伤的组织可能坏死,组织烧伤时,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引起组织水肿,大面积烧伤时,血管渗透性异常,丢失大量液体,可能引起休克。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I度、II度和III 度。I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II度烧伤损伤较深,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 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III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III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II度与III度烧伤。中医关于烧伤的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烧伤亦称火烧疮、汤泼火烧、汤火伤。轻浅者通常不影响内脏功能,仅在局部出现红晕,起疱,或腐烂;重者损害面积大而深, 产生火盛伤阴,热毒炽甚,耗伤体内阴液。甚则热毒内攻,或气血两虚等全身症状,临床可见口渴,发热,便秘,小便不利甚或烦躁不宁,神昏谵语。治疗轻者只需外治,用地榆、大黄等量,冰片少许研末,香油调敷。重者宜辨证施治,清热解毒,凉营熄风,或固气养阴,回阳救逆,多选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羚羊钩藤汤或生脉散、参附汤等加味,若病程日久,耗伤气血者,则宜补气养血,可用八珍汤加味。外治方法包括清洗疮面,水泡处理,清除焦痂或植皮等项,亦可将上述药膏涂敷疮面,严重者应及时进行中西医抢救治疗。古代中医文献中都认为其病因是热毒,在治疗上所采用几乎全是清热解毒药。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指出本病多由火热毒邪外伤所致,治疗当以苦寒收敛为主,谓“火疮用桅子、黄芩、白敛煎汤以淋疮,气溜去火热毒”。《医学入门 汤火疮》指出“汤泡火烧疮。初时宜强忍痛,急向火炙,慎勿以冷物熨之,使热不能出。烂人筋骨。后用寒水石七两,黄柏、 黄连、黄芩、山桅、大黄、赤石脂各一两,甚者加冰片少许为末.酒调或鸭子清调敷。清代陈士铎在《洞天奥旨》指出本病乃火毒所致,内外受之,治疗当内外同治,谓“汤烫疮……轻则害在皮肤,重则害在肌肉,尤甚者害在脏腑……故治火烧之症,必须内外同治,则火毒易解也”。近代中医文献大多数认为烧伤是因热所致,热胜则内腐,以致肌肤腐烂,外毒时有内攻可能,故而认为除热外还有毒,其病因机制仍是热毒,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制剂或方药。小面积烧伤伤情较轻,可不输液,除注意防治感染外,重点在于处理好创面;中度以上烧伤伤情严重,必须兼顾全身疗法和创面处理。创面处理创面注意保护性隔离,尤其大面积烧伤时正确处理创面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而创面焦痂的处理又是中心环节。一般原则Γ烧伤创面保持清洁,浅ΙΓ创面应防止感染,深ΙΓ创面要保护残留上皮以减少瘢痕,Iir创面防止感染,有计划切痂。初期创面处理,亦称烧伤清创术,目的是尽量清除创面污染,擦洗干净健康皮肤。即用大量灭菌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及周围皮肤,并清除污垢或异物,水疱已破溃的则应清除疱皮,焦痂涂碘酒,外用抗菌剂对预防创面感染有效,清创后ΙΓ创面多选涂磺胺嘧啶银或湿润烧伤。中药及其制剂治疗烧烫伤,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有很好的疗效。根据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不同,用于烧伤的中药大致可分为膏剂、散剂、汤剂或水剂、油剂、酊剂、霜剂、乳齐 、擦剂、膜剂等剂型。这些制剂大多数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祛瘀生肌等功效。申请人: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以及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通过对传统中药的研究, 并结合辩证论证,得到一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药物组合物,下面对本组合物的主要原料药进行说明,以便公众更好的理解野牡丹,性味酸、涩,性凉;归脾、胃、肺、肝经。具有消积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食积、泄痢、肝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腹痛、白带、乳汁环下、血检性脉管炎、肠痈、疮肿、毒蛇咬伤。山芝麻,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的功效。用于感冒高烧, 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白背叶,又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消炎止血。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黑面神,别名黑面叶,钟馗草,狗脚刺,鬼画符。《岭南采药录》载味甘,性寒,散疮消毒,洗烂肉,治漆疮,其叶,人遇毒食之,则觉香甜,解牛病热毒,其根浸良酒,凡乳管不痛而乳少,捣烂其叶,和酒糟蜜糖服之。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或槲寄生的带叶茎枝,又名桃树寄生 《圣惠方》,苦楝寄生《本草求原》,广寄生《中药志》。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石斑木,又名凿角,春花,铁里木,属蔷薇科。分布在中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省,多生于阔叶林或疏林中。根入药,全年可采。主治足踝关节陈伤作痛,跌打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在吸收借鉴传统医学的基础上,融合西药的药效,提供一种据有良好治疗烧伤、烫伤效果的药物。具体来说,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是由药物组合物和/或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种原料药野牡丹10-20份,山芝麻:15-25份,白背叶10-25份;黑面神10-20份,桑寄生10-20份,石斑木10-20份。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优选以下重量份的各种原料药野牡丹15份,山芝麻20份,白背叶20份;黑面神15份,桑寄生15份,石斑木15份。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包括1-3 份的抗生素。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生素包括痢特灵。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烧伤、烫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在使用时,先将各种原料药晒干,磨成细粉后,再按照上述配方,得到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然后将药物组合物外敷于患处。在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初期创面处理,亦称烧伤、烫伤清创术,目的是尽量清除创面污染,擦洗干净健康皮肤;2、先用大量灭菌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及周围皮肤,并清除污垢或异物,无需去除疱皮;3、然后再外敷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粉末,一般不建议包扎,便于观察病情,减少换药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持创面的开放,防止感染;4、一般每天外敷所述药粉1-2次,严重时,渗出液比较多时,可以适量增加药粉的用量,一般一个星期左右见效,死皮脱落,不留疤痕。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申请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进行具体的描述,目的是为了公众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所述的技术内容,而不是对本发明申请所述技术内容的限制,事实上,在不违反本发明精神实质内所做的任意增减、替换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实施例一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是由药物组合物和/或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种原料药野牡丹10份,山芝麻15份,白背叶10份;黑面神10份,桑寄生10份,石斑木10份。将上述原料药晒干磨碎,按上述重量份配方,然后将伤口经清创处理,清洁伤口, 用消毒后的针头从水泡侧面刺穿,将水放出,无需去除疱皮,外敷至患处,无需包扎,便于观察病情,减少换药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一般一天两次,连续使用4-6天即可见效。实施例二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种原料药
野牡丹20份,山芝麻25份,白背叶25份;黑面神20份,桑寄生20份,石斑木20份,痢特灵2份。 将上述原料药晒干磨碎,按上述重量份配方,然后将伤口经清创处理,清洁伤口, 用消毒后的针头从水泡侧面刺穿,将水放出,无需去除疱皮,外敷至患处,无需包扎,便于观察病情,减少换药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一般一天两次,连续使用4-6天即可见效。实施例三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优选以下重量份的各种原料药野牡丹15份,山芝麻20份,白背叶20份;黑面神15份,桑寄生15份,石斑木15份,痢特灵3份。将上述原料药晒干磨碎,按上述重量份配方,然后将伤口经清创处理,清洁伤口, 用消毒后的针头从水泡侧面刺穿,将水放出,无需去除疱皮,外敷至患处,无需包扎,便于观察病情,减少换药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一般一天两次,连续使用4-6天即可见效。以下结合申请人多年医疗实践中治愈的病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所述治疗烧伤、 烫伤药物的功能和疗效病例一王某,男,40岁,煤油烫伤头面部,患处起泡、脱皮,部分流血,二度烧伤,采用野牡丹15份、山芝麻20份、白背叶20份、黑面神15份、桑寄生15份、石斑木15份,另加痢特灵 3份。将上述药物成分晒干磨碎,并经伤口处理,清洁伤口,无需去除疱皮,外敷至患处,换药时,只需用消毒液把患处喷湿,敷上药粉即可,一天两次,连续4天,死皮脱落,不留疤痕。病例二李某,男,2岁,开水烫伤腰部以下,患处起泡、脱皮,渗出液较多,二度烧伤,采用野牡丹20份、山芝麻25份、白背叶25份、黑面神20份、桑寄生20份、石斑木20份,外加痢特灵1份。将上述药物成分晒干磨碎,并经伤口处理,清洁伤口,无需去除疱皮,外敷至患处, 换药时,只需用消毒液把患处喷湿,敷上药粉即可,一天两次,连续4天,死皮脱落,不留疤痕。病例三张某,女,40岁,高压锅稀饭喷出烫伤胸部以上,患处起泡、脱皮,二度烧伤,渗出液较多,医院治疗2周后无效,采用野牡丹10份、山芝麻15份、白背叶10份、黑面神10份、桑寄生10份、石斑木10份、外加痢特灵2份。将上述药物成分晒干磨碎,并经伤口处理,清洁伤口,无需去除疱皮,外敷至患处,换药时,只需用消毒液把患处喷湿,敷上药粉即可,一天两次,连续4天,伤口愈合,死皮脱落,不留疤痕。病例四文某,男,36岁,摩托车排气管烫伤腿部,患处起泡、脱皮,渗出液较多,二度烧伤, 患处面积IOX 15CM,医院治疗2周后无效,采用野牡丹15份、山芝麻15份、白背叶18份、黑面神15份、桑寄生15份、石斑木15份,外加痢特灵3份。将上述药物成分晒干磨碎,并经伤口处理,清洁伤口,无需除疱皮,外敷至患处,换药时,只需用消毒液把患处喷湿,敷上药粉即可,一天两次,连续5天,伤口愈合,死皮脱落,不留疤痕。病例五
田某,女,50岁,患糖尿病多年,烧伤后患处起泡、脱皮,渗出液较多,二度烧伤,医院治疗后无效,采用野牡丹15份、山芝麻20份、白背叶20份、黑面神15份、桑寄生15份、 石斑木15份,外加痢特灵2份。将上述药物成分晒干磨碎,并经伤口处理,清洁伤口,无需去除疱皮,外敷至患处,换药时,只需用消毒液把患处喷湿,敷上药粉即可,一天两次,连续5 天,伤口愈合,死皮脱落,不留疤痕。事实上,在本申请人近十年的医疗实践中,治愈的病例数目众多,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成本低廉,减轻病患的负担。本发明申请所述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成本低,疗效显著,治愈后不留疤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是由药物组合物和/或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成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种原料药野牡丹=10-20份,山芝麻15-25份,白背叶10-25份; 黑面神:10-20份,桑寄生:10-20份,石斑木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优选以下重量份的各种原料药野牡丹15份,山芝麻20份,白背叶20份; 黑面神15份,桑寄生15份,石斑木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包括1-3份的抗生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生素包括痢特灵。
5.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烧伤、烫伤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是由药物组合物和/或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种原料药,野牡丹10-20份,山芝麻15-25份,白背叶10-25份,黑面神10-20份,桑寄生10-20份,石斑木10-20份,还包括适量的抗生素。将上述原料药晒干磨碎,按上述重量份配方,然后将伤口经清创处理,清洁伤口,用消毒过的针头从水泡侧面刺穿,把水放出,无需去除疱皮,外敷至患处,无需包扎,便于观察病情,减少换药时给患者换药时带来的痛楚,一般一天两次,连续使用一个星期左右即可见效。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2451249SQ20101051048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
发明者朱俊良 申请人:朱俊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