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11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 关,并通过出现广泛多发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本病的病因尚 不是很清楚,可能与自身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关。表现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 个体,从而激发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及神经调节失衡,从而导致气道 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哮喘症状发作。治疗上主要是应用支气管舒张药平喘和应用激 素抗炎,但治标不治本,且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大,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精神、经 济上的负担。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 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 关,并通过出现广泛多发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本病的病因尚 不是很清楚,可能与自身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关。表现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 个体,从而激发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及神经调节失衡,从而导致气道 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哮喘症状发作。治疗上主要是应用支气管舒张药平喘和应用激 素抗炎,但治标不治本,且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大,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精神、经 济上的负担。

发明内容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治疗支气管哮喘 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抗炎解除支气管痉挛,散寒清热,降气化痰平喘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 料药物配比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炒枳壳10-12. 5g,炙麻黄17. 5-22. 5g,桔梗7. 5-10g,炙甘草7. 5-12. 5g,杏仁泥5-7. 5g,前胡7. 5-10g,款冬花7. 5-10g,紫菀10-12. 5g,法半夏 10-12. 5g,海蛤粉 10-15g,细辛 2. 5_5g,五味子 1. 25-3. 75g,鲜生姜 5-7. 5g,大枣 5-7. 5g, 知母 12. 5-17. 5g,川贝 17. 5-22. 5g,苏子 25-32. 5g,双花 22. 5-27. 5g,白合 15_20g,桑皮 17. 5-22. 5g。本发明是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将炒枳壳、炙麻黄、桔梗、炙甘草、杏仁泥、前胡、款冬花、紫菀、法半夏、海蛤粉、细辛、五味子、鲜生姜、大枣、知母、川贝、苏子、双花、白合、桑皮 20味中药,用水浸泡,煎熬去渣得滤液,即制得此中药汤剂。中的药理分析炒枳壳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 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炙麻黄味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 肺平喘,利水。具有止咳,平喘,还有发汗的功效。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宣肺、祛 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炙甘草 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 代,可解附子毒。具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止悸复脉功效。杏仁泥味甘、辛。归肺、脾、大肠 经。宣肺止咳,降气平喘,润肠通便,杀虫解毒。主治咳嗽,喘促胸满,喉痹咽痛,肠燥便秘, 虫毒疮疡。前胡味苦、辛,微寒。归肺经。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主治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咳 满,咳痰黄稠。款冬花味微苦略辛,性平。入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嗽,治咳逆喘息,喉痹。 紫菀味苦、辛,性温。归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 血,小便不利。法半夏性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 晕,痰厥头痛。海蛤粉味苦、鹹、寒,入肝、胃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细辛味辛、 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五味子味酸微苦咸,气 涩,入肺、肾经,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 梦遗滑精,久泻久痢。鲜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 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大枣味 甘,性温,归心、脾、有补胃经。具益脾胃,益气养血,安定心神,调和营卫,缓和药性等功能。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滑肠。用于烦热消渴、骨蒸痨热、 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川贝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质润泄散,降而微升。 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 乳痈,疮肿。苏子味辛,性温。入肺、大肠经。主要功能为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治咳 逆、痰喘、气滞、便秘。双花味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 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百合甘寒质润,善养阴润燥。归肺,心经。入肺 经,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而止咳;入心经,养心阴,益心气,清心热而安心神。桑皮味甘、微 苦、归肺、脾经。肺热喘咳,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尤善泻肺火而平喘咳,治肺热咳喘,痰稠而 黄。20味中药巧妙组方,药物之间达到相须、相使、相畏的作用,使药物疗效增强,提高主药 功效,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以达到清肺化痰、化饮止哮、宣肺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 之特效。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合理,疗效好,药源广,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治愈率 高,临床应用多年,服药7天为一个疗程,轻者两个疗程显效,重者三个疗程即显效,总有效 率在95%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其组成为炒枳壳10. 5g、炙麻黄19. 5g、桔 梗9g、炙甘草9. 5g、杏仁泥5. 25g、前胡9. 25g、款冬花9. 5g、紫菀10. 25g、法半夏10. 75g、海 蛤粉13g、细辛2. 75g、五味子2. 25g、鲜生姜5. 75g、大枣5. 25g、知母13g、川贝19. 75g、苏子 28. 5g、双花26. 5g、白合18. 75g、桑皮21g。取上述药物原料,在室温下加水至900_1000ml, 浸泡4小时,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100-12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左右,药渣 再加水300-400ml,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IOOml左右,两遍共煎熬药汤300ml左右。 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左右,每天一次,七天一疗程,服用至临床症状消 失,再巩固疗效服用一疗程,一般用四-五个疗程。
实施例2 —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其组成为炒枳壳10. 75g、炙麻黄22. 25g、 桔梗8. 75g、炙甘草10. 5g、杏仁泥5. 75g、前胡8g、款冬花9. 25g、紫菀llg、法半夏11. 75g、 海蛤粉12. 25g、细辛3. 25g、五味子2g、鲜生姜5. 5g、大枣5g、知母14. 75g、川贝19. 75g、苏 子27g、双花24. 25g、白合18g、桑皮20. 25g。取上述药物原料,在室温下加水至900_1000ml, 浸泡4小时,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100-12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左右,药渣 再加水300-400ml,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IOOml左右,两遍共煎熬药汤300ml左右。 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左右,每天一次,七天一疗程,服用至临床症状消 失,再巩固疗效服用一疗程,一般用四-五个疗程。实施例3 —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其组成为炒枳壳10-12. 5g,炙麻 黄 17. 5-22. 5g,桔梗 7. 5-10g,炙甘草 7. 5-12. 5g,杏仁泥 5-7. 5g,前胡 7. 5-10g,款 冬花7. 5-10g,紫菀10-12. 5g,法半夏10-12. 5g,海蛤粉10_15g,细辛2. 5_5g,五味 子 1. 25-3. 75g,鲜生姜 5-7. 5g,大枣 5-7. 5g,知母 12. 5-17. 5g,川贝 17. 5-22. 5g,苏子 25-32. 5g,双花 22. 5-27. 5g,白合 15_20g,桑皮 17. 5-22. 5g。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汤剂因病人而异,可调整炒枳壳、炙麻黄、桔梗、炙甘草、 杏仁泥、前胡、款冬花、紫菀、法半夏、海蛤粉、细辛、五味子、鲜生姜、大枣、知母、川贝、苏子、 双花、白合、桑皮的重量,制成汤剂服用,其含量如下表所示,重量单位为克。
实施例 I例4 I例5 I例6 ^jFjk壳 10. 7『11. 5 11.75 ^^黄 18. 5_ 19. 5 21.5 ! 7. 75~9 8.25 草 10. 75 8.25 ^ 泥 7.25^6.25 6 If^ 9 ~8. 5 7.75 款冬花—8 7.75 8. 75 'WM 11. 5~10. 75 11.25 夏 10. 2§~11.75 11.25 粉 13. 2§~12.25 11.5 Iffl^ 3. 75~3 4.25 子 1.75^3 2.25 鲜生姜 7 5. 75 6. 25 6 ~6. 5 5.25 16 ~14. 25 15.25 W^l 17. 75~20. 5 18.75 ^Ψ 丨28. 75丨30. 5 \27.2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炒枳壳10 12.5g,炙麻黄17.5 22.5g,桔梗7.5 10g,炙甘草7.5 12.5g,杏仁泥5 7.5g,前胡7.5 10g,款冬花7.5 10g,紫菀10 12.5g,法半夏10 12.5g,海蛤粉10 15g,细辛2.5 5g,五味子1.25 3.75g,鲜生姜5 7.5g,大枣5 7.5g,知母12.5 17.5g,川贝17.5 22.5g,苏子25 32.5g,双花22.5 27.5g,白合15 20g,桑皮17.5 22.5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炒枳壳10-12.5g,炙麻黄17.5-22.5g,桔梗7.5-10g,炙甘草7.5-12.5g,杏仁泥5-7.5g,前胡7.5-10g,款冬花7.5-10g,紫菀10-12.5g,法半夏10-12.5g,海蛤粉10-15g,细辛2.5-5g,五味子1.25-3.75g,鲜生姜5-7.5g,大枣5-7.5g,知母12.5-17.5g,川贝17.5-22.5g,苏子25-32.5g,双花22.5-27.5g,白合15-20g,桑皮17.5-22.5g。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总有效率在95%以上。
文档编号A61P11/06GK101972468SQ20101054540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丛春延, 于淑萍, 吴京波, 王大鹏 申请人:于淑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