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在制备治疗和预防哺乳动物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04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麝香保心丸在制备治疗和预防哺乳动物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物制剂的新用途,尤其是涉及麝香保心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哺乳动物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和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并列为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脑血管病损(因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微栓子导致的脑血痉挛)引起的短暂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脑缺血发生部位有关,可见头晕、头痛、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视力损害、神志模糊、惊厥、昏迷等。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在M小时内完成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进一步发展可在数年内发生脑梗死。在脑梗死的病人中,大多数病例发生在高血压、高血脂的基础上,血黏滞度增高。 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等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效降低血黏度在脑梗死的治疗以及预防中有重要作用。在脑梗死的早期,局部神经元蛋白合成停止,膜离子转运功能停止,神经元发生去极化,Ca2+内流导致兴奋性氨基醇——谷氨醇释放。此类物质反过来又能加速Ca2+内流和神经元去极化,从而使神经元损伤加重。自由基的形成也能加剧神经元的损害。因此,早期使用神经元保护剂对脑梗死的恢复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神经元保护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1. Ca2+拮抗剂能显著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主要用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口服可致头痛、面红、胃肠不适和血压下降,静脉给药可出现血压轻度下降、心率加快、静脉炎等。其首选药物以尼莫地平(Nimodipine)为代表,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2.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缺血后神经细胞突触间隙谷氨酸的升高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谷氨酸的释放或阻断其受体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例如,在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中,证明MK-801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损伤作用,但因在临床实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无法上市。目前,国外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谷氨酸释放抑制剂罗吡唑 (Lubeluzole),其能有效阻止谷氨酸的释放。谷氨酸受体抑制剂Cerrstat经研究证明对谷氨酸受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3. NO合酶抑制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NO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过量时具有神经细胞毒性,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NO合酶(N0Q的神经元在异常情况下会过量释放N0,将含有NOS的神经元破坏85 % -95 %。常用的可减弱NO毒性作用的药物为NG位硝基左旋精氨酸(INNA),但临床使用疗效也不是很确切,而且因为早期释放对脑损伤反有保护作用;4.自由基清除剂能防止脂质过氧化并减少梗死面积,但临床使用效果并不确CN 102526193 A
切;5.神经营养增强剂此类药物能促进脑细胞的氧化、还原,调节神经细胞的代谢、 兴奋受抑制的中枢神经,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再生,但临床疗效不肯定。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疾病进展,促进受损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改善预后。 尽管其治疗方法很多,但迄今尚无重大的突破,疗效尚不十分肯定,有些正在研究中,还存在不同的看法,需待改进。超早期恢复血供,改善血液循环状态,配合针对缺血后神经元死亡不同机制的综合干预及脑保护治疗,无疑将是治疗的关键。

发明内容
麝香保心丸(国药准字D1020068)主要含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和冰片。麝香保心丸是芳香温通类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中药药物的代表,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方便、价格经济,而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之一。 据统计,麝香保心丸在芳香温通类治疗胸痹的中药中稳居第一,是唯一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独家传统中药大品种。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麝香保心丸的新用途,提供麝香保心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哺乳动物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麝香保心丸由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等七味药材或提取物组合而成。优选地,所述哺乳动物为人、大鼠和狗,优选为人。优选地,所述短暂性脑缺血为大脑中动脉电凝造成的局部永久性脑缺血、线栓法造成的短暂性缺血或双侧椎动脉阻塞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开通所致的全脑缺血。优选地,所述麝香保心丸的用量为1. 125 2%ig/kg。当所述哺乳动物为人时,所述麝香保心丸的用量为1. 125 2. 25mg/kg。当所述哺乳动物为大鼠时,所述麝香保心丸的用量为6 2%ig/kg,更优选为12 2%ig/kg。当所述哺乳动物为狗时,所述麝香保心丸的用量为2 8mg/kg,优选为8mg/kg。优选地,所述药物为口服制剂,例如丸剂。本发明通过复制大脑中动脉电凝造成的局部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线栓法造成的短暂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双侧椎动脉阻塞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开通所致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了中药丸剂(即麝香保心丸)6 Mmg/kg 口服给药对大鼠缺血性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组相比,中药丸剂不同剂量组均能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缺血后脑电图消失时间延长及灌注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治疗效果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其中,中药丸剂低剂量组(6mg/kg)各项指标与阴性组相比虽然有所改善,但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 > 0. 05);中药丸剂中剂量组(12mg/kg)缺血后脑电图消失时间、再灌后脑电图恢复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与阴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中药丸剂高剂量组O^ig/kg)缺血后脑电图消失时间、再灌后脑电图恢复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与阴性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中药丸剂不同剂量组均能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水肿情况得到改善,其中,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脑含水率显著的低于阴性组(P < 0. 05)。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果显示受试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行为学缺陷评分,降低脑坏死百分率。受试药物对脑缺血的改善作用与给药剂量呈正比。中药丸剂中、高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永久性局部脑缺血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受试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电凝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行为学缺陷评分,降低脑坏死百分率。受试药物对脑缺血的改善作用与给药剂量呈正比。其中,中药丸剂低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仅行为学缺陷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中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高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两项指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 01)。药效试验结果证实,中药丸剂12 2%ig/kg 口服给药对大鼠的实验性脑梗塞及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中药丸剂作用机制研究中,狗脑血流量实验结果表明中药丸剂2 8mg/kg给药较阴性对照组有增加犬颈内动脉流量和降低脑血管阻力的趋势,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中药丸剂2 %ig/kg对麻醉犬的动脉血压无明显的影响。8mg/kg剂量组给药60min后收缩压、平均压有所降低,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药丸剂2 8mg/kg各剂量组给药后麻醉犬心率有所降低,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模型结果显示,中药丸剂也能剂量依赖性地改善高分子右旋糖苷静脉注射引起大鼠的血淤症状,表现为网点计数增加、血流淤滞状态明显改善,但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 05);各实验组大鼠脑微循环血管血色及血管周围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中药丸剂抗脑缺血作用,可能部分与改善脑部微循环有关。全血和血浆粘度结果表明,受试药物中药丸剂也可降低全血粘度,并在高剂量时有显著性地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 05),但对血浆粘度无明显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提示中药丸剂抗脑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可能与降低脑血管阻力和全血粘度,改善脑部微循环有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临床治疗特点,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药物抗全脑缺血再灌损伤药效学研究、麝香保心丸治疗药物对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麝香保心丸对电凝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麝香保心丸对麻醉犬外周及脑血流量影响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脑微循环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有明显作用,本发明的新用途扩大了麝香保心丸的适应症,如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可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治疗和预防。经实验证明,麝香保心丸6 2%ig/kg能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缺血后脑电图消失时间延长及灌注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脑水肿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能明显降低局部永久性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梗死重量,改善行为学缺陷,且治疗效果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其抗脑缺血损伤机制可能部分与降低全血粘度, 改善脑部微循环有关。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图1为麝香保心丸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犬脑血管阻力的影响;图2为麝香保心丸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犬颈内动脉流量的影响;图3为麝香保心丸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犬外周平均动脉压的影响;以及
图4为麝香保心丸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犬心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应当理解,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麝香保心丸抗全脑缺血再灌损伤药效学研究1. 1试验材料1. 1. 1供试样品名称麝香保心丸;来源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批号G070103 ;规格42丸/瓶/盒,每丸重22. 5mg ;性状黑褐色有光泽水丸剂量成人每日3 6丸,按照成人体重60kg计,则成人剂量为1. 125 2. 250mg/ kg。按照体表面积折算,大鼠单位体重剂量一般为成人的6倍。按照成人低剂量取整数后折算大鼠低剂量为6mg/kg,中高剂量分别为12和2%ig/kg。配制取一定丸数于研钵中,加入0. 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研磨至所需浓度混悬液。1. 1.2阳性对照样品名称尼莫地平原料;来源郑州瑞康制药厂;批号20060106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配制精密称量后置于研钵中,加入0. 5% CMC-Na溶液研磨至所需浓度混悬液。1. 1.3阴性对照样品名称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来源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 F20060608 ;性状白色纤维状粉末配制精密称量后加入双蒸水配制成浓度0. 5%溶液。1. 1.4试验动物品系=Wistar大鼠;性别雄性;体重250 300克;来源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责任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SCXK (沪)2003-0003饲养动物饲养于正压净化通风动物房内,室温23 士 2°C,湿度40 70%,人工照明模拟昼夜变化,自由进食与饮水。1. 2试验仪器SW-30射频双极凝固器,上海市检测技术所检测仪器厂。MP150 多道生理记录仪,BIOPAC Systems, Inc.。DHG-9070A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华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Sartorius BS IlO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1. 3试验方法共设5组,阴性对照组(0. 5% CMC-Na 5ml/kg)、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6mg/kg)、中剂量组(iang/kg)、高剂量组O^ig/kg)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5mg/kg)。于缺血前30 分钟灌胃给药,给药体积均为0. 5ml/100g。将Wistar大鼠用12%的水合三氯乙醛腹腔注射麻醉(360mg/kg),在枕后暴露第一颈椎横突孔,用双极电凝对准横突孔电灼凝固双侧椎动脉。然后在颈部作一切口暴露双侧颈动脉,分离后,用1号丝线穿好,缝合伤口。于术后M小时,大鼠清醒时,用带硅胶管的动脉夹将双侧颈动脉夹闭,即造成四动脉闭塞全脑缺血,取出动脉夹可使血流再通,为再灌流期。该实验缺血与再灌时间均为1小时。观察指标为缺血后脑电图消失时间、再灌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再灌完毕,立即断头取脑,于电子天平上称湿重,将大脑置于恒温烘箱内烘干至恒重(每天称一次,直至连续两次重量之差小于1 ,求出各组的脑含水率。
权利要求
1.麝香保心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哺乳动物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麝香保心丸由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和冰片七味药材或提取物组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哺乳动物为人、大鼠和狗,优选为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暂性脑缺血为大脑中动脉电凝造成的局部永久性脑缺血、线栓法造成的短暂性缺血或双侧椎动脉阻塞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开通所致的全脑缺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麝香保心丸的用量为 1.125 24mg/kg。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哺乳动物为人时,所述麝香保心丸的用量为1. 125 2. 25mg/kg。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哺乳动物为大鼠时, 所述麝香保心丸的用量为6 2%ig/kg,更优选为12 2%ig/kg。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哺乳动物为狗时,所述麝香保心丸的用量为2 8mg/kg,优选为8mg/kg。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口服制剂,优选为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麝香保心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哺乳动物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麝香保心丸由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等七味药材或提取物组合而成。动物实验表明麝香保心丸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有明显作用,可用于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药物。
文档编号A61K36/54GK102526193SQ2010106024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夏玉叶, 张正光, 徐瑞林, 朱鹏, 盛雨辰, 闵埕, 陈忠梁 申请人: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