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及远程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44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及远程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及远程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突出和日常工作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人们急需一种能够解决或者缓和这个问题的手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远程医疗方式应运而生,远程医疗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随地地通过一种或多种便携式的生理指标监测终端,例如,远程医疗设备或便携式医疗仪,检测用户的身体状况,并将检测结果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发送到专门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平台上, 再由服务平台根据预先设置的诊断策略自动分析检测结果,或者,通过人工分析检测结果, 为该用户的健康情况给出建议并通知用户,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居家或养老院的老人、工作压力较高的企业白领、身患慢性病的人群等。图1为现有远程医疗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远程医疗系统包括可佩戴于人体的便携式医疗仪、家庭网关、医院无线通信设备、医院医疗服务器以及医生诊断终端, 其中,便携式医疗仪佩戴于人体,用于采集用户生理指标数据,并且具有传输方式切换装置,其中,切换装置用于便携式医疗仪选择通过短程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给家庭网关,或者通过远程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给医院无线通讯设备;家庭网关接收便携式医疗仪采集的生理指标数据,并通过因特网向医院医疗服务器传送数据;医院无线通信设备与医院医疗服务器相连,用于通过远程无线通信方式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数据,向医院医疗服务器传送;医院医疗服务器与医生诊断终端相连,用于向医生诊断终端发送接收的生理指标数据、以及,从医生诊断终端接收来自医生的诊断数据,通过因特网输出至家庭网关,或者, 输出至医院无线通信设备。其中,短程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超宽带(UWB,Ultra-Wideband)脉冲无线电、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 Ila等通信方式;远程无线通信方式包括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e System for Mobil Communication)、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以及第三代(3G,3rd Generation) 等通信方式。另外,远程医疗系统还可以包括社区网络服务器、本地基站、医院所在地基站、 药房终端、器械室终端、结算中心终端、配送中心终端、急救中心终端以及银行终端,其中, 社区网络服务器分别与家庭网关以及医院医疗服务器相连,本地基站分别与便携式医疗仪以及医院所在地基站相连,医院所在地基站与医院无线通信设备相连,药房终端、器械室终端、结算中心终端、配送中心终端、急救中心终端以及银行终端通过医生诊断终端与医院医疗服务器相连,也可以直接与医院医疗服务器相连。由上述可见,现有的远程医疗系统,主要还存在如下不足一、便携式医疗仪以及家庭网关不具备故障恢复功能,运行可靠性较低;当前远程医疗系统中的便携式医疗仪以及家庭网关的作用主要就是向医院医疗服务器上报包含生理指标数据的检测结果,如果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医院医疗服务器无法获取其状态信息,将影响整个远程医疗系统的运行,例如,现有的远程医疗系统,如果便携式医疗仪发生了故障,不能实现通过控制便携式医疗仪进行参数修改或重启便携式医疗仪自动恢复;进一步地,如果医院医疗服务器侧医生需要主动获取特定时刻下的用户生理指标数据,现有技术也无法实现;而且,医院医疗服务器也无法实现向便携式医疗仪或家庭网关推送固件升级指令以进行升级等。二、重复开发,开发成本高当各种远程医疗系统进入各类医疗机构时,不仅便携式医疗仪存在巨量定制开发工作,不同的便携式医疗仪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医疗系统,而且,医院医疗服务器平台本身也存在大量的与业务本身开展无关的重复开发的问题,例如,便携式医疗仪终端注册管理、终端在线管理、业务数据传输、状态查询报告、终端软件升级等。三、信息共享能力差现有的远程医疗系统,一般专为某医院或者健康服务器组织定制开发的,各系统之间可能互不兼容,采集的生理指标数据基本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进一步地, 当应用领域从远程医疗扩展到物联网的其它领域,实现终端(便携式医疗仪)和业务数据的跨行业共享,现有的远程医疗系统还无法满足该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远程医疗系统,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降低开发成本、提升信息共享能力。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远程医疗设备,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降低开发成本、提升信息共享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医疗系统,该系统包括便携式医疗仪、 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以及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其中,便携式医疗仪,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获取控制数据;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将获取的控制数据以及采集得到的业务数据按照预先设置的机器到机器M2M协议进行封装,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用于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发送的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解析,生成诊断信息,向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所述便携式医疗仪包括解析模块、状态监测模块、业务数据采集模块以及M2M模块,其中,解析模块,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数据,进行解析,如果是控制信息且包含状态监测信息,输出至状态监测模块,如果是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状态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状态监测信息,监测便携式医疗仪的运行状态,获取控制数据,输出至M2M模块;业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输出至M2M模块;M2M模块,用于按照预先设置的M2M协议对接收的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封装, 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所述M2M协议为应用系统监控平台WMMP协议。所述WMMP协议包括WMMP-A协议和WMMP-T协议,其中,WMMP-A协议用于封装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与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之间交互的数据;WMMP-T协议用于封装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与便携式医疗仪之间交互的数据。所述M2M模块封装有近距离通信模块、远距离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存储芯片。所述便携式医疗仪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解析模块输出的软件更新信息,更新相应软件的软件更新模块、和/或,用于接收解析模块输出的参数配置信息,执行参数配置的参数配置获取模块、和/ 或,用于在便携式医疗仪开机时,生成登录认证请求,携带登录认证信息,输出至M2M 模块,由M2M模块进行封装后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登录认证的登录认证模块。所述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包括业务管理模块、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以及数据中心模块,其中,业务管理模块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与数据中心模块相连;业务管理模块,用于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 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根据数据中心模块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发送的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所述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包括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与数据中心模块相连、用于管理便携式医疗仪信息的终端管理模块。所述终端管理模块包括支撑系统接口单元、订购关系维护单元、终端管理门户单元、业务运行单元、网管数据采集单元、业务故障管理单元、业务统计单元、通信能力接口单元、流量控制单元、消息路由单元、信息安全单元、协议适配单元、政企客户管理单元、终端厂家管理单元、终端型号管理单元、终端注册管理单元、终端故障管理单元、终端升级管理单元、终端状态管理单元、终端配置管理单元以及订购关系管理单元中的一个单元或其任思组合。所述业务管理模块包括业务管理门户单元、策略单元、M2M应用管理单元以及接口单元。所述数据中心模块包括集团客户数据单元、终端数据单元、业务提供商信息及产品信息单元、订购关系单元、应用信息单元以及权限信息及日志信息单元。
进一步包括网关设备,用于接收来自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业务数据、控制数据以及按照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进行监测产生的控制数据,进行汇合,通过互联网络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数据,进行解析,获取发送给自身的控制信息,将除自身的控制信息外的其它数据发送至相应的便携式医疗仪。所述网关设备包括无线网关设备以及有线网关设备,其中,无线网关设备,用于通过无线网络与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通信;有线网关设备,用于通过有线网络与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通信。一种远程医疗设备,该设备包括解析模块、状态监测模块、业务数据采集模块以及机器到机器M2M模块,其中,解析模块,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数据,进行解析,如果是控制信息且包含状态监测信息,输出至状态监测模块,如果是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状态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状态监测信息,监测便携式医疗仪的运行状态,获取控制数据,输出至M2M模块;业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输出至M2M模块;M2M模块,用于按照预先设置的M2M协议对接收的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封装, 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所述M2M模块封装有近距离通信模块、远距离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存储芯片。所述便携式医疗仪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解析模块输出的软件更新信息,更新相应软件的软件更新模块、和/或,用于接收解析模块输出的参数配置信息,执行参数配置的参数配置获取模块、和/ 或,用于在便携式医疗仪开机时,生成登录认证请求,携带登录认证信息,输出至M2M 模块,由M2M模块进行封装后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登录认证的登录认证模块。一种远程医疗设备,该设备包括业务管理模块、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以及数据中心模块,其中,业务管理模块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与数据中心模块相连;业务管理模块,用于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 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根据数据中心模块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发送的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进一步包括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与数据中心模块相连、用于管理便携式医疗仪信息的终端管理模块。所述终端管理模块包括支撑系统接口单元、订购关系维护单元、终端管理门户单元、业务运行单元、网管数据采集单元、业务故障管理单元、业务统计单元、通信能力接口单元、流量控制单元、消息路由单元、信息安全单元、协议适配单元、政企客户管理单元、终端厂家管理单元、终端型号管理单元、终端注册管理单元、终端故障管理单元、终端升级管理单元、终端状态管理单元、终端配置管理单元以及订购关系管理单元中的一个单元或其任思组合。
所述业务管理模块包括业务管理门户单元、策略单元、机器到机器M2M应用管理单元以及接口单元。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及远程医疗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获取控制数据;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将获取的控制数据以及采集得到的业务数据按照预先设置的机器到机器M2M协议进行封装,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的便携式医疗仪;用于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 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发送的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的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以及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解析,生成诊断信息,向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这样,在便携式医疗仪中引入M2M协议、通过便携式医疗仪反馈运行状态信息、采用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统一管理便携式医疗仪,并为不同的物联网业务服务平台提供接口, 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提升了信息共享能力。


图1为现有远程医疗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远程医疗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业务数据在远程医疗系统中的传输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数据在远程医疗系统中的传输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为了加快基于移动数据业务的行业应用的发展,对各行业的客户和众多的专用行业终端进行有效的管理,因而,在行业客户和专用行业终端之间搭建中间管理平台,用以全面掌控行业应用的情况、降低行业应用的开发难度、带动行业应用的规模化发展,成为科研工作研究的重点。机器到机器(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人(M2M,Machine To Men)协议是以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为底层平台,兼容多种传输方式,例如,CDMA、GSM、短消息业务(SMS, Short Message krvice)等,可以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适用于终端设备位置不固定、移动性强、需要与中心管理平台实时通信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测、机械服务、维修业务、工业流程自动化、电动机械、城市信息化、信息通信等领域,满足用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远程医疗系统中引入M2M模块以及M2M管理平台,提供标准化的数据传输以及综合的业务管理,用以降低便携式测量仪的改造成本以及医院医疗服务器平台的开发时间,为远程医疗系统提供一个通用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通过该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使得远程医疗系统与物联网其它行业系统进行终端和数据共享,实现跨行业合作。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远程医疗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远程医疗系统包括 便携式医疗仪、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以及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其中,便携式医疗仪,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获取控制数据;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将获取的控制数据以及采集得到的业务数据按照预先设置的M2M协议进行封装,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医疗仪是方便用户居家使用,或者随身佩带的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生理指标进行测量的仪器。实际应用中,便携式医疗仪也可以在初次使用或初始化时,向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请求注册、认证,用以接入远程医疗系统,关于注册、认证的流程,具体可参见相关技术文献,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向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请求注册、认证的同时或之后,可以向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请求参数配置信息,根据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参数配置信息,配置相应的参数,例如,软件升级参数、固件升级参数等。这样,所有便携式医疗仪采用相同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并可以由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监控,避免了定制重复开发的工作。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医疗仪可以产生两类数据一类种是测量用户生理指标得到的业务数据;另一类是便携式医疗仪自身的状态信息所属的控制数据,例如,便携式医疗仪的品牌、制造商、状态、软件版本、无线信号强度等信息。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用于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发送的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现有的医院医疗服务器上将与便携式医疗仪管理相关的功能、与具体的医疗业务无关的通用业务管理功能(例如,医疗仪器终端门户管理、日志管理、M2M应用管理等)以及医院医疗服务器与其它网元之间的交互接口处理功能剥离出来, 由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使得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不仅能为远程医疗服务,还能为其它的物联网业务服务。也就是说,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主要提供如下三大功能一、管理便携式医疗仪以及网关设备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通过生成相应的控制数据,对便携式医疗仪以及网关设备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注册控制、登录控制、参数配置、异常处理、固件升级、连接检查、状态查询以及远程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对便携式医疗仪和网关设备的一些管理,需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参与,例如,统计当前在线的便携式医疗仪以及网关设备的数量、统计当前在线的不同指标类型(血压、血糖等)的便携式医疗仪、对便携式医疗仪和网关设备的登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网关设备或便携式医疗仪上的支撑软件进行自动升级等,在该管理过程中,便携式医疗仪和网关设备通过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向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上报相应状态、参数等信息,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向便携式医疗仪以及网关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对接受的信息进行解析、翻译。
二、屏蔽不同业务平台差异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向上对不同业务平台通过透传业务数据提供交互,透传的业务数据可以是便携式医疗仪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之间的业务数据,也可以是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与其它物联网行业平台之间的业务数据。三、提供远程医疗系统与其它网元之间的接口其它网元包括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Data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业务操作支撑系统(BOSS,Business Operating Support System)、计费平台、网管平台、行业网关等。这样,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为其服务的各种行业的具体业务(服务)平台提供了统一的运营环境,扩展了远程医疗系统应用。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例如,如果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为便携式医疗仪发生运行故障的信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指令便携式医疗仪进行重启或参数修改的控制信息;如果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为便携式医疗仪运行正常信息,则不作处理。当然,实际应用中,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也可以根据便携式医疗仪的请求或自身设置的策略,将软件升级参数、固件升级参数等携带在控制信息中,向便携式医疗仪发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解析,生成诊断信息,向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接收从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透传的业务数据,结合现有的医院数字化平台或者医生诊断终端,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在提供服务的时候,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以向便携式医疗仪推送医疗行业业务数据,例如,用户健康状况诊断信息、用户保健建议信息等。实际应用中,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以由专业医疗服务提供人员进行维护。当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向便携式医疗仪发送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便携式医疗仪按照预先设置的周期进行业务数据采集并上报。进一步地,该远程医疗系统还包括网关设备,用于接收来自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业务数据、控制数据以及按照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进行监测产生的控制数据,进行汇合,通过互联网络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数据,进行解析,获取发送给自身的控制信息,将除自身的控制信息外的其它数据发送至相应的便携式医疗仪。本发明实施例中,网关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便携式医疗仪发出的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结合自身产生的控制数据,即网关设备自身的运行状态、固件版本等信息,汇总后再统一发送给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同时,网关设备接收来自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根据数据携带的标识进行判断,如果是发送给自身的控制信息,则按照控制信息执行操作,如果是发送给便携式医疗仪的数据,则进行转发。网关设备包括无线网关设备以及有线网关设备,其中,无线网关设备用于通过无线网络与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通信,有线网关设备用于通过有线网络与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通信。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包括业务数据以及控制数据,其中,业务数据即远程医疗系统的前端用户(使用便携式医疗仪的用户)和后端专业医疗服务提供人员(医院数字化平台)关心的数据,控制数据为远程医疗系统中除了业务数据以外的数据,也就是用于维系整个远程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营的数据,实际应用中,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报文类型进行标识,例如,在传输消息的消息头中设定报文类型,举例来说, 业务数据一般通过透传消息(TRANSPARENT_DATA)或者数据上报消息^0NFIG_TRAP)等进行传输,而控制数据一般通过远程控制消息(REM0TE_CTRL)、参数配置消息(C0NFIG_SET) 等等进行传输。当然,也可以将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携带在同一消息中进行传输。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医疗仪或网关设备(表中简称为终端)与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表中简称为平台)交互的消息类型列表。表 权利要求
1.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便携式医疗仪、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以及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其中,便携式医疗仪,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 获取控制数据;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将获取的控制数据以及采集得到的业务数据按照预先设置的机器到机器M2M协议进行封装,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用于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发送的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解析,生成诊断信息,向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医疗仪包括解析模块、状态监测模块、业务数据采集模块以及M2M模块,其中,解析模块,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数据,进行解析,如果是控制信息且包含状态监测信息,输出至状态监测模块,如果是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状态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状态监测信息,监测便携式医疗仪的运行状态,获取控制数据,输出至M2M模块;业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输出至M2M模块; M2M模块,用于按照预先设置的M2M协议对接收的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2M协议为应用系统监控平台WMMP协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WMMP协议包括WMMP-A协议和WMMP-T 协议,其中,WMMP-A协议用于封装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与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之间交互的数据; WMMP-T协议用于封装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与便携式医疗仪之间交互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2M模块封装有近距离通信模块、远距离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存储芯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医疗仪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解析模块输出的软件更新信息,更新相应软件的软件更新模块、和/或, 用于接收解析模块输出的参数配置信息,执行参数配置的参数配置获取模块、和/或, 用于在便携式医疗仪开机时,生成登录认证请求,携带登录认证信息,输出至M2M模块,由M2M模块进行封装后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登录认证的登录认证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包括业务管理模块、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以及数据中心模块,其中,业务管理模块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与数据中心模块相连; 业务管理模块,用于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根据数据中心模块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发送的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包括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与数据中心模块相连、用于管理便携式医疗仪信息的终端管理模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管理模块包括支撑系统接口单元、订购关系维护单元、终端管理门户单元、业务运行单元、网管数据采集单元、业务故障管理单元、业务统计单元、通信能力接口单元、流量控制单元、消息路由单元、信息安全单元、 协议适配单元、政企客户管理单元、终端厂家管理单元、终端型号管理单元、终端注册管理单元、终端故障管理单元、终端升级管理单元、终端状态管理单元、终端配置管理单元以及订购关系管理单元中的一个单元或其任意组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管理模块包括业务管理门户单元、策略单元、M2M应用管理单元以及接口单元。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模块包括集团客户数据单元、终端数据单元、业务提供商信息及产品信息单元、订购关系单元、应用信息单元以及权限信息及日志信息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网关设备,用于接收来自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业务数据、控制数据以及按照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进行监测产生的控制数据,进行汇合,通过互联网络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数据,进行解析,获取发送给自身的控制信息,将除自身的控制信息外的其它数据发送至相应的便携式医疗仪。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设备包括无线网关设备以及有线网关设备,其中,无线网关设备,用于通过无线网络与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通信;有线网关设备,用于通过有线网络与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通信。
14.一种远程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解析模块、状态监测模块、业务数据采集模块以及机器到机器M2M模块,其中,解析模块,用于接收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数据,进行解析,如果是控制信息且包含状态监测信息,输出至状态监测模块,如果是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状态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状态监测信息,监测便携式医疗仪的运行状态,获取控制数据,输出至M2M模块;业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输出至M2M模块;M2M模块,用于按照预先设置的M2M协议对接收的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2M模块封装有近距离通信模块、远距离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存储芯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医疗仪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解析模块输出的软件更新信息,更新相应软件的软件更新模块、和/或,用于接收解析模块输出的参数配置信息,执行参数配置的参数配置获取模块、和/或,用于在便携式医疗仪开机时,生成登录认证请求,携带登录认证信息,输出至M2M模块,由M2M模块进行封装后发送至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登录认证的登录认证模块。
17.—种远程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业务管理模块、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以及数据中心模块,其中,业务管理模块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与数据中心模块相连; 业务管理模块,用于接收便携式医疗仪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 根据数据中心模块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发送的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层模块与数据中心模块相连、用于管理便携式医疗仪信息的终端管理模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管理模块包括支撑系统接口单元、订购关系维护单元、终端管理门户单元、业务运行单元、网管数据采集单元、业务故障管理单元、业务统计单元、通信能力接口单元、流量控制单元、消息路由单元、信息安全单元、 协议适配单元、政企客户管理单元、终端厂家管理单元、终端型号管理单元、终端注册管理单元、终端故障管理单元、终端升级管理单元、终端状态管理单元、终端配置管理单元以及订购关系管理单元中的一个单元或其任意组合。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管理模块包括业务管理门户单元、策略单元、机器到机器M2M应用管理单元以及接口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及远程医疗设备。包括接收控制信息,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获取控制数据;采集用户生理指标得到业务数据,将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按照预先设置的机器到机器M2M协议进行封装后发送,接收诊断信息,向用户展示的便携式医疗仪、接收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分析控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生成控制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接收诊断信息,发送至便携式医疗仪的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以及接收业务数据,进行解析,生成诊断信息,向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发送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降低开发成本、提升信息共享能力。
文档编号A61B19/00GK102567611SQ2010106185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张少兵, 杨宏杰, 童恩, 金波, 陈苏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