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795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用具,特别是一种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疗效十分神奇,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 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现有的艾灸器包括传统的艾灸器和现代艾灸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几个缺占.
^ \\\ ·1、不可调温,传统的艾灸器结构简单,没有调距功能,有些国外产品调温距离不 大,没有实用价值,如专利号为97190669. 6的专利。2、常常漏灰伤害使用者的皮肤,传统的艾灸器结构松散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新 材料。3、固定方式老套单一不合理,传统的艾灸器只有绑带方式,没有提供更多样式的 固定方法。4、艾条使用规格局限,部分传统的艾灸器可用艾条兼容性差,只能使用专用或较 小的艾条。5、用火过程不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能实现方便温控,方便固 定使用,使用安全,设计简单,生产容易,艾条适应性广的一种艾灸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艾灸器,所述艾灸器包括外罩、底件、升降篮、滤筒、双面胶贴,所述的外罩为圆柱形,外罩内壁设置螺旋槽;所述的底件包括圆环型底座、圆柱形内筒,圆环型底座与外罩通过卡口连接,圆 柱形内筒与外罩内壁相适应,圆柱形内筒上有对称的直槽,双面胶贴粘贴于圆环型底座底 部;所述的升降篮呈圆环状,升降篮与圆柱形内筒内壁相适应,升降篮底部向内有突 出块,升降篮环壁上设有对称的中轴,中轴穿过直槽与旋转槽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艾灸器还包括卡挂件,所述卡挂件包括与滤筒筒形相应的卡圈、把手、升降 轴,所述的卡圈两翼设有把手,与卡圈垂直方向有二条升降轴;在所述的升降篮环面上设有 升降孔,升降轴穿过升降孔;所述的滤筒设有滤盖,滤筒筒身、滤盖由孔径为80目-120目的金属滤网构成,所 述滤盖的盖边由冲压金属件构成,滤筒高度为20mm ;所述的滤筒的滤口部分有折叠层;[0019]所述滤筒中增设弹簧件,弹簧件呈倒锥状;所述的滤筒由不锈钢制成;所述的外罩上设有相对称的4个圆气孔;所述的艾灸器还包括绑带,所述的底件上设有至少1对的T形气孔与绑带相连;所述的外罩上设有隔热套。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罩、底件、升降篮,组成一个升降装置,能方便控制提升滤 筒,从而控制温度,保证艾灸的舒适度,同时加入卡挂件方便取出滤筒,方便了使用。综上所 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生产容易,使用方便安全,同时能保证艾灸的效果和随 时控制温度的高低等优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艾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件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艾灸器的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罩的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件的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筒的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挂件的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挂件的主视图。图中分述标记如下1、外罩,2、圆气孔,3、底件,4、T形气孔,5、隔热套,6、升降篮, 7、升降孔,8、中轴,9、螺旋槽,10、直槽,11、卡圈,12、把手,13、升降轴,14、双面胶贴,15、滤 筒,16、滤筒筒身,17、滤盖,18、圆环型底座,19、圆柱形内筒,20、卡口,21、弹簧件,22、卡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实施方式一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艾灸器,所述艾灸器包括外罩1、底件3、升降篮6、滤筒15、 卡挂件22、双面胶贴14,外罩1是保温罩,可使用PPA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的外罩1为圆柱形,外罩1内壁 设置螺旋槽9,该螺旋槽9旋转向上。所述的底件3包括圆环型底座18、圆柱形内筒19,圆环型底座18与外罩1通过卡 口 20连接,该连接可旋转活动,圆柱形内筒19与外罩1内壁相适应,圆柱形内筒19上有对 称的直槽10,双面胶贴14粘贴于圆环型底座18底部,当撕开双面胶贴14时,可方便粘贴于 使用者的患处。所述的升降篮6呈圆环状,升降篮6与圆柱形内筒19内壁相适应,升降篮6底部 向内有突出块,升降篮6环壁上设有对称的中轴8,中轴8穿过直槽10与旋转槽活动连接; 升降篮6环面上设有升降孔7。当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转动底件3,升降篮6的中轴8就会沿着螺旋槽9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的卡挂件22通过升降孔7升降,并可卡挂住滤筒15。在使用的时候,在滤筒15中放置点燃的艾条,并将滤筒15夹持在卡挂件22上,旋 转底件3,调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使用艾灸器,这比一般的绑带式艾灸器要方便。实施方式二如图1至图8所示,在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良,外罩1内设有 卡挂件22,卡挂件22包括与滤筒15筒形相应的卡圈11、把手12、升降轴13,所述的卡圈11 两翼设有把手12,与卡圈11垂直方向有二条升降轴13,升降轴13穿过升降篮6的升降孔 7,通过卡圈11卡住滤筒15,方便提取。该卡挂件22可用一根0. 8mm的不锈钢丝折成,这 将方便制作和节约材料,使用时用手夹住把手12,向上提拉卡挂件22,同时将带出滤筒15, 方便更换艾条;所述的外罩1的罩壁上部薄下部厚,有利于下部集聚热力,上部散发多余热 力;所述的滤筒15设有滤盖17和滤筒筒身16,滤盖17由孔径为80目-120目的金属滤网 构成,所述滤盖17的盖边由冲压金属件构成,滤筒15高度为20mm,这种设计将方便清理燃 尽的艾灰,同时滤筒15高度为20mm也方便使用各种高度不超过20mm的艾条,滤筒15使用 不锈钢制成,可以有效导热和方便清理,防止生锈;滤筒15的滤口部分有折叠层有利于加 强滤筒15的强度,防止滤筒15损坏;滤筒15中增设弹簧件21,弹簧件21呈倒锥状,该种 设置能有效增加艾条的燃烧。实施方式三如图1和图3所示,为更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方式二的基础上对本实用 新型进行改良,所述的外罩1上设有相对应的4个对称的圆气孔2,通过设置圆气孔2,可以 有效导出多余的热气,防止灼伤使用者;所述的艾灸器还包括绑带,所述的底件3上设有至 少1对的T形气孔4与绑带相连,这种设置与现有的艾灸器相同,保证使用者在一些特殊部 位,如凹凸不平的皮肤上使用艾灸器,方便固定的作用;同时为防止外罩1过热,所述的外 罩1上设有隔热套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 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良好及实用的效果,符合多功能一体 化的市场需要,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方便操作,实用安全,成本较低等优势,便 于推广制作,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显然上述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上述的一种艾灸器还可以有其他许多 变化。虽然已经结合上述例子详细讨论了本实用新型,但应该理解到业内专业人士可以显 而易见地想到的一些雷同,代替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器包括外罩(1)、底件(3)、升降篮(6)、滤筒(15)、双面胶贴(14);所述的外罩(1)为圆柱形,外罩(1)内壁设置螺旋槽(9);所述的底件(3)包括圆环型底座(18)、圆柱形内筒(19),圆环型底座(18)与外罩(1)通过卡口(20)连接,圆柱形内筒(19)与外罩(1)内壁相适应,圆柱形内筒(19)上有对称的直槽(10),双面胶贴(14)粘贴于圆环型底座(18)底部;所述的升降篮(6)呈圆环状,升降篮(6)与圆柱形内筒(19)内壁相适应,升降篮(6)底部向内有突出块,升降篮(6)环壁上设有对称的中轴(8),中轴(8)穿过直槽(10)与旋转槽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艾灸器还包括卡挂件(22),所述 卡挂件(22)包括与滤筒(15)筒形相应的卡圈(11)、把手(12)、升降轴(13),所述的卡圈 (11)两翼设有把手(12),与卡圈(11)垂直方向有二条升降轴(13);在所述的升降篮(6)环 面上设有升降孔(7),升降轴(13)穿过升降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筒(15)设有滤盖(17),滤筒 筒身(16),滤盖(17)由孔径为80至120目的金属滤网构成,所述滤盖(17)的盖边由冲压 金属件构成,滤筒(15)高度为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筒(15)的滤口部分有折叠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筒(15)中增设弹簧件(21), 弹簧件(21)呈倒锥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筒(15)由不锈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1)上设有相对称的 4个圆气孔(2)。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艾灸器还包括绑带,所 述的底件上设有至少1对的T形气孔(4)与绑带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1)上设有隔热套(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艾灸器,包括外罩、底件、升降篮、滤筒、卡挂件、双面胶贴,所述外罩为圆柱形,外罩内壁设置螺旋槽;底件包括圆环型底座、圆柱形内筒,圆环型底座与外罩通过卡口连接,圆柱形内筒与外罩内壁相适应,圆柱形内筒上有对称的直槽,双面胶贴粘贴于圆环型底座底部;升降篮呈圆环状,升降篮与圆柱形内筒内壁相适应,升降篮底部向内有突出块,升降篮环壁上设有对称的中轴,中轴穿过直槽与旋转槽活动连接;升降篮环面上设有升降孔;所述的卡挂件通过升降孔升降,并可卡挂住滤筒。该艾灸器具有使用方便,容易控温,方便固定,使用安全,设计简单,容易生产,艾条适应性广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1631644SQ20102016368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曾海雄 申请人:曾海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