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装置,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适用于医疗手术后促进伤 口愈合、并能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手术中,传统对伤口的处理采用一期清创、换药后进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 移修复等方法,该传统方法具有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经常换药,医生工作量大,患者 换药时痛苦,且不易于伤口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疗法。国内外学者将其应 用于多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为了加快患者创面愈合速度,减轻患者多次换药的痛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 够进行间歇式引流,符合创面修复的病理循环周期,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和肉芽生长的负压 封闭引流系统。本实用新型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间歇式引流工作方式,阻止了创面感染,且 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负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包括有负压源(400)、医 用敷料(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流控制器(100)、引流瓶(200)、A硅胶管(500)、B硅 胶管(600)和C硅胶管(700);负压源(400)与引流控制器(100)之间连接有C硅胶管(700);引流控制器(100)与引流瓶(200)之间连接有B硅胶管(600);创面(300A)上覆盖有医用敷料(300),在创面(300A)与医用敷料(300)之间插入 A硅胶管(500)的一端,A硅胶管(500)的另一端连接在引流瓶(200)上;所述引流控制器(100)包括有壳体(1)、前盖板(2)、电磁阀(3)和引流控制电路 板(4);其中壳体(1)的侧面板(1A)上设有A通孔(1B)和B通孔(1C),A通孔(1B)用于电磁 阀(3)的B阀头(3B)穿过,B通孔(1C)用于螺钉穿过该B通孔(1C)后将引流控制电路板 ⑶与壳体⑴的侧面板(1A)实现固定;壳体⑴的底面板(1D)上设有A安装孔(1E)和 B安装孔(1F); 前盖板⑵上设有A矩形孔(2A)、B矩形孔(2B)、C矩形孔(2C)、C通孔(2D)、D 通孔(2E)和E通孔(2F);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为平行设置;C通孔(2D)和D通孔(2E)为平行设置;C通孔(2D)和D通孔(2E)布置在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 与E通孔(2F)之间;A矩形孔(2A)用于放置停止引流按键(13),B矩形孔(2B)用于放置间歇引流按键(12),C矩形孔(2C)用于放置持续引流按键(11);C通孔(2D)用于放置运动指示灯(14),D通孔(2E)用于放置停止指示灯(15);E通孔(2F)用于电磁阀(3)的A阀头(3A)穿过;所述引流控制电路板(4)采用ATMEGA8-16AI单片机(U1)作为控制中心,该芯片 有32个引脚,未示的引脚为常规连接,其余各引脚的连接见下述的指明4引脚经电容C3 后接地;6引脚经电容C4后接地;7引脚和8引脚接晶振电路,即7引脚与8引脚之间并联 一晶振器Y2,且7引脚经经电容C1后接地,8引脚经电容C2后接地;13引卿与按键开关S1 连接,开关S1的一端经电阻R1后接+12V电源,开关S1的另一端接地;14引卿与按键开关 S2连接,开关S2的一端经电阻R2后接+12V电源,开关S2的另一端接地;15引卿与按键开 关S3连接,开关S3的一端经电阻R3后接+12V电源,开关S3的另一端接地;21引脚经电 容C5后接+5V电源;23引脚连接用于驱动电磁阀的电路;25引脚顺次经电阻R4、发光二极 管D1后接+5V电源;26引脚顺次经电阻R5、发光二极管D2后接+5V电源;27引脚经电阻 R6后接+12V电源,且27引脚经电容C6接地;27引脚作为单片机U1的复位端,即电阻R6、 电容C6构成了一个复位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PC817芯片(U2)、三极管 Q100、继电器JQX-115F;采用单片机U1的23引脚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光电耦合器U2,并给 三极管Q100的基极提供电流,通过三极管Q100的集电极放大电流后经继电器驱动电磁阀 的通断。在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阀的通断实现了整个负压引流系统的吸或停的工作。单片机 U1的23引脚与光电耦合器U2的2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1引脚经电阻R7后接+12V 电源,光电耦合器U2的3引脚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Q100的基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4 线脚接地;三极管Q100的基极与三极管Q100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9,且三极管Q100 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0的集电极与继电器U3的2引脚连接;继电器U3的1引脚与2 引脚之间并联有二极管D3,且1引脚接+12V电源,3引脚和4引脚接地,5引脚与电磁阀连 接。本实用新型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设定的负压间断吸引在非吸引的时间内使创面不受吸引刺激,更能促进局 部组织的生长,从而更能起到促进压疮创面愈合的作用。2)通过设计的三个控制按键,分别控制持续吸引和间断吸引、停止吸引的方式,医 生可以根据创面康复状况随时切换负压吸引方式。3)通过硅胶管实现器件的连接,能够承受长时间连续运转,而且没有噪音,不会影 响患者的休息和康复。4)整个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操作简单、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给医院带来了 很大的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结构图。图1A是创面、医用敷料与人体皮肤的覆盖简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流控制器的外部结构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引流控制器中壳体的结构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引流控制器中前盖板的结构图。[0029]图2C是本实用新型引流控制器的内容结构分布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该系统 包括有A硅胶管500、B硅胶管600、C硅胶管700、引流瓶200、引流控制器100和负压源 400 ;负压源400与引流控制器100之间连接有C硅胶管700 ;引流控制器100与引流瓶200之间连接有B硅胶管600 ;参见图1A所示,创面300A上覆盖有医用敷料300,在创面300A与医用敷料300之 间插入A硅胶管500的一端,并用聚胺甲酸乙酯300B沿医用敷料300四周与人体皮肤300C 贴紧形成密闭创面环境(真空环境、或称负压环境);医务工作者在实际进行包敷创面处理 时,应当裁剪下大于创面尺寸的能够覆盖全部创面的医用敷料300。在本实用新型中,创面 与医用敷料300之间插有用于将创面产物的分泌物(如血水、脓等易对创面的愈合造成影 响的物质)引流出的A硅胶管500,A硅胶管500的另一端连接在引流瓶200上。在本实用新型中,负压源400为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提供动力,其提 供-0. 017MPa -0. 065MPa 的压力。在本实用新型中,A硅胶管500、B硅胶管600和C硅胶管700为空心管,其内径为 0. 2mm 10mm。在本实用新型中,引流控制器100能方便控制持续引流和间歇引流方式的工作切 换,间歇引流方式采用自动控制通断时间来实现。如先引流5min,然后停止2min,再引流 5min,再停止2min等的间歇引流方式。这种每引流(吸)5min,停2min的间断吸引法的功 能,符合创面修复的病理循环周期,最有利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蛋白质的合成;更利于各种 组织再生和肉芽生长,加速创伤愈合过程。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见图2所示的引流控制器100的结构设计为( 一 )壳体 1参见图2A所示,壳体1的侧面板1A上设有A通孔1B和B通孔1C,A通孔1B用于 电磁阀3的B阀头3B穿过,B通孔1C用于螺钉穿过该B通孔1C后将引流控制电路板3与 壳体1的侧面板1A实现固定;壳体1的底面板1D上设有A安装孔1E和B安装孔1F,A安 装孔1E和B安装孔1F用于将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引流系统挂在墙上、或者床柱上等,易于病 人方便行动。壳体1内的空腔用于安装电磁阀、控制引流工作方式用的电路板。( 二)前盖板 2参见图2B所示,前盖板2上设有三个结构相同的矩形孔和三个通孔;三个矩形孔是指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A矩形孔2A用于放置停 止引流按键13 (即电路原理图上的S3),B矩形孔2B用于放置间歇引流按键12 (即电路原 理图上的S2),C矩形孔2C用于放置持续引流按键11 (即电路原理图上的S1);三个通孔是指C通孔2D、D通孔2E和E通孔2F,C通孔2D用于放置运动指示灯
614(绿灯,即电路图中的D2),D通孔2E用于放置停止指示灯15(红灯,即电路图中的D1), E通孔2F用于电磁阀3的A阀头3A穿过;C通孔2D和D通孔2E为平行设计,且布置在三个矩形孔与E通孔2F之间。(三)电磁阀3参见图2C所示,电磁阀3为外购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阀3是用来控制由 创面300A产生的分泌物流向引流瓶200方向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四)引流控制电路板4参见图2C所示,该引流控制电路板4采用ATMEGA8-16AI单片机U1作为控制中心, 该芯片有32个引脚,未示的引脚为常规连接,其余各引脚的连接见下述的指明4引脚经电容C3后接地;6引脚经电容C4后接地;7引脚和8引脚接晶振电路,即7引脚与8引脚之间并联一晶振器Y2,且7引脚经 经电容C1后接地,8引脚经电容C2后接地;13引脚与按键开关S1连接,开关S1的一端经电阻R1后接+12V电源,开关S1的
另一端接地;14引卿与按键开关S2连接,开关S2的一端经电阻R2后接+12V电源,开关S2的
另一端接地;15引脚与按键开关S3连接,开关S3的一端经电阻R3后接+12V电源,开关S3 的另一端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停止引流按键13 (即电路原理图上的S3)、间歇引流按键 12(即电路原理图上的S2)和持续引流按键11(即电路原理图上的S1)都是在低电平有效 下进行工作的。控制分三个按键实现,这三个按键对负压引流控制的吸引方式随时切换,能 够有效减少医生的劳动量,同时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创面的愈合速度。21引脚经电容C5后接+5V电源;23引脚连接用于驱动电磁阀的电路;25引脚顺次经电阻R4、发光二极管D1 (红灯)后接+5V电源;26引脚顺次经电阻R5、发光二极管D2 (绿灯)后接+5V电源;发光二极管D1和发 光二极管D2作为控制器的工作状态指示,即绿灯表示工作,而红灯则表示停止。27引脚经电阻R6后接+12V电源,且27引脚经电容C6接地;27引脚作为单片机 U1的复位端,即电阻R6、电容C6构成了一个复位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PC817芯片(U2)、三极管Q100、继电器 JQX-115F ;采用单片机U1的23引脚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光电耦合器U2,并给三极管Q100 的基极提供电流,通过三极管Q100的集电极放大电流后经继电器驱动电磁阀的通断。在本 实用新型中,电磁阀的通断实现了整个负压引流系统的吸或停的工作。单片机U1的23引 脚与光电耦合器U2的2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1引脚经电阻R7后接+12V电源,光电 耦合器U2的3引脚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Q100的基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4线脚接地; 三极管Q100的基极与三极管Q100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9,且三极管Q100的发射极接 地;三极管Q100的集电极与继电器U3的2引脚连接;继电器U3的1引脚与2引脚之间并 联有二极管D3,且1引脚接+12V电源,3引脚和4引脚接地,5引脚与电磁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工作过程分为持续引流和间歇引流两种工作方式。持续引流按下键11 (即电路图中S1),单片机U1中的13引脚得到低电平信号, 状态指示灯绿灯(即电路图中的发光二极管D2)亮,电磁阀不得电,此时电磁阀的A阀头3A 和B阀头3B相通,由医用敷料至负压源之间(如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形成一个密闭的真 空环境,在负压源提供的动力下对整个创面300A(如图1A所示)持续引流。间歇引流按下键12(即电路图中S2),单片机U1中的14引脚得到低电平信号,启 动定时计数器,同时状态指示灯绿灯(D2)亮,电磁阀的A阀头3A和B阀头3B相通,本实用 新型的负压引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当定时器计数至结束时间(该时间一般5分钟由医务 工作者设置)到时,单片机U1中的23引脚为低电平,绿灯(D2)灭,红灯(即电路图中的发 光二极管D1)亮,驱动继电器进而使电磁阀的A阀头3A和B阀头3B关闭,负压为零,此时 引流瓶以及创面与大气接通,起到创面放松作用。定时器到达开启时间(可以设置为2分 钟),单片机U1中的23引脚为高电平,绿灯(D2)亮,红灯(D1)灭,电磁阀失电,电磁阀的A 阀头3A和B阀头3B接通,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这样反复通断构成间 歇引流方式。停止按下按键13(即电路图中S3),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系统停止运行。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是将医用海绵覆盖于创 面上方,用聚胺甲酸乙酯贴膜密闭后,从A硅胶管500中流出的分物在负压源400的作用下 被引流至引流瓶200中;B硅胶管600连接起引流瓶200与引流控制器100之间,在引流控 制器100的不同引流工作方式实现分泌物从创面处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形成一个密闭 的真空环境,在负压源400提供的动力以及引流瓶200的配合下,整体形成并维持一定的负 压力,通过真空表(负压源400中的一个器件)可以调节负压力的大小,医用海绵以及这个 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引流整个创面产生的分泌物。
权利要求1. 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包括有负压源(400)、医用敷料(300),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流控制器(100)、引流瓶(200)、A硅胶管(500)、B硅胶管(600)和 C硅胶管(700);负压源(400)与引流控制器(100)之间连接有C硅胶管(700); 引流控制器(100)与引流瓶(200)之间连接有B硅胶管(600); 创面(300A)上覆盖有医用敷料(300),在创面(300A)与医用敷料(300)之间插入A硅 胶管(500)的一端,A硅胶管(500)的另一端连接在引流瓶(200)上;所述引流控制器(100)包括有壳体(1)、前盖板(2)、电磁阀(3)和引流控制电路板 ⑷;其中壳体(1)的侧面板(IA)上设有A通孔(IB)和B通孔(IC),A通孔(IB)用于电磁阀 (3)的B阀头(3B)穿过,B通孔(IC)用于螺钉穿过该B通孔(IC)后将引流控制电路板(3) 与壳体⑴的侧面板(IA)实现固定;壳体⑴的底面板(ID)上设有A安装孔(IE)和B安 装孔(IF);前盖板⑵上设有A矩形孔(2A)、B矩形孔(2B)、C矩形孔(2C)、C通孔(2D)、D通孔 (2E)和 E 通孔(2F);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为平行设置; C通孔(2D)和D通孔(2E)为平行设置;C通孔(2D)和D通孔(2E)布置在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与E 通孔(2F)之间;A矩形孔(2A)用于放置停止引流按键(13),B矩形孔(2B)用于放置间歇引流按键 (12),C矩形孔(2C)用于放置持续引流按键(11);C通孔(2D)用于放置运动指示灯(14),D通孔(2E)用于放置停止指示灯(15); E通孔(2F)用于电磁阀(3)的A阀头(3A)穿过;所述引流控制电路板⑷采用ATMEGA8-16AI单片机(Ul)作为控制中心,该芯片有32 个引脚,未示的引脚为常规连接,其余各引脚的连接见下述的指明4引脚经电容C3后接 地;6引脚经电容C4后接地;7引脚和8引脚接晶振电路,即7引脚与8引脚之间并联一晶振 器Y2,且7引脚经经电容Cl后接地,8引脚经电容C2后接地;13引O与按键开关Sl连接, 开关Sl的一端经电阻Rl后接+12V电源,开关Sl的另一端接地;14引Q与按键开关S2连 接,开关S2的一端经电阻R2后接+12V电源,开关S2的另一端接地;15引D与按键开关S3 连接,开关S3的一端经电阻R3后接+12V电源,开关S3的另一端接地;21引脚经电容C5后 接+5V电源;23引脚连接用于驱动电磁阀的电路;25引脚顺次经电阻R4、发光二极管Dl后 接+5V电源;26引脚顺次经电阻R5、发光二极管D2后接+5V电源;27引脚经电阻R6后接 +12V电源,且27引脚经电容C6接地;27引脚作为单片机Ul的复位端,即电阻R6、电容C6 构成了一个复位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PC817芯片(U2)、三极管Q100、继 电器JQX-115F ;采用单片机Ul的23引脚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光电耦合器U2,并给三极管 QlOO的基极提供电流,通过三极管QlOO的集电极放大电流后经继电器驱动电磁阀的通断, 在本发明中,电磁阀的通断实现了整个负压引流系统的吸或停的工作,单片机Ul的23引脚 与光电耦合器U2的2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1引脚经电阻R7后接+12V电源,光电耦 合器U2的3引脚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QlOO的基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4线脚接地 ’三极管QlOO的基极与三极管QlOO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9,且三极管QlOO的发射极接 地;三极管QlOO的集电极与继电器U3的2引脚连接;继电器U3的1引脚与2引脚之间并 联有二极管D3,且1引脚接+12V电源,3引脚和4引脚接地,5引脚与电磁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负压源 (400)能够提供-0. 017MPa -0. 065MPa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A硅胶管 (500)、B硅胶管(600)和C硅胶管(700)为空心管,其内径可以为0. 2mm 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是将医用海绵覆盖于创面上方,用聚胺甲酸乙酯贴膜密闭后,从A硅胶管中流出的分物在负压源的作用下被引流至引流瓶中;B硅胶管连接起引流瓶与引流控制器之间,在引流控制器的不同引流工作方式实现分泌物从创面处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形成一个密闭的真空环境,在负压源提供的动力以及引流瓶的配合下,整体形成并维持一定的负压力,通过真空表可以调节负压力的大小,医用海绵以及这个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引流整个创面产生的分泌物。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1783064SQ20102017316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于兵, 卞庆武, 吕振天, 姚腾州, 康梁, 方礼明, 胡磊, 蒋均远, 黄楠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