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直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89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直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微直缝合针。
背景技术
产妇分娩过程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产后宫缩乏力性大出血,并且随着 剖宫产率的逐渐升高,术中出血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宫缩乏力的出血及胎盘剥离面的出 血的现象后,根据产妇情况有时采用缝合法,在缝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呈弧形的圆形针,对 于子宫肌层较厚的产妇来说,现有的圆形针存在长度不够的缺点;并且由于圆形针呈弧形, 其穿入子宫内再从子宫内穿出时,出针方向不准确,普通医师不易把握,需要高水平的妇产 科医师才能完成手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直缝合针,使用该微直缝合针在做止 血缝合手术时,能有效穿过较厚的子宫肌层,并且便于手术医师把握准确的出针方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结构的微直缝合针该缝合针包括针体,针体的 后端部设有针眼,针体由呈弧形的前针段和与前针段平滑过渡连为一体的后针段,后针段 呈平直状态。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该微直缝合针在做止血缝合手术时,进针时前针段可穿入 子宫内,用持针器自子宫内夹住针尖并将其自子宫切口牵出,出针时用持针器夹住针自子 宫内穿出子宫外,或直接用手拇指、食指握住针的平直段完成上述操作。平直后针段的设置 有效增加了针体长度,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适用于子宫肌层较厚的产妇,并且便于手术医师 掌握出针方向,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止血,大大降低了术中产妇的输血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所述前针段的弧度为80度。所述前针段的长度为15mm,后针段的长度为25mm。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微直缝合针,其包括针体1,针体1的材质与普通医用逢合针的材质 相同,针体1的直径大约为1. 12mm,针体1由呈弧形的前针段11和与前针段11连为一体的 后针段12,平滑过渡后针段12呈平直状态,后针段12的后端部设有针眼2。前针段11的 弧度最佳为80度,前针段11的长度为15mm,后针段12的长度为25mm。该微直缝合针是这样使用的持针器或徒手持针由子宫外向子宫内穿入,用持针 器自子宫内夹住针体并将其自子宫切口牵出,再持针器或徒手持针由子宫腔内向子宫外穿出,两针之间跨过出血部位,然后打结,线结在子宫浆膜层外,可同时缝合数针至十余针,直 至出血止。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宫缩乏力的止血手术及胎盘剥离面的止血手术,在外科进 行肌层较厚者的手术也可使用。
权利要求一种微直缝合针,包括针体(1),针体(1)的后端部设有针眼(2),其特征是针体(1)由呈弧形的前针段(11)和与前针段(11)平滑过渡连为一体的后针段(12),后针段(12)呈平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直缝合针,其特征是所述前针段(11)的弧度为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直缝合针,其特征是所述前针段(11)的长度为15mm, 后针段(12)的长度为2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直缝合针,其包括针体,针体的后端部设有针眼,针体由呈弧形的前针段和与前针段平滑过渡连为一体的后针段,后针段呈平直状态;前针段的弧度为80度;前针段的长度为15mm,后针段的长度为25mm。使用该微直缝合针在做止血缝合手术时,前针段可穿入子宫内,用持针器自子宫内夹住针体并将其自子宫切口牵出,平直后针段的设置有效增加了针体长度,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适用于子宫肌层较厚的产妇,并且便于手术医师掌握出针方向,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止血,大大降低了术中产妇的输血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文档编号A61B17/06GK201701249SQ20102021322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单秀丽, 孙迎春 申请人:单秀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