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868阅读:19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出诊救护、转科转院及辅助检查便携给氧使 用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俗称吸氧管,因其为正压给氧,并非主动抽吸,故称给氧管而未称吸 氧管)之间的连接头,尤其涉及一种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接口连通器(下 称“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技术背景 由于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现有技术的连接头不能调节氧流和不 能提示氧流,在现场急救和进行中给氧时,很难使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得到最及时、 最合理和最充分的利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和第二设计人于2009年8月11日前往广州某医 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探望一位急症朋友时发现,其搬动患者、推平架车及院内患者便 携给氧的操作全由男性护工(担架手)代劳,尤其是便携给氧的操作十分“麻利”,当其打 开氧气袋的氧导管上的调节器之后,那绷绷硬的氧气袋就像气球穿孔一样瞬间变瘪,此时 的患者当是虚无吸氧。因此可以认为,这样的吸氧仅能起到安慰患者及其家人的作用。国 家知识产权局与2005年9月14日公告了一种“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湿化瓶”的实用 新型专利(ZL专利号200320102342 · 1),其缺陷是①在霉雨季节里或在多雨闷热的天气 里,患者吸入过多的气态水会加重其胸闷不适感,尤其不适合肺水肿的患者使用;②没有设 置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其氧流的调节仍需依靠操控氧气袋的氧导管上的轮槽夹式调 节器(与目前国产输液器上的滴速调节器的结构雷同但稍大)来完成,若操作不当开启过 猛过大,就会像气球穿孔车胎放炮那样,容易造成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间丢失或 过快流失;③柔性氧气引入管与出氧管位于同一个瓶口“同根”并行,柔性氧气引入管容易 绞缠在出氧管上,使它的出氧口露出湿化液液面;④作为一次性便携给氧使用,其结构较为 复杂,体积相对较大,医疗成本相对较高。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①现有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连接 头不能显示(提示)其腔内有无氧流的问题,不能调控氧流的问题,不适合便携给氧的问 题;②现有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湿化瓶不适合霉雨季节、多雨闷热天气及肺水肿患者 使用的问题,不能便捷调节氧流的问题,以及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提供一种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而解决 了上述技术问题的。它由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及/或气 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所构成。所述的进氧接口能与氧气袋的氧导管的外口相契接 (活动过盈连接),所述的排氧接口能与给氧管的入氧接口(即进氧接口,为防止混淆而采 用了该称谓)相契接(活动过盈连接)。当本实用新型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 氧型连口器由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及气动式氧气流动 状况提示装置构成时,则它们的内腔相互贯通。(附注本实用新型申请文件中的符号“/” 指的是“或”)。进一步,当所述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由开设有进氧接口 及排氧接口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构成时或由顺序(指自上而下)设置的并开设有进 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及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构成时,则 所述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可以是一种能供手动调节氧气流速的两档流体阀装置或三档流体阀装置(下称两档阀装置、三档阀装置);则所述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 为一种能够显示给氧管腔内有无氧流的气动盒、气动式玉镯形规道盒、气动式碟形风车或 气动管。再进一步,当所述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由开设有进氧接 口及排氧接口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构成时或由顺序设置的并开设有进氧接口 及排氧接口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及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构成时,则所述的 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可以是一种气动盒、气动式玉镯形规道盒、气动式碟形风车 或气动管;则所述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为一种能供手动调节氧气流速的两档阀装置 或三档阀装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连接头相比,其优点在于①能 够提示氧流状况;②能根据氧气袋内腔压力的变化,适时调节氧流,能避免操作不当开启过 猛或过大所致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间丢失或过快流失;③能防止开启过小可能导 致的患者虚无吸氧而延误救治;使极其有限救生氧得到最及时、最合理和最充分的利用。本 实用新型与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湿化瓶相比,其优点在于①能避免灌装湿化液或制 备湿化液所致的麻烦,既便利又节时;②体积小更适合便携给氧;③不仅能显示氧流,而且 能调控氧流,其操作更为便利,护氧性能更强,给氧更合理;④尤其适合霉雨季节、多雨闷热 天气及肺水肿患者便携给氧使用;⑤成本低,更适合一次性使用。


为便于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五个附图 (五种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竖直平视)示意图(简易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竖直平视)示意图(其中的调档式氧气 流速调控装置12为简易立体图,其中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18为冠状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竖直平视)示意图(其中的调档式氧气 流速调控装置25为简易立体图,其中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31为简易透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平置俯视)示意图(其中的调档式氧气 流速调控装置43为简易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竖直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它由开设有进氧接口 1及排氧 接口 9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4所构成。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4是一种三档阀装 置,它由细通道的软管7及其开关6 (滑扣)所构成的小档及由中通道的软管2及其开关 8 (滑扣)所构成的中档及由粗通道的软管3及其开关5 (夹头)所构成的大档所构成;进 氧接口 1(进氧接头)能供氧气袋的氧导管的外口(母式接口,图中未画出)活动过盈连接 (套接),排氧接口 9(排氧接头)能供给氧管的入氧接口(入氧管栓,图中未画出)活动过 盈连接(套接)以防氧气泄漏;细通道的软管7、中通道的软管2与粗通道的软管3相互贯 通其外观呈中字形。其使用方法在于初始给氧阶段开启小档以防操作不当开启过猛致氧 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间丢失;氧气袋由硬变软时,开启中档以防开启过大致氧气袋 内极其有限救生氧过快流失,与此同时,还能防止开启过小,导致患者虚无吸氧;氧气袋由气压相等时),开启大档同时对氧气袋施加适度压力排出残 留氧供患者吸用;使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得到最及时、最合理和最充分的利用。实施例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它由开设有进氧接口 10及排氧 接口 23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12及/或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18所构成。调 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12是一种两档阀装置,它由细通道的软管15及其开关13(滑扣) 所构成的小档及由中通道的软管11及其开关14(滑扣)所构成的中档所构成。气动式氧 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18是一种气动管,它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管体20、进氧口 16、 排氧口 22及安装在管体20内腔基座21上的弹性支撑丝19及气冲罩17所构成。排氧口 22移行演变为排氧接口 23。气冲罩17接受来自进氧口 16氧流的冲击而远离进氧口 16,随 之所接受的冲击力减弱而回弹,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抖动。初始给氧阶段关闭中档开启小档, 氧气袋由硬变软时关闭小档开启中档,氧气袋由软变瘪时或当气动管变为静止状态时将小 档及中档都打开(等同于大档,因此也可将其视为三档阀装置),同时对氧气袋施加适当的 压力排出残留氧供患者吸用。当本实用新型单由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12构成时,可将 所述的排氧接口 23直接设置在它的排氧口上;当本实用新型单由气动管18构成时,可将所 述的进氧接口 10直接设置在它的进氧口 16上(以下实施方式存在雷同情况,不再重复说 明)。实施例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它由开设有进氧接口 24及排氧接 口 35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25及/或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31所构成。调 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25是一种三档阀装置(为现有技术的设置有大、中、小三档的三档 旋塞)。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31是一种气动式玉镯形规道盒,它由透明或半透明 材料制成的玉镯形盒体32、进氧口 28、排氧口 34及位于玉镯形盒体32内腔的由轻质材料 制成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气动游子儿30所构成;进氧口 28的进口 27与调档式氧气流速调 控装置25的排氧口 26相衔接,进氧口 28的出口 29移行演变为扁口并与玉镯形盒体32接 通,排氧口 34的进口 33为扁口以防气动游子儿30脱出。排氧口 34的出口移行演变为排 氧接口 35。气动游子儿30与玉镯形盒体32的内腔之间设有配合间隙,气动游子儿30在氧 流的冲击下及在氧流所产生的引力作用下及在惯性的作用下能沿玉镯形盒体32的圆形内 腔规道作不勻速转动。当然,也可以将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31设置到调档式氧气 流速调控装置25的上方。实施例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它由开设有进氧接口 48及排氧 接口 42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43及/或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38所构成。调 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43是一种两档阀装置,它由细通道的软管45、中通道的软管46及 其开关44 (碟形滑扣)所构成的小档及中档以及开设在它两端上的进氧口 47及排氧口 36 所构成。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38是一种气动式碟形风车,它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制成的碟形壳体40、进氧口 37、排氧口 41及安装在碟形壳体40内腔的风车39所构成,风 车39的叶片呈勺形,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惯用形状的叶片。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43排 氧口 36与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38进氧口 37衔接贯通。进氧接口 48能供氧气袋 的氧导管的外口活动过盈连接(套接),排氧接口 42能供给氧管的入氧接口(入氧管栓) 活动过盈连接(套接)以防氧气泄漏。初始给氧阶段关闭中档开启小档,氧气袋由硬变软 时或当气动式碟形风车38停止转动时关闭小档开启中档,氧气袋由软变瘪时或当气动式 碟形风车38再次停止转动时,将小档中档全部打开(等同于大档),同时对氧气袋施加适度
5的压力排出残留氧供患者吸用。实施例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它由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 口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50所构成。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50是一种气 动盒,它由进氧接口、排氧接口、透明或半透明的饼状盒体49及它腔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的由轻质材料(如塑料泡沫等)制成的气动子儿51所构成。由于气动子儿51相互关系不 稳定,在氧流驱动下,会发生翻腾状运动。当然,也可采用球形或其它惯用形状的盒体替换 饼状盒体4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以上实施方式所给出的附图为示意图,以上 实施式是为了让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据此而实现的例子,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 形式以及所用材料的限制。很容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些技术特征可以省略、位移、相 互置换或可用一些功能雷同的部件替换,就像26个英文字母可以组成许多同义词那样,完 全可以分解重组重新配置或分解使用。例如①如图1、2、3、4、5所示,既可以将它们的进 氧接口互换,也可以将它们的排氧接口互换,还可以将它们的进氧接口与它们的排氧接口 互换或交叉互换,更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排氧接口替换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排氧接口,这 是因为目前生产给氧管的厂家很多,其入氧接口的形状存在差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排氧 接口只是表明设有排氧接口,并不局限于所给出的排氧接口 ;又如当现有给氧管的入氧接 口为入氧接头(为现有技术的专配氧气袋使用的便携式给氧管)时,那么本实用新型所述 的排氧接口就可以包含如同注射器针头上的针栓那样的母式接口 ;②如图1所示,既可以 省略粗通道的软管3,也可用开关5 (夹头)替换开关6、8,还可用开关6或8替换开关5, 或可采用其它形状的开关,只要能够启闭粗通道的软管3、细通道的软管7、中通道的软管2 便达到目的了 ;此外,也可将粗通道的软管3、细通道的软管7及中通道的软管2之间的距 离缩短;③如图2所示,既可以省略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12,使用时仍然用氧气袋氧导 管上的调节器进行调节,开启的动作缓慢一点儿便可以了 ;也可省略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 提示装置18,使用时可根据氧气袋的硬软变化适时进行调节;④如图2、3、4所示,既可将它 们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互换,也可采用其它形状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进行替 换,还可将它们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互换或可采用其它形式的气动式氧气流动 状况提示装置进行替换;⑤如图1、4所示,既可采用两个开关5或两个开关6或两个开关8 替换开关44,也可将排氧口 36缩短;⑥如图5所示,既可采用梭形、橄榄形、筒形、球形或其 它惯用形状的盒体替换饼状盒体49,也可在它的排氧接口或进氧接口上增设一个调档式氧 气流速调控装置。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因此应当指出,即使对于本领域最普通的专业 技术人员来说,在接触本实用新型之后完全可以举一反三,或处于生产设备、技术标准及生 产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进而还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若干改进或变通,毋庸置疑, 这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及/或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所构成;所述的进氧接口能与氧气袋的氧导管的外口相契接,所述的排氧接口能与给氧管的入氧接口相契接;当本发明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由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及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构成时,则它们的内腔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其特征在当 所述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由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调档 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构成时或由顺序设置的并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调档式氧气 流速调控装置及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构成时,则所述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 为一种能供手动调节氧气流速的两档阀装置或三档阀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其特征在当 所述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由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气动 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构成时或由顺序设置的并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气动式 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及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构成时,则所述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 提示装置为一种能够显示给氧管腔内有无氧流的气动盒、气动式玉镯形规道盒、气动式碟 形风车或气动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其特征在所 述的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为一种能够显示给氧管腔内有无氧流的气动盒、气动式 玉镯形规道盒、气动式碟形风车或气动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其特征在所 述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为一种能供手动调节氧气流速的两档阀装置或三档阀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氧气袋与给氧管之间的一次性护氧型连口器,它由开设有进氧接口及排氧接口的调档式氧气流速调控装置(43)及/或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38)所构成。特点是①初始给氧阶段开启小档给氧,能防开启过猛致氧气袋内极其有限救生氧瞬间丢失;②氧气袋由硬变软时调为中档给氧,能防氧气袋内极其有限救生氧过快流失;③氧气袋由软变瘪时(指氧气袋内腔的压力与大气压相等时)或当气动式氧气流动状况提示装置变为静止状态时调为大档(将小档及中档都打开)给氧,同时对氧气袋施加适度的压力排出残留氧供患者吸用,使氧气袋内极其有限救生氧得到最及时、最合理和最充分的利用。供出诊救护、转科转院、辅助检查便携给氧使用。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1701598SQ20102025085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杨桂丽, 陈振业, 陈磊 申请人:广东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