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409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在医院使用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输液器包括塑料针头、莫菲氏滴管、输液管、开关和穿刺针 头,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时,需要先将塑料针头穿刺到输液瓶橡胶塞内,然后将穿刺 针头扎入静脉血管,由于塑料针头上没有专门的穿刺手柄,再加上塑料针头下的输液管质 地比较软,这就给穿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这种操作方法很容易污染塑料针头, 引发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将穿刺针头扎入静脉血管后,需要再用输液贴将输 液管固定,以防止穿刺针头移位造成药液渗出,然而这种方法在病人手臂出汗时则很难起 到固定效果,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当输液瓶的药物滴完之后,由于护理人员和患者 经常会忘记观察输液瓶,导致回血,引起病人疼痛,甚至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利于塑料针头的穿刺、输液 管的固定、能够防止回血的输液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器,包括塑料针头和 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塑料针头连接,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针头,所述输 液管上设置有莫菲氏滴管和开关,所述输液管与塑料针头连接处设置有托板,所述莫菲氏 滴管内设置有塑料球。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橡胶带,所述橡胶带的一端设置有呢绒 微钩,所述橡胶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呢绒团。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托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托板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输液管与塑料针头连接处设 置有托板,所以护理人员在将塑料针头穿刺在输液瓶橡胶塞内时,操作方便,并且能够避免 交叉感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由于莫菲氏滴管内设置有塑料球,所 以在莫菲氏滴管内的药液滴完后,塑料球将莫菲氏滴管下部的出口堵住,避免了药液滴完 时由于负压引起的回血;由于输液管设置有橡胶带,橡胶带的一端设置有呢绒微钩,橡胶带 的另一端设置有呢绒团,所以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输液时,能够通过橡胶带对输液管进行牢 固的固定,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料针头;2-托板;3-莫菲氏滴管;4-塑料球;5-输液管;6-开关;7_呢绒微
3钩;8_橡胶带;9-穿刺针头;10-呢绒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一种输液器,包括塑料针头1和输液管5,输液管5的一端与 塑料针头1连接,输液管5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针头9,输液管5上设置有莫菲氏滴管3和 开关6,输液管5与塑料针头1的连接处设置有托板2,托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托板2对 称设置,护理人员在将塑料针头1穿刺在输液瓶橡胶塞内时,操作方便,并且能够避免交叉 感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莫菲氏滴管3内设置有塑料球4,在莫菲氏滴管3内的药液滴完后,塑料球4将莫 菲氏滴管3下部的出口堵住,避免了药液滴完时由于负压引起的回血。输液管5上设置有橡胶带8,橡胶带8的一端设置有呢绒微钩7,橡胶带8的另一 端设置有呢绒团10,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输液时,能够通过橡胶带8对输液管5进行牢固的固 定,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一种输液器,包括塑料针头(1)和输液管(5),所述输液管(5)的一端与塑料针头(1)连接,所述输液管(5)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针头(9),所述输液管(5)上设置有莫菲氏滴管(3)和开关(6),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5)与塑料针头(1)的连接处设置有托板(2),所述莫菲氏滴管(3)内设置有塑料球(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5)上设置有橡胶带 (8),所述橡胶带(8)的一端设置有呢绒微钩(7),所述橡胶带(8)的另一端设置有呢绒团 (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托 板⑵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包括塑料针头和输液管,输液管的一端与塑料针头连接,输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针头,输液管上设置有莫菲氏滴管和开关,输液管与塑料针头连接处设置有托板,莫菲氏滴管内设置有塑料球;护理人员通过托板在将塑料针头穿刺在输液瓶橡胶塞内时,操作方便,并且能够避免交叉感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在莫菲氏滴管内的药液滴完后,塑料球将莫菲氏滴管下部的出口堵住,避免了药液滴完时由于负压引起的回血;由于输液管设置有橡胶带,橡胶带的一端设置有呢绒微钩,橡胶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呢绒团,所以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输液时,能够通过橡胶带对输液管进行牢固的固定,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M5/14GK201735014SQ20102027267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刘海霞, 赵振芹 申请人:刘海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