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外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410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留置针外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介质引入体内的器械,特别是一种留置针外针装置。
背景技术
留置针包括有针座、外针基座、软管以及钢针,钢针连接在针座上,软管与外针基 座固接,钢针穿刺在外针基座的内腔中,进入软管内腔,同时针座与外针基座连接。外针基 座上通常设置有翼状手柄,其沿着外针基座轴线两侧延伸对称分布,并与外针基座相切固 定,具体是该翼状手柄包括有刚性内翼和柔性外翼,内翼与外针基座以浇注方式连接,外 翼以第二次浇注的方式包覆着内翼,内翼的长度与外翼等长,或者略短,一般至少为外翼长 度的80%以上,外针基座和翼状手柄组成留置针外针装置。翼状手柄用于医护人员能够方便的手持留置针进行操作;翼状手柄更多的作用在 于,留置针穿刺后,翼状手柄的支撑面能够帖服在患者皮肤上,以便于固定留置针,防止留 置针转动或者滑动,可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减轻疼痛,避免淤血。但是该现有技术的翼状手 柄的不足之处在于刚性内翼与柔性外翼几乎等长,这样便削弱了柔性外翼的作用,使整个 翼状手柄不够柔软,帖服性差,无法自然帖服在患者皮肤上,在使用过程中,该翼状手柄与 患者皮肤之间留有刚性空隙,容易因患者的不当碰触造成留置针移位,导致患者的疼痛、淤 血,甚至需要经历再次穿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帖服性好,能够减少 患者疼痛和不适的留置针外针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留置针外针装置,包括有翼状手柄和外针基座,其一端连接软管,另一端连接带有 钢针的针座,翼状手柄包括有刚性内翼和柔性外翼,内翼与外针基座以浇注方式连接,外翼 以第二次浇注的方式包覆着内翼,内翼和外翼均沿着外针基座轴线两侧延伸对称分布,其 结构要点在于,内翼的长度为外翼的5% 50%。这样,刚性内翼的长度不足柔性外翼长度的一半,可以更多的增加柔性外翼延伸 方向的面积,一方面可以保证翼状手柄的刚性需求一般医护人员在持针时,持针部位都在 外针装置的中轴线左右位置,因此保证翼状手柄中间部位的刚性结构,不会影响医护人员 的操作;另一方面,柔性外翼相对内翼延伸出的部分能够保证翼状手柄的柔性需求由于 外翼的柔性面积增大,因此其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也增大了,能够更好的帖服在患者的皮 肤上;同时,支撑的柔性外翼与患者皮肤之间为柔性间隙,即使患者有不当碰触,也有缓冲 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翼状手柄的外翼为一种平板式构造,其中内侧面与外针基座相切,外侧面为平板[0010]这样,平板状的外侧面能够保证其与患者的皮肤能够完全贴触。现有技术中,大多 的翼状手柄为了保证其余外针基座的固定连接,都采用嵌入连接方式将翼状手柄和外针基 座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会在翼状手柄的外侧面形成一个隆起,使得该外侧面与患者的皮 肤之间形成线性接触,当医护人员采用胶布将外针装置固定于患者皮肤表面时,会在皮肤 表面形成一种压迫,长时间的压迫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压痕,导致患者的不适,因此本实用新 型的发明人采用平板状构造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减少患者不适,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翼状 手柄与皮肤之间的帖服度。现有技术为了保证翼状手柄与皮肤之间的帖服度,采用将翼状手柄的外侧面或者 整个翼状手柄做成弧形构造,使其符合人体的皮肤的弧面要求,但是弧形构造会增加制作 工艺上难度,而且由于施针位置不同,弧度不同,即使是同一施针位置,不同个体也有不同 弧度,因此难以有普遍性。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平板状翼状手柄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外 针装置工艺简单,其足够的柔性面积能够在施压的情况下满足不同个体,不同施针位置的 弧度需求。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刚性内翼长度为柔性外翼长度的5 % 8 %。刚性内翼很短,等于是柔性外翼的翼筋,集中在外针基座的中心位置,最大程度的 提供外翼的柔性面积,能够实现翼状手柄与皮肤的完全贴服。刚性内翼的长度最好为柔性外翼长度的25% 35%。这样,能够平衡翼状手柄的刚性需求和柔性需求,使二者在同一留置针上更好的 发挥其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外针装置,其中的翼状手柄包括刚性内 翼和柔性外翼,刚性内翼的长度不超过柔性外翼长度的50%,柔性外翼相对内翼延伸出的 部分能够保证翼状手柄的柔性需求由于外翼的柔性面积增大,因此其与患者皮肤的接触 面也增大了,能够更好的帖服在患者的皮肤上;同时,支撑的柔性外翼与患者皮肤之间为柔 性间隙,即使患者有不当碰触,也有缓冲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图1所示为实施例1所述留置针外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立体结构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平板的翼状手柄的留置针外针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图4所示为图7的右视图,该图清晰表现了翼状手柄外侧面的平板状结构;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留置针外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的右视图;图7所示为最佳实施例所述留置针外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7的立体结构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和附图2,留置针外针装置,包括有翼状手柄和外针基座1,其一端连接 软管,另一端连接带有钢针的针座,翼状手柄包括有刚性内翼3和柔性外翼4,内翼3与外针 基座1以第一次浇注方式连接,外翼4以第二次浇注的方式包覆着内翼3,内翼3和外翼4 均沿着外针基座1轴线两侧延伸对称分布,内翼3的长度为外翼4的33%。外翼表面位于 外针基座1轴线两侧分布有复数个浮点,为防滑作用。参照附图3和附图4,翼状手柄2的外翼4为一种平板式构造,其中内侧面与外针 基座1相切,外侧面为平板面。其可对比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外针装置,如附图5和附图6,现 有技术的外针装置中,翼状手柄2与外针基座1为嵌接,在翼状手柄2的外侧面形成一种隆 起5,使用时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压迫,长时间的压迫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压痕,导致患者 的不适,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板状则能够减少患者不适,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翼状手柄与 皮肤之间的帖服度。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7和附图8,留置针外针装置,包括有翼状手柄和外针基座1,翼状手柄包 括有刚性内翼3和柔性外翼4,内翼3和外翼4均沿着外针基座1轴线两侧延伸对称分布, 内翼3的长度约为外翼4的7%。这是一种将内翼当做外翼的翼筋,最大程度的提供外翼的 柔性面积,能够实现翼状手柄与皮肤的完全贴服。同样,翼状手柄外翼的外侧面如同附图3 和附图4 一样,为一种平板状结构,工艺简单,其足够的柔性面积能够在施压的情况下满足 不同个体,不同施针位置的弧度需求。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留置针外针装置,包括有翼状手柄(2)和外针基座(1),其一端连接软管,另一端连接带有钢针的针座,翼状手柄(2)包括有刚性内翼(3)和柔性外翼(4),内翼(3)与外针基座(1)以浇注方式连接,外翼(4)以第二次浇注的方式包覆着内翼(3),内翼(3)和外翼(4)均沿着外针基座(1)轴线两侧延伸对称分布,其特征在于,内翼(3)的长度为外翼(4)的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外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翼状手柄的外翼(4)为一种平 板式构造,其中内侧面与外针基座(1)相切,外侧面为平板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外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刚性内翼(3)长度为柔性外翼 (4)长度的5% 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外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刚性内翼(3)的长度为柔性外 翼⑷长度的25% 3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介质引入体内的器械,特别是一种留置针外针装置。包括有翼状手柄和外针基座,翼状手柄包括有刚性内翼和柔性外翼,内翼与外针基座以浇注方式连接,外翼以第二次浇注的方式包覆着内翼,内翼和外翼均沿着外针基座轴线两侧延伸对称分布,其结构要点在于,内翼的长度为外翼的5%~5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平板状的翼状手柄的刚性内翼的长度不超过柔性外翼长度的50%,外翼相对内翼延伸出的部分能够保证翼状手柄的柔性需求由于外翼的柔性面积增大,其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也增大了,能够更好的帖服在患者的皮肤上;同时,支撑的柔性外翼与患者皮肤之间为柔性间隙,即使患者有不当碰触,也有缓冲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文档编号A61M5/158GK201719626SQ20102027302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7日
发明者陈永曦 申请人:陈永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