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05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双软管大输液软袋用的普通软管(如图3)为同心圆柱形软 管,包括软管外圆柱面和药液内圆柱面,软管需要焊接在大输液软袋上,但由于软管外表面 为光滑外圆柱面,因此软管与大输液软袋的焊接区焊接效果差,容易引起焊接漏液现象,生 产大输液软袋中废袋率较高,产品的成品率低。
发明内容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与大输液软袋焊接效果好、不易产生焊接漏液现象的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 口,包括同心圆柱形软管体,其特征在于同心圆柱形软管体尾部设有双翼。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可选用多种材质,本实用新型优选多层供给输液用 管,而且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制作时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具有使用寿命长、耐温、耐 压性能好的特点。通过在同心圆柱形软管体的尾部设置双翼,便于将同心圆柱形软管体与 大输液软袋很好的焊接在一起,保证了焊接区的焊接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普通软管(包括 软管外圆柱面和药液内圆柱面,但无双翼)焊接区易开裂、焊接密封性差等所引起的漏液 现象,有利于提高大输液软袋产品的成品率,保证成品率,而且焊后外型更美观。其中,同 心圆柱形软管体的内径通常设置为6. 0 10. 0mm,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其它任意尺 寸,可以让液体很容易流入同心圆柱形软管体中,使得小剂量加药混合时同心圆柱形软管 体内没有空气阻隔,充满液体,容易混合并且混合均勻。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便于将 同心圆柱形软管体与大输液软袋很好的焊接在一起,保证了焊接区的焊接效果,有效地解 决了普通软管(无双翼)焊接区易开裂、焊接密封性差等所引起的漏液现象,有利于提高大 输液软袋产品的成品率,保证成品率,而且整个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结构简单,与大 输液软袋焊接后外型美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大输液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普通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同心圆柱形软管体;2、双翼;3、大输液软袋;4、配药管双翼软管接口 ;5、 输液管双翼软管接口 ;6、焊接区;7、软管外圆柱面;8、药液内圆柱面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包括同心圆柱形软管体1,同心圆柱形软 管体1尾部设有双翼2。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可选用多种材质,本实用新型优选多层供给输液用 管,而且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制作时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具有使用寿命长、耐温、耐 压性能好的特点。通过在同心圆柱形软管体1的尾部设置双翼2,便于将同心圆柱形软管体 1与大输液软袋3很好的焊接在一起,保证了焊接区6的焊接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普通软管 (如图3所示,包括软管外圆柱面7和药液内圆柱面8,但无双翼)焊接区6易开裂、焊接密 封性差等所引起的漏液现象,有利于提高大输液软袋产品的成品率,保证成品率,而且焊后 外型更美观。其中,同心圆柱形软管体的内径通常设置为6. 0 10. Omm,也可以根据实际需 要设计为其它任意尺寸,可以让液体很容易流入同心圆柱形软管体1中,使得小剂量加药 混合时同心圆柱形软管体1内没有空气阻隔,充满液体,容易混合并且混合均勻。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应用于大输液软袋3时,状态如图2所示,大输液软袋 3上焊接有两个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即配药管双翼软管接口 4和输液管双翼软管 接口 5,这样为大输液软袋3提供了全封闭的输液系统,两个接口的设置保证了加药过程和 输液过程使用不同的通道,避免输液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权利要求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包括同心圆柱形软管体,其特征在于同心圆柱形软管体尾部设有双翼。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包括同心圆柱形软管体,同心圆柱形软管体尾部设有双翼。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便于将同心圆柱形软管体与大输液软袋很好的焊接在一起,保证了焊接区的焊接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普通软管(无双翼)焊接区易开裂、焊接密封性差等所引起的漏液现象,有利于提高大输液软袋产品的成品率,保证成品率,而且整个大输液软袋用双翼软管接口结构简单,与大输液软袋焊接后外型美观。
文档编号A61J1/14GK201752497SQ20102029108
公开日2011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3日
发明者籍文涛, 赵承彪, 郗光耀, 黄利军 申请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