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及具有该揉背装置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5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及具有该揉背装置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及具有该揉背装置的椅子型按摩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椅子型按摩机上的靠背部,在其内部装有使左右一对按摩部件做按摩 动作的按摩机构。这种按摩机构需要沿着坐在座部上的使用者的脊梁移动,从而设有进行这种移动 用的上下移动机构,用上述按摩机构和上下移动机构来构成揉背装置。有人提出在这种揉背装置上设置进退动作机构(譬如见专利文献1),从而能够根 据需要或使用者的喜好而使按摩部件比通常的按摩位置更向前方突出或是返回原来的通 常位置。这种进退动作机构是在按摩机构之外另外设置支承框,这种支承框利用上下移动 机构而在靠背部内上下移动,经过下部枢支点将按摩机构以其上端附近能够前后摆动的方 式支承在上述支承框上。在此基础上,使支承框和按摩机构彼此的上部相互之间在前后方 向做接触/脱离动作(前后驱动)。作为促使这种接触/脱离动作进行的驱动方式,例如有“空气方式”、“连杆方式”、 “凸轮方式”、“杠杆方式”这4种,其中“空气方式”是利用空气室,通过空气的进出而在膨胀 和收缩之间进行切换,“连杆方式”则是相对于在上下方向分成正螺纹部和逆螺纹部的螺旋 轴,使阴螺纹体分别与上下各螺纹部螺合,且用一对连杆将上下的阴螺纹体之间如连杆机 构那样进行连结,“凸轮方式”则是使偏心凸轮成为与装有轴承的支承体内嵌合的状态且使 之摆动,“杠杆方式”则是利用蜗轮与螺旋齿轮(小齿轮)间的啮合来使连杆(摆动杆)摆 动。专利文献1 日本发明专利特开2003-102798号公报在已有的带揉背装置的椅子型按摩机上,进退动作机构所例示的4种驱动方式各 有难点,实际使用时都有不便之处。例如,采用空气方式时,在使空气室膨胀、以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时,空气室的 膨胀会屈服于使用者向后的推压力(倚靠负荷)而导致按摩机构被推回。这个问题还关系 到按摩机构的指压力(按摩效果)的低下和指压位置的偏差。另外,还有气流和排气音等 导致的噪音问题。而在采用连杆方式时,难点在于需要一对连杆,并且具有正螺纹部和逆螺纹部的 螺旋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会使零件的成本很高。不仅如此,这种螺旋轴很长,还会导致揉 背装置整体的体积庞大。而凸轮方式的根本问题在于,由于不能确保较大的凸轮偏心量,因此不能增大按 摩机构的前后移动行程。而如果为了增大前后移动行程而增大凸轮的偏心量,则不仅是揉 背装置,连椅子型按摩机的靠背部也会变得体积庞大(变厚),不能采用。另外,由于凸轮与支承部件之间经过轴承而形成嵌合关系,因此一旦在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时有使用者向后 的推压力(倚靠负荷)作用,凸轮与支承部件间就会发生滑动旋转,结果是与使用空气室时 同样,会导致按摩机构被推回。采用杠杆方式时,蜗轮与螺旋齿轮导致的减速比是原理性、宿命性地变大,因此进 退动作机构的动作非常缓慢,结果是按摩机构只能以低速进行前后移动。因此譬如在作为 椅子型按摩机整体而进行一连串的按摩动作等时,周期时间会白白地延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这 种揉背装置在采用能够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或返回原来的通常位置的结构时,能够在不 降低按摩效果的前提下迅速且以充分的动作量来完成前后动作,而且不会导致机构的大型 化和复杂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揉背装置是设在椅子型按摩机的靠背部上的揉背装置,具有按摩机构, 该按摩机构具有在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设有施疗头且配置成左右一对的按摩部件、以及向 该按摩部件传递按摩动作的驱动部;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用摆动枢支部来支撑所述按摩 机构的下端部,由此将该按摩机构保持为能够沿前后方向自由摆动的状态;上下移动机构, 该上下移动机构使所述基座部件能够在所述靠背部内沿上下方向移动;进退动作机构,该 进退动作机构使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而沿前后方向进退;以及摆动 限制机构,在所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呈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时,该摆动限制 机构使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能够保持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最好是,在通过所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呈向后方退让的状态时, 所述摆动限制机构使所述按摩部件的下端部能够保持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所述按摩机构具有揉搓驱动部,该揉搓驱动部具有沿左右方向架设的第1旋转 轴、设在该第1旋转轴上而能够自由地作相对旋转的按摩部件、以及为了限制所述按摩部 件随着第1旋转轴的旋转作牵连旋转而与该按摩部件卡合的防振机构,从而通过第1旋转 轴的驱动旋转来使按摩部件相互接近或脱离并作揉搓动作,所述按摩机构还具有拍打驱动 部,该拍打驱动部与所述防振机构连结并且经过该防振机构而使所述支承臂围绕第1旋转 轴的轴心而作往复摆动,从而使按摩部件向前后方向进退并做拍打动作,所述拍打驱动部 具有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地配设的第2旋转轴、以偏心的状态设置在该第2旋转轴上的 偏心驱动体、以及一端部连结成能够跟随所述偏心驱动体的的偏心旋转而动作并且另一端 部与所述防振机构连结且因所述偏心驱动体的偏心旋转而沿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长曲柄 轴,所述拍打驱动部沿着与第1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且沿上下方向移动自如,通过该拍打驱 动部的上下移动使所述曲柄轴上下运动,且使所述按摩部件能够围绕第1旋转轴的轴心转 动。最好是,所述摆动限制机构具有同轴设置于所述拍打驱动部的第2旋转轴的两 端部的滑动部件、以及供该滑动部件滑动的环状导轨部,在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处于向 前方突出的状态时,所述滑动部件嵌入所述导轨部,由此形成对该按摩部件的转动角度进 行限制的第1转动限制部,从而使所述按摩部件的上端部能够保持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另外,最好是所述摆动限制机构具有同轴设置于所述拍打驱动部的第2旋转轴 的两端部的滑动部件、以及供该滑动部件滑动的环状导轨部,在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处 于向后方退让的状态时,所述滑动部件嵌入所述导轨部,由此形成对该按摩部件的转动角 度进行限制的第2转动限制部,从而使所述按摩部件的下端部能够保持为向前方突出的状 态。另外,最好是所述摆动限制机构具有同轴设置于所述拍打驱动部的第2旋转轴 的两端部的滑动部件、以及供该滑动部件滑动的环状导轨部,在所述导轨部形成转动允许 部,该转动允许部通过允许所述滑动部件的上下运动使按摩部件能够围绕所述第1旋转轴 转动。另外,最好是所述导轨部用侧面看呈菱形的开口的边缘部构成,所述开口的长轴 向着前后方向,与所述开口的长轴大致垂直的短轴则向着上下方向,在位于所述长轴的前 后端的开口的边缘部,分别形成供滑动部件嵌入的半圆部,且将位于前方的半圆部作为第1 转动限制部,同时将位于后方的半圆部作为第2转动限制部,将沿着所述短轴的空间作为 转动允许部。所述导轨也可以做成以下结构。即,最好是所述开口的长轴向着前后方向,与所述开口的长轴大致垂直的短轴则 向着上下方向,在位于所述长轴的前后端的开口的边缘部,分别形成前后的通道部和半圆 部,在嵌入有滑动部件的状态下所述前后的通道部只允许向前后方向滑动,所述半圆部使 这些前后两个通道部的前后端呈抵接的状态,将位于前方的半圆部作为第1转动限制部, 且将配置在该第1转动限制部与所述开口之间的前方的通道部作为第1突出调整部,将位 于后方的半圆部作为第2转动限制部,且将配置在该第2转动限制部与所述开口之间的后 方的通道部作为第2突出调整部,将沿着所述短轴的空间作为转动允许部。另一方面,最好是所述进退动作机构具有滑块,该滑块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而能 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上下自由移动;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使该滑块上下移动;传动臂, 该传动臂分别转动自如地枢支在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及所述滑块上且将所述滑块与按 摩机构连结;轨道部,该轨道部从所述基座部件沿着按摩机构的侧部向前方延伸;以及滑 动部件,该滑动部件从所述按摩机构向轨道部突出而以能够沿轨道部自由移动的状态与之 卡合。另外,最好是所述轨道部用以所述摆动枢支部为中心的向上膨出形的圆弧曲线形 成。另外,最好是所述滑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按摩机构上的位置与将所述传动臂枢支在 按摩机构上的枢支轴在该枢支轴的轴心上同轴配置。最好是所述滑动机构具有设在所述滑块上沿上下方向贯通的阴螺纹部、与该阴 螺纹部螺合的进给丝杠、以及对该进给丝杠进行驱动而使之旋转的电动马达。最好是构成一种椅子型按摩机,这种椅子型按摩机具有座部和靠背部,该靠背部 设在座部的后部且内装上述的揉背装置。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的揉背装置,在采用能够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或返回原来的通常位 置的结构时,能够在不降低按摩效果的前提下迅速且以充分的动作量来完成前后动作,而且不会导致机构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向后方退缩的状态下的揉 背装置的示意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的揉 背装置的示意侧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按摩机构下降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 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按摩机构上升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 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按摩机构处于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 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只表示第1实施例中处于下降状态的按摩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只表示第1实施例中处于上升状态的按摩机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向后方退缩、且通过上下 移动机构使之下降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9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处于向前方突出的途中、 且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之处于上升途中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10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且通过上下 移动机构使之上升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11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处于向后方退缩的途中、 且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之处于下降途中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12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构成摆动限制机构的轨道部形状的侧视图。图13是本发明的带有揉背装置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构成摆动限制机构的轨道部形状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向后方退缩、且通过上下 移动机构使之下降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16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向后方退缩、且通过上 下移动机构使之下降的状态起刚刚开始上升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17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处于向前方突出的途中、 且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之处于上升途中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18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且通过上下 移动机构使之上升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19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且通过上 下移动机构使之上升的状态起刚刚开始下降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20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通过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处于向后方退缩的途中、 且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之处于下降途中的状态下的揉背装置的局部侧视图。符号说明
1椅子型按摩机
2座部
3靠背部
4揉背装置
10按摩机构
11摆动枢支部
12基座部件
13上下移动机构
14进退动作机构
17按摩部件
18驱动部
50滑块
51滑动机构
52传动臂
53轨道部
54滑动部件
63进给丝杠
64马达
65阴螺纹部
67枢支轴(第1枢支轴)
68连杆接合部
70连杆接合部
80第1转动限制部
81第2转动限制部
82转动许可部
85导轨部
86滑动部件
102第2突出调整部
103第1突出调整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带有揉背装置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第1实施例。 如图13所示,这种椅子型按摩机1具有从下方支承使用者臀部的十分宽大的座部 2和设在该座部2的后部的靠背部3,在靠背部3的内部设有揉背装置4 (对使用者的肩部 背部 腰部进行揉搓或拍打的按摩装置)。 在座部2的下部设有将该椅子型按摩机1设置在地面上的脚架6,利用该脚架6将 座部2支承在规定高度上。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靠背部3的高度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并以此为准来确定左右 方向和前后方向来说明靠背部3和揉背装置4的结构。譬如在图1和图2中,将图中的上 下方向称为实际装置的上下方向。另外,在图1和图2中,将穿过纸面的方向称为实际装置 的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且将图1和图2的右左方向称为实际装置的前后方向。不过,图1、 图3、图6和图12中已明确标出了在说明本实施例时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靠背部3的下端部枢支在座部2的后部或脚架6的后部,保持着前后摆动自如的 状态。该靠背部3通过配设在脚架6内的直线运动促动机构等倾斜机构而可作倾斜动作。 另外,在座部2的前部设有揉足装置5,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设有扶手部7。不过以上只是 椅子型按摩机1的装备示例,并不限定装备的有无和细部机构。如图1 图5所示,揉背装置4具有按摩机构10、基座部件12、以及上下移动机构 13,基座部件12经过摆动枢支部11支承该按摩机构10的下端部,上下移动机构13使该基 座部件12能够在靠背部3内沿上下方向移动。揉背装置4还具有进退动作机构14和摆动 限制机构15,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机构10的上端部相对于基座部件12前后移动,从而 使按摩机构10的前后倾斜角发生变化,摆动限制机构15对设置在按摩机构10上的按摩部 件17的转动乃至摆动进行限制。首先,主要用图6及图7来说明按摩机构10。按摩机构10具有左右一对按摩部件17和使这些左右按摩部件17做适当的按摩 动作的驱动部18。按摩部件17具有使前端部向上方及下方的倾斜前方突出的飞镖形支承臂20和设 在该支承臂20的上下两端部的按摩体21 (施疗头)。各按摩体21譬如可用树脂或硬质橡 胶等形成为厚壁的圆盘形或球形等。以下,根据需要将上端侧的按摩体21称为“上方按摩 体21a”,且根据需要将下端侧的按摩体21称为“下方按摩体21b”。驱动部18具有相对于左右按摩部件17做相互接近脱离动作的揉搓驱动部23和 相对于左右按摩部件17做交替拍打动作的拍打驱动部24。揉搓驱动部23具有倾斜旋转部件25、第1旋转轴沈、揉搓马达27 (参见图1及图 2)、以及防振机构观,倾斜旋转部件25设置成相对于按摩部件17的支承臂20埋入其中央 弯曲部的状态,第1旋转轴26的轴心贯通该倾斜旋转部件25而向着左右方向架设,揉搓马 达27对该第1旋转轴沈进行旋转驱动,防振机构观设置在支承臂20上的中央弯曲部的 后部,以限制该支承臂20伴随第1旋转轴沈而作牵连旋转。在该防振机构观上譬如可采 用球窝接头或万向联轴器等万向接头。倾斜旋转部件25经过轴承等而旋转自如地嵌合保持在安装凸台部的周围,该安 装凸台部以同心且倾斜的状态设置在第1旋转轴26上而能够与第1旋转轴作一体旋转。从而,一旦利用揉搓马达27的驱动使第1旋转轴沈旋转,便以其旋转中心为轴而 使倾斜旋转部件25发生摇摆状的旋转振动,该旋转振动经过支承臂20而向按摩体21传 递。支承臂2被防振机构28保持在不与第1旋转轴沈一同旋转的状态,但沿前后方 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规定范围内的动作是允许的。另外,在左右支承臂20之间,倾 斜旋转部件25的倾斜方向被保持在第1旋转轴沈周围180°的相位差。这样,该揉搓驱动部23使得左右支承臂20的上方按摩体21a彼此间反复地在左右方向相互接近和相互脱离,同时下方按摩体21b彼此间反复地在左右方向相互脱离和相 互接近。在上方按摩体21a彼此间相互接近的同时,下方按摩体21a彼此间相互脱离,而在 上方按摩体21b彼此间相互脱离的同时,下方按摩体21b彼此间相互接近,因此发生按摩部 件17的揉搓动作。另一方面,拍打驱动部M具有第2旋转轴31、拍打马达32、左右偏心驱动体34、以 及连杆36(长曲柄轴),第2旋转轴31在比倾斜旋转部件25的第1旋转轴沈更上部位置 上与之平行地使轴心向着左右方向设置,拍打马达32对该第2旋转轴31进行旋转驱动,左 右偏心驱动体34相对于第2旋转轴31的左右两端部以180°的相位差偏心地设置,连杆 36相对于旋转自如地环抱这些左右偏心驱动体34的壳体35向下方突出设置。偏心驱动体34是在轴承的内圈侧或外圈侧安装偏心轴环,由此使第2旋转轴31 与壳体35的轴心不一致。另外连杆36的下端部与按摩部件17所具有的支承臂20的中央 弯曲部连结,而该连结部分便形成上述的防振机构观(球窝接头等)。即,在连杆36的下端 部设置防振机构观,并经过该防振机构观来连结支承臂20的基端部。从而,在该拍打驱动部24,一旦驱动了拍打马达32,偏心驱动体34便相对于第2 旋转轴31的轴心作偏心旋转,壳体35接受该偏心旋转而作圆周移动。从而,从该壳体35 对连杆36 (长曲柄轴)传递上下方向的推拉动作。这样,左右支承臂20就使双方的按摩体 21在第1旋转轴沈的周围小幅度地摆动,并使上方按摩体21a和下方按摩体21b在前后方 向相对逆向地移动,由此发生按摩部件17的拍打动作。而由于左右偏心驱动体34是以180°的相位差设置的,因此左右支承臂20的摆动 是交替发生的。即,当左侧的支承臂20使上方按摩体21a向前方移动时,右侧的支承臂20使上方 按摩体21a向后方移动。而当左侧的支承臂20使下方按摩体21b向前方移动时,右侧的支 承臂20使下方按摩体21b向后方移动。不过,以上结构并不构成限定事项,如果设置一种将左右偏心驱动体34的相位差 定为零的适当的切换机构,就能够变更拍打动作的设定(拍打模式),使左右支承臂20同步 地向同一方向摆动。而如图1和图2、或图6和图7所示,在从拍打马达32对第2旋转轴31传递旋转 驱动的部分设有用于拍打马达32的马达支承台37,其中内装减速机。长度方向向着上下方 向的2根导向杆38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平行地呈串状贯通该马达支承台37这些导向杆38架设在侧面看呈凹形的导向框40的框架内,该导向框40以齿轮头 39为支撑(基础),固定成向其上侧延伸的状态,齿轮头39内装减速机,用于揉搓驱动部23 的揉搓马达27向第1旋转轴沈传递旋转驱动。即,拍打马达32被保持成沿导向杆38向上下方向(接近、脱离揉搓马达27的方 向)自由移动的状态,此处的导向杆38和导向框40构成纵向导向支承部41,该纵向导向支 承部41将拍打驱动部M保持成上下自由移动的状态。由于设有这种纵向导向支承部41,因此能够实现以下的动作。即,无论是揉搓马达 27使第1旋转轴沈旋转时,还是拍打马达32使第2旋转轴旋转时,按摩部件17原则上都 是利用防振机构观来限制第1旋转轴26周围的牵连旋转。然而,当因使用者倚靠而在按摩部件17上施加负荷时,与防振机构观、连杆36、第2旋转轴31、马达支承台37等一同处于相互连结关系的拍打马达32便上下移动。因此,就 允许按摩部件17以第1旋转轴沈为中心而在规定范围内转动乃至摆动。采用上述结构,无论揉搓驱动部23和拍打驱动部M的按摩动作如何,按摩部件17 都会根据脊背的S字形曲线而围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且各按摩体21以大致均等的压力 与脊背抵接。可以将揉搓驱动部23和拍打驱动部M切换成使其中一方工作,或是使双方 同时工作。具备上述结构的按摩机构10的下端部经过摆动枢支部11 (见图1及图幻而支承 在前述的基座部件12上。摆动枢支部11具有轴心向着左右方向的枢轴42,按摩机构10被 保持成以该枢轴42为支点、并且其上端侧相对于基座部件12向前后方向自由摆动的状态。而且,在第1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揉搓马达27的齿轮头39上设有向 下方突出的铰链片部43,同时从基座部件12的下端部向前方突出地设有从左右两侧夹持 铰链片部43的铰链台部44。还设有向左右方向贯通这些铰链片部43和铰链台部44的枢 轴42。上下移动机构13使按摩机构10连同基座部件12 —起上下移动,在基座部件12 的上部及下部的左右两侧,以旋转轴心向着左右方向方式设有导向滚柱45,这些导向滚柱 45在靠背部3的内部沿着左右一对导轨46上下自由移动,这些导轨46以长度方向向着上 下的方式装入。并且,如图3 图5所示,两根导轨46相互间设有能够被升降马达47旋转驱动的 螺旋轴48,在基座部件12上内装与该螺旋轴48螺合的螺帽部件49(见图8 图11)。从 而,当因升降马达47的工作而使螺旋轴48受到旋转驱动时,按摩机构10便与基座部件12 一同在靠背部3内上下移动。由此使坐在座部2上且脊背靠在靠背部3的使用者在从肩部到脊背以及腰部的大 范围内受到按摩。以下主要结合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椅子型按摩机1所具有的特殊结构、S卩“进 退动作机构14”以及“摆动限制机构15”。进退动作机构14具有相对于基座部件12能够上下自由移动的滑块50、使该滑块 50上下移动的滑动机构51、将滑块50与按摩机构10连结的传动臂52、设置在基座部件12 上的轨道部53、以及从按摩机构10向着轨道部53呈突出状设置的滑动部件54 (见图6和 图7)。滑块50设置在基座部件12的前表面,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状块(见图5)。 通过利用导向杆59 (见图幻呈串状地贯穿滑块50,使滑块50可以相对于基座部件12上下 移动,该导向杆59架设在从基座部件12的前表面上部向前方突出设置的上部托架57与从 基座部件12的前表面下部向前方突出设置的下部托架58的上下间。滑动机构51则具有旋转自如的进给丝杠63和驱动进给丝杠63旋转的电动马达 64,进给丝杠63架设在上部托架57与下部托架58的上下间且与用于滑块50的导向杆59 平行。进给丝杠63沿上下方向贯通滑块50,在滑块50中设有与该进给丝杠63螺合的阴螺 纹部65。这些阴螺纹部65与进给丝杠63间的螺合结构用螺纹推进力以及防松动性优良的 方螺纹、最好是梯形螺纹来形成。轨道部53相对于从基座部件12的左右两侧部向前方突出的侧板部66而设置在
12相向的内面。在第1实施例中,轨道部53作为槽而凹设在侧板部66。该轨道部53具有以 基座部件12对按摩机构10的下端部进行摆动自如的支承的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而形成 的向上膨出的圆弧曲线。滑动部件M由旋转自如的滚柱形成,该滚柱以滑动自如的状态与轨道部53 (槽) 卡合(嵌合)。从而,当对按摩机构10施加以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发生摆动的外力时,该 滑动部件M便沿着轨道部53作圆弧移动,使按摩机构10的摆动稳定。传动臂52设置左右一对O根),分别相对于按摩机构10及滑块50分开配置在它 们的左右两侧。在各传动臂52上,在与按摩机构10之间的连结部分设有使轴心向着左右 方向的第1枢支轴67,且形成以该第1枢支轴67为中心而摆动自如的连杆接合部68。该 连杆接合部68配置在按摩机构10的上端部。针对按摩机构10设置滑动部件M的位置(滚柱的旋转中心)与传动臂52上靠 近按摩机构10 —侧的连杆接合部68是在该连杆接合部68所具有的第1枢支轴67的轴心 上呈一轴配置。因此,经过传动臂52传递到按摩机构10的推拉力还会有效地传递到滑动 部件54,结果是容易使该滑动部件M沿着轨道部53顺畅地移动。在传动臂52上与滑块50之间的连结部分,设有轴心向着左右方向的第2枢支轴 69 (只在图2中示出),且形成以该第2枢支轴69为中心自由摆动的连杆接合部70。具有上述结构的进退动作机构14通过滑动机构51的电动马达64驱动进给丝杠 63旋转,由此经过与该进给丝杠63螺合的阴螺纹部65在滑块50上产生向上移动力或向下 移动力,从而能够使滑块50沿着滑动机构51的导向杆59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当滑块50向上移动时,如图2所示,传动臂52将滑动部件M沿着轨道部53向前 方推出,由此使按摩机构10以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摆动成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从而,左右 按摩部件17成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一旦使滑动机构51的电动马达64作与上述反向的旋转驱动,就如图1所示,经过 与进给丝杠63螺合的阴螺纹部65而使滑块50向下移动。此时,由于传动臂52沿着轨道 部53将滑动部件M向后方拉回,因此按摩机构10以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摆动,从而(向 后方)返回原来的状态。从而,左右按摩部件17也(向后方)返回原来的状态。另一方面,摆动限制机构15是附加在进退动作机构14上与之协同动作的机构。摆 动限制机构15具有如下功能当按摩机构10成为向前方倾斜或向后方起立的状态时,对通 过纵向导向支承部41得到的按摩部件17以第1旋转轴沈为中心的转动乃至摆动进行局 部限制。该摆动限制机构15具有第1转动限制部80,该第1转动限制部80在上方按摩体 21a最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并且下方按摩体21b最大限度地向后方退缩的位置上限制支承 臂20的转动(围绕第1旋转轴沈的转动)。另外,摆动限制机构15具有第2转动限制部 81,该第2转动限制部81在上方按摩体21a最大限度地向后方退缩并且下方按摩体21b最 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的位置上限制支承臂20的转动。摆动限制机构15还具有转动许可部82,在受第1转动限制部80及第2转动限制 部81限制的按摩部件17 (支承臂20)的姿势以外,该转动许可部82允许按摩部件17进行 转动(围绕第1旋转轴26的转动)。这些第1转动限制部80、第2转动限制部81、转动许可部82对应于设在基座部件12 一侧的导轨部85的规定部位,通过使从按摩机构10向导轨部85突出设置的滚柱状滑动 部件86 (见图6及图7)位于这些规定部位,来发挥作为第1转动限制部80、第2转动限制 部81、转动许可部82的功能。具体是,导轨部85是环状轨道,形成于从基座部件12的左右两侧部向前方突出的 侧板部66 (与设有进退动作机构14的轨道部53的部件为同一部件)的互为相向的内面壁 上。换言之,在侧板部66的内面壁上形成从左右侧面看具有菱形开口形状的凹部(菱形开 口),该菱形开口的竖立侧壁就成为导轨部85。而在该侧板部66还形成前述的进退动作机 构14的轨道部53。如图12所示,导轨部85具有供滚柱状的滑动部件86嵌入的半圆部Li。从该半 圆部Ll的上部端起形成向斜上方延伸的直线部L2,并且连接着形成倾斜度比直线部L2平 缓的直线部L3。在直线部L3的前端,在与半圆部Ll相向的一侧形成供滚柱状滑动部件86 嵌入的半圆部L4。该半圆部L4的上部端与直线部L3圆滑地连接。从半圆部L4的下部端起形成向斜下方延伸的直线部L5,并且连接着形成倾斜度 比直线部L5平缓的直线部L6。最终是直线部L6的前端圆滑地与半圆部Ll的下部端连接, 形成环状的导轨部85。在这个导轨部85,直线部L2与直线部L3间的连接点P3、直线部L3与半圆部L4 的上部端间的连结点、直线部L5与直线部L6间的连接点P4、以及直线部L6与半圆部Ll的 下部端间的连结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而半圆部Ll的上部端与直线部L2间的连接点P2、 以及半圆部L4的下部端与直线部L5间的连接点Pl则成为尖锐点(突点P1、突点P2),用 具有极值的曲线连接。以上说过导轨部85侧面看呈菱形开口形状,而将半圆部Ll与半圆部L4连接的线 就成为菱形开口的长轴,以该长轴向着前后方向的方式在侧板部66上形成导轨部85。艮口, 从摆动枢支部11的枢轴42看,导轨部85配置在进退动作机构14的轨道部53的径向内方, 且其菱形开口的长轴沿着以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的圆弧倾斜。菱形开口的导轨部85的短轴(与长轴大致垂直的线)的长度为长轴的大致一半。 该短轴向着与导向杆38 —致的方向,该导向杆38支承拍打马达32而使之在上下方向(接 近或脱离揉搓马达27的方向)移动自如。导轨部85的短轴长度与拍打马达32的上下移 动范围大致相同。另一方面,滑动部件86由从第2旋转轴31的左右两端部起与其轴心同轴地向左 右两个外侧突出的旋转自如的滚柱形成,分别嵌入菱形开口的凹部后能够在左右的导轨部 85上滚动。在如上述那样确定了配置和开口形状的导轨部85,如图12所示,与半圆部L4相当 的部位就成为第1转动限制部80。而半圆部Ll就成为第2转动限制部81。这些第1转动 限制部80和第2转动限制部81都具有能够不松动地与滑动部件86嵌合的开口幅度。另外,导轨部85从第1转动限制部80向着交点P3接近而使凹部内在上下方向渐 渐扩大,相反,从交点P3向着第2转动限制部81接近而使凹部内在上下方向渐渐缩小。因 此,这些区域(直线部L3与直线部L5的上下之间、直线部L2与直线部L6的上下之间)在 上下方向比滑动部件86更宽。即,形成能够让滑动部件86在上下方向活动的空间,这个空 间就成为转动许可部82。
以下基于图1、图2、图8 图12说明这个摆动限制机构15的动作。图8表示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3使按摩机构10处于下端位置(使用者的腰部位 置)的状态。图9表示按摩机构10处于上升途中的状态。图10表示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3使按摩机构10向上端位置(使用者的肩部位置) 移动后停止的状态。图11表示按摩机构10处于下降途中的状态。在图11的状态之后返回图8的状态。首先说明按摩机构10向上方移动并位于使用者肩部的过程(图8 —图9 —图10)。 以下动作通过利用设置在椅子型按摩机1中的控制部(图中未示)的程序对升降马达47、 电动马达64进行控制来实现。首先,在图8所示的按摩机构10中,按摩部件17着重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 因此形成下方按摩体21b向前方突出、上方按摩体21a向后方退缩的状态。由于下方按摩 体21b最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因此下方按摩体21b能够可靠有效地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从此状态起,上下移动机构13的升降马达47旋转,螺旋轴48旋转,由此使与之螺 合的螺帽部件49上升,同时使安装了螺帽部件49的基座部件12上升,进而使按摩机构10 向上方移动。随着按摩机构10向上方移动,如图9所示,控制部向进退动作机构14的电动马达 64发出指令,将滑块50向上方推,同时经过传动臂52将嵌入轨道部53内而滑动自如的滑 动部件M向前方推,使按摩机构10围绕枢轴42作前倾动作。与按摩机构10的前倾动作连动,如图12所示,摆动限制机构15的滑动部件86 — 边在导轨部85的直线部L6上滑动,一边通过导轨部85内的中点P4,在直线部L5上向着半 圆部L4移动。此时,安装着滑动部件86的第2旋转轴31也同样,在直线部L6上移动一通 过中点P4 —通过直线部L5上一向半圆部L4移动,拍打驱动部M (拍打马达32)向上方移 动。因此,连杆36被向上方拉引,进而支承臂20的基端部被向上方拉引,支承臂20围绕第 1旋转轴沈转动,下方按摩体21b稍向后方退缩且上方按摩体21a稍向前方突出。而在以上动作中,滑动部件86之所以不向导轨部85的直线部L2—侧移动,是因 为越过突点P2所需的阻力大,而导轨部85的突点P2是实现摆动限制机构15的动作所需 的必要条件。然后,如图10所示,在按摩机构1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且到达使用者的肩部位置 时,滑动部件86到达第1转动限制部80 (半圆部L4)并与该第1转动限制部80嵌合。此时 拍打驱动部M也到达纵向导向支承杆41的最上方位置。在此状态下,连杆36也被拉引到 最上方位置,支承臂20围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下方按摩体21b最大限度地向后方退缩, 且上方按摩体21a最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由于上方按摩体21a最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因此上方按摩体21a能够从上方向 着前方可靠有效地对使用者的肩部进行按摩。当处于此种状况时,按摩部件17的上方按摩体21a上就被施加了倚靠负荷PU(向 后方的推力)。可以预见,由此会在按摩部件17上附加使之围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以使上方按摩体21a比下方按摩体21b更向后方退缩的摆动作用,并且经过连杆36施加将拍打 驱动部M向下方拉下的力FL。然而,由于摆动限制机构15的滑动部件86可靠地嵌合在第 1转动限制部80内,并且存在突点Pl的阻力,因此不会发生直线部L5 —中点P4 —直线部 L6那样的倒行。即,通过摆动限制机构15能够可靠地保持按摩部件17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以下说明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机构10向后方退缩的过程(图10 —图11 —图 8)。以下的动作也是通过利用设置在椅子型按摩机1中的控制部(图中未示)的程序对升 降马达47、电动马达64进行控制来实现。首先,在图10所示的按摩机构10中,按摩部件17着重对使用者的肩部进行按摩, 因此形成上方按摩体21a向前方突出、下方按摩体21b向后方退缩的状态。从此状态起,上下移动机构13的升降马达47旋转,螺旋轴48反转,由此使与之螺 合的螺帽部件49下降,同时使安装了螺帽部件49的基座部件12下降,进而使按摩机构10 向下方移动。随着按摩机构10向下方移动,如图11所示,控制部向进退动作机构14的电动马 达64发出指令,将滑块50向下方推,同时经过传动臂52将嵌入轨道部53内而滑动自如的 滑动部件M向后方拉回,使按摩机构10围绕枢轴42作后倾动作(接近起立状态)。与按摩机构10的后倾动作连动,摆动限制机构15的滑动部件86 —边在导轨部 85的直线部L3上滑动,一边通过导轨部85内的中点P3,且在直线部L2上向着半圆部Ll 移动。此时,安装着滑动部件86的第2旋转轴31也同样,沿直线部L3 —中点P3 —直线部 L2—半圆部Ll移动,拍打驱动部M(拍打马达32)向下方移动。因此连杆36被向下方推 回,进而支承臂20的基端部被向下方推,支承臂20围绕第1旋转轴沈反向转动,下方按摩 体21b稍向前方突出。滑动部件86之所以不向导轨部85的直线部L5 —侧移动,是因为越过突点Pl所 需的阻力大,而导轨部85的突点Pl是实现摆动限制机构15的动作所需的必要条件。然后,如图8所示,在按摩机构1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且到达使用者的腰部位置时, 滑动部件86到达第2转动限制部81 (半圆部Li)并与该第2转动限制部81嵌合。此时拍 打驱动部M也到达纵向导向支承部41的最下方位置。在此状态下,连杆36被推向最下方, 并且支承臂20反向转动,下方按摩体21b最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且上方按摩体21a最大限 度地向后方退缩。由于下方按摩体21b最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因此下方按摩体21b能够可靠有效 地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当处于此种状况时,按摩部件17的下方按摩体21b上就被施加了倚靠负荷PU(向 后方的推力)。可以预见,由此会在按摩部件17上附加使之围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以使 下方按摩体21b比上方按摩体21a更向后方退缩的摆动作用,并且经过连杆36会施加将拍 打驱动部对向上方推的力FU。然而,由于摆动限制机构15的滑动部件86可靠地嵌合在第 2转动限制部81内,并且存在突点P2的阻力,因此不会发生直线部L5 —中点P3 —直线部 L3那样的倒行。即,通过摆动限制机构15能够可靠地保持按摩部件17向前方突出的状态。而在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机构10向前方突出或向后方退缩的过程中,滑动部 件86就沿导轨部85内的转动许可部82中移动。该转动许可部82在上下方向的宽度比滑 动部件86大,因此滑动部件86能够在上下方向自由活动(见图9及图11)。
16
即,当处于这些状况下时,第2旋转轴31也同样能够在上下方向自由活动,拍打驱 动部M(拍打马达32)能够沿着导向杆38上下自由移动。因此,经过连杆36而连接的支 承臂20也处于自由转动的状态。因此,在对按摩部件17的上方按摩体21a或下方按摩体21b施加了倚靠负荷PU 或PL(向后的推力)时,没有任何因素妨碍对于拍打驱动部M施加的向下的作用或向上的 作用,如前所述,按摩部件17根据脊背的S字形曲线而围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并且发挥 纵向导向支承部41的作用,使各按摩体21以大致均等的压力与脊背抵接。另外,如前所述,滑动部件86与第2旋转轴31的轴心同轴地设置,因此即使第2 旋转轴31伴随着拍打驱动部M的驱动而旋转,这种旋转也不是偏心旋转,因此旋转振动不 会经过滑动部件86而传递到导轨部85。即,即使按摩部件17做拍打动作,振动的影响也不 会波及设置导轨部85的侧板部66和基座部件12。由以上说明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椅子型按摩机1时,通过使坐在座部2上的使用者 背靠靠背部3并在此状态下使揉背装置4工作,就能经过左右的按摩部件17来接受由按摩 机构10的揉搓驱动部23实施的揉搓按摩和由拍打驱动部M实施的拍打按摩。并且,通过根据与使用者的体形或按摩位置相关的必要性或根据使用者的爱好使 进退动作机构14工作,就能使按摩机构10 (按摩部件17)比通常的按摩位置更向前方突 出,或返回原来的通常位置。在使进退动作机构14工作的情况下,当使按摩机构10向前方突出时,摆动限制机 构15就使按摩部件17的上端部(上方按摩体21a)成为向前方突出状态,并且即使使用者 施加了倚靠负荷PU(向后的推力),这种状态也得以保持。另外,当使按摩机构10向后方突出时,摆动限制机构15就使按摩部件17的下端 部(下方按摩体21b)成为向前方突出状态,并且即使使用者施加了倚靠负荷PL(向后的推 力),这种状态也得以保持。从而,成为在局部(针点)可靠地获得拍打或揉搓等按摩的状态,能够满足使用者 的需求。另外,进退动作机构14不采用空气方式,因此不会发生空气室的膨胀力屈服于使 用者施加的倚靠负荷、从而将按摩机构10推回的情况。因此不会导致按摩机构10的指压 力(按摩效果)低下和指压位置偏差。当然,也不存在气流和排气音等导致的噪音问题。另外,由于不采用连杆方式,因此无须设置具有正螺纹部和逆螺纹部的长大螺旋 轴,能够避免零件的高成本和装置的大型化。另外,与过去的单纯凸轮方式不同,本发明具有传动臂52,因此能够确保按摩10 有较大的前后移动行程。而且,由于与过去的杠杆方式不同,能够得到动作的迅速性,在作 为椅子型按摩机1的整体而进行一连串按摩动作等时,不会白白地延长周期时间。[第2实施例]图14 图20表示本发明的带有揉背装置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第2实施例。在第2实施例中,椅子型按摩机1具有座部2和靠背部3,在靠背部3内设有揉背 装置4,在座部2的下部设有脚架6,这一点与第1实施例(见图1 相同。另外,揉背装置 4具有按摩机构10、基座部件12以及上下移动机构13,还具有使按摩机构10相对于基座部 件12的前后倾斜角发生变化的进退动作机构14、以对设置在按摩机构10上的按摩部件17的转动乃至摆动进行限制的摆动限制机构15,这一点也与第1实施例(见图1 图7)相 同。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各部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等均援用在第1实 施例中定义的方向。如图14所示,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设在摆动限制机构15 上的导轨部85设有第1突出调整部103及第2突出调整部102。摆动限制机构15具有第1转动限制部80,第2转动限制部81、以及允许按摩部件 17围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的转动许可部82,这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另外,导轨85为 环状的轨道,形成于从基座部件12的左右两个侧部向前方突出的侧板部66的互为相向的 内面壁上,这种结构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并且在该导轨部85上形成第1转动限制部80, 第1突出调整部103、第2转动限制部81、第2突出调整部102、以及转动许可部82 (对应于 导轨部85内的规定部位)。如图14所示,导轨部85在其后方下部具有供滚柱状的滑动部件86嵌入的半圆部 G1。从该半圆部Gl的上部端起形成向前方且稍向上方倾斜延伸的直线部G2,从该直线部 G2的前端起形成更向上方倾斜延伸的直线部G3,并且连接着倾斜角度比该直线部G3平缓 的直线部G4。直线部G4超过作为菱形的一边所需的长度而向前方延长,在其前端,在与半圆部 Gl相向的一侧形成供滚柱状滑动部件86嵌入的半圆部G5。在半圆部G5的上部端连结着 直线部G4。从半圆部G5的下部端起形成与直线部G4向前方延长的范围平行地向后方延伸的 直线部G6,从该直线部G6的后端起形成向斜下方延伸的直线部G7,并且连接着比该直线部 G7平缓的直线部G8。直线部G8具有菱形的一边所需的长度,并且与直线部G2平行地向后方延长,其延 长部后端与半圆部Gl的下部端连接,最终整体形成循环的导轨部85。由于位于后方的半圆部Gl能够让滑动部件86嵌入,因此与该半圆部Gl的直径对 应设置的直线部G2与直线部G8间的平行部分可将它们相互间作为滑动部件86的通道使 用。因此,该后方侧的半圆部Gl就作为阻止滑动部件86向后方移动的第2转动限制部81 形成,而位于该第2转动限制部81与菱形开口之间的后方通道部(两个直线部G2、G8之 间)就作为在滑动部件86嵌入的状态下只允许向前后方向滑动的第2突出调整部102形 成。同样地,由于位于前方的半圆部G5能够让滑动部件86嵌入,因此与该半圆部G5 的直径对应设置的直线部G4与直线部G6间的平行部分可将它们相互间作为滑动部件86 的通道使用。因此,该前方侧的半圆部G5就作为阻止滑动部件86向前方移动的第1转动 限制部80形成,而位于该第1转动限制部80与菱形开口之间的前方通道部(两个直线部 G4、G6之间)就作为在滑动部件86嵌入的状态下只允许向前后方向滑动的第1突出调整 部103形成。半圆部Gl的上部端与直线部G2之间的连接点、直线部G4与半圆部G5的上部端 之间的连接点、半圆部G5的下部端与直线部G6之间的连接点、直线部G8与半圆部Gl的下 部端之间的连接点都是用直线或圆滑的曲线连接。
另一方面,直线部G2与直线部G3之间的连接点Q2、以及直线部G6与直线部G7之 间的连接点Ql则作为具有凸部的凸交叉部、即阻止滑动部件86越过的尖锐点(突点Q1、突 点Q2)形成。如前所述,导轨部85从侧面看是菱形开口形状,而将靠近第2转动限制部81 (半 圆部Gl)的第2突出调整部102与靠近第1转动限制部80 (半圆部G5)的第1突出调整部 103连接的线就成为菱形开口的长轴,以该长轴向着前后方向的方式在侧板部66上形成导 轨部85。以下基于图15 图20说明这个摆动限制机构15的动作。图15表示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3使按摩机构10到达下端位置(使用者的腰部位 置)的状态。图16表示按摩机构10刚开始上升的状态。图17表示按摩机构10处于上升途中的状态。图18表示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3使按摩机构10到达上端位置(使用者的肩部位 置)的状态。图19表示按摩机构10刚开始下降的状态。图20表示按摩机构10处于下降途中的状态。在图20的状态之后返回图15的状态。首先说明按摩机构10向上方移动到达使用者肩部之前的过程(图15 —图16 — 图17—图18)。以下动作通过利用设置在椅子型按摩机1中的控制部(图中未示)的程序 对升降马达47、电动马达64进行控制来实现。首先,在图15所示的按摩机构10中,按摩部件17着重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 因此形成下方按摩体21b向前方突出、上方按摩体21a向后方退缩的状态。由于下方按摩 体21b最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因此下方按摩体21b能够可靠有效地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控制部的程序是,一旦从此状态起使上下移动机构13的升降马达47开始旋转,控 制部就向进退动作机构14的电动马达64也发出指令。由于该电动马达64开始旋转,如图 16所示,就将滑块50向上方推,同时经过传动臂52将嵌入轨道部53内而滑动自如的滑动 部件讨向前方推出,与此同时,使按摩机构10开始围绕枢轴42作前倾动作。如图14所示,一旦按摩机构10开始前倾动作,与此连动,摆动限制机构15的滑动 部件86就从被导轨部85的第2转动限制部81阻挡的状态起沿第2突出调整部102向前 方移动。即,滑动部件86从半圆部Gl起在直线部G8上滑动,并且安装着滑动部件86的第 2旋转轴31 (连杆36的上端部)也同样沿着直线部G8向前方移动,因此按摩机构10做前 倾动作。伴随着这种作用,支承臂20围绕第1旋转轴沈而稍微转动,下方按摩体21b也稍 向后方退缩。此时上方按摩体21a也稍向前方突出。由于这些情况,使下方按摩体21b对 使用者腰部的推压力有所缓和(略微减弱)。即,第2突出调整部102作为下方按摩体21b 的推压力调节机构(强弱调节机构)发挥功能。不过,只要滑动部件86与第2突出调整部102嵌合,滑动部件86的上下移动就被 阻止,将第2旋转轴31向上方推的动作也被阻止。因此,能可靠地维持下方按摩体21b向
19前方突出的状态。如图17所示,在经过了使下方按摩体21b的腰部推压力缓和的动作后,按摩机构 1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到达与使用者的背部对应的位置。在按摩机构10向上方移动的同时,按摩机构10的前倾动作继续进行,摆动限制机 构15的滑动部件86在导轨部85的直线部G8上滑动,并且通过导轨部85内的中点Q4而 在直线部G7上向前方上部滑动。此时,安装着滑动部件86的第2旋转轴31也同样,在直线部G8上移动一通过中 点Q4—在直线部G7上移动。伴随这种动作,拍打驱动部M(拍打马达32)向上方移动,由 此将连杆36向上方拉。进而支承臂20的基端部被向上方拉引,支承臂20围绕第1旋转轴 26转动,下方按摩体21b向后方退缩且上方按摩体21a向前方突出。而在以上动作中,滑动部件86之所以不从导轨部85的直线部G2经过突点Q2向 直线部G3 —侧移动,是因为越过突点Q2所需的阻力大,而导轨部85的突点Q2是实现摆动 限制机构15的动作所需的必要条件。另外,在滑动部件86通过导轨部85的直线部G8 直线部G7上时,直线部G8、G7 与成为各自对边的直线部G4 G3间的间隔比滑动部件86的外径更大,从而形成为转动许 可部82。因此,滑动部件86能够在转动许可部82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第2旋转轴31也同 样地上下移动,结果是,按摩部件17围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从而在按摩机构10向上方移 动的同时,为了适应使用者脊背的S字形曲线而一边适当调和一边反复动作,并且发挥纵 向导向支承部41的作用,使各按摩体21以大致均等的压力与脊背抵接。然后,如图18所示,在按摩机构1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且到达使用者的肩部位置 时,滑动部件86在导轨部85内从直线部G7越过突点Q1,并以嵌入直线部G4和直线部G6 之间、即与第1突出调整部103嵌合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并到达半圆部G5、即第1转动限制 部80后被阻挡。此时,由于上方按摩体21a最大限度地向前方突出,因此上方按摩体21a 能够从上方向着前方可靠有效地对使用者的肩部进行按摩。以下说明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机构10向后方退缩的过程(图18 —图19 —图 20 —图15)。以下的动作也是通过利用设置在椅子型按摩机1中的控制部(图中未示)的 程序对升降马达47、电动马达64进行控制来实现。控制部的程序是,一旦从前述的图18的状态起使上下移动机构13的升降马达47 开始旋转,控制部就向进退动作机构14的电动马达64也发出指令。由于该电动马达64开 始旋转,如图19所示,就将滑块50向下方拉,同时经过传动臂52将嵌入轨道部53内而滑 动自如的滑动部件讨向后方拉回,与此同时,使按摩机构10开始围绕枢轴42而作后倾动 作(接近起立状态)。如图19、图14所示,一旦按摩机构10开始后倾动作,与此连动,摆动限制机构15 的滑动部件86就从被导轨部85的第1转动限制部80阻挡的状态起沿第1突出调整部103 向后方移动。即,滑动部件86从半圆部G2起在直线部G4上滑动,并且安装着滑动部件86 的第2旋转轴31 (连杆36的上端部)也同样沿着直线部G4向后方移动,因此按摩机构10 做后倾动作。伴随着这种作用,支承臂20围绕第1旋转轴沈而稍微转动,上方按摩体21a也稍 向后方退缩。此时下方按摩体21b也稍向前方突出。由于这些情况,使上方按摩体21a对使用者肩部的推压力有所缓和(略微减弱)。即,第1突出调整部103作为上方按摩体21a 的推压力调节机构(强弱调节机构)发挥功能。不过,只要滑动部件86嵌入第1突出调整部103内,除了前后方向的移动以外的 动作(滑动部件86上下移动)就被阻止,将第2旋转轴31向下方拉的动作也被阻止。然后,如图20所示,在按摩机构10向下方移动的同时,按摩机构10的后倾动作继 续进行,摆动限制机构15的滑动部件86在导轨部85的直线部G4上滑动,并且通过导轨部 85内的中点Q3而在直线部G3上向后方下部滑动。此时,安装着滑动部件86的第2旋转轴31也同样,在直线部G4上移动一通过中 点Q3—在直线部G3上移动。伴随着这种动作,拍打驱动部M (拍打马达32)向下方移动, 由此将连杆36向下方推回。进而支承臂20的基端部被向下方推,支承臂20围绕第1旋转 轴26反向转动,上方按摩体21a向后方退缩且下方按摩体21b向前方突出。而在以上动作中,滑动部件86之所以不从导轨部85的直线部G6经过突点Ql向 直线部G7 —侧移动,是因为越过突点Ql所需的阻力大,而导轨部85的突点Ql是实现摆动 限制机构15的动作所需的必要条件。另外,在滑动部件86通过导轨部85的直线部G4 直线部G3上时,直线部G4、G3 与成为各自对边的直线部G8 G7间的间隔比滑动部件86的外径更大,从而形成为转动许 可部82。滑动部件86能够在该转动许可部82内上下移动,结果是,按摩部件17围绕第1 旋转轴沈转动,从而在按摩机构10向下方移动的同时,为了适应使用者脊背的S字形曲线 而一边适当调和一边反复动作,并且发挥纵向导向支承部41的作用,使各按摩体21以大致 均等的压力与脊背抵接。然后,按摩机构10向图15所示的状态转移。不过,以上所述实施例均为示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以上说明限定,而 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包括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作的一切变更。譬如,椅子型按摩机1的细部结构(除了具有座部2及靠背部3的基本结构之外 的结构)和按摩机构10的细部结构等不受任何限定。另外,椅子型按摩机1也可以在靠背部3的内部设置由光电传感器组成的“身体部 分检出传感器)。譬如利用这种传感器来检出使用者的肩部位置,并基于检出的使用者肩 部位置,在位于使用者的肩部位置时,使按摩机构10的上端部(上方按摩体21a)向前方突 出,并在位于使用者的腰部位置(距离肩部位置一定距离的下方部分)时,使按摩机构10 的上端部(上方按摩体21a)向后方退缩。上述控制可以通过椅子型按摩机1上所设的控 制部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所述揉背装置配设在椅子型按摩机的靠背部 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按摩机构,该按摩机构具有在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设有施疗头且配置成左右一对的按 摩部件、以及向该按摩部件传递按摩动作的驱动部;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用摆动枢支部来支撑所述按摩机构的下端部,由此将该按摩机 构保持为能够沿前后方向自由摆动的状态;上下移动机构,该上下移动机构使所述基座部件能够在所述靠背部内沿上下方向移动;进退动作机构,该进退动作机构使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而沿前后方 向进退;以及摆动限制机构,在所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呈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时,该 摆动限制机构使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能够保持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进 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呈向后方退让的状态时,所述摆动限制机构使所述按摩部 件的下端部能够保持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具有揉搓驱动部,该揉搓驱动部具有沿左右方向架设的第1旋转轴、设 在该第1旋转轴上而能够自由地作相对旋转的按摩部件、以及为了限制所述按摩部件随着 第1旋转轴的旋转作牵连旋转而与该按摩部件卡合的防振机构,从而通过第1旋转轴的驱 动旋转来使按摩部件相互接近或脱离并作揉搓动作,所述按摩机构还具有拍打驱动部,该拍打驱动部与所述防振机构连结并且经过该防振 机构而使所述支承臂围绕第1旋转轴的轴心而作往复摆动,从而使按摩部件向前后方向进 退并做拍打动作,所述拍打驱动部具有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地配设的第2旋转轴、以偏心的状态设置 在该第2旋转轴上的偏心驱动体、以及一端部连结成能够跟随所述偏心驱动体的的偏心旋 转而动作并且另一端部与所述防振机构连结且因所述偏心驱动体的偏心旋转而沿长度方 向往复运动的长曲柄轴,所述拍打驱动部沿着与第1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且沿上下方向移动自如,通过该拍打驱 动部的上下移动使所述曲柄轴上下运动,且使所述按摩部件能够围绕第1旋转轴的轴心转 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限制机构具有同轴设置于所述拍打驱动部的第2旋转轴的两端部的滑动部 件、以及供该滑动部件滑动的环状导轨部,在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处于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时,所述滑动部件嵌入所述导轨部, 由此形成对该按摩部件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第1转动限制部,从而使所述按摩部件的上 端部能够保持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限制机构具有同轴设置于所述拍打驱动部的第2旋转轴的两端部的滑动部 件、以及供该滑动部件滑动的环状导轨部,在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处于向后方退让的状态时,所述滑动部件嵌入所述导轨部, 由此形成对该按摩部件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第2转动限制部,从而使所述按摩部件的下 端部能够保持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限制机构具有同轴设置于所述拍打驱动部的第2旋转轴的两端部的滑动部 件、以及供该滑动部件滑动的环状导轨部,在所述导轨部形成转动允许部,该转动允许部通过允许所述滑动部件的上下运动使按 摩部件能够围绕所述第1旋转轴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部用侧面看呈菱形的开口的边缘部构成,所述开口的长轴向着前后方向,与所述开口的长轴大致垂直的短轴则向着上下方向, 在位于所述长轴的前后端的开口的边缘部,分别形成供滑动部件嵌入的半圆部,且将 位于前方的半圆部作为第1转动限制部,将位于后方的半圆部作为第2转动限制部,将沿着 所述短轴的空间作为转动允许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部用侧面看呈菱形的开口的边缘部构成,所述开口的长轴向着前后方向,与所述开口的长轴大致垂直的短轴则向着上下方向, 在位于所述长轴的前后端的开口的边缘部,分别形成前后的通道部和半圆部,在嵌入 有滑动部件的状态下所述前后的通道部只允许向前后方向滑动,所述半圆部使这些前后两 个通道部的前后端呈抵接的状态,将位于前方的半圆部作为第1转动限制部,且将配置在该第1转动限制部与所述开口 之间的前方的通道部作为第1突出调整部,将位于后方的半圆部作为第2转动限制部,且将配置在该第2转动限制部与所述开口 之间的后方的通道部作为第2突出调整部, 将沿着所述短轴的空间作为转动允许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退动作机构具有滑块,该滑块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 件上下自由移动;滑块机构,该滑块机构使该滑块上下移动;传动臂,该传动臂分别转动自如地枢支在所述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及所述滑块上且将所 述滑块与按摩机构连结;轨道部,该轨道部从所述基座部件沿着按摩机构的侧部向前方延伸;以及 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从所述按摩机构向轨道部突出而以能够沿轨道部自由移动的状 态与之卡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用 以所述摆动枢支部为中心的向上膨出形的圆弧曲线形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部件设置 在所述按摩机构上的位置与将所述传动臂枢支在按摩机构上的枢支轴在该枢支轴的轴心 上同轴配置。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在椅子型按摩机上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机构具有设在所述滑块上沿上下方向贯通的阴螺纹部、与该阴螺纹部螺合的进给丝杠、以及对 该进给丝杠进行驱动而使之旋转的电动马达。
13.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座部和靠背部,所述靠背部设在座部的后部 且内装权利要求7所述的揉背装置。
14.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座部和靠背部,所述靠背部设在座部的后部 且内装权利要求8所述的揉背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或返回原来的通常位置的揉背装置,能够在不降低按摩效果的前提下迅速且以充分的动作量来完成前后动作,而且不会导致机构的大型化和复杂化。设置在本发明的椅子型按摩机(1)上的揉背装置(4)包括具有左右一对按摩部件(17)的按摩机构(10);在下端侧枢支该按摩机构(10)的基座部件(12);使基座部件(12)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13);对按摩机构(10)进行摆动驱动的进退动作机构(14);以及限制按摩机构10的转动角、从而在上升位置时使按摩部件(17)的上端部向前方突出、在下降位置时使下端部向前方突出的摆动限制机构(15)。
文档编号A61H23/02GK102149360SQ201080002107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4日
发明者刘颖, 沼田康一, 清水新策, 石黑文敬 申请人: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