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放电发生器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2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含放电发生器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包含放电发生器的空调器,所述放电发生器被配置成产生冠状放电,以产生诸如基团之类的有效成分。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138034A公开了一种现有的空调器。该现有的空调器包括风扇和放电发生器。风扇被配置成产生强制通风。放电发生器具有发射电极和通过放电空间与发射电极分隔开的对置电极。发射电极被配置成当获得电压时向放电空间施加电压,从而发射电极在放电空间中产生冠状放电。冠状放电产生如基团等的活性物质。利用强制通风输送有效成分。然而,冠状放电并非被构造为产生大量的如基团等的有效成分。因此,现有的空调器难以利用有效成分通过强制通风来充分地对房间除臭和杀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放电发生器的空调器,所述放电发生器被配置成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还被配置成稳定地产生有效成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机壳,主风扇,热交换器和放电发生器。 机壳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主气流通道。设置进风口以便引入外部空气。主气流通道从进风口延伸到出风口。主风扇被置于机壳中。设置主风扇以便产生通过主气流通道的空气的强制流动。热交换器被置于机壳中,以加热/冷却流过主气流通道的空气。放电发生器具有外壳,发射电极和电绝缘体。外壳形成有进气口,出气口和第二气流通道。设置进气口以便把空气吸入外壳中。出气口经外壳内的第二气流通道与进气口连通,以便使气流通过外壳。 电绝缘体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发射电极和电绝缘体被布置在外壳内从而形成放电空间。发射电极被配置成对放电空间施加高电压。发射电极具有圆周面。所述圆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由空隙隔开。外壳的内表面与发射电极的圆周面相对。第二气流通道被整形以使气流流过空隙和放电空间。具有这种条件的空调器被配置成利用放电空间中的放电的产生,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另外,在放电空间中产生的有效成分立即被流过放电空间的空气带走。另外,发射电极被流过放电空间的空气冷却。从而这种结构使空调器能够稳定地和在较长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可取的是放电空间由第一空间和/或第二空间限定。电绝缘体和发射电极由限定第一空间的间隙隔开。电绝缘体形成有贯通电绝缘体并限定第二空间的开孔。可取的是空调器还包括位于进风口的下游的过滤器。出气口位于过滤器的下游。可取的是空调器还包括位于进风口的下游的过滤器。出气口位于过滤器的上游或者对着过滤器。可取的是空调器还包括位于过滤器的下游的过滤器。放电发生器还包括被配置成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选择器。当选择器位于第一位置时,出气口被整形以便具有第一出口。当选择器位于第二位置时,出气口被整形以便具有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位于过滤器的下游。第二出口位于过滤器的上游,或者对着过滤器。可取的是空调器还包括位于过滤器的下游的过滤器。出气口被分成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位于过滤器的下游。第二出口位于过滤器的上游,或者对着过滤器。可取的是热交换器被配置成把机壳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空调器还包括给水装置。给水装置被配置成把水供给到外壳的内部中。可取的是放电发生器还包括储水器和水扩散装置。储水器位于出气口和电绝缘体之间。水扩散装置被配置成蒸发和/或雾化在储水器上的水。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侧面截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正面图。图3是安装在空调器中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侧面截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的空调器的示意侧面截面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的空调器的示意侧面截面图。图6(a)和(b)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的空调器的示意侧面截面图。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的空调器的示意侧面截面图。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的空调器的示意侧面截面图。图9(a)和(b)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的空调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0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6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图18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形的放电发生器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现在借助附图,说明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图1表示空调器的示意侧面截面图。图 2表示空调器的正面图。本发明的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10,主风扇200,热交换器300,过滤器400和放电发生器500。另外,空调器100还包括未示出的电源。机壳110形成有进风口 120,主出风口 130,副出风口 131,隔板150,主气流通道140和副气流通道141。主气流通道140从进风口 120延伸到主出风口 130。隔板150被置于机壳110内。隔板150被定形成把副气流通道141从主气流通道140分开。因此,把副气流通道141从主气流通道140 分出。主风扇200,热交换器300,过滤器400和放电发生器500被布置在机壳110内。具体地说,主风扇200位于主气流通道140内。因此,当启动主风扇200时,主风扇200产生从进风口 120通过主气流通道140流向主出风口 130的空气的强制流动。根据所述强制流动的方向,“上游,,被定义为空气的强制流动的上游位置。类似地,“下游,,被定义为空气的强制流动的下游位置。热交换器300位于主气流通道140和副气流通道141两者的上游。 主风扇200和热交换器300都由来自电源的电力驱动。过滤器400位于热交换器300和进风口 120之间。从而,过滤器400被置于进风口 120的下游。放电发生器500被置于副出风口 131中因而位于副气流通道MO内。主风扇200被配置成产生从进风口 120经主气流通道140到主出风口 130的空气的强制流动。因此,进风口 120充当主气流通道140的上游侧。主出风口 130充当主气流通道140的下游侧。热交换器300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被配置成把机壳中的空气的水蒸气冷凝成水。热交换器300被配置成加热和/或冷却机壳110中的空气,使得冷却过的空气和/ 或加热过的空气从主出风口 130被送至机壳110的外部。因此,冷却过的空气和/或加热过的空气流过主气流通道。过滤器400被配置成过滤从外部流入机壳110内部的空气。因此,过滤器捕捉空气携带的引起气味和真菌的成分。图3表示放电发生器500的侧面截面图。放电发生器500具有外壳510,发射电极 560,电绝缘体570,高压源580和副风扇550。外壳510形成有内圆周面511。外壳510形成有进气口 520,出气口 530和第二气流通道M0,从而出气口 530经第二气流通道540与进气口 520连通。第二气流通道540从进气口 520延伸到出气口 530。副风扇550位于进气口 520中。设置进气口 520用于把空气吸入外壳中。因此进气口 520充当第二气流通道 540的上游侧。出气口 530充当第二气流通道MO的下游侧。出气口 530位于过滤器400 的下游。发射电极560被置于外壳510内。发射电极由以金属和导电树脂为例的材料制成。 发射电极560被形成为圆板状。发射电极560形成有外圆周面561。发射电极560被置于外壳510内,以使外圆周面561与内圆周面511相对。从而,发射电极560的外圆周面561 和外壳510的内圆周面511由空隙512隔开。电绝缘体570被形成为板状。在电绝缘体570的中心形成有贯通电绝缘体570的厚度方向的开孔572。开孔572的直径为几百微米。电绝缘体570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制成。电绝缘体570的材料以诸如氧化铝之类的陶瓷材料为例。电绝缘体570形成有外圆周面571。电绝缘体570被置于外壳510内,以使外圆周面571与内圆周面511相对。从而电绝缘体570的外圆周面571和外壳510的内圆周面511由空隙512隔开。电绝缘体570 和发射电极560由几百微米的间隙573隔开。间隙573和开孔572起放电空间的作用。间隙573定义为第一空间。空隙512定义为第二空间。高压源580被配置成向发射电极560供给高电压,以使发射电极560把高电压施加于放电空间574。副风扇550被配置成使空气流过第二气流通道M0。从进气口 520流到出气口 530 的空气流过包括空隙512、间隙573和开孔572的第二气流通道M0。空调器100进行如下动作。当空调器100被启动时,电源使主风扇200和热交换器300通电。当获得电力时,主风扇200产生从进风口 120流向主出风口 130的空气的强制流动。按照空气的强制流动,在机壳110外的空气通过进风口 120和过滤器400被引入机壳110中。当空气流过过滤器400时,过滤器400从空气中吸取引起气味和真菌的成分, 从而过滤器400产生清洁空气。热交换器300加热和/或冷却机壳110中的清洁空气,从而热交换器产生经调节的空气。主风扇200使经调节的空气沿着主气流通道140流动,随后通过主出风口 130把经调节的空气送到机壳外面。这样,空调器100产生经调节的空气, 并把经调节的空气供应到房间中。当空调器100被启动时,放电发生器500也被启动。当放电发生器500被启动时, 高压源580开始向发射电极560和副风扇550施加高电压。当从高压源580获得高电压时,发射电极560把高电压施加于开孔572和间隙573的放电空间574。换句话说,响应于施加至发射电极560的高电压,发射电极560把高电压施加于放电空间574,从而发射电极 560在放电空间574中产生放电。可取的是发射电极560被配置成产生几百微安到几十毫安的放电。不过,根据所述放电,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被加热。在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之间产生的放电是微米尺度的微细等离子体。另外,在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之间产生高密度的微细等离子体。从而放电产生诸如氢氧基,超氧基团,硝酸根离子和氧化氮之类的有效成分。另外,当对发射电极560施加高电压时,发射电极560产生高密度的细微等离子体。从而放电发生器500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另一方面,当副风扇550获得高电压时,副风扇550产生从进气口 520流向出气口 530的气流。按照该气流,空气从外部经进气口 520被引入外壳510中,并从外壳510经出气口 530被送到外部。即,被引入外壳510中的空气流过间隙573,开孔572和空隙512。 特别地,外壳510中的空气被吹向发射电极560。随后,吹向发射电极560的空气流过空隙 512。流过空隙512的空气被分成流过间隙573和开孔572的第一气流,和流过电绝缘体570 的一个表面和外壳51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第二气流。随后,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合, 最后被送到外壳510之外。根据这一气流,开孔572和间隙573中的有效成分被空气带走。 从而,有效成分被送到外壳510之外。另外,空气流过空隙512,而使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被气流冷却。从而,用气流冷却放电产生的热。这样,副风扇550产生冷却发射电极 560和电绝缘体570并带走有效成分的气流。有效成分中的氢氧基和超氧基团对房间除臭和杀菌,使过敏原无效,并降解农用化学品和有机物质。有效成分中的硝酸根离子和氧化氮使头发和皮肤保持弱酸性,还向头发和皮肤提供水分。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机壳,风扇,热交换和放电发生器。机壳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和主气流通道。设置进风口以便从机壳110外面引入空气。设置出风口以便把空气送到机壳110外面。主气流通道从进风口 120延伸到主出风口 130。风扇被置于机壳中。主风扇被配置成产生通过主气流通道的空气的强制流动。热交换器被置于机壳中以加热和/或冷却流过主气流通道的空气。放电发生器具有外壳,进气口,出气口和第二气流通道。设置进气口以便把空气吸入外壳510中。设置出气口以便把空气送到外壳510外面。第二气流通道连通进气口 520和出气口 530。设置第二气流通道以使气流通过第二气流通道。放电发生器包括发射电极560、电绝缘体和高压源。电绝缘体由电绝缘材料制成。 发射电极和电绝缘体被置于外壳之内以便具有放电空间574。发射电极被配置成向放电空间574施加高电压。发射电极具有与外壳的内表面隔开空隙512的圆周面。内表面与发射
7电极的圆周面相对。第二气流通道被整形以使气流流过空隙512和放电空间574。由此具有这种结构的空调器被配置成向房间供应有效成分。从而,具有这种结构的空调器被配置成对房间进行除臭和杀菌。另外,气流流过外壳510以使气流冷却发射电极560。从而这种结构使得能够稳定地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另外,放电发生器500还包括副风扇550。副风扇550强制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有效成分的产生之后立即送出有效成分。另外,这种结构还使得能够立即冷发射电极560。注意主风扇200位于过滤器400和热交换器300的下游。不过当需要时,可以改变主风扇200在机壳110内的位置。即,能够布置主风扇200以使得主风扇200位于过滤器400和热交换器300的上游。此外,能够布置主风扇200以使得主风扇200位于热交换器300和过滤器400之间。此外,机壳形成有副气流通道和隔板,所述隔板把副气流通道和主气流通道分开。 副气流通道通向副出风口。放电发生器被置于副气流通道内。从而放电发生器能够把有效成分供应到机壳外部。此外,放电发生器还包括副风扇。从而,放电发生器能够立即把有效成分供应到机壳外面。图4表示空调器100的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空调器100和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电发生器500的位置。在这种变形中,放电发生器500被置于机壳110内以使放电发生器位于主气流通道140中。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还产生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由从主风扇200流过主气流通道140的空气的强制流动带走。另外,空气的强制流动冷却发射电极560。从而这种结构也使得能够稳定地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图5表示空调器100的另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空调器100和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电发生器500的位置。在这种变形中,放电发生器500被布置在过滤器400的上游并且在进风口 120的下游。具体地说,在这种变形中,放电发生器500 被置于机壳110内以使得放电发生器500位于过滤器400和进风口 120之间。从而放电发生器500具有位于过滤器400的上游的出气口 530。借助这种结构,放电发生器500产生有效成分,并把有效成分送到过滤器400的上游侧。使空气携带的有效成分经过滤器400流到机壳110的内部,并通过主出风口 130被送到机壳110外面。这样,有效成分被供应到房间中。另外,当有效成分流过机壳110时,诸如氢氧基和超氧基团之类的有效成分被喷到过滤器400上。从而用有效成分对过滤器400除臭和杀菌,所述有效成分使过滤器400吸取的引起气味和真菌的成分减活。此外,来自放电发生器500的有效成分还使过滤器400吸取的过敏原无效。从而具有这种结构的空调器100可具有干净的过滤器。注意,这种变形中的空调器100包括具有出气口 530的放电发生器500。所述出气口 530位于过滤器400 的上游以使出气口 530具有位于过滤器400的上游的出气口。不过,空调器100可以采用具有朝向过滤器400的出气口 530。图6(a)和图6(b)表示空调器1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空调器100和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电发生器500的位置。在这种变形中,放电发生器 500还包括选择器531。选择器531被配置成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图6 (a) 表示包括在第一位置处具有选择器531的放电发生器500的空调器100。如图6(a)中所示,当放电发生器500包括位于第一位置的选择器531时,出气口 530具有第一出口 532。第一出口 532位于过滤器400的下游。从而放电发生器500把有效成分供应到过滤器400 的下游侧。结果有效成分被送到机壳110外面而不经过过滤器400。另一方面,当图6(b) 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包括位于第二位置处的选择器531时,出气口 530具有第二出口 533。 第二出口 533位于过滤器400的上游。由此放电发生器500把有效成分供应到过滤器的上游侧。从而有效成分在经过过滤器400的情况下被送到机壳110外面。借助这种结构,空调器100具有干净的过滤器,并且还被配置成向房间提供有效成分。注意第二出口 533可以朝向过滤器。图7表示空调器1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空调器100和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电发生器500的位置。在这种变形中,空调器100包括第一放电发生器501和第二放电发生器502。除了副风扇之外,第一放电发生器501和第二放电发生器502分别大体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电发生器500相同。即,第一放电发生器501和第二放电发生器502都包括外壳510,发射电极560,电绝缘体570和高压源580。第一放电发生器500被置于进风口 120和过滤器400之间。由此第一放电发生器500被配置成产生有效成分,随后把大量的有效成分供应给过滤器400。从而具有第一放电发生器501的空调器100总是被配置成用清洁空气产生经调节的空气。另一方面,第二放电发生器500被置于主出风口 130和主风扇200之间。由此第二放电发生器500被配置成产生有效成分,随后把大量的有效成分供应到机壳110外面。从而具有第二放电发生器502的空调器100总是被配置成向房间供应大量的有效成分。图8表示空调器1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空调器100和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电发生器500的位置。另外,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组件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这种变形中,空调器100包括放电发生器500,该放电发生器500包括外壳510,发射电极560,电绝缘体570,副风扇550和分隔物 534。分隔物534被配置成把出气口 530分隔成第一出口 532和第二出口 533。第一出口 532位于过滤器400的下游。特别地,第一出口 532位于过滤器400和主出风口 130之间从而位于过滤器400的下游。另一方面,第二出口 533位于过滤器400的上游。特别地,第二出口 533位于过滤器400和进风口 120之间,从而位于过滤器400的上游。由此,当放电发生器500产生有效成分时,有效成分通过第一出口 532和第二出口 533被送到机壳110内部。有效成分经第二出口 533被供应到过滤器400的上游,随后被喷到过滤器400上。另外,经第一出口 532被供应到过滤器400的下游的有效成分通过主出风口 130被送到机壳 110外面。如在本变形中所述,出气口 530被分隔物534分成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结果, 有效成分被供应到过滤器400的上游侧和过滤器400的下游侧。从而这种变形中的空调器 100具有干净的过滤器,并被配置成把大量的有效成分提供到机壳110外面。图9(a)表示空调器1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空调器100和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电发生器500的位置。另外,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 在组件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这种变形中,放电发生器500包括在其圆周壁上形成有第一孔眼513的外壳510。第一孔眼513位于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 570的下游。换句话说,第一孔眼513位于出气口 530和电绝缘体570之间。另外,空调器 100还包括给水装置,所述给水装置包括贮水器160和给水通道161。贮水器160被配置成容纳从热交换器300滴落的水。贮水器160通过给水通道161连接到外壳510。给水通道由诸如毛毡之类的材料制成以便引起毛细管作用。给水通道连接贮水器160和外壳510,以便把水供应到在电绝缘体570和出气口 530之间的第一部分。空调器100进行如下动作。当空调器100被启动时,电源使主风扇200和热交换器300通电。当获得电力时,主风扇200产生从进风口 120流向主出风口 130的强制气流。 按照该强制气流,在机壳110外面的空气通过过滤器400被引入机壳110中。当空气流过过滤器400时,过滤器400过滤空气以便捕捉引起气味和真菌的成分,从而过滤器产生清洁的空气。热交换器300加热和/或冷却机壳110中的清洁空气,从而热交换器产生经调节的空气。另外,热交换器300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热交换器300上的水滴落到贮水器160中。主风扇200使经调节的空气沿着主气流通道140流动,随后通过主出风口 130 把经调节的空气送到机壳外面。这样,空调器100产生经调节的空气,并把经调节的空气提供到房间中。当空调器100被启动时,放电发生器500也被启动。当放电发生器500被启动时, 高压源580开始向发射电极560和副风扇550施加高电压。当从高压源580获得高电压时,发射电极560把高电压施加于开孔572和间隙573的放电空间574。换句话说,响应于施加至发射电极560的高电压,发射电极560把高电压施加至放电空间574,从而发射电极 560在放电空间574中产生放电。由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产生的放电是微米尺度的微细等离子体。从而放电产生诸如氢氧基,超氧基团,硝酸根离子和氧化氮之类的有效成分。另外,当对发射电极 560施加高电压时,发射电极560产生高密度的细微等离子体。从而放电发生器500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另外,给水通道161把贮水器160中的水输送到放电发生器500。被供应到电绝缘体570和出气口 530之间的部分的水在外壳510内被蒸发。在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之间产生的放电到达在电绝缘体的下游的位置。 由此,通过对水蒸气施加放电,放电发生器500有效地产生有效成分。具体地说,当放电被施加于外壳510中的水蒸气时,氧分子(O2)与水分子反应,从而形成氢氧基。类似地,当放电被施加于外壳510中的水蒸气时,氮分子(N2)与水分子反应,从而形成氢氧基。另外,按照所述反应,加速被氧化水的生成。从而具有这种结构的空调器被配置成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注意,这种变形中的给水装置由贮水器和给水通道组成。然而,给水装置只需要包括被配置成把热交换器的水供应到外壳的第一部分的供给通道。图9(b)表示空调器100的又一种变形。在这种变形中,放电发生器500包括在其圆周壁上形成有第二孔眼514的外壳510。第二孔眼514位于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 的上游。换句话说,第一孔眼513位于进气口 520和发射电极560之间。另外,空调器100 还包括由贮水器160和给水通道161构成的给水装置。贮水器160被配置成容纳从热交换器300滴落的水。贮水器160通过给水通道161连接到外壳510。给水通道由诸如毛毡之类的材料制成以便引起毛细管作用。给水通道连接贮水器160和外壳510以便把水供应到在发射电极560和进气口 520之间的第二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贮水器160中的水被输送到放电发生器500。被供给到发射电极 560和进气口 520之间的部分的水在外壳510内被蒸发。
水蒸气通过放电空间574流到外壳外面。当水蒸气流到放电空间574时,对水蒸气施加放电。从而,通过对水蒸气施加放电,放电发生器500有效地产生有效成分。具体地说,当对外壳510中的水蒸气施加放电时,氧分子(O2)与水分子反应从而形成氢氧基。类似地,当放电被施加于外壳510中的水蒸气时,氮分子(N2)与水分子反应从而形成氢氧基。 另外,按照所述反应,加速被氧化水的生成。从而具有这种结构的空调器被配置成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包括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电绝缘体570 形成有贯通电绝缘体570的开孔。另外,电绝缘体570与发射电极560相隔间隙573。然而,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的布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布置。因而可以适当地改变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的结构和布置。S卩,放电发生器500需要发射电极560,以及满足当发射电极560获得高电压时产生放电的预定条件的电绝缘体570。为了满足预定条件,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被布置成使得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协同形成放电空间574。从而,放电发生器500可以采用被布置成与发射电极560接触,或者与发射电极560隔开间隙573的电绝缘体570。 这种情况下,电绝缘体570形成有贯通电绝缘体的开孔572。开孔572充当放电空间574。 另外,放电发生器500还可采用与发射电极560隔开间隙573的电绝缘体570。这种情况下,间隙573充当放电空间574。此外,放电发生器500可以采用与发射电极560隔开间隙 573、并形成有贯通电绝缘体570的开孔572的电绝缘体570。注意图9 (a)示出把水供应到外壳510的在电绝缘体570下游的位置的给水通道 161。图9(b)示出把水供应到外壳510的在发射电极560上游的位置的给水通道161。然而,空调器100可以采用把水供应到外壳的在电绝缘体570下游和发射电极560上游的两个位置的给水通道161。S卩,空调器包括被配置成把水供应到外壳51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给水装置。第一部分位于电绝缘体570的上游。第二部分位于发射电极560的下游。特别地,给水装置包括贮水器160和给水通道161。给水通道是主通道和分支通道。给水通道161被配置成把贮水器160中的水通过主通道供应到第一部分。给水通道 161被配置成把贮水器160中的水通过分支通道供应到第二部分。另一方面,还优选为供水装置包括贮水器、第一给水通道和第二给水通道。第一给水通道被配置成把贮水器160中的水供应到第一部分。第二给水通道被配置成把贮水器 160中的水供应到第二部分。上面说明的空调器100包括具有图3中所示的电绝缘体570和发射电极560的放电发生器500。然而,图10-图16中所示的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可被用于本发明中的放电发生器500。注意,这种变形中的给水装置由贮水器和给水通道构成。然而,给水装置只需要包括被配置成把热交换器的水供应到外壳的第一部分的供给通道。图10表示放电发生器500的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发射电极560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即,放电发生器500包括发射电极560 和电绝缘体570。发射电极560在其中心形成有贯通发射电极560的开孔562。从而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分别形成有开孔562,572。发射电极560的开孔562对准电绝缘体570的开孔572。这种情况下,除了流过空隙512、开孔572和间隙573之外,外壳510中的空气还流过开孔562。由此空气经过开孔562直接流向开孔572。从而流过开孔572、开孔562、空隙512和间隙573的空气立即冷却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注意,放电发生器500可以采用被布置成与发射电极560接触的电绝缘体570。这种情况下,电绝缘体 570充当发射电极560的热辐射器。图11表示放电发生器500的另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发射电极560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电发生器。即,发射电极560形成有贯通发射电极 560的多个开孔562。开孔562偏离电绝缘体570的中心。换句话说,开孔562偏离开孔 572的轴线。因此开孔572未对准开孔562。借助这种结构,除了流过开孔572,空隙512和间隙573之外,空气还流过开孔562。因此开孔562使得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射电极。此外, 为了有效地冷却发射电极,可以采用具有网格形状的发射电极。图12示出放电发生器5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方面不同于第一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如图12中所示,发射电极 560形成有多个开孔562。类似地,电绝缘体570也形成有多个开孔572。开孔572分别通过间隙573与开孔562对准。由此多个开孔572充当放电空间574。从而,具有这种结构的放电发生器500被配置成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另外,发射电极560的热量被有效地散发到流过开孔562的空气中。同时,放电发生器500可以采用被布置成与发射电极560接触的电绝缘体570。这种情况下,发射电极560的热量被转移到电绝缘体570,随后被散发到流过开孔572的空气中。从而更有效地用空气冷却发射电极56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当电绝缘体570被置于外壳510内以与发射电极560接触时,电绝缘体570还起热辐射器的作用。图13是放电发生器5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电绝缘体570和发射电极560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如图13中所示,发射电极560形成有贯通发射电极560的开孔562。电绝缘体570形成有偏离电绝缘体570的中心的多个开孔572。换句话说,电绝缘体570形成有偏离电绝缘体570的中心轴的多个开孔572。因此开孔572未对准开孔562。这种结构还使得能够增加有效成分的产生并有效地冷却发射电极560。图14是放电发生器500的又一种变形。放电发生器500包括外壳510,副风扇阳0,第一发射电极591,第二发射电极592,电绝缘体570,第一间隔壁515,第二间隔壁516 和阀519。第一发射电极591在其中心形成有贯通第一发射电极591的开孔562。第二发射电极592在其中心形成有贯通第二发射电极592的开孔593。第一发射电极591和第二发射电极592隔开一定距离。第一发射电极591被布置在第二发射电极592和电绝缘体570 的上游。电绝缘体570被布置在第一发射电极591和第二发射电极592之间。特别地,第一发射电极591和第二发射电极592都与电绝缘体570接触。高压源580被配置成在第一发射电极591和第二发射电极592之间施加电压。第一发射电极591形成有贯通第一发射电极591的开孔562。第二发射电极592形成有贯通第二发射电极592的开孔593。电绝缘体570形成有贯通电绝缘体570的开孔572。开孔572使开孔562和开孔593连通。第一间隔壁515被形成为圆管形,从而在第一间隔壁515中形成第一通道517。设置第一间隔壁515,为的是把第一通道517和副气流通道141分开。从而第一间隔壁被置于外壳510内,并且在进气口 520和第一发射电极591之间以便第一通道517使开孔562和进气口 520连通。第一通道517在其一端形成有位于远离第一发射电极591的位置的副进气口 521。阀519被布置在副进气口 521中。阀519被配置成调节引入第一通道517的空
气量以便把一定量的空气引入第一通道中。第二间隔壁516被形成为圆管形,从而在第二间隔壁516中形成第二通道518。设置第二间隔壁516为的是把第二通道518与副气流通道141分开。从而第一间隔壁被置于外壳510内,并且在出气口 530和第二发射电极592之间以便第二通道518使开孔593和出气口 530连通。在图14中所示的改进的放电发生器中,当空调器100被启动时,放电发生器500 也被启动。当放电发生器500被启动时,高压源580开始对发射电极560和副风扇550施加高电压。当从高压源580获得高电压时,发射电极560把高电压施加于开孔572和间隙 573的放电空间574。换句话说,响应于施加至发射电极560的高电压,发射电极560把高电压施加于放电空间574,从而发射电极560在放电空间574中产生放电。由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产生的放电是微米尺度的微细等离子体。由此放电产生诸如氢氧基,超氧基团,硝酸根离子和氧化氮之类的有效成分。另外,当对发射电极 560施加高电压时,发射电极560产生高密度的细微等离子体。从而放电发生器500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另外,由于引入副气流通道141中的空气流过空隙512,因此空气立即冷却第一发射电极591,电绝缘体570和第二发射电极592。此外,由于引入第一通道517的空气流过开孔562,571和593,因此在开孔572中产生的有效成分立即被空气带到出气口 530。从而在开孔562中产生放电,而不影响流过副气流通道141的空气量。图15表示放电发生器5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电发生器500。放电发生器500包括外壳510,副风扇550,第一发射电极591,第二发射电极592,电绝缘体570。第一发射电极 591和第一实施例中的发射电极560相同。第一发射电极591与第二发射电极592隔开一定的距离。第一发射电极591被布置在第二发射电极592和电绝缘体570的上游。电绝缘体570被布置在第一发射电极591和第二发射电极592之间。第一发射电极591形成有贯通第一发射电极的开孔562。第二发射电极592形成有贯通第二发射电极592的开孔593。 开孔593的直径大于开孔572和562的直径。这种情况下,引入外壳510的空气流过开孔572,562和593,间隙573及空隙512。 因此当引入外壳510的空气流过副气流通道141时,空气立即冷却第一发射电极591,电绝缘体570和第二发射电极592。另外,开孔593的直径大于开孔562的直径。从而能够防止有效成分附着到第二发射电极592上。由此,这种结构使得能够送出大量的有效成分,而不存在有效成分在第二发射电极592上的附着。图16表示放电发生器5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第一发射电极591和电绝缘体570方面不同于图15中的放电发生器。即,第一发射电极591接触电绝缘体570。这种结构使放电发生器500能够产生大量的有效成分。另外,这种结构使得能够用引入外壳510中的空气,立即冷却第一发射电极591,放电发生器和第二发射电极592。图17表示放电发生器500的又一种变形。这种变形中的放电发生器500在组件方面不同于图14中所示的放电发生器500。即,放电发生器500包括储水器610,水生成装置620,水扩散装置630和水流动通道640。设置储水器610以便储存水。储水器610被置于第二发射电极592和出气口 530 之间。从而储水器610位于电绝缘体570和出气口 530之间。储水器610与开孔593连通。设置水生成装置620以便产生水。水生成装置620被置于储水器610和进气口 520之间。水生成装置包括冷却装置621。冷却装置621是所谓的帕尔贴(Peltier)模块。 冷却装置621具备冷却板622,热辐射板623和多个热电元件624。当使热电元件通电时, 热电元件把热量从冷却板传递到热辐射板623。从而热电元件6 使冷却板622冷却。当冷却板622被冷却时,冷却板622把冷却板622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设置水流动通道640以便把水从冷却板622送到水扩散装置630。水流动通道640从冷却板622 延伸到储水器610。冷却板622上的水受到由外壳510内的空气产生的风压。结果水流动通道640把水从冷却板622转移到在开孔593下游的储水器610。这样,把水从水生成装置 620供给到储水器。设置水扩散装置630以便蒸发和/或雾化储存在储水器610上的水。水扩散装置 630包括超声换能器631。超声换能器631被配置成振动储水器,以便蒸发和/或雾化储水器610上的水。图17中的放电发生器还产生放电,从而产生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由流过第二通道的空气带走。到达储水器610的有效成分溶解在储存在储水器610的水中。另外,储水器 610上的水受到风压。风压在储水器610上的水中引起气泡。包括气泡的水受到到达储水器610的放电。当包括气泡的水受到放电时,会增加有效成分的产生。水扩散装置630振动储水器,以蒸发和/或雾化包括有效成分的水,从而水扩散装置630产生包括有效成分的雾。包括有效成分的雾通过出气口 530被送到外壳510外面。这样,这种结构中的放电发生器500被配置成产生到空调器100外面的包括有效成分的雾。注意水流动通道640并不局限于此。即,诸如毛毡之类的纤维状部件可被用作水流动通道640。类似地,由陶瓷和发泡材料制成的多孔部件可被用作水流动通道640。此外, 具有储水罐的储水器可被用作储水器610。此外,水生成装置并不局限于帕尔贴(Peltier) 模块。即,诸如硅胶和沸石之类的吸湿部件可被用作水生成装置。这种情况下,硅胶和沸石吸收空气中的水,并把水排放到水流动通道640中。此外,这种变形中的水扩散装置630由超声换能器631实现。然而水扩散装置630 并不局限于超声换能器631。即,被配置成利用表面声波蒸发和/或雾化水的水扩散装置也可实现所述水扩散装置。被配置成施加压力以便把水吹向器壁的水扩散装置也实现所述水扩散装置。这种情况下,当水被吹向器壁时,产生水微粒。被配置成喷水以便雾化水的水扩散装置可实现所述水扩散装置。另外,被配置成静电雾化水以产生雾的水扩散装置可实现所述水扩散装置。另外,能够采用利用气流和热量蒸发水的蒸发装置作为所述水扩散装置。图18示出放电发生器500的又一种变形。在这种变形中,放电发生器500包括被配置成利用静电雾化,来雾化储水器上的水的水扩散装置。即,这种变形中的水扩散装置 630包括第一发射电极591,电绝缘体570,第二发射电极592和储水器76。第一发射电极591被布置成与电绝缘体570接触。储水器610被整形以储存水。储水器610被布置在电绝缘体的下游以便储水器610与电绝缘体570接触。电绝缘体570的开孔572与储水器610 的内部连通。第二发射电极592被置于储水器610内。高压源580被配置成经由水在第一发射电极591和第二发射电极592之间施加电压。从而,当在第一发射电极591和第二发射电极592之间施加电压时,第一发射电极591产生到充当放电空间574的开孔572的微细等离子体。另外,这种变形中的第二发射电极592还起静电雾化用电极的作用。储水器 610配有水输送通道611。利用毛细管作用,储水器610中的水被供应到水输送通道611的顶端。当第二发射电极592从高压源获得高电压时,第二发射电极592把所述电压施加于在水输送通道的顶端的水。当获得来自高压源的高电压时,在水输送通道611的顶端的水形成圆锥形。这种圆锥形的水是所谓的泰勒(Taylor)圆锥。当利用瑞利(Rayleigh)破碎使泰勒圆锥破碎时, 圆锥形的水被静电雾化,从而圆锥形的水产生具有纳米尺度的带电水微粒并包括有效成分的雾。雾被所流过的并流到外壳510外面的空气带走。同时,在这种变形中,第二发射电极 592被用于放电的产生,还被用于静电雾化。然而,除了第二发射电极592之外,可采用另外的静电雾化用电极。尽管参考上面举例说明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应被解释成包括实施例和各种变形的各个特征的任意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其形成有用于引入外部空气的进风口,出风口,和从所述进风口延伸到所述出风口的主气流通道;主风扇,其被置于所述机壳中,以产生通过所述主气流通道的空气的强制流动; 热交换器,其被置于所述机壳中,以加热/冷却流过所述主气流通道的空气; 放电发生器,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用于把空气吸入所述外壳中的进气口,以及通过所述外壳内的第二气流通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使气流通过所述外壳的出气口,所述放电发生器包括发射电极和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电绝缘体,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电绝缘体被置于所述外壳内以具有放电空间,所述发射电极被配置成对所述放电空间施加高电压; 其中,所述发射电极具有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由空隙隔开的圆周面,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发射电极的所述圆周面相对,并且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被成形为使气流流过所述空隙和所述放电空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放电空间由第一空间和/或第二空间限定,所述第一空间由间隙限定,与所述发射电极隔开地将所述电绝缘体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从而在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电绝缘体之间存在所述间隙,所述第二空间由所述电绝缘体的开孔限定,所述开孔贯通所述电绝缘体。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进风口的下游的过滤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游。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进风口的下游的过滤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上游,或者对着所述过滤器。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进风口的下游的过滤器,所述放电发生器还包括被配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选择器, 当所述选择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气口的形状成为具有第一出口,并且当所述选择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气口的形状成为具有第二出口, 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游,并且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上游,或者对着所述过滤器。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进风口的下游的过滤器,所述出气口被分成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游,和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上游,或者对着所述过滤器。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成把机壳中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给水装置,所述给水装置被配置成把水供给到所述外壳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电绝缘体的下游,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电绝缘体的上游。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放电发生器还包括储水器和水扩散装置,所述储水器位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电绝缘体之间,并被配置成储存水, 所述水扩散装置被配置成蒸发和/或雾化在所述储水器上的水。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110),主风扇(200),热交换器(300)和放电发生器(500)。机壳(110)形成有进风口(120),出风口(130),主气流通道(140)。放电发生器(500)具有外壳(510),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外壳(510)形成有进气口(520),出气口(530)和第二气流通道(540)。发射电极(560)和电绝缘体(570)被布置在外壳内从而形成放电空间。发射电极(560)具有圆周面(561),圆周面(561)与外壳的内表面(511)由空隙(512)隔开。外壳的内表面(511)与发射电极(560)的圆周面(561)相对。第二气流通道(540)被整形以使气流流过空隙(512)和放电空间。
文档编号A61L9/12GK102272531SQ201080004160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
发明者浅野幸康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