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器及安装在其中的放电电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565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子发生器及安装在其中的放电电极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空气中的静电或工件的放电。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发生器及安装在其中的放电电极组件。
背景技术
电晕放电型离子发生器普遍地用于控制空气中的静电如净化室的净化,和浮动微粒的放电,以及工件的放电。
附图14表示通常可用的DC离子发生器的放电电极棒。该放电电极棒1具有伸长的管状壳体2。圆柱型喷嘴3a,3b,每一个包围放电电极,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连接到壳体2上。
在通常的放电电极棒1中,高压电源单元4或控制单元5位于每一个相邻的喷嘴3,3之间,并且每一个喷嘴3的纯净气体通过在壳体2内部延伸的挠性管6提供。在附图14中,DC放电电极棒1的正极喷嘴标记为3a,负极喷嘴标记为3b。
在通常的放电电极棒1中,喷嘴包围放电电极,该喷嘴带有与放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荷。因此,存在喷嘴使放电电极周围的电场衰减,因而减少了离子的产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晕放电型离子发生器,其不会由于喷嘴而减少离子的产量,以及安装在该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电极组件。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其能够阻止放电电极的污染,以及安装在该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电极组件。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其能够而满足两种不同的需求,例如,阻止放电电极的污染和保证离子的充足的产量,以及安装在该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电极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其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与放电电极的前端同轴的纯净气体出口,其中,通过将纯净气体通过纯净气体出口喷出产生电离空气,而吸入大气进入其中流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中,从纯净气体出口喷出的纯净气体吸入放电电极附近的大气,并且以电离空气的形式与大气一起向下流动。
与通常的离子发生器不同,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不包括放电电极周围的喷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离子发生器阻止了放电电极周围的电场的衰减,该衰减是在通常的包括喷嘴的离子发生器中由喷嘴的电荷导致的问题,因而阻止了离子产量的退化。进一步,由于从纯净气体出口释放的纯净气体构成接近放电电极尖端的纯净气体流,因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离子发生器通过纯净气体流的帮助阻止了放电电极的尖端的污染。
放电电极的前端(尖端)优选地位于纯净气体出口的中心线上,并且优选地向纯净气体出口的前面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从纯净气体出口流出的纯净气体包围了放电电极的尖端,并且对外部气体构成屏障。也就是说,虽然放电电极的尖端向前面突出,但是该纯净气体流阻止外部空气直接接触放电电极的尖端。此外,该纯净气体流的外围层吸入外部空气,在距放电电极的尖端略向前的位置与其合并。全部空气在此电离,并在其后向前放电。这样,因为从纯净气体出口突出的放电电极的尖端施加的电场高于由位于纯净气体出口内的放电电极的尖端的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电离空气的产量,所以该离子发生器保证了电离空气的较大的产量。而,因为纯净气体流作为对外部空气的屏障的功能,可靠地保护放电电极的突出的尖端不受外部空气的污染。这样,放电电极从纯净气体出口突出的高度(距离)的确定,依赖于在阻止放电电极的污染的需要和提高电离空气的产量的需要之间的想要的平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其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电极支撑元件,其支撑放电电极并限定释放纯净气体的气体出口,该气体出口构成包围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分的纯净气体流;护手板(finger guard),其提供在距离放电电极的前端向前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开口,该开口阻止手指从前面外部接触放电电极的前端,而容许放电电极周围的电离的气体穿过其向前流出;以及将护手板连接到电极支撑元件的多个支柱,其中,包围放电电极前端的的纯净气体流产生电离空气,而吸入通过支柱之间的外部空气进入口进入由多个支柱包围的空间的大气。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与通常的其中构成连续墙壁的套管包围放电电极的尖端的离子发生器不同,该放电电极的前端(尖端)由隔开的支柱包围。因此,与在通常的离子发生器中使用的在套管中带电相比,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支柱中减少了与放电电极相同极性的带电电荷。这意味着,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阻止了放电电极周围的电场的衰减,因而阻止了离子产量的减少。而且,纯净气体流包围放电电极的尖端,从而阻止了其被大气所污染。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护手板使操作者避免手指无意地接触放电电极的尖端。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离子发生器中,放电电极的远端部分优选地位于纯净气体出口的中心,以保证来自纯净气体出口的纯净气体流包围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分。更优选地,放电电极的前端(尖端)略突出纯净气体出口的前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卸地装配到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电极组件,该离子发生器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放电电极;电极支撑元件,其支撑放电电极并限定释放纯净气体的气体出口,该气体出口构成包围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分的纯净气体流;护手板,其提供在距离放电电极的前端向前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开口,其阻止手指从前面外部接触放电电极的前端,而容许放电电极周围的电离的气体穿过其向前流出;以及将护手板连接到电极支撑元件的多个支柱,与放电电极的前端同轴的纯净气体出口,其中,包围放电电极的前端的纯净气体流产生电离空气,而吸入通过支柱之间的外部空气进入口进入由多个支柱包围的空间的大气。
当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的放电电极组件装配到离子发生器中时,该离子发生器实现提及的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离子发生器同样的效果。而且,当该离子发生器因为放电电极的磨损性能降低时,放电电极组件能够用新的放电电极替换磨损的放电电极,以恢复离子发生器的最初的性能。而且,在替换期间,该放电电极组件的护手板保护操作者避免由于无意地接触放电电极的尖端而造成的伤害。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的放电电极组件中,放电电极的顶端优选地位于纯净气体出口的中心,以保证来自纯净气体出口的纯净气体流包围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分。更优选地,该放电电极的前端(尖端)略突出纯净气体出口的前面。
根据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方面,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其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电极支撑元件,其支撑放电电极并限定在放电电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气道,以从放电电极的前端附近对外释放纯净气体;以及包括环主体的保护环,该环主体在放电电极的长度方向上与电极支撑元件相距预定距离处具有开口,以容许纯净气体通过该开口从电极支撑元件出去,并且包括多个将环主体连接到电极支撑元件的支柱,其中,该环主体具有在周边方向上连续的形状,并且具有足够小的直径以阻止指尖的进入,以及其中,包围放电电极前端的纯净气体流产生电离的空气,而吸入通过每个相邻的所述支柱之间的外部空气进入口进入保护环的大气。
在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方面中,放电电极的前端优选地落在气道的中心轴线上,并且该放电电极的前端(尖端)优选地略突出气道的气体出口的前面。
保护环具有一些由环主体带来的主要功能。例如,主要功能之一是护手板的功能,从而在替换新的放电电极期间,保护操作者的手指避免接触放电电极的尖端。另一个功能是提高保护环的刚性,从而当操作者用他/她的手指在替换放电电极而夹紧其时,阻止保护环的变形。


附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放电电极棒的结构的示意图;附图2是表示根据相同实施例的放电电极棒的外形的透视图;附图3是两个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放电电极棒内的下部区域的气道单元的透视图;
附图4是包括电极组件的气道单元的分解的透视图;附图5是电极组件的主体的侧视图;附图6是放电电极棒和电极组件的下部区域的截面图;附图7是放电电极棒的电路图;附图8是放电电极的改进的端部(前端)的局部侧视图,该放电电极是电极组件的元件;附图9是从上前方得到的改进的电极组件的视图;附图10是从上后方得到的附图9的电极组件的视图;附图11是附图9的电极组件的侧视图;附图12是附图9的电极组件的正视图;附图13是附图9的电极组件的截面图;附图14是说明通常的离子发生器的放电电极棒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附图1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电极棒100的内部布置。附图2以透视图表示放电电极棒100的外形。
放电电极棒100具有向上关闭的倒U型壳体10。在壳体10内的下部区域中,以一定间隔排列了多个气道单元11和多个具有尖端(前端)的放电电极12。
在壳体10的上部区域中,设置了高压单元13和控制单元14。该高压单元13容纳在密封箱中。控制单元14包括例如电源电路,显示电路和CPU。壳体10的相对端面即壳体10的长度方向周边具有纯净气体端口15。通过这些纯净气体端口为气道单元11提供纯净气体,该纯净气体可以是惰性气体如氮气,或通过从大气中排除灰尘,湿气,以及优选地有机化合物得到的过滤的空气。如随后的更详细地说明,该纯净气体一引入到气道单元11中就会沿放电电极12向外排出。然后,穿过放电电极12的纯净气体变成电离空气而混入大气,并且向下流向工件。如果包含有机化合物如硅氧烷的气体接触放电电极12,则该有机化合物将被电晕放电分解,并且造成这样的问题,即由于某种原因,落下固态的并粘附放电电极的物质。然而,本实施例通过使用不包含有机化合物的纯净气体,并驱动其穿过放电电极12的尖端消除了这类问题。
在壳体10内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优选地由在长度方向延伸的隔墙16(附图1)分离,以在这些区域之间阻止空气的大致流通。附图标记17表示接线端子,其接收标准接头(modular connector)以将放电电极棒100与另一个连接。附图标记18表示连接到地电势的反电极板(counter electrodeplate)。反电极板18是大致构成壳体10的一部分的元件,以封闭壳体100的敞开的底部。
附图3和附图4表示气道单元11,其具有伸长的形状并且设置成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附图3是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气道单元11的透视图,附图4是一个气道单元11的分解的透视图。
如图3所示,在每一个气道单元11的端壁即气道单元11的长度方向周边提供挠性连接管20的接头21。将连接管20与接头21接合,以将两个相邻的气道单元11彼此相通地连接到一起,或将最末端的气道单元11之一彼此相通地连接到纯净气体端口15(附图1和2)。
最好如图4所示,每一个气道单元11包括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伸长的支撑板25,和向上开口的箱形元件26。支撑板25在其底面具有矩形的延伸凹槽27。当箱形元件26的上部边缘接合凹槽26时,限定了纯净气体通道28(附图6)。纯净气体通道单元28与上面说明的接头21相通,该接头在位于箱形元件26的长度方向相对的末端的端壁上形成。
支撑板25在其顶表面具有高压连接器板。该高压连接器板30具有在支撑板2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伸长的形状。高压连接器板30由支撑板25支撑,并且在支撑板25上放置固定板31。高压连接器板30在与放电电极12对齐的位置具有导电连接接头32。代替所示的导电连接接头32,高压连接器板30也可以具有由局部剪切并且弯曲制得的类似弹簧的接触片。支撑板25在与导电连接接头32对齐的位置具有垂直延伸的第一套管35。
箱形元件26在与支撑板25的第一套管35对齐的位置具有第二套管37。第二套管37优选地在它们基座末端具有环形的凸缘38,以扩大沿面放电路径(creeping distance)。
附图4和6中附图标记40表示的元件是电极组件。电极组件40包括支撑放电电极12的主体41(附图5),安装在主体41的轴42上的附件43,以及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的,并且安装在主体41的轴42的后端部分上的密封元件44。
电极主体41具有与放电电极12的尖端相邻安置的扩大的头部45。该扩大的头部45优选地设置成包围放电电极12的尖端,并且具有在其中心开口的保护环46,以保证通过该开口从放电电极12的周围释放空气的易于移动。为了保护环46相对于扩大的头部45位置的固定以及使外部空气进入到保护环46中,保护环46具有多个以预定距离与放电电极12间隔的并且在周边方向彼此间隔的多个支柱46a。支柱46a连接扩大的头部45,并且在每个相邻的支柱46a,46a之间限定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口46b。
所示的保护环46具有圆环形的在其远端作为护手板的环形部分46c,并且整体上具有圆柱形的外部轮廓。然而,如果其尺寸可以具有保证从放电电极12周围释放空气的易于移动,并且可靠地阻止操作者的手指的意外的进入,该保护环也可以设置成具有多边形的截面。此外,保护环46的直径尺寸可以大致等于或小于扩大的头部45的后端的直径尺寸。
如图所示,每一个外部空气的进入口46b可以没有任何阻碍地完全的打开。然而,该进入口可以是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网状的,以容许外部大气的自由通行,或者其可以是栏杆形状的。为了设计保护环46,希望最小化支柱46a所占有的区域,并且最大化外部空气的进入口46的区域。
扩大的头部45的前端优选地具有类似于由在放电电极12的尖端的水平上的平面45a限定的梯形的形状,并且倾斜的侧面逐渐地从水平的平面45a的外部周边边缘向下倾斜。倾斜的侧面45b优选地倾斜以致于其假想的交点在距放电电极12的尖端的预定距离的位置处落到放电电极12轴线的假想延长线上,该预定距离大致等于或略低于保护环46的高度。
电极主体41具有在放电电极12的尖端部分周围的纯净气体通道48。该纯净气体通道48通过与放电电极12的尖端同轴的狭小出口48a对外开放。也就是说,放电电极12与纯净气体通道48的中心轴同轴,并且放电电极12的尖端略突出狭小出口48a的前面。电极主体41包括具有在其径向上延伸的进口48b的轴42。电极主体41内的纯净气体通道48通过进口48b与外部连通。
围绕电极主体41(轴42)的附件43与轴42配合以限定纯净气体通道50。纯净气体通过在附件43远端附近的空气进口50a从在气道单元11内的纯净气体通道28引入围绕轴42的纯净气体通道50。
当电极组件40进入气道单元11的第二套管37,放电电极12的后端插入高压连接器板30的连接接头32,并且高压连接器板30与放电电极30电连接。而,在轴42后端的密封元件44的一部分进入第一套管35。这样,放电电极12与高压连接器板30之间连接区域是密封的。也就是说,放电电极12与高压连接器板30之间的接合是通过密封元件44与单元11中的纯净气体通道28气密地隔离的,并且不会对穿过气道单元11的纯净气体造成不利地影响。附图6中的附图标记52表示O形环。
附图7示意性地表示放电电极棒100的电路。放电电极棒100是脉冲交流离子发生型的,其从公共放电电极12交替地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放电电极棒100包括构成高压单元13的正高压发生器80和负高压发生器81。高压单元13放在密封箱(未示出)中。
正高压发生器80和负高压发生器81包括连接于变压器82,83的初级线圈的自激振荡器84,85,和连接于变压器82,83的次级线圈的增压器如倍增器/整流器电路。保护电阻(protective resistor)即第一电阻R1连接到从高压发生器80,81到放电电极12的线上。
在变压器82,83的次级线圈的接地端GND和机架接地(frame ground)FG之间,串联地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在反电极板18和机架接地FG之间,串联地连接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阻R3。
通过用离子电流检测器88检测流过第四电阻R4的电流,可以知道放电电极附近的离子平衡。通过用离子电流检测器88检测流过第三电阻R3的电流,可以知道工件或带电体附近的离子平衡。通过用不规则放电电流检测器89检测流过第二电阻R2的电流,可以检测放电电极12和反电极板18或机架接地FG之间的不规则放电。如果CPU 14确定发生了不规则放电,则其例如可以通过点亮作为报警装置的显示LED 90将该不规则通知给操作者。
上面说明的电路是脉冲交流放电电极棒100的。然而,该放电电极棒可以是交流型的,其通过工业用电频率交替地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SSDC型的,其而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或者脉冲直流型的,其交替地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
正如已经说明的,放电电极12与纯净气体通道48的中心轴同轴,放电电极12的尖端位于小气体出口48a的中心轴上,并且突出到气体出口48a的前面。放电电极12的尖端最好突出到气体出口48a的前面,以提高电离空气的产量。然而,如果放电电极12的尖端从气体出口48a突出过多,则其又引入了室外的空气污染放电电极12的尖端的问题。因此,推荐的是确定放电电极12在气体出口48a上面的突出高度,从而保持电离空气的产量和阻止放电电极12的污染的能力之间的平衡。
在放电电极12的尖端的周围提供容许空气自由通行的保护环46的情况下,保护环46阻止了操作者在电极组件40的拆卸或插入期间意外地接触放电电极的尖端,从而提高了离子发生器的安全性。为了保证保护环46的这一功能,保护环46的高度优选地是从0.5mm到14mm,其直径优选地是从2.5mm到10mm。
由纯净气体阻止外来物质在放电电极12的尖端上粘着的功能可以通过将放电电极的尖前端(尖端)剪切成附图8所示的类似截头锥体形状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电场集中到上表面12a的倒圆外部边缘区域(附图8中圆圈中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得到了从小出口48a喷出的纯净气体的强吹风,因而提高了纯净气体阻止外来物质的粘着的效果。
附图9至13表示改进的电极组件110。此处表示的电极组件110直接地安装到第二套管37上,而没有附件43。因此,电极组件110包括从扩大的头部45连续的安装部分111。该安装部分111具有接收第二套管37的大致环形的凹槽112(附图10和13)。附图标记113表示接收O形环52的凹槽。
形成的L形键槽114凹入到安装部分11 1的凹槽112的外墙中。如图10所示,这些键槽114朝着安装部分111的后端敞开。键槽114接收形成在第二套管37上的突出部(未示出)。当电极组件110与第二套管37装配时,第二套管37的突出部与电极组件110的键槽114对准,并且使第二套管进入到电极组件的安装部分111的环形凹槽112中。其后,电极组件110相对第二套管37旋转。结果,电极组件110相对于第二套管37在轴向上保持不动。
在电极组件110中,纯净气体从放电电极棒100的内部的纯净气体通道28(附图6)提供到轴42中的气体进口48b。通过气体进口48b进入的纯净气体通过放电电极12周围的气道48移动,其后,其通过在放电电极12的尖端周围的小出口48a对外放电。
在如图5和6所示电极组件40和如图11至13所示的电极组件110中,从水平面45a到环主体46c的前端表面的距离优选地为5mm左右。环主体46c的内部直径优选地为9mm左右。放电电极12的尖端从水平面45a突出的高度优选地为0.5mm左右。而且,在保护环46的每个相邻的支柱46a,46a之间的四个外部空气进入口46b的总面积相对于假想的周边墙壁的面积优选地为67%左右,该假想的周边墙壁面积是由支柱46a占有的面积和由外部空气进入口46b占有的面积的总和。换句话说,四个支柱46a的总面积是假想的周边墙壁的面积的近似33%。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子发生器,其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与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同轴的纯净气体出口,其中,电离空气是这样产生的,即通过所述纯净气体出口喷出纯净气体,而将大气吸入该气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为没有尖端的类似截头锥体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进一步包括提供绕着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的保护环,所述保护环设置成容许大气自由通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保护环具有在其整个周边上延伸的环主体,并且具有阻止指端进入的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放电电极和支撑该放电电极的主体构成电极组件,其中,要提供给所述纯净气体出口的纯净气体穿过所述电极组件的内部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电极组件的主体具有绕着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的水平表面和以一倾角从该水平表面的外部周边延伸的倾斜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确定所述倾斜的侧面的倾角,以致于该倾斜的侧面的会聚点落到所述放电电极的轴线上的距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预定距离处的点上,所述点在高度上大致等于或小于保护环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该离子发生器由包括多个以一定间隔对齐排列的放电电极的放电电极棒形成,其中,该放电电极棒包括在其中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高压连接器板,以及包括套管,其每一个套管具有接纳所述电极组件以将插入的所述电极组件的放电电极电连接到所述高压连接器板的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每一个所述套管在其基座端具有周边的凸缘,以扩大沿面放电路径。
10.一种离子发生器,其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电极支撑元件,其支撑所述放电电极并限定在所述放电电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气道,以对外释放来自接近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的纯净气体;以及包括环主体的保护环,该环主体在所述放电电极的长度方向上距离所述电极支撑元件的预定距离处具有开口,以容许纯净气体通过该开口从所述电极支撑元件出去,并且包括多个将所述环主体连接到所述电极支撑元件的支柱,其中,该环主体具有在周边方向上连续的形状,并且具有足够小的直径以阻止指尖的进入,以及其中,包围所述放电电极前端的纯净气体流产生电离的空气,而吸入通过每个相邻的所述支柱之间的外部空气进入口进入所述保护环的大气。
11.一种离子发生器,其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电极支撑元件,其支撑所述放电电极并限定释放纯净气体的气体出口,该气体出口构成由纯净气体包围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分的纯净气体流;护手板,其提供在距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前面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开口,该开口阻止手指从前面外部接触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而容许所述放电电极周围的电离的气体穿过其向前流出;以及将所述护手板连接到所述电极支撑元件的多个支柱,其中,包围所述放电电极前端的纯净气体流产生电离空气,而吸入通过支柱之间的外部空气进入口进入由所述多个支柱包围的空间的大气。
12.一种可拆卸地装配到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电极组件,该离子发生器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放电电极;电极支撑元件,其支撑所述放电电极并限定释放纯净气体的气体出口,该气体出口构成由纯净气体包围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分的纯净气体流;护手板,其提供在距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前面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开口,该开口阻止手指从前面外部接触放电电极的前端,而容许所述放电电极周围的电离的气体穿过其向前流出;以及将所述护手板连接到所述电极支撑元件的多个支柱,与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同轴的纯净气体出口,其中,包围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的纯净气体流产生电离空气,而吸入通过支柱之间的外部空气进入口进入由所述多个支柱包围的空间的大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电极组件,其中,该护手板是环形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电极组件,其中,该气体出口与所述放电电极同轴。
15.一种离子发生器,其通过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电极并造成电晕放电产生电离空气,包括放电电极;电极支撑元件,其支撑所述放电电极并且具有释放纯净气体的纯净气体通道;护手板,其位于所述放电电极前面,并且具有开口,该开口设置成阻止手指接触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而容许所述电离空气穿过其流出;以及多个支柱,其将所述护手板连接到所述电极支撑元件,所述支柱在周边方向隔开以容许外部空气穿过每个相邻的所述支柱的中间,其中,所述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分与所述纯净气体通道同轴地延伸,并且该放电电极的前端位于所述纯净气体通道的气体出口的中心,并向该气体出口的前面突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中,该护手板是环形的。
全文摘要
一种电晕放电型的离子发生器,其设置成增加离子的产量,而最小化外部物质对放电电极的污染。在该离子发生器中,具有纯净气体的气道单元(11)在电极组件(40)内具有内部纯净气体通道(50,48),并且纯净气体通过每一个内部纯净气体通道(50,48)释放,从而造成包围放电电极(12)的前端部分的纯净气体流。电极组件(40)具有包围放电电极(12)的保护环(46),并且该保护环(46)具有容许大气自由通行的外部空气进入口(46b)。包围放电电极(12)的尖端的纯净气体流通过保护环(46)的外部空气进入口吸入大气,并且变成电离空气。
文档编号H01T23/00GK1624998SQ20041009806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日
发明者伊崎知己, 时田裕基 申请人:株式会社其恩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