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91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被插入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以及设置在插入部上的具有第1弯曲部位和第2弯曲部位的弯曲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广泛利用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观察体腔内的脏器,根据需要,能够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通道内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处置。并且,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喷气式发动机内或工场的配管等被检体内,能够进行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损伤和腐蚀等的观察或各种处置等的检查。这里,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中设置有在多个方向上弯曲自如的弯曲部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弯曲部除了提高管路内的屈曲部中的插入部的行进性以外,在插入部中,还使设置在位于比弯曲部更靠插入方向的前端侧(以下简称为前端侧)的前端部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方向可变。通常,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中设置的弯曲部构成为,沿着插入部的插入方向连接有多个弯曲块,由此,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弯曲自如。并且,通过从操作部对前端固定在弯曲块中的最靠前端侧的弯曲块上且贯穿插入在插入部内的4根线中的任意一根线进行牵引操作,弯曲部在上下左右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上弯曲自如。但是,如上所述,弯曲部通过线的牵引操作而以弯曲部的插入方向的基端侧(以下简称为基端侧)为起点,以具有恒定弯曲半径的方式弯曲,但是,根据插入部所插入的被检体内的形状,为了提高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插入性,期望能够使弯曲部的弯曲半径自由可变的结构。因此,在日本特开2005-185526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弯曲部内,沿着插入方向设有刚性伴随电流供给而增大的2个形状记忆合金,通过对设置在弯曲部中的各形状记忆合金供给、不供给电流,能够使弯曲半径可变。具体而言,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希望仅使弯曲部的插入方向中的前半部分弯曲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结构对位于插入方向中的后半部分的形状记忆合金供给电流来提高弯曲部的后半部分的刚性,由此,伴随线的牵引,弯曲部的后半部分不弯曲,而仅前半部分能够弯曲,并且,在希望仅使弯曲部的后半部分弯曲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结构对位于前半部分的形状记忆合金供给电流来提高弯曲部的前半部分的刚性,由此,伴随线的牵引,弯曲部的前半部分不弯曲,而仅后半部分能够弯曲,进而,在希望弯曲部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双方弯曲的情况下,在对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任意形状记忆合金均不供给电流的状态下牵引线,由此,能够使弯曲部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同一方向上弯曲。但是,在日本特开2005-1855 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为了提高设置在弯曲部中的各形状记忆合金的刚性,必须对各形状记忆合金供给电流,所以除了必须额外准备电流供给装置以外,还具有弯曲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由此,期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使弯曲部的弯曲半径可变的结构。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内窥镜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使弯曲部的弯曲半径可变,能够提高插入部的插入性。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细长的插入部,其被插入被检体内; 弯曲部,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中的单独自由弯曲的第1弯曲部位、和连续设置在该第1 弯曲部位的基端侧且与所述第1弯曲部位一起在与该第1弯曲部位的弯曲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弯曲自如的第2弯曲部位;挠性管部,其在所述插入部中连续设置在所述弯曲部的基端侧;第1线,其贯穿插入在所述插入部内,前端固定在所述第1弯曲部位的前端;第1导管, 其以相对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在内部贯穿插入有所述第1线,前端固定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挠性管部之间;以及第2线,其贯穿插入在所述插入部内,前端固定在所述第1弯曲部位与所述第2弯曲部位之间,通过牵引而使所述第2弯曲部位硬化,当在所述第2线被牵引的状态下牵引所述第1线时,所述弯曲部以所述第2线的所述前端为起点,仅所述第1弯曲部位弯曲,当在所述第2线未被牵引的状态下牵引所述第1线时,所述弯曲部以所述第1导管的所述前端为起点,所述第2弯曲部位与所述第1弯曲部位一起在同一方向上弯曲。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插入部的剖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连接块的剖面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第2弯曲部位的剖面图。图5是沿着图2中的V-V线的挠性管部的剖面图。图6是图1的插入部的由单点划线VI包围的部位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伴随第1线和第2线的牵引而仅使图6的第1弯曲部位弯曲的状态的图。图8是示出伴随第1线的牵引而使第2弯曲部位与图6的第1弯曲部位一起在与第1弯曲部位相同的方向上弯曲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图1的第2弯曲部位硬度可变用旋钮内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10是示出在操作部中设置对第2线进行牵引操作的杆的变形例的操作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示出对在图10的操作部内设置的第2线进行牵引的连杆机构的图。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XII-XII线的连杆机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到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件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插入部的剖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连接块的剖面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第2弯曲部位的剖面图,图5是沿着图2中的V-V线的挠性管部的剖面图。
并且,图6是图1的插入部的由单点划线VI包围的部位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伴随第1线和第2线的牵引而仅使图6的第1弯曲部位弯曲的状态的图,图8是示出伴随第 1线的牵引而使第2弯曲部位与图6的第1弯曲部位一起在与第1弯曲部位相同的方向上弯曲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图1的第2弯曲部位硬度可变用旋钮内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1具有被插入被检体内的插入部5、连续设置在该插入部5的插入方向S的基端侧的操作部6、从该操作部6延伸的通用软线7、设置在该通用软线7的延伸端的连接器8,构成主要部分。另外,内窥镜1经由连接器8与控制装置或照明装置等外部装置电连接。
在操作部6中设有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以下简称为旋钮)3和左右弯曲操作用旋钮(以下简称为旋钮)4,并且,在操作部6与插入部5之间设有第2弯曲部位硬度可变用旋钮(以下简称为旋钮)2。
如图1、图6所示,插入部5由前端部9、弯曲部10、挠性管部15构成,沿着插入方向S而细长地形成。
在前端部9内设有对被检体内进行观察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对被检体内进行照明的照明单元等。
并且,弯曲部10具有第1弯曲部位11,其通过旋钮3或旋钮4的操作而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单独自由弯曲;以及第2弯曲部位13,其硬度根据旋钮2的操作而可变,并且,通过旋钮3或旋钮4的操作而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与第1弯曲部位11 一起在与该第1弯曲部位11的弯曲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自由弯曲。另外,第1弯曲部位11 和第2弯曲部位13不限于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的弯曲,也可以是仅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 2个方向的弯曲。
并且,如图2、图3、图6所示,在第1弯曲部位11与第2弯曲部位13之间设有连接第1弯曲部位11和第2弯曲部位13的连接块12。
在弯曲部10的基端侧即第2弯曲部位13的基端侧连续设置有挠性管部15。如图 2所示,挠性管部15经由连接接头14连续设置在第2弯曲部位13的基端侧。
并且,如图2所示,在第1弯曲部位11的内部,沿着插入方向S连接设置有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弯曲自如的多个弯曲块11k,并且,在第2弯曲部位13的内部,也沿着插入方向S连接设置有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弯曲自如的多个弯曲块13k。
如图2 图5所示,在多个弯曲块Ilk、13k的外周包覆有编织层40,在该编织层 40的外周包覆有弯曲橡胶41。
并且,如图2 图5所示,在插入部5内,在圆周方向上例如相差90°而贯穿插入 4根第1线20,该第1线20使第1弯曲部位11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单独弯曲,并且使第2弯曲部位13与第1弯曲部位11 一起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在与第1弯曲部位11相同的方向上弯曲。另外,为了简化附图,在图2中仅示出2根第1线20。
并且,在以第1弯曲部位11和第2弯曲部位13仅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2个方向上弯曲的方式构成弯曲部10的情况下,在插入部5内,在圆周方向上例如相差180°而贯穿插入2根第1线20即可。
在弯曲部10内,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在各弯曲块Ilk和各弯曲块13k上的线支承部22规定圆周方向的位置并支承第1线20。并且,如图2所示,第1线20的前端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多个弯曲块Ilk中的位于插入方向S的最前端的弯曲块Ilk上。
另外,各第1线20的基端卷绕在设于操作部6内的通过旋钮3而转动自如的未图示的第1滑轮、或通过旋钮4而转动自如的未图示的第2滑轮上。
并且,如图2、图5所示,第1线20在挠性管部15内,在外周包覆有前端固定在连接接头14上的第1导管21。另外,第1线20以在插入方向S上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插入在第1导管21内。
另外,通过使第1导管21的前端固定在连接接头14上,当通过旋钮3的操作而牵引2根上下弯曲用的第1线20中的任意1根时,或者通过旋钮4的操作而牵引2根左右弯曲用的第1线20中的任意1根时,在后述的第2线30为非牵引的状态下,第1弯曲部位11 和第2弯曲部位13以第1导管21的前端为起点,如图8所示,向上方向或下方向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弯曲。即,如图8所示,弯曲部10以弯曲半径r2 进行弯曲。
如图2 图5所示,在插入部5内,以在圆周方向上例如相差180°的方式,从第1 线20和第1导管21沿圆周方向错开40° 50°,贯穿插入例如2根通过牵引而使第2弯曲部位13硬化的第2线30。另外,也可以在插入部5内贯穿插入3根、4根等2根以上的第2线30。
另外,在图2中,为了易于明白附图,仅示出2根第2线30中的1根第2线30。
在第2弯曲部位13的弯曲块13k内,在各弯曲块13k上,通过例如冲压加工而得到的线导向件32规定圆周方向的位置并支承第2线30,如图2所示,第2线30的前端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连接块12上。
另外,在弯曲块13k内,第2线30不限于通过线导向件32进行支承,也可以与第1 线20同样,通过线支承部进行支承。但是,线导向件32是比线支承部小的部件,所以使用线导向件32时,能够减小贯穿插入4根第1线20和2根第2线30的第2弯曲部位13的内置物的填充率。
这里,如图9所示,2根第2线30的基端被固定在设于旋钮2内的牵引机构70上。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牵引机构70通过如下部件构成主要部分移动环75,其使设置在2根第2线30的基端的各挡块39卡定自如;凸轮环72,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嵌合在该移动环75的外周,具有供固定在移动环75的外周面上的凸轮销71嵌合的凸轮槽72m ; 以及旋钮2,其嵌合在该凸轮环72的外周。另外,在图9中,为了简化附图,仅图示2根第2 线30中的1根。
根据这种牵引机构70的结构,当通过操作者使旋钮2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凸轮环 72也向一个方向旋转,由此,凸轮销71在凸轮槽72m内移动,所以移动环75向插入方向S 的后方移动。
其结果,设置在2根第2线30的各基端的挡块39嵌入设置在移动环75上的嵌入孔75h中,通过在该嵌入孔75h内卡定挡块39,可以同时向插入方向S的后方牵引2根第2 线30。
S卩,通过牵引机构70构成为,如果旋钮2向一个方向旋转,则同时向插入方向S的后方牵引2根第2线30。另外,在第2线30为3根、4根的情况下,以上的牵引机构也同样。
并且,如图2、图4、图5所示,第2线30在挠性管部15内,在外周包覆有第2导管 31。第2导管31的前端固定在位于第2弯曲部位13后方的连接接头14上。另外,第2线 30以在插入方向S上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插入在第2导管31内。
进而,如图2所示,第2导管31的前端固定在从第1导管21的前端向插入方向S 的前方突出规定长度Ll的位置。这是为了防止第2弯曲部位13内的内置物的填充率沿着插入方向S急剧变化。
具体而言,假设当第1导管21的前端固定于在插入方向S上与第2导管31的前端相同的位置时,在第2弯曲部位13内,随着朝向插入方向S的前方,导管的总数从第1导管21的4根加上第2导管31的2根而得到的6根急剧变化为0根,即,第2弯曲部位13 内的内置物的填充率急剧变化。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如果第2导管31的前端位于从第1导管2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规定长度Ll的位置,则在第2弯曲部位13内,随着朝向插入方向S的前方,导管的总数从第1导管21的4根加上第2导管31的2根而得到的6根阶段地变化为仅第2导管 31的2根、没有导管的0根,S卩,能够使第2弯曲部位13内的内置物的填充率阶段地变化。
另外,作为第2弯曲部位13内的内置物的填充率沿着插入方向S急剧变化不好的理由,通常,弯曲部10内的内置物伴随弯曲部10的弯曲而向插入方向S的前后滑动移动, 但是,当弯曲部内的内置物较多时,滑动阻力变高,可知内置物难以移动。因此,当内置物的填充率沿着插入方向S急剧变化时,在弯曲部内出现内置物容易移动的部分和难以移动的部分,所以可能对内置物造成损伤。
由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如果内置物的填充率阶段地变化,则伴随弯曲,弯曲部 10内的内置物容易顺畅地移动,所以能够保护内置物。
返回图2,通过将第2线30的前端固定在连接块12上,当通过旋钮2的操作而牵引2根第2线30时,连接块12的位置被固定,所以2根第2线30相对于插入方向S突出, 因此多个弯曲块13k彼此在插入方向S上被压缩。其结果,第2弯曲部位13硬化。
在第2弯曲部位13硬化的状态下,当通过旋钮3的操作而牵引2根上下弯曲用的第1线20中的任意1根时,或者,当通过旋钮4的操作而牵引2根左右弯曲用的第1线20 中的任意1根时,第1弯曲部位11以第2线30的前端为起点,如图7所示,仅第1弯曲部位11向上方向或下方向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弯曲。即,如图7 所示,弯曲部10以弯曲半径比弯曲半径r2小的弯曲半径r 1进行弯曲。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情况将第1线20的前端固定在第1弯曲部位11 中位于最前方的弯曲块Ilk上,将包覆第1线20的外周的第1导管21的前端固定在连接接头14上,并且,将第2线30的前端固定在连接块12上。
并且,示出如下情况当通过旋钮2的操作而牵引第2线30时,第2弯曲部位13 硬化,伴随旋钮3或旋钮4的操作对第1线20的牵引,仅第1弯曲部位11以第2线30的前端为起点,向上下或左右自由弯曲,并且,当第2线30为非牵引的状态时,以第1导管21 的前端为起点,第1弯曲部位11和第2弯曲部位13向上下或左右自由弯曲。
由此,根据是否通过旋钮2的操作而牵引第2线30、即是否使第2弯曲部位13硬化,能够使弯曲部10的弯曲半径可变,所以能够提供如下的内窥镜1 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使弯曲部10的弯曲半径可变,能够提高插入部5的插入性。
另外,下面使用图10 图12示出变形例。图10是示出在操作部中设置对第2线进行牵引操作的杆的变形例的操作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示出对在图10的操作部内设置的第2线进行牵引的连杆机构的图,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XII-XII线的连杆机构的剖面图。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情况通过使旋钮2向一个方向旋转,使用具有移动环75和凸轮环72的牵引机构70进行2根第2线30的牵引。
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图10 图12所示的连杆机构80构成牵引机构。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在操作部6中设有在牵引2根第2线30时被操作的杆 89,如图11所示,在杆89的转动轴89a上连接着连杆85的后端。
如图11所示,连杆85的前端转动自如地与贯穿插入在导向部件84内的棒82的后端连接,在棒82的前端固定有卡定部件81。
第2线30的基端侧沿着插入方向S贯通卡定部件81,卡定部件81供设于第2线 30的基端的挡块39自由卡定。另外,在图11中,为了简化附图,仅图示2根第2线30中的 1根。
由此,当操作者使杆89旋转时,通过连杆85,在导向部件84内向插入方向S的后方牵引棒82。此时,通过在卡定部件81中卡定第2线30的挡块39,与棒82 —起向后方牵引第2线30。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棒82的插入方向S的中途位置设有凸部83。在杆89旋转而通过连杆85向后方牵引棒82时,相对于设置在导向部件84的前端侧的内周面的图12 所示的板簧86,如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通过卡扣来固定凸部83。由此,棒82的位置被固定,第2线30的牵引状态被固定。
这样,在第2线30的牵引机构中使用连杆机构80,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申请以2010年3月1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057949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 细长的插入部,其被插入被检体内;弯曲部,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中的单独自由弯曲的第1弯曲部位、和连续设置在该第1弯曲部位的基端侧且与所述第1弯曲部位一起在与该第1弯曲部位的弯曲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自由弯曲的第2弯曲部位;挠性管部,其在所述插入部中连续设置在所述弯曲部的基端侧; 第1线,其贯穿插入在所述插入部内,前端固定在所述第1弯曲部位的前端; 第1导管,其以相对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在内部贯穿插入有所述第1线,前端固定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挠性管部之间;以及第2线,其贯穿插入在所述插入部内,前端固定在所述第1弯曲部位与所述第2弯曲部位之间,通过牵引而使所述第2弯曲部位硬化,当在所述第2线被牵引的状态下牵引所述第1线时,所述弯曲部以所述第2线的所述前端为起点,仅所述第1弯曲部位弯曲,当在所述第2线未被牵引的状态下牵引所述第1线时,所述弯曲部以所述第1导管的所述前端为起点,所述第2弯曲部位与所述第1弯曲部位一起在同一方向上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具有第2导管,该第2导管以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在内部贯穿插入有所述第2线,前端固定在从所述第1导管的所述前端向所述插入方向前方突出规定长度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内,以与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中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对应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错开180°贯穿插入2根所述第1线和第1导管,或者以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错开90°贯穿插入4根所述第1线和第1导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内,相对于所述第1线和第1导管在圆周方向上错开40° 50°贯穿插入所述第2线和第2导管。
全文摘要
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具有细长的插入部(5),其被插入被检体内;弯曲部(10),其具有单独自由弯曲的第1弯曲部位(11)和与第1弯曲部位(11)一起在与该第1弯曲部位(11)的弯曲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自由弯曲的第2弯曲部位(13);挠性管部(15);第1线(20),其贯穿插入在插入部(5)内,前端固定在第1弯曲部位(11)的前端;第1导管(21),其以第1线(20)相对于插入方向(S)进退自如的方式在内部贯穿插入有第1线(20),前端固定在弯曲部(10)与挠性管部(15)之间;以及第2线(30),其贯穿插入在插入部(5)内,前端固定在第1弯曲部位(11)与第2弯曲部位(13)之间,通过牵引而使第2弯曲部位(13)硬化。
文档编号A61B1/00GK102510733SQ20108004093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5日
发明者大内直哉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